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盘尾

增加 1,5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白鹇</big> '''|-|[[File:大盘尾.jpg|缩略图|居中|'''大盘尾'''[http://pic.birdnet.cn/forum/201803/17/183620ee5sygd4ww6k57wu.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thread-3037904-1-739.html 原图链接]]]|-|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大盘尾 </br> 拉丁学名:Dicrurus paradiseus </br>别 称:大拍卷尾、长尾姑、带箭鸟 </br>界: 动物界 </br>门:脊索动物门 </br>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纲:鸟纲 </br>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科:卷尾科</br>属:卷尾属 </br>种: 大盘尾</br> 亚 种: 13亚种 </br>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66 </br>英文名称: Greater Racket-tailed Drongo </br>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大盘尾'''<ref>[https://www.birdnet.cn/thread-4222724-1-1.html 大盘尾(附图)],鸟网,2019-12-20 </ref> (学名:Dicrurus paradiseus)是雀形目卷尾科的鸟类,共有13个亚种。外形和小盘尾相似,但体型较大,体长 约33 约[[33 厘米 ]] ,加上延长的尾羽,可 达66 达[[66 厘米 ]] 。通体黑色,额部羽簇长而卷曲,形成直立向上的羽冠。尾叉状,外侧一对尾羽羽轴极度延长,末端扭曲呈匙状。栖息于热带地区的雨林及季雨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停息在空旷处的孤树上,飞行时拖着一条长尾,做波浪式飞行,姿态优美,鸣声亦清脆悦耳。主要以蝗虫、蚱蜢等昆虫为食,也吃蜥蝎、蛙等小型脊椎动物。分布于是中、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老挝、越南、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 外形特征 ==
大盘尾 ''' 雄性 ''' 成鸟:通体 [[ 黑色 ]] ,具 [[ 金属紫蓝色光泽 ]] ;额部簇状羽冠甚形发达,耸立在头顶前部,向前把鼻孔覆盖,有的几伸达嘴前端,向后延伸至枕部,冠羽纯黑,羽缘闪光泽;头顶羽端缘呈鳞状斑光泽;眼先、颊及耳羽纯黑色;头颈侧和后颈羽呈披针状,闪紫蓝色光泽;上体背肩部闪金属光泽显著,腰和尾上覆羽仅微沾光泽;尾羽叉状具金属光泽,最外侧一对尾羽的羽轴甚形延长,羽轴干部分裸出,其内翈退化或狭窄,外翈宽阔而发达,故尾羽末端的外翈较内翈显著更宽大,向外曲折并盘卷向上,形成一对“盘状尾”;初级飞羽黑色,内翈黑褐、外翈具较著的紫蓝色金属光泽;翅覆羽黑色闪光泽。下体颏至尾下覆羽黑褐色或黑色;喉胸部鳞状斑光泽较著、腹和胁光泽较弱;翅下覆羽和腋羽黑褐色,常具灰白色尖端斑  雌性成鸟类似雄鸟但体型稍小;羽稍呈黑褐色且金属闪光较弱。幼鸟体羽显然呈黑褐色,光泽不甚显现;头部簇状冠羽短而狭窄,胸部羽及尾下覆羽具灰白色端缘;翅下覆羽及腋羽暗褐黑色,羽端灰白斑大而显著
虹膜红 '''雌性'''成鸟类似雄鸟但[[体型稍小]];羽稍呈黑褐 到深红色,嘴、脚及爪均 且[[金属闪光较弱]]。幼鸟体羽显然呈 。离趾型足 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 光泽不甚显现 腿细弱 头部簇状冠羽短而狭窄 跗跖后 胸部羽及尾下覆羽具灰白色端 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 雀腭型头骨 翅下覆羽及腋羽暗褐黑色,羽端灰白斑大而显著
虹膜红色到深红色,嘴、脚及爪均黑色。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1205.html 大盘尾外形特征],鸟类_百问中文,2016-11-27 </ref>。
== 生活习性 ==
''' 迁徙 ''' :主要为留鸟,部分 [[ 夏候鸟 ]] ,冬季游荡到别处。
''' 习性 ''' :常停息在空旷处的孤树上,偶而突然起飞,急速追捕过往飞行的昆虫,又返回原栖息枝头处;有时亦飞翔于空旷林间草地,作波浪式的起伏或滑翔,身体后端飘着一对“盘状尾”,追捕地上草丛间受惊飞起昆虫;常 [[ 单独或成对 ]] 活动,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有时也见成3-5只的小群。飞行时拖着一条长尾,做波浪式飞行,姿态优美,鸣声亦清脆悦耳。
''' 食性 ''' :主要以蝗虫、蚱蜢等 [[ 昆虫 ]] 为食,也吃蜥蝎、蛙等小型脊椎动物。通常站在树木高处窥视周围动静,发现猎物立刻飞去捕捉,然后飞回原处吞食。
'''叫声''':多变的悦耳笛音weet-weet-weet-weet-chewee-chewee,偶尔发出粗哑刺耳的叫声。能模仿其他鸟叫<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2016/0714/177725.html 大盘尾叫声],鸟类_百问中文库,2016-07-14 </ref>。
== 栖身环境 ==
== 生长繁殖 ==
繁殖 期4期[[4-6 ]] 月。营巢于海拔 1000m 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阔叶树顶端高处一些小的分枝末端枝杈上,像小孩摇篮似的随风摇摆。巢主要由细枝、芦苇茎、根和枯草等材料构成,牢固地固定在枝权上。巢外壁还有蛛网,有时还或多或少装饰一些苔藓、地衣和树皮等,距地高5m以上。每窝产 卵3卵[[3-4 ]] 枚。卵为长卵圆形和尖卵圆形两种类型,多为白色,偶尔亦有乳白色,被有淡红色、褐色或紫色深浅两层斑纹,尤以钝端较密。卵的大小为26-32.4mm×20-22.5mm。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ref>[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dongwu/page/animal_detail_4821.html 大盘尾繁殖 ],中国科学技术馆 </ref>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汶莱、柬埔寨、 [[ 中国 ]] 、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中国 [[ 云南 ]] 西部盈江、南部西双版纳、绿春,海南岛西部、中部和南部山地。大盘尾在是国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
== 亚种分化 ==
| 4 || 大盘尾爪哇亚种 || Dicrurus paradiseus formosus || Cabanis, 1851
|-
| 5 || [[ 大盘尾云南亚种 ]] || Dicrurus paradiseus grandis || Gould, 1836
|-
| 6 || 大盘尾马来亚种 || Dicrurus paradiseus hypoballus || Oberholser, 1926
|-
| 7 || [[ 大盘尾海南亚种 ]] || Dicrurus paradiseus johni || Hartert, 1902
|-
| 8 || 大盘尾阿南巴斯岛亚种 || Dicrurus paradiseus microlophus || Oberholser, 1917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 [[ 无生存危机 ]] 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分布于中国的亚种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1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