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62
次編輯
變更
中秘关系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秘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秘鲁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两国于1971年11月2日建交,并互设使领馆。1990年代以来,中秘两…”
中秘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秘鲁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两国于1971年11月2日建交,并互设使领馆。1990年代以来,中秘两国高层互访频繁。2008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秘期间,中秘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4月秘鲁总统奥良塔·乌马拉访华期间,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9月14日,秘鲁总统佩德罗·巴勃罗·库琴斯基就任总统之后的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中国,并亲自邀请习近平出席2016年在秘鲁举行的APEC峰会。
中国是秘鲁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秘鲁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09年4月,中秘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10年3月正式生效。二国双边贸易额从2007年的60.1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44.7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63.5亿美元,进口81.2亿美元。中方主要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服装等,从秘鲁主要进口鱼粉和铜、铁等矿产品,超过170多家中国企业在秘鲁设有办事处。
两国外交部于1992年建立政治磋商制度,迄今已举行九次政治磋商。在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军事方面也有往来。至今为止,已有中国60多个团组曾访问秘鲁。2008年2月,秘鲁海军“莫延多”号训练舰访问上海并在香港停靠。2009年12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秘鲁。2010年11月,两军在秘鲁举行代号“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作业。2015年,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秘执行“和谐使命—2015”任务。
==历史==
秘鲁为拉丁美洲华人集中的国家之一。自明清开始即有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到秘鲁经商或做工。秘鲁废除奴隶制后自中国招募华工代替黑奴,承担垦荒、筑路、开矿、建港工作。1849年10月首批75名华工抵达秘鲁开启了“契约华工”的历史。1856年秘鲁在香港设立领事馆;1874年6月26日,中秘二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条约》,宣布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抵秘华人人数达9万人,形成第一波抵秘的中国移民高峰。1878年清政府任命陈兰彬为驻美西秘三国首任公使,因秘智太平洋战争陈未能抵秘呈递国书。1881年郑藻如被任命为第二任驻美西秘三国公使,并于1884年6月抵秘,清朝政府正式设立驻秘鲁公使馆。
1913年中华民国与秘鲁建立外交关系。由于秘鲁政府采取限制政策,来秘华人渐减。据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驻秘鲁使馆统计,1925年居秘华侨华人总数为4万5千人左右,1927年减少至1万余人。1929至1933年大萧条期间居秘华侨华人总数约7~8千人。1944年9月1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公使馆升格为中华民国驻秘鲁共和国大使馆,并派驻大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移居和返回秘鲁的华侨华人渐渐增多,成为第二波中国移民潮。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会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同年11月2日,秘鲁与中华民国断交,并在同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1980年代后期,中国公民到秘鲁探亲访友、投资经商、定居的人数明显增多。据秘鲁移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从1990年至2003年,秘鲁移民局已发放中国移民和非移民居留签证近20,000份,其中近600人加入秘鲁国籍。截至2004年,秘鲁华侨华人有10万人,华裔人数超过120万,已有生活七代的华人。2008年11月,中秘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4月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是秘鲁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秘鲁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09年4月,中秘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于2010年3月正式生效。二国双边贸易额从2007年的60.1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44.7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63.5亿美元,进口81.2亿美元。中方主要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纺织品、服装等,从秘鲁主要进口鱼粉和铜、铁等矿产品,超过170多家中国企业在秘鲁设有办事处。
两国外交部于1992年建立政治磋商制度,迄今已举行九次政治磋商。在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军事方面也有往来。至今为止,已有中国60多个团组曾访问秘鲁。2008年2月,秘鲁海军“莫延多”号训练舰访问上海并在香港停靠。2009年12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秘鲁。2010年11月,两军在秘鲁举行代号“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作业。2015年,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秘执行“和谐使命—2015”任务。
==历史==
秘鲁为拉丁美洲华人集中的国家之一。自明清开始即有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到秘鲁经商或做工。秘鲁废除奴隶制后自中国招募华工代替黑奴,承担垦荒、筑路、开矿、建港工作。1849年10月首批75名华工抵达秘鲁开启了“契约华工”的历史。1856年秘鲁在香港设立领事馆;1874年6月26日,中秘二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条约》,宣布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抵秘华人人数达9万人,形成第一波抵秘的中国移民高峰。1878年清政府任命陈兰彬为驻美西秘三国首任公使,因秘智太平洋战争陈未能抵秘呈递国书。1881年郑藻如被任命为第二任驻美西秘三国公使,并于1884年6月抵秘,清朝政府正式设立驻秘鲁公使馆。
1913年中华民国与秘鲁建立外交关系。由于秘鲁政府采取限制政策,来秘华人渐减。据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驻秘鲁使馆统计,1925年居秘华侨华人总数为4万5千人左右,1927年减少至1万余人。1929至1933年大萧条期间居秘华侨华人总数约7~8千人。1944年9月1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公使馆升格为中华民国驻秘鲁共和国大使馆,并派驻大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移居和返回秘鲁的华侨华人渐渐增多,成为第二波中国移民潮。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会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同年11月2日,秘鲁与中华民国断交,并在同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1980年代后期,中国公民到秘鲁探亲访友、投资经商、定居的人数明显增多。据秘鲁移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从1990年至2003年,秘鲁移民局已发放中国移民和非移民居留签证近20,000份,其中近600人加入秘鲁国籍。截至2004年,秘鲁华侨华人有10万人,华裔人数超过120万,已有生活七代的华人。2008年11月,中秘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4月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