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4
次編輯
變更
蒋采萍
,创建页面,内容为“女,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河南开封。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9年后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1962年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女,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河南开封。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9年后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1962年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该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工笔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蒋采萍
原籍
河南洛阳
毕业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
《摘火把果的姑娘》、《憩》
==人物简介==
女,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河南开封。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9年后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1962年后任
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该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工笔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
其创作、教学以工笔人物画为主,擅将色粉笔画与工笔画技法融为一体。《摘火把果的姑娘》、《憩》均藏于中国美术馆;《雪》获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三三月之夜》获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银牌奖。作品还为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市美协及法国巴黎郭安博物馆收藏。1986年曾在巴黎两度举办个展,同年在中央美院参加三个联展。
出版有专著《工笔人物画技法》。
==艺术年表==
1934年 生于河南省洛阳市。
1958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59年 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
1962年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85年 任工笔画室主任。
1998年 文化部重彩画高级研究班主持。
主要作品 、参展及著作
1978年 《李清照》入选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展。
1980年 《赶紧街》入选巴黎春季沙龙展。
1981年 《孔雀之歌》入选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展并被收藏。
1982年 《海的女儿》入选北京市春季美展并为北京市美术协会收藏。
1984年 《太阳城的苹果》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摘火把果的姑娘》参加莫斯科、阿尔及尔国际美展。
1987年 《荷》、《胡昂-雪》入选中日女画家展。
1988年 《三月三之夜》获中国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银牌奖。
1989年 《雪》获中国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夜》、《三月三》入选台北当代大陆工笔画展;参加东京永井画廊五人工笔画展;《工笔人物画技法》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
1990年 《秋瑾》入选纪念鸦片战争夺战争150周年展;《黄遵宪先生东瀛赏樱图》入选纪念黄遵宪当代书画艺术国际展览。
1991年 《光辉的一生》获中国工笔画学会二届大展一等奖、中国美术家协会基金会和关山月基金会奖;《月色》、《金秋》等入选叶浅予师生画展;《月色》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2年 《筛月》入选《二十世纪-中国》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6年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参加《孙中山与华侨书画展》。
1997年 《叶浅予先生》入选中国人物画展获优秀奖;参加中国美术馆《台湾写生展》;伦敦英中女画家联展,任中国女画家代表团团长
==折叠成就==
中国重彩画教学十年(1998-2008)蒋采萍
我的一贯教学原则是“以创作带动技法画材的学习”, 这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与器”的关系的。美术理论家夏硕琦先生说的好,他说:“技术只是工具,是火箭推进器,到一定高度要卸掉,将绘画最终推到一种精神高度和境界。” 这种“精神高度和境界”就是“道”。“器”是手段,“道”是目的,“器”是为“道”服务的。二者虽不可偏废,但二者的关系却不可倒置。只追求“器”, 只能成为画匠。只有追求“道”与“器”的和谐,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一个优秀的画种如能传承后世,作为学科的课程设置上必须有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我曾在中国重彩画创作中提出六要素:一、创意;二、构图;三、造型;四、色彩;五、技法;六、画材。此“六要素”是与传统的“六法”基本一致的。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中国画的教育纳入了借鉴西方的现代美术学院教育体制中,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中国画自身的特点认识不足,借鉴西方较多,对作为民族绘画的体系研究和整理不够,因此缺少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中国画创作理念与方法、线的造型和线的艺术、古典绘画经典的临摹和学习等几个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但是,在八、九十年的现代中国画专业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建立起“中国画构图学”、“中国画色彩学”、“中国画画材学”的系统的课程。中国画专业学生学的还是西方的《透视学》和《色彩学》,“中国画材料学”是完全缺失的。以“六法”的体系来衡量,缺失了后三项,即缺失了一半的内容。21 世纪开始,某些重点美术专业院校增设了中国画技法材料工作室或画材课,但是《中国画构图学》、《中国画色彩学》仍然缺失。
我在求学时期,因受师辈影响对中国传统颜料很感兴趣。1976 年以后,我有条件对传统颜料和日本的人造矿石颜料有进一步研究和实践。颜料学只不过是画材学的一部分,对“中国画材学”的完整整理和研究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幸而有不少有相同学术观点的中年画家和教师,他们在我10 年办学中与我合作,“中国画构图学”和“中国画色彩学”的课程由他们试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蒋采萍
原籍
河南洛阳
毕业院校
中央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
《摘火把果的姑娘》、《憩》
==人物简介==
女,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河南开封。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9年后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1962年后任
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该院中国画系副教授、工笔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
其创作、教学以工笔人物画为主,擅将色粉笔画与工笔画技法融为一体。《摘火把果的姑娘》、《憩》均藏于中国美术馆;《雪》获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三三月之夜》获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银牌奖。作品还为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市美协及法国巴黎郭安博物馆收藏。1986年曾在巴黎两度举办个展,同年在中央美院参加三个联展。
出版有专著《工笔人物画技法》。
==艺术年表==
1934年 生于河南省洛阳市。
1958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59年 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
1962年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85年 任工笔画室主任。
1998年 文化部重彩画高级研究班主持。
主要作品 、参展及著作
1978年 《李清照》入选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展。
1980年 《赶紧街》入选巴黎春季沙龙展。
1981年 《孔雀之歌》入选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展并被收藏。
1982年 《海的女儿》入选北京市春季美展并为北京市美术协会收藏。
1984年 《太阳城的苹果》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摘火把果的姑娘》参加莫斯科、阿尔及尔国际美展。
1987年 《荷》、《胡昂-雪》入选中日女画家展。
1988年 《三月三之夜》获中国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银牌奖。
1989年 《雪》获中国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夜》、《三月三》入选台北当代大陆工笔画展;参加东京永井画廊五人工笔画展;《工笔人物画技法》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
1990年 《秋瑾》入选纪念鸦片战争夺战争150周年展;《黄遵宪先生东瀛赏樱图》入选纪念黄遵宪当代书画艺术国际展览。
1991年 《光辉的一生》获中国工笔画学会二届大展一等奖、中国美术家协会基金会和关山月基金会奖;《月色》、《金秋》等入选叶浅予师生画展;《月色》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2年 《筛月》入选《二十世纪-中国》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6年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参加《孙中山与华侨书画展》。
1997年 《叶浅予先生》入选中国人物画展获优秀奖;参加中国美术馆《台湾写生展》;伦敦英中女画家联展,任中国女画家代表团团长
==折叠成就==
中国重彩画教学十年(1998-2008)蒋采萍
我的一贯教学原则是“以创作带动技法画材的学习”, 这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与器”的关系的。美术理论家夏硕琦先生说的好,他说:“技术只是工具,是火箭推进器,到一定高度要卸掉,将绘画最终推到一种精神高度和境界。” 这种“精神高度和境界”就是“道”。“器”是手段,“道”是目的,“器”是为“道”服务的。二者虽不可偏废,但二者的关系却不可倒置。只追求“器”, 只能成为画匠。只有追求“道”与“器”的和谐,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一个优秀的画种如能传承后世,作为学科的课程设置上必须有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我曾在中国重彩画创作中提出六要素:一、创意;二、构图;三、造型;四、色彩;五、技法;六、画材。此“六要素”是与传统的“六法”基本一致的。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中国画的教育纳入了借鉴西方的现代美术学院教育体制中,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中国画自身的特点认识不足,借鉴西方较多,对作为民族绘画的体系研究和整理不够,因此缺少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中国画创作理念与方法、线的造型和线的艺术、古典绘画经典的临摹和学习等几个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但是,在八、九十年的现代中国画专业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建立起“中国画构图学”、“中国画色彩学”、“中国画画材学”的系统的课程。中国画专业学生学的还是西方的《透视学》和《色彩学》,“中国画材料学”是完全缺失的。以“六法”的体系来衡量,缺失了后三项,即缺失了一半的内容。21 世纪开始,某些重点美术专业院校增设了中国画技法材料工作室或画材课,但是《中国画构图学》、《中国画色彩学》仍然缺失。
我在求学时期,因受师辈影响对中国传统颜料很感兴趣。1976 年以后,我有条件对传统颜料和日本的人造矿石颜料有进一步研究和实践。颜料学只不过是画材学的一部分,对“中国画材学”的完整整理和研究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幸而有不少有相同学术观点的中年画家和教师,他们在我10 年办学中与我合作,“中国画构图学”和“中国画色彩学”的课程由他们试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