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喜客泉

增加 5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茅峰喜客泉==
喜客泉位于 [[ 大茅峰 ]] 西北麓。泉周以片石砌成,直径3米,游客到泉边击掌后,就会从泉池中冒出水泡,一串串像珍珠项链,故名喜客泉。有细心的游客发现,喜客泉水另有与众不同之处:普通的水滴洒在水中发出的声音清脆,而喜客泉水洒在水中发出的是“ 噗噗”的闷声。更令人称奇的是,喜客泉水水泡冒完后,立即从四周向水泡中央聚拢,并形成一个圆圈,越缩越小,直到消失,这个圆圈似漂在水面的油花。如果用手搅动泉水,水面静止后也会出现上述现象,但用此泉水洗手却没有油腻感,只觉双手爽滑舒适。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来此观瞻,为之称奇,纷纷赋诗留念。20世纪90年代初, [[ 上海 ]] 电影制片厂制作播出的电视剧《 [[ 中国泉 ]] 》就在此拍摄,剧中“迎客泉”就是茅山的喜客泉。1986年,电视剧《 [[ 中国泉 ]] 》中的迎客泉即指此泉。2002年6月,景区对神泉进行了恢复性开发。景点以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集古树名木、神泉、古迹、亭台轩榭於一体,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喜客泉因蕴含了天地灵气、道家仙气,有著令人称奇道绝的“三怪”:第一怪:客来泉喜冒得怪。游客只要站在泉边,双击手掌,泉底便会冒出串串水泡,似玉珠翻涌,又似在欢迎客人到来,喜客泉因此而得名。第二怪:泉水油面盖得怪。喜客泉平静时,水面会有一层似薄膜样东西履盖,水泡冒出,水波四散,薄膜似的水面又分裂开来,忽尔又聚拢,然後慢慢恢复平静,其形其景状如油水,故称“油面盖”。第三怪:水往高处流得怪。喜客泉水位与其东侧水沟水位相比,要高出约8米。根据地球引力,山上流下的水应顺东侧水沟流向山下,结果却出人意料的流进喜客泉。<ref>[https://www.360kuai.com/pc/98fb10120d70e63c3?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镇江茅山神泉“喜客泉”,泉上鼓掌,泉水便会沸腾起来!] , 快资讯 2019-10-05 </ref>
==平坝县喜客泉==
[[平坝县]]喜客泉又名珍珠泉、喷珠泉,位于[[贵州]]省百泉之县平坝县城南5公里头铺村。始建于 [[ 明代 ]] ,此泉为一下降泉,泉水从白云岩断裂中流出,水质清澈透明,又因流经碳酸盐岩裂隙,故而多气泡,静时气泡偶或一二串,若人至井旁或言谈笑语,或拍手或跺脚,池子四方都会有成群成串的珍珠应声而出,一串串气泡自井底冒起,似迎客之到来,满池粼粼,故名喜客泉。
===简介及人文历史===
面积16平方米,上为泉眼3.4米见方,下依次为洗菜池、洗衣池,均为3米见方,井前现存宣统元年“功德碑”1通。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到此游览,称此井“串串宝珠链,天下第一泉”并有记述。据记载,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 [[ 焦希程 ]] 撰《 [[ 喜客泉碑记 ]] 》立于路旁,谓其井“客至语笑,明珠翠玉,垒垒而沸,风恬月霁,晶莹射目”,“客语在左左应,在右右应。”井旁建泉亭,修祠宇,后毁于战乱。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云贵总督 [[ 甘文琨 ]] 著《 [[ 喷珠泉记 ]] 》叹“此涌珠玑也,竟同弃于榛莽”,据考证,自明万历年间至民国时期,就有《[[贵州通志]]》等18种志书对此泉作过记载。
[[File:喜客泉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更为奇异的是:人在井边笑语击掌,井里会喷涌出一串串珍珠般的水泡,连续不断地击掌,水珠就连续不断地喷涌。因此,此井远近闻名,是[[平坝古]]八景之一,占平坝百井之首。清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过下头铺考察珍珠泉,在他的《[[徐霞客游记]]》里作了记录,赞赏有加。
下头铺明清时代称沙作铺,下头铺原是 [[ 滇黔 ]] 古道上的驿站,一条黔中通往 [[ 云南 ]] 的古驿道,出平坝县城经下头铺,向西南方向的安顺城蜿蜒而去。历史上多少达官贵胄、富商大贾、文人墨客曾从古驿道上走过,曾喝过喜客泉水,在民间留下许多美妙动人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一京城官员受命到[[云南]]任道台。 [[ 道台 ]] 带着家小及随从二十余人从京城出发,一路翻山越岭风尘仆仆赶往 [[ 云南 ]] 。经黔中古驿道至下头铺村,道台的独生女突呼肚痛,难以忍受,落轿歇息,随行医官诊断为寒气病。此女尚幼,身体娇弱,又因常年身处深闺缺少锻炼,从小落下个寒气病,此次随父赴滇一路上风吹日晒,加上山路崎岖颠簸,不意旧病复发。
下头铺清时甚是荒僻,虽医官诊视出病情,却无处购药,道台视此女为掌上明珠,一时着急得不得了。身处僻野,前路漫漫,道台无计可施,只得病急乱投医,差医官到下头铺村里向老百姓打听是否有治寒气病的良药。医官看到一老农担着两只木桶到村前的一口古井里挑水,遂走过去打听,老农笑笑,指着古井里的水说:“此井名珍珠泉,治病甚有奇效,不妨让病人喝一些水试试。”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