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065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简称中科院空间中心或空间中心,是隶属中国科学院的公立科研机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简称中科院空间中心或空间中心,是隶属中国科学院的公立科研机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该机构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581’组办公室”(简称“581”组)。在“581”组(1958年9月~1959年11月)之后,空间中心经历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二部(1959年12月~1966年1月)、应用地球物理所(1966年2月~1968年1月),国防科委(1973年后为七机部)第五研究院空间物理及探测技术研究所(1968年2月~1978年10月),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研究所(1978年11月~1987年7月)、空间科学技术中心(1977年11月~1987年7月)以及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1987年8月至2015年6月)、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1年6月至今)等沿革。
空间中心的前身机构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参与并开创了中国的探空火箭计划,同时对中国的航天计划作出重要贡献,目前空间中心负责牵头组织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 空间中心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有空间科学及其卫星工程,具体包括太阳、行星及地球空间物理基础前沿问题,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连锁变化过程,天基和地基空间环境监测与探测,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效应预测及相关研究,航天器综合电子设备、空间系统的仿真与综合性信息技术,以及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前身可追溯至开创了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中国科学院‘581’组办公室”(简称“581”组)。
在“581”组(1958.9~1959.11)之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还经历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二部(1959.12~1966.1)、应用地球物理所(1966.2~1968.1),国防科委(1973年后为七机部)第五研究院空间物理及探测技术研究所(1968.2~1978.10),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研究所(1978.11~1987.7)、空间科学技术中心(1977.11~1987.7)、以及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等发展演变。
1993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是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体的依托单位。
1995年,中国科学院决定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合并。
2003年11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划归光电研究院。
2011年6月,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为依托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院设非法人研究单元,与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015年6月,中央编办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空间中心的前身机构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参与并开创了中国的探空火箭计划,同时对中国的航天计划作出重要贡献,目前空间中心负责牵头组织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 空间中心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有空间科学及其卫星工程,具体包括太阳、行星及地球空间物理基础前沿问题,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连锁变化过程,天基和地基空间环境监测与探测,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效应预测及相关研究,航天器综合电子设备、空间系统的仿真与综合性信息技术,以及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前身可追溯至开创了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中国科学院‘581’组办公室”(简称“581”组)。
在“581”组(1958.9~1959.11)之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还经历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二部(1959.12~1966.1)、应用地球物理所(1966.2~1968.1),国防科委(1973年后为七机部)第五研究院空间物理及探测技术研究所(1968.2~1978.10),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研究所(1978.11~1987.7)、空间科学技术中心(1977.11~1987.7)、以及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等发展演变。
1993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是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体的依托单位。
1995年,中国科学院决定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合并。
2003年11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划归光电研究院。
2011年6月,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为依托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院设非法人研究单元,与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015年6月,中央编办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