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舞狮子

增加 68,68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据传,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还使用了象军参战。这支象军由于士兵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仅仅拥有短兵器的敌方,连接近它都很困难,宋军的士兵开始吃了大亏。后来,先锋官振武将军宗悫想了个办法。他说,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井。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井里,人和象俱被活捉。……从此,舞狮首先在军队中流行,然后传到民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起毛衣摆双耳……”。可见,在唐代已有类似现代的狮子舞了。

==传说故事==

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打锣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广州舞狮==

舞狮子,除春节外,在喜庆的日子里,也常以舞狮助兴。民间一般舞狮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有的地区称太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有的地区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以诱引狮子起舞。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模仿动作上,有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在技巧上,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吐球和采青等。

另外,舞狮在广州俗称“舞醒狮”,每逢佳节喜庆,迎春赛会,开张庆典,必敲锣打鼓,舞狮助兴。这种民间迎祥纳吉的习俗,由来已久,历久不衰。当代广州的醒狮头多从佛山购入,佛山醒狮被称为“南狮”,是富有南方风格的一种狮形,它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分文狮、舞狮和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公作脸谱,武狮以张飞作脸谱,文狮表现温驯而和善,武狮表现勇猛而刚烈;少狮即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舞狮同场表演。南狮造型极度夸张浪漫,威武雄壮,美丽活泼,形神兼备。

广州传统的武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尤以“采青”动作难度较高。采青有采高青、地青、水青、蟹青、凳青和桥青等。其中采高青又名“企膊”(站在肩膀上),最为高难。舞者各舞狮头和狮尾,站在二人的肩膀上表演,有高至三四层人上表演的。表演动作是沿着一根竹竿一边往上爬,一边舞耍动作,直至将预先扎挂在竹竿顶尖上的“青”采下来。所采的“青”是一颗带头的生菜。菜中还扎有一封利是和香烟之类。舞者采到“青”以后(必须顺利地一次采到),将“青”“食”下,然后再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主人接“青”以后,表示接到福了,无比高兴。

过去广州的武馆均附设有“狮子会”,教练拳术与舞狮,“文化大革命”时被“扫除”。80年代以后,郊县城乡有的村镇又开始恢复狮子会的组织,教习舞狮活动。

本为活动在民间的舞狮,现在被文艺工作者改编、加工为狮舞而搬上了正规舞台。它既保留了传统风格和意蕴,又加进了许多现代手法,惊、险、奇、特,优雅通俗。这个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民间舞狮,今天焕发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受到广大群众所喜爱。

关于广州醒狮的发展、衍化过程,《羊城今古》有一篇文章写道:中国的舞狮,分北狮舞和南狮舞两大类型,狮子的造型也南北各异,舞法也不尽相同。

广州的醒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狮舞。现在广州的醒狮,头上是有角的,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造型,名为“狮子”,实为不像狮子,不像[[犀牛]],不像[[麒麟]],不像虎豹的“四不象”。

粤俗语好斗,常体现在舞狮活动上。舞狮活动在民间广泛开展,形成了许多门派,直接因舞狮引起的冲突时有发生,狮头撞狮头的打斗,在许多冲突的场面曾出现过多次。所以,有一位舞狮老师傅说:“在狮头上安一个角,初时还是铁造的呢!”这样,一种铁角、青鼻、獠牙、牙刷须(短髯)的打斗型狮子出现了,广州人称这种狮子为“张飞狮”,又叫“武狮”。后来,这个角成为南方狮的一种装饰物。广州的醒狮,其形像还有小异,一般都是以狮头的图案设计加以分别,比如额头、脸面、面颊(腮)、舌头、胡须等等的着色和图案不同,分别有关刀纹、螺旋纹、如意纹(采用佛教的纹饰)等等,因而也分别称为“刘备狮”(也叫成文狮)、“关公狮”(属武狮一类)、“张飞狮”等,此外,还有金狮、彩狮、虎斑狮,或者鹤(山)装狮、(香)港装狮等等,其名称之多,不胜枚举。广州的醒狮,可以说是神态各异,舞态多姿。“配以象征狮吼和风雷之声的大鼓、厚锣、响钹,随着乐声起伏,把狮子从酣睡到兴奋的神态举止,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醒狮造型套路很多: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无不神似,一句话,喜则欢而碎步,怒则仪态万千,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就是南狮重“意”的舞法。它讲究桥马,善于抽象传神。就步法来说,有碎步、马步、弓步、虚步、行步、探步、插步、麒麟步和内外转身摆脚等等。而所有的步法,常常溶汇在一个“舞”中,这种“舞”,一般体现在采青的狮舞上,因此,采青成为舞狮活动中最精彩的高潮。另外,民间的舞狮活动,创造了许多新的舞姿,比如高台莲花舞、花篮青舞、步步高舞、桥底咬青舞、狮子出洞舞、高台群狮舞、狮子跃龙门舞、双狮扑青舞等等,花样繁多。凡新狮初舞,按照传统的俗规,要进行一个庄重的仪式,叫做“开光点睛”。这仪式的举行是很严肃的,开始要焚香、洒酒,同时敬请一位德高望重又上有双亲下有子孙齐全的人执行“点睛”。此人在向天地敬酒(洒酒)之后,向东南方肃敬三鞠躬礼,这时,鞭炮齐鸣,鼓乐声四起,大头佛舞跳在狮子周围,用柚子叶或黄皮叶(民间认为这些叶可以祛除邪气)为新狮打扫全身。据说这是给新狮以吉祥之气、播福之力,就是说给新狮以生命之源,然后,再把这些叶插在它的角旁,并用丝带为它的角装饰一番,叫做“簪花挂红”。之后,鸣鼓杀鸡,滴鸡血于盆中举天以示。点睛的人,手执新笔,神态严肃的气氛达到顶点。只见那人躬身狮前,眼定、手定,在狮子的右眼上点上一笔,又在左眼上点上一笔,点睛人把执笔的手扬起时,立即,全场欢腾,鼓声雷鸣,锣声大响。瞬间,新狮在地上蠕动,蓦然腾起,在欢声笑语中,舞动它那美妙的身姿。人们把它舞动起来,便成为百兽之王,可以辟邪纳福的既威猛又神奇的狮子了。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起源
汉代起源说

舞狮
舞狮
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风靡流行。

北魏起源说

舞狮作为表演艺术,相传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代,当时北部匈奴侵扰作乱。他们特制木雕石头多具,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进贡,意图舞狮时进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命令仿制,务实得以流传后世。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当时洛阳长秋寺佛像出行时,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话。

唐代起源说

在碑使中有关于唐明皇游月殿,狮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觉醒来而有醒狮舞,这故事说当唐明皇游月殿时,在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明皇没有恶意,且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自此之后,舞狮便流入民间。唐《立部伎》中的《太平乐》也称《五方狮子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西凉伎》)。可见唐代已有狮子舞。

有关舞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至迟三国时已有舞狮子了。

南北朝情况

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舞狮子。

到了唐朝,舞狮子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舞狮子"。当时的舞狮子,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信西古乐图"中,就画有古代的日本奏乐舞的场面,与唐代的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唐代以后,舞狮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说,有的佛寺在节日开狮子会,僧人坐在狮子上做法事、讲经以招来游人。

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介绍了浙江灯节时,大街小巷,锣鼓声声,处处有人围簇观看舞狮子的盛况。

佛山起源说

在远古时候,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出现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若铜铃,青面獠牙,头生一独角。

南狮
南狮
这头奇兽于除夕晚出现,来去如风,专门破坏民间农作物包括稻米,蔬菜等等。村民乡众不胜其烦,因他每逢过年时就出现,于是人们称之为"年兽",乡民们就商议消灭"年兽"有智者献议,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彩上颜色。以各种形状的布如方形,三角形织成兽身,再集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并由一人手持双菜刀,立于一圆砧旁准备敲打。他们埋伏于一桥下,该处为年兽必经之地。

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击打乐器发出"锵锵"及"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年兽见了,觉得惊骇而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不复出现。为了庆祝驱赶年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村民便于春节将它拿出来舞动。有的人更建议把它命名为舞狮:因为狮是兽中之王,勇猛的代表,吉祥的象征。有的也称为舞圣头、舞瑞头。

乡民除了在新年期间舞狮,也在神诞或庆典上表演,以增加热闹的气氛。

舞狮时的乐器便改为锣鼓,配以一定的节奏各处常见于迎神赛会上作参神拜户只用,其意思是能镇宅旺宅、使鬼神降优、合境安宁、五谷丰收。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
折叠初期
《舞狮》 陈玉先
《舞狮》 陈玉先
舞狮是一种亚洲民间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及各国唐人街都相当盛行舞狮。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

舞狮起源众说不一。神话传说是以前山中出现狮子,吃掉村庄内的村民,后来村民学会武功,格毙狮子,村民模仿狮子的形态而成为舞狮;亦有神话版本说是如来佛把狮子引走,因此南狮中常有"大头佛"引领狮子。亦有传说有村民以纸扎狮子及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为舞狮。

较为可靠的说法是:中国本身没有狮子,在中华文化中,"狮"本来是和"龙"、"麒麟"一样都只是神话中的动物。到了汉朝时,才首次有少量真狮子从西域传入,当时的人模仿其外貎、动作作戏,至三国时发展成舞狮;南北朝时随佛教兴起而开始盛行。史书中,《汉书礼乐志》中提到"象人",据三国时的解释,就是扮演"鱼、虾、狮"的艺人。到了唐朝,舞狮是大型宫廷舞蹈表演的一种。当时的"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出于天竺与狮子国等国。白居易的诗中描述狮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当时的舞狮跟我们所见的已十分相似。

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过了丝绸之路同中国进行了双方的商业贸易,同时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还把狮子等动物运到中国,当时中国中原地带不产狮子,但随着接下来的古代中国与西亚、印度等国之间进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狮子来到了中国境内。

折叠后期
舞狮
舞狮
狮子体型威武,被誉为百兽之王,而中国一般不受狮患所害,因此民间对狮子有了亲切感,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造成狮形以镇压或以示威武。

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为本,配合节气变更与农事生活、各种节日或迎神喜典应运而生,在这些节庆中,人们为了所求生活平安详宁,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演变下来,这种形式便渐渐具有娱乐民间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狮子的喜爱,就不满足于立门墩、屋檐、石栏、印章、年画上静止的狮子艺术形象,他们要让狮子活起来,于是他们便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再加以改进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

民间舞狮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这门艺术起源却是众说纷纭。行家遍翻群书,追根到底也只能从各种记载中悟出一些头绪,这又包括种种的传说。

折叠编辑本段中国舞狮
概述

最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南洋及海外。近些年来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称为"南狮北舞"。

折叠北狮
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毛。舞狮者(一般二人舞一头)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妙维肖的狮子。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舞动则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

舞狮
舞狮
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河北是北狮的发祥地。徐水县北里村狮子会创建于1925年,以民间花会形式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以迅速发展。徐水舞狮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春节和春季寺庙法会期间,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前者双手执道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缀成的狮皮饰盖扮演狮身,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称太狮;另由一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小狮子,称少狮;手持绣球逗引狮子的人称引狮郎。引狮郎在整个舞狮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不但要有英雄气概,还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引狮郎与狮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狮的一个重要特征。徐水舞狮的基本特征是外形夸张,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表演时能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形态逼真,还能展示"耍长凳"、"梅花桩"、"跳桩"、"隔桩跳"、"亮搬造型"、"360度拧弯"、"独立单桩跳"、"前空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高难度技巧。

徐水舞狮在中国民间艺术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1953年,曾到首都北京参加中国民间艺术汇演,并代表国家多次出访演出。曾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比赛中获一等奖。河北省杂技家协会于2001年10月正式命名北里村为"杂技舞狮之乡"。现今,由于舞狮道具昂贵、培养新人不易等原因,徐水舞狮面临传承危机,亟待有关部门加以抢救、扶持。

折叠南狮
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型态,一般只会二人舞一头。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帘、嘴都可动。严格来说,南狮的狮头不太像是狮子头,有人甚至认为南狮较为接近年兽。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传闻以前会用铁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传统上,南狮狮头有「刘备」、「关羽」、「张飞」之分。三种狮头,不单颜色,装饰不同,舞法亦跟据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 红色为关公狮,代表忠义、胜利,因关羽在华人心目中又为武财神,故关公狮又代表财富;黄色为刘备狮,代表泽被苍生、仁义及皇家贵气;黑色为张飞狮,代表霸气、勇猛,故一般张飞狮只有在比赛或者踢馆挑战时才用,一般喜庆之事还是红黄为常见者。

湛江遂溪醒狮天下闻名
湛江遂溪醒狮天下闻名
南师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宝、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故此南狮讲究的是意在和神似。南狮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当中「采青」最为常见。相传"采青"原来是有"反清复明"之意,现时一般是取其意头,有"生猛",生意兴隆的象征。「青」用的是生菜谐音(生财)。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狮在「青」前舞数回,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谓之采青),再把生菜咬碎(谓之碎青),还要模仿狮子吃饱的表情神态,(谓之醉青)再把咬碎的青吐向大家致意(谓之遍地生财)。为了增加娱乐性,采青有时还会用上各种采青的方式(采天青、采地青、采水青等等)并配以各种特技动作,例如上肩(舞狮头者站在狮尾者肩上),叠罗汉,上杆(爬上竹杆), 或者过梅花椿(经过高低不一长木椿)等等。

舞南狮时会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狮的舞动要配合音乐的节奏。舞南狮有时还会有一人扮作「大头佛」,手执葵扇带领。

舞狮之前通常还会举行「点睛」仪式。仪式由主礼嘉宾进行,把朱砂涂在狮的眼睛及天庭上,象征给予灵气及生命。

南狮狮头

南狮的狮头一般上可分为鹤山装狮和佛山装狮。佛山装狮的狮头较大而圆,额位宽而有势,嘴较平阔;而鹤山装狮的狮头较扁而长,嘴突出如鸭嘴状,因此内行人又称之为"鸭嘴狮"。

传统上,南狮狮头造型上有"刘备狮"、"关公狮"、"张飞狮"之分。三种狮头,不单颜色,装饰不同,舞法亦根据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如舞张飞狮者,舞法必定勇猛霸气。

南狮舞法

在舞狮技艺中,北狮重写实,南狮重写意。在南狮表演中要体现狮子时而威武勇猛,雄壮威风,时而嬉戏欢乐,幽默诙谐,那么就要将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等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淋漓尽致。成功的表演往往让观众看到的不但是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让观众从中看出或悟到狮子在表演中的各种思维、各种动作的目的,把舞狮表演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让人们在观赏舞狮表演中时而紧张,时而惊奇、欢乐、陶醉,从而得到人生感悟和启迪,升华思想,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在舞狮表演中表演狮子的神态确实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掌握好呢?本人只是凭一孔之见,不应妄加淡论南狮表演中的神态,但此举目的志在共同将狮艺不断探索、提高与发展,纯属抛砖引玉之意,望各位前辈同行雅正。
南狮狮头
南狮狮头

喜:配轻、快、欢乐的鼓点,狮子高兴、快乐、眨眼、微笑、轻摆头或轻跳转身,配弓步、马步、上膝或独立步等。

怒:配重、急、快鼓点。狮子生气发怒,怒目瞪眼,开口吼叫,狮头用力抖动,配马步、弓步站立步等。

醉:配轻、慢鼓点。狮眼半开半合微抖动,精神昏迷垂首拖步,配合各种步法。

醒:配先轻后重,先慢后快鼓点,狮子恢复状态过程,狮子眼从微开、半开、大开过度,伸懒腰与打哈浪结合,开合狮口与左右观望配合。

动:根据狮动激情配与轻、重、快、慢、急、缓鼓点步法随鼓点节奏而改变姿态。

静:鼓停狮静,目光平稳,狮的安静造形突出,配仆步、弓步、马步。

乐:鼓点要求轻、快、重结合。狮子欢喜快乐、摇头摆脑、眼、嘴随鼓点节奏而开合,配小跳,秧歌步、小步跑等步法。

猛:配重、快、急鼓点。气势壮,力量大,嘴眼开合有力,抖头逞威,踏步有力,战胜困难,胸有成竹。多在远距离飞桩等难度出现。

惊:配急、快、重后突停鼓点、因突然情况产生害怕受惊而狂奔或原地瞪眼开口或合嘴,狮身抖动,特别狮后腿的抖动要突出,迫真,配弓步、马步等。

疑:配轻、慢鼓点,开眼合嘴,狮头左右慢转或前伸后缩,不轻举妄动,猜疑不信,配与仆步、弓步、马步,上膝的造型。

寻:配轻、重、快、慢结合鼓点,眼,嘴随鼓点节奏而动,狮头左右有力转动,前伸后缩寻找结合。原地转动结合有目的地寻找。

盼:配轻、快、慢结合鼓点,狮伸首开眼远望,左右慢转动盼望,配与弓步、马步、上膝、坐肩等。

探:配轻转重转急鼓点,狮子遇险探测侦察之意,前爪或后腿由高向下,由近向远试探也可上体前伸试探,嘴眼微开合与鼓点相配。

烦:配急、重的鼓点,狮子遇事不解而急躁烦恼,狮头左右摆动,老是踏步或转身,眼东张西望,嘴一开一合。

嬉:配轻、快、鼓点,狮子休闲,玩耍,眼嘴配合鼓点而一开一合,步法多用小跳交叉步、碎步、踏步、十字秧歌步等。

戏:配轻、重、急、缓鼓点,狮子戏弄、调戏、玩弄好奇之意,眼、嘴随鼓点而一开一合,狮子一进一退,前爪或后腿一伸一缩或带一擒一纵之意,步法一般急步上后突停继而慢慢探步上。

击打狮鼓、锣、钗伴奏是使狮艺神态表演达最佳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狮艺形神逼真、套路完成与否都起重要的决定作用,应突出:轻、重、快、慢、急、缓、停等种类。因舞狮表演者,两人在狮被内无法商量动作步伐,故所有动作的起止大都靠锣鼓指挥节奏,往往初期学习舞狮者都会先学习锣鼓节奏,只有熟悉了舞狮锣鼓节奏之后才能开始学习舞狮。

轻:则轻打、点打、利用手腕之力。

重:则重打高起高落,利用肘和肩、腰、腿之合力。

快:则是节拍快、拍与拍之间快,利用腕、肘之力。

慢:则是节拍慢、拍与拍之间慢。

急:则是每拍之间鼓点数多。

缓:则是每拍之间鼓点少。

停:各种击打乐不响停止一拍以上

南狮比赛

南狮比赛种类可分为高椿狮艺竞赛和传统狮艺竞赛,其中较主流的为高椿狮艺的比赛。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美国等地,每年都会举办世界性的醒狮大赛。而较有著名的国际比赛有两年一度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云顶世界狮王争霸赛。

折叠编辑本段各地舞狮
折叠福建林坊
林坊青狮属北狮武功狮,俗称公狮。其狮动作灵活敏捷,狮头内可藏兵刃作质牌使用,可攻可防。
林坊青狮
林坊青狮
掌狮头和掌狮尾两人,动作配合默契多变,模仿雄狮的各种姿态,惟妙惟肖展示力与美的艺术结合,是客家人原生态传统武术文化遗产。

1989年林坊林氏成立"林坊武术协会"是连城县最早成立的武术协会。武术协会成立后,设有狮队12个,龙队10个。林坊武术协会组队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县组织的各项比武活动,并多次获得奖牌。

折叠广东阳江
舞狮在江城称为舞狮子。其中"舞"字阳江话读"懵"音,"狮子"则念"是子",词义一样。这是避讳,因"狮"阳江音同"输",不吉利。以下阳江舞狮介绍基本均为南狮。

江城旧时大凡有喜庆必放炮竹舞狮子,尤其是春节贺岁。大年初一清晨就有狮子拜屋。世俗认为,狮子在门前张口伸舌摇头摆脑一番,那些躲在屋角旮旯中的恶鬼邪魔就会一扫而光,因而视此有"旺屋"作用,均恭敬而庄严地给舞狮者奉送"红包"。

刚建就新屋的人家,会特意邀请舞狮者进入屋中,逐层楼房舞拜。新婚夫妇想早生男孩,还会请狮子进入卧房中,让它在自己的睡床上翻滚一番。因为阳江话中"狮子"与"是子"谐音,"狮子上床"也就暗喻 "是子(男孩)上床"的好兆头。

有钱人家和商铺会请舞狮队作专场表演。一般在空旷的场地上表演,围观者众。舞狮通常还有各种武术表演,高潮就是"狮子""采青"。主家在楼上用竹竿高高地挑起一个大红包,旁边捆着一棵青菜,舞狮队就地搭起人梯,让"狮子"边舞边沿着人梯向上爬,攀登至顶端,张口把那红包和青菜"吃"进口中。最精彩的"采青"则是"采椰",即是把青菜叶子换成椰子。"狮子"必须把上面悬挂的椰子打开才算。舞狮者往往要用牙齿把椰子外皮撕开,用拳把椰子击爆,这没两下真功夫不行。

在今天的江城的舞狮活动,已不单为春节贺岁,平常商家开业庆典、搞促销,常邀请醒狮队助兴,醒狮队也成为广告从业者了,技艺也比唐人白居易描写的"金镀眼睛银贴耳,奋迅毛身摆双耳"精湛得多了。

折叠河北徐水
河北省徐水县北里舞狮可说是历史悠久、源源流长,素有北狮狮舞之乡的美称。明清时期就以花会的形势在张家庙会逢年过节,重大事件等场合中演出。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到垂稚小童,人人披挂,个个练习。创造出许许多多绝活,我们村的狮舞艺术团就是在此基础上于1925年组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五十年代村里的狮舞团曾随中央歌舞团赴罗马尼亚参加世界第四届青年联欢节,荣获金质奖章;出访东欧六国和赴朝鲜演出大获成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狮舞更是如木逢春,如虎添翼,成就斐然,曾参加并荣获北京八、九、十二届龙潭杯优秀民间花会邀请赛最高奖--优胜奖;河北省音乐之春最佳奖;94年沈阳国际民间舞蹈艺术大赛金玖奖;第四届文化部群星奖;第四、五届青岛民间艺术节表演特别奖;97年中国天津龙狮赛金奖;广播电影电视部金光灿烂一等奖;并先后参加河北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节目,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东西南北中第四十期和开播十周年庆典;演出百狮吼春,气势辉宏壮观,技艺精彩绝伦,被誉为雄狮威慑,誉满京华。在庆祝香港回归和十五大召开之际,该团应邀进京,参加由北京市和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大型节目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李铁映,钱奇琛,阵慕华、雷洁琼等接见,也受到各国使节的高度赞誉和好评,多年来该团市、省级演出数百场,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城市和地区,誉满中华当之无愧。

狮舞分为文狮和舞狮,文狮表现狮子的静态和性格温柔的一面,恐吓时的怕,互相亲密时的吻,期待时的盼以及搔痒,舔毛,伸腰,打滚,掏耳朵,打舒张等,形态细腻逼真,憨态可拘,真得是惟妙惟肖。

舞狮正是以技高一筹,通过狮子的出众,致使,翻山越涧,登山直立,跳、转、腾、扑等动作,表现狮子的动态和性格凶猛的一面,尤其是梅花庄、三狮踩球的表演,更是独具匠心,惊险纷呈,另人叹为观止。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村都还坚持着每逢丰年和新年,春节都舞狮庆祝,届时邻村的乡亲们也成群结队的来看舞狮子,这些狮子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幸福。村里人都随团外出打工,已经形成了舞狮产业。并被国家命名为民间艺术保护项目。

几十年来我村的狮舞艺术团在继承、发展、创新、提高的道路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为国家和兄弟省市培养输送了大批的专业舞狮演员和人才,传授帮教了大批的狮舞团体,在京津冀一带享有独有的美誉。

折叠武汉黄陂
僵狮子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的黄陂和孝感两地一带元宵节的一种民俗活动,是一种舞狮的游狮活动,尤其以武汉市黄陂区的僵狮子最为有名。


僵狮子在黄孝的各个村庄的活动都风格各异,一般都是以湾(村的组成单位)为单位,举行独立的游狮活动。游狮之前,数个壮年男性赤身裸背(现在提倡文明,黄陂很多湾的僵狮子都穿黄、红马褂)跪 在"头人"(当年玩狮子牵头的人)家堂屋里, 头緾红巾,然后四周锣鼓齐敲,鞭炮轰鸣,搞得满屋硝烟弥漫,持续十余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只见头缠红巾者猛然立起,不住抖动,口中念念有词,好象自称自已是刚下凡的某神,接连会僵下几个"马 脚"(也有的村叫"将军"),于是游狮活动开始。在游狮过程中,僵下的马脚们一直跟着狮子,好似神仙,他们半赤着背,抖动着,丝毫没有俱冷的感觉,有时停下耍几下木棍刀剑之类,有时手捧着鞭炮炸, 毫无惧色。

每年的正月十三到十六,僵狮子就开始在武汉黄陂的一带农村活跃了,这时候城里 的很多人都会到农村去看僵狮子。僵狮子 也称"将军狮子"(舞狮者叫"将军"或"马脚"),中国的其他地方的舞狮一般都是俗称的"醒狮子"。僵狮子很特别,他们的跳跃在很多人看来仿佛是在打太极,僵狮子 即"马脚"在香熏过后,处于半清醒状态,仿如天上神仙附身,舞狮者就变得非凡起来,很有祭祀的味道。特别是十五的夜灯最热闹最精彩,僵狮子不仅会爬到堆成山的桌子上,还会叼咬蜡烛,从煮开的柴油里拿取吉祥物等等;狮子还会到每家每户去游玩,每家的当家人都会拿出烟花和爆竹迎狮,然后旁边有个长老说灯彩以图吉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故热闹非凡,这在世界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是绝对看不到的特有景观,是湖北黄陂独特的文化遗产。

折叠湖南长沙
湖南属于我国中部地区,介于舞狮派系的南北分支处,80年代前湖南只有民间北狮表演社团,且舞法达不到北派醒狮精髓,现湖南各大高校及政府文化部门的保护性培养扶持下,舞狮文化在湖南也是突飞猛进,有国际级舞龙舞狮裁判、原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黄益苏将舞龙舞狮做成一门学问,开设了专业的
湖南长沙湘粤传奇舞狮
湖南长沙湘粤传奇舞狮
课程,把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推向世界。更有著名导演周坚强组建的民间社团湘粤传奇醒狮团,引入广东南派醒狮技术并结合本地舞狮的技法,不但继承了南派醒狮的高空梅花桩舞法,还新创南狮北舞、醉狮、南派威风锣鼓等;在湖南各大媒体受到广泛好评,并多次受政府委派参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其商业化操作不但使舞狮文化在湖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是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按周坚强的说法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有我们中华民族的。

折叠广西田阳
田阳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早在1000多年前,在田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有舞狮活动。明嘉靖34年(1555年),瓦氏夫人抗倭胜利归来,田州群众扶老携幼到城府外面去迎接,以舞狮助兴。每到逢年过节,田阳群众以舞狮为乐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与其他地方民间舞狮不同的是,田阳由世家组建的舞狮队在县政府的重视下改为田阳舞狮艺术团,并列为事业编制单位管理。每到逢年过节,田阳舞狮艺术团深入街道、乡村、厂矿、学校等为群众表演,还参加各种开工竣工庆典、歌圩、文化下乡等活动,坚持义务表演,为群众服务。其先后参加百色地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会、广西民运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均获得一等奖。1996年,田阳舞狮艺术团在参加"八桂龙城狮王"大赛中获"金狮王"奖;1997年9月,在福州、厦门举行的中国民间绝技艺术节中,田阳舞狮表演被公认为此次艺术节最好的节目。

田阳舞狮艺术团成立以来,已在大大小小的场合表演不下6000多场,观众近千万人次,其中参加市级以上各种比赛和表演800多场次;共获得各种奖牌67枚,其中金牌30枚,银牌22枚,铜牌15枚,先后被评为地区(市)、自治区及全国先进集体单位。

最引人注目的是,田阳舞狮不仅名震中华,在国外也引起了人们的赞叹。1992年,田阳舞狮艺术团受邀远赴德国波恩市表演,现场的观众反响强烈,喝彩不断,当地媒体图文报道,并高度赞扬为"天下第一技",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田阳舞狮极大的关注,并因此吸引了日本、荷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舞狮爱好者多次来田阳学习舞狮、录制舞狮录像。

技艺精湛却窘于失传

田阳舞狮具有世家相传的特性,传统特色保持相对完整,最难能可贵的是,田阳舞狮在近代的发展中,不拘泥于单一的传承,而是在传统舞狮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了技术含量,增强了观赏性。舞狮艺术团成员每天坚持练功8个小时以上,从学马步、练跳、踢腿、打桩、腾跃,到学习南拳、气功,到学习舞狮的各种套路等,都进行严格的训练,将武功和舞蹈融于舞狮中,力求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田阳舞狮在传统舞狮腾、跃、翻、滚等套路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整理、改革和创新,创作出"双狮戏球"、"狮子上金山"、"刀尖狮技"、"狮游梅花桩"等数十个节目。这些节目造型美观,动作变化多样,技艺高超。国内研究人员称田阳舞狮具有"高、难、惊、险、奇、美"的艺术效果,田阳舞狮把中国传统舞狮技艺推向了新的高峰。田阳壮族舞狮,有高难、惊险、奇美的特点,体现浓郁的民族特色。有史料记载以来,它已经流传了450多年,并逐渐由建国初期以拜年、庆典、助兴为主的地面舞狮发展到拥有"狮子上金山"、"狮子过天桥"、"刀尖狮技"、"高桩飞狮"、"金狮雄风"等一系列绝技的高空表演,并频频涉足体坛,誉满全国及海外。

田阳壮族舞狮套路多,节目丰富,技术精湛,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体。它从性质上分为地狮和高空狮两种:地面舞狮属文派舞狮,以活泼可爱的顽皮形象为特点,主要在地面表演闪、扑、挪、腾、滚或滑稽动作逗引人们,狮子由戴着顽皮马骝和满脸笑容的大头佛面具的队员一前一后带路引逗,在爆竹声和锣鼓打击乐的配合下表演,一般用于节日庆祝、拜年、祝贺、集会、婚庆、参军等活动中;高空舞狮属武派舞狮,主要特点是把武术、杂技、舞蹈动作融进舞狮中,以高台表演为主,一般由一名手持狮珠的引狮者带路、逗引狮子表演各种扣人心弦的造型动作,可攀上20多张高凳叠起的金山上施展雄姿,可在半空高悬的钢索绳子上翻滚跳跃如履平地,可在刀尖上表演顶肚旋转等。

由于种种原因,田阳舞狮艺术团从高峰走进低谷,舞狮艺术团人数大减,舞狮绝技濒临失传,形势十分严峻。最直接的打击来自于人才的流失。由于舞狮收入过低,因此舞狮人员纷纷离团到外地去打工。另外,外地一些舞狮团体高薪吸纳走田阳部分舞狮队员,造成人才外流。过去,田阳舞狮艺术团有近百人,仅剩下12人。人才大量流失,造成田阳舞狮锐气大减,难以发展。

希望倾全社会之力 共同传承田阳舞狮文化

值得庆幸的是,田阳县政府对田阳舞狮的窘境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舞狮的发展,积极为舞狮艺术团排忧解难,为重铸田阳舞狮辉煌而献计出力。

有专家指出,田阳敢壮山歌圩已名声在外,如何有效利用敢壮山景区的知名度提升田阳舞狮的美誉度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在每年的敢壮山歌圩期间举办田阳舞狮艺术节,让田阳舞狮节目在歌圩期间闪亮登场,吸引游人,扩大影响,打造舞狮品牌,使田阳舞狮形成田阳文化新的冲击波。

舞狮
舞狮
有关部门提出明确舞狮艺术团的隶属关系,舞狮艺术团可由县文化和体育局统一管理,由县文体局一名领导兼任舞狮艺术团名誉团长。舞狮艺术团要实行企业化管理,走"以狮养狮"和以经济实体"养狮"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改革现行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改革利益分配机制,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基本工资制度,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市场化运作,主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合作,广泛、合理地吸纳社会资金扶持,倾全社会之力共同传承田阳舞狮文化。

关于壮族舞狮还有着这样的传说:相传远古时候,人们生活在丘陵和深山密林地带,野兽出没,壮族先民们常受其骚扰,农作物被破坏。为了赶走野兽,确保人畜安全、粮食丰收,壮族先民们想出了"以兽赶兽"的办法,仿制兽中之王狮子,鸣锣擂鼓,舞动狮子,夜间还燃起火把,以驱赶群兽。狮子于是成为了壮族先民眼中的功臣和吉祥象征,逢年过节都舞起狮子庆贺祝愿。

折叠广东遂溪
"中国醒狮之乡"---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

遂溪县政府决定从2005年开始,每年12月8日都举行"遂溪醒狮艺术节"。

"遂溪醒狮艺术节"就2005年举行过一次;后来就没举行过。

2004年首届"遂溪醒狮艺术节"于11月26日开幕。当天,在该地的文化广场和县城主要街道,举行了精彩的醒狮展演和"狮乡之夜"文艺晚会,11月27日至12月8日,各地醒狮队轮番表演,切磋技艺。此外,还举办了与醒狮有关的书法摄影展。

遂溪的民间醒狮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舞狮
舞狮
当地政府遵循"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鼓励竞争"的原则,坚持"现代与传统并重,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民间醒狮艺术,醒狮队伍不断壮大,民间醒狮团队已有255个,其中高桩狮28个,地狮227个,表演者过万人。

舞狮是一门集武术、舞蹈、锣鼓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遂溪的舞狮队中,有男子、女子醒狮队;单狮、双狮;地狮、高桩狮;高桩单狮、高桩双狮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醒狮艺术风格,多支舞狮队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其中的文车醒狮队还到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展演,2003年12月遂溪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

遂溪醒狮属于南狮,享有醒狮之乡之美誉,曾代表中国出访多个国家。

并担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醒狮表演特约嘉宾。

折叠浙江新昌
新昌的狮舞资源也极为丰富,也爱用"舞狮"这种方式来期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年景。所以,县域内的舞狮队众多,较有名气的有儒岙镇的洪塘狮舞和上道地狮舞、城南乡的下洲狮舞、大市聚镇的寨岭黑毛狮子等等。


上道地村的狮舞活动自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已成气候,至今一直从没间断。上道地狮舞班一般有13-16人,其中乐队3-5人(可转换交替)。一般在晒谷场上表演:一位队员荡起一个抛向天空的彩球,两位队员忙钻进狮子皮里面,一个舞起狮头,一个把好狮尾,一头凶猛的雄狮就腾空而起追逐彩球,踏着鼓点乐声,摇头摆尾,威风凌凌,狮子诙谐有趣的生活化状态以及狮舞班高超的舞狮功底即刻淋漓尽现。

洪塘村有80%以上的人都会弄拳舞狮。洪塘村的舞狮也常和武术表演连在一起,程式有三:首为耍狮者握戏绳绣球引出狮子,作镇四角的模拟舞;次为武术表演,武术分行拳与器械二部分,表演者摩拳擦掌、操棍弄拳,刀光"棒"影,令人眼花缭乱;最后表演"狮子叨绣球",以耍狮者用绣球为诱饵与狮子搏击。整个表演过程以打击乐伴奏始终。

城南乡下洲村的狮舞在长号声中伴着《急急风》的锣鼓声开始,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的双人狮跳跃出场,它时而暴跳,时而文静,或蹲或坐,或立或行,摇头甩尾,左顾右盼八方,头尾动作协调,连若一体的表演栩栩如生。在节奏紧凑的锣鼓声中,"狮子钻桥洞"、"狮子吞锏"等绝技一一舞出。舞狮人使尽浑身解数,把平时练就的真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市聚镇的寨岭村,四周环山,周边人称"小梁山"。寨岭的狮子与其他地方的狮子不同,皮毛全是用黑桐麻做的,故称黑毛狮子,意为勇猛威武、天下无敌。寨岭黑毛狮子班,一共20人左右,表演时随着锣鼓敲起"急急风",并吹起嘹亮的目连长号。武士装束的年轻小伙子手持绣球,引导狮子登场表演,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一头十分勇猛的黑毛狮子腾空而起,以各种高难度动作和幽默诙谐的生活形象化动作,尽显舞狮者的武术功底。在狮子叼住绣球后就另换武术表演,当年的"小梁山"好汉就一个个登场亮相,"大鱼拳"、"小鱼拳"、"单腿"、"双腿"、"单边腿"、"双飞腿"、"倒爬虫"、"鲤鱼过沙滩"等。

折叠编辑本段比赛规则
第一章 竞赛组织机构

第一条 竞赛委员会

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处。由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若干人组成,在大会组委会统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

第二条 裁判人员的组成

一、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2至3人。

二、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评分裁判5至9人,值班裁判1人,套路检查裁判1至2人,记分员1人,计时员1人。

三、编排记录长1人,编排记录员1至2人。

四、检录长1人,检录员3至5人。

五、宣告员1至2人。

第三条 裁判人员的职责

一、总裁判长

(一)全面负责整个竞赛的裁判工作,保证规则的执行。比赛前,组织裁判人员熟悉规则和裁判法;检查各项准备工作;落实裁判员分工。

(二)讲解和解决规则中不详尽或无明文规定的问题,但无仅修改规则。

(三)发现裁判员在裁判工作中有明显不合理现象,有权责成裁判长进行调整。

(四)比赛中,运动员有不当行为或裁判员发生严重错误,有处罚的权力。

(五)竞赛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

(六)审核并宣布比赛名次与成绩,组织裁判人员做好总结工作。

(七)如大会只设单项比赛,总裁判长可兼临场裁判长。

二、副总裁判长

(一)协会总裁判长工作。

(二)当总裁判长因故缺席时,由一名副总裁判长代行其职责。

(三)负责审核比赛场地、器材。

(四)督促检录组、编排记录组和宣告员的工作。

三、裁判长

(一)组织裁判组的业务学习,落实裁判工作。

(二)负责运动队申请重做和由裁判长执行的其它错误扣分,宣布每场比赛最后得分。

(三)当裁判评分出现明显不合理现象或有效分之间出现不允许的差数时,有权召集裁判员进行会商,或出示基准分进行调整。

(四)对裁判员有劝告、警告或建议撤换的权利。

四、评分裁判员

(一)认真执行大会的各项决定,服从裁判长的领导,参加赛前业务学习,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严格按规则进行公正、准确、独立地评分;公开示分;做好详细记录。

(三)判定与记录运动员出界情况,并在赛毕交裁判长查核。

五、套路检查裁判员

(一)赛前根据各队套路登记表,检查统计套路难度、动作等级,比赛时进行复核。如遇与规则不符及时报告裁判长。

(二)宣布运动队临场套路高难度动作数量。

六、编排记录长

(一)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组织审查报名表,编排秩序册、成绩公告、成绩册。

(二)参加技术会议,协助大会竞赛部门处理弃权,更换运动员的问题,负责竞赛顺序抽签。

(三)准备好比赛时需要的表格,审核成绩,排列名次。

七、检录长

(一)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组织检录员对运动队的人员、服饰、器材等进行检查,召集运动队入场和退场。

(二)对不符合规则或规程的情况,通知运动队自行更改,如不服从,有权不准其上场比赛,并报告裁判长。

(三)赛后对检录内容进行抽查。

(四)指挥开幕式、颁奖、闭幕式各运动队的进退场工作。

第四条 其它裁判人员和工作人员

其它裁判人员包括编排记录员、检录员、计时员、记分员、宣告员、技术摄像。

一、按时到会,熟悉相关的业务。

二、在裁判长、编排记录长、检录长的领导下工作。

三、计时员准确记录参赛运动员完成套路的时间,如遇时间不足或超时情况,及时报告裁判长。

四、记分员在记分表上记录评分裁判的评分 、裁判长权限的各类扣分、计算、记录平均分,统计最后得分,送裁判长签名;协助竞赛部门编印成绩册;赛后收存原始评分表格,做好归档工作。

五、宣告员在副总裁判长指导下进行赛前准备,临场利用评分间隙宣告介绍竞赛规则、规程,比赛的有关知识和组委会指定的宣传材料。

六、技术摄像人员在副总裁判长领导下完成各场比赛的摄像工作。

七、工作人员包括技术调研、电脑操作、场地器材、医疗保健、安全保卫等人员。

第二章参赛人员及其规定

第五条参赛人员及其规定

参赛人员包括运动队的领队、教练、运动员。

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每支运动队人员限定为:10人,其中领队1人,教练1人,运动员8人;以上包括替换队员、伴奏队员(出场人数最少6人,不包括保护人员),违例者扣分。

二、参赛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医院体检合格。

三、各运动队必须按规程规定办理报名手续,填写报名表,"舞狮创新动作难度等级申报表"。必须在赛前24小时内呈交"舞狮自选套路登记表"、"器材配置平面示意图"等。

四、运动队应公平竞赛,服从裁判的判决。

五、任何参赛人员不得在比赛期间对裁判人员施加影响和干扰。

六、场地内外与参赛队伍有关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场上运动员进行提示、指导。

七、每名运动员每次只能代表一支队伍参赛,违者取消比赛资格。

第三章竞赛通则

第六条比赛,

一、舞狮比赛,竞赛类型为单项赛、全能赛;

二、舞狮比赛按性别可分为男子组、女子组;

三、舞狮比赛按竞赛成绩可分为等级赛;

四、舞狮(南狮)比赛竞赛项目可分为:

(一)为单狮(2人)、桩阵上比赛要有采青:

1.规定套路;2.自选套路;3.传统套路;4.技能舞狮;

(二)其它舞狮(形式不限)。

第七条比赛套路时间

比赛套路的时间为10至15min,布置器材时间不超过15min。

第八条鼓乐与计时

一、鼓乐

舞狮鼓乐是烘托气氛、转换节奏、激励队员情绪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旋律、节奏快慢等要与舞狮动作协调一致,鼓、钹、锣节拍明朗准确,轻、重、快、慢有序。以打击乐演奏为主,亦可采用吹打乐。

二、计时

(一)运动员侯场完毕,鼓乐起开表;

(二)运动员摘狮头、狮被并步行礼停表。

(三)计时以临场裁判组计时表为准。

裁判组以两块表计时,按接近规定时间的表计算时间。

第九条弃权

一、运动员在赛前30min参加检录(查验参赛证件、检查器材、服饰等),三次检录不到即视为弃权。

二、超过时间3min,运动队不参加比赛,即视为弃权。

第十条比赛顺序的确定

在竞赛委员会的监督下,赛前由各运动队派代表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对于未参加抽签的队由组委会的人员代替抽签。

第十一条名次评定

舞狮比赛分预赛、决赛,按成绩高低排定名次。

一、比赛名次的确定,根据竞赛规程关于录取名次的规定进行。

二、得分高者名次列前。

三、预赛阶段得分相等的确定:

(一)如相等,以自选套路中C级难度动作的数量计算,多者名次列前;

(二)如再相等,以无效分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平均值者名次列前;

(三)如再相等,以无效分的平均值高者名次列前;

(四)、如再相等,名次并列。

四、决赛阶段得分相等的确定:

(一)预赛中名次前者列前。

(二)如相等,以自选套路中C级难度动作的数量计算,多者名次列前。

(三)如再相等,以无效分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平均值者名次列前;

(四)如再相等,以无效分的平均值高者名次列前;

(五)如再相等,名次并列。

第四章场地 器材 服饰 保护措施

第十二条场地

(一)竞赛场地为边长20m的正方形(特殊情况,最小面积不得少于边长18m正方形),要求地面平整、清洁,场地边线宽为0.05m,边线内沿以内为比赛场地。边线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无障碍区。

(二)比赛场地应是木板或铺设地毯。

(三)竞赛场地上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8m的无障碍空间。

第十三条器材

要求:狮头、狮被大小匀称、协调。

(一)桩阵

桩阵中桩的高度最高不得超过3m,最低不低于0.5m,其中半数桩必须达到2m,桩顶脚踏圆盘直径不超过0.38m(含保护圈垫),桩阵长度不得超过15m,最短不少于10m(含曲线计算),宽度不得超过1.5m,不能少于0.5m。

(二)大会提供公用比赛器材,也可以在规定的公用器材中更换一组自备的器材,但必须保证安全并符合规则的要求,经大会批准后使用。

第十四条服饰

运动员应穿具有特色的比赛服装,要求穿戴整洁。舞狮队员服饰款式色彩与狮头狮身相协调,伴奏队员、保护人员都必须统一服装。

第十五条保护措施

(一)为避免伤害事故,运动队必须在桩阵、桥、索等器械下面设置海绵垫;否则,不得参赛。

(二)比赛中,允许有2至4人进场保护;但不得影响或接触比赛的运动

员。

(三)赛场保卫人员应在赛前宣布禁止使用闪光灯拍摄.并在比赛时实施。

第五章舞狮(南狮)动作的分类和难度

第十六条舞狮(南狮)动作的组成和分级

舞狮动作按动作的难易程度分为A级难度动作、B级对难度动作、C级难度动作。

A级难度动作:是舞狮动作中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较为简单的技巧动作;

B级难度动作:是在A级动作上有所提高,具有一定难度的技巧动作;

C级难度动作:是指必须具有较高的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高难度的舞狮技巧动作,组合动作,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和审美价值。

第十七条舞狮(南狮)动作的难度分值

套路动作难度分值只统计C级动作或根据竞赛性质确定统计方法.套路动作难度分值确定动作难度的等级。

一、A级动作:每个分值为0.1分。

二、B级动作:每个分值为0.2分。

三、C级动作:每个分值为0.3分。

四、未进行过难度定级的舞狮动作、创新动作,应在赛前按规定申报.经核定后予以定级。

五、舞狮(南狮)创新难度动作

(一)创编原则:必须符合舞狮运动(南狮)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必须是具备一定专项素质、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舞狮动作,必须是正式比赛中从未出现过的动作。

(二)申报程序

1.填写创新动作难度申报表;

①规范动作名称,并标明类别;

①用录像形式形象地说明创新难度动作,也可用照片、画稿等技术图解以及精炼文字形象地说明(达不到上述要求者,不予受理);

③申报难度等级。

2.在规定时间内递交国际龙狮总会技术委员会(或比赛裁判委员会)

3.国际龙狮总会技术委员会(或比赛裁判委员会)依据舞狮动作创编原则,对创新难度动作进行技术鉴别、定级,并将鉴定结果及时通知申报单位及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舞狮(南狮)动作的分类与难度定级

一、上腿:(不论单足或双足)

1.桩上站位上腿A

2.桩上上腿,狮尾单足起立(时过5s)A

3.桩上跳跃,站位上腿B

4.桩上180度回头跳跃接占位上单(双)腿B

5.两桩柱180度转体凌空占位上单腿C

6.凌空推进(1.4-1.8m)接转体180度上双腿C

7.凌空横推进过三桩上单(双)腿C

8.连续回头跳接180度转体占位上单(双)腿C

二、站肩、坐头:

1.桩上坐头(包括钢丝上)A

2.桩上站肩(包括钢丝上)A

3.钢丝上站肩(或坐头)行进(1m以上)C

4.桩上腾空推进(3连环以上)接转体180度坐头C

三、上桩:

1.直接上桩,桩高1m至1.3m A

2.直接上桩,桩高1.31m至1.5m B

3.直接上桩,桩高1.51m以上C

四、桩上飞跃:

1.飞跃1.5m至2m A

2.飞跃2.1m至2.8m B

3.飞跃2.81m以上C

4.挂桩悬挂接横跃钳双桩

5.双桩双腿上同时飞跃1.8m(或以上)再接一个B级动作C

6.单桩双腿上同时飞跃1.8m(或以上)再接一个B级动作C

7.在单腿上同时飞跃2m(或以上)再接一个B组动作C

8.飞跃1.8m或以上回头跳接180度转体占位上腿C

五、桩上连续飞跃

1.连续飞跃(两落点总长度)3m至3.5mA

2.连续飞跃(两落点总长度)4.51m以上C

3. 连续飞跃(两落点总长度)4m以上接飞身钳上腿C

4.桩上180度转身飞跃2m以上B

5.桩上连续飞跃4.51m以上接上腿C

6.桩上连续腾空向前推进4.51m以上C

7.桩上连续腾空向前推进(1.4-1.8m)接360度转体造型C

8.腾空推进(3连环)转体360度站桩C

9.腾空站位加连续往回飞跃4.51m以上C

六、桩上环回快走:

1.三桩或四桩上环回走动,头尾互调。A

2.单柱桩上180度回头跳B

3.两桩上单腿造型B

4.桩上180度转体回头跳,接占位上腿B

5.在桩阵上180度连续回头跳跃2.5m或以上C

6.在桩阵上做180度回跳接坐头或接足三连环动作C

七、钳腰:

1.桩上钳腰饮水A

2.桩上上腿弯腰动作A

3.转体上腿弯腰B

4.两桩柱钳腰旋转一周B

5.单桩飞跃1.4m以上接占位上腿弯腰饮水连环动作C

6.桩上飞跃1.4m以上钳桩弯腰采青接上双腿C

7.桩上飞跃1.4m以上挂桩再上腿C

8.两桩柱跳转180度钳腰再上腿C

9.腾空推进转体270度接挂桩或钳桩再上腿C

八、壁虎功(壁面角度不少于60度、不能有凹凸):

1.在壁上上下行走A

2.在壁上平行进退a

3.在壁上上腿B

4.在壁上钳腰或上腿弯腰饮水C

5.在壁上坐头C

6.壁虎功加上腿弯腰探试或采青C

九、翻滚:

1.桩上跳下,地上接滚翻(狮头、狮尾同时下位)A

2.桩上滚跟头B

3.桩上翻滚落地B

4.桩上侧空翻B

5.钢丝上滚翻狮爪踩钢丝C

十、钢索:

1.钢索上上腿A

2.钢索上单足探水A

3.钢索上单足撩水A

4.钢索上翻跟斗B

5.钢索上劈叉B

6.钢索上倒挂采青B

7.钢索上钳腰B

8.钢索上180度连续回头跳(3次以上)C

9.钢索上180度回头跳接钳腰(或接坐头)C

十一、过桥:

1.上单腿A

2.其它索桥技巧增加A

3.横行或回环转身A

4.上双腿行进(1m以上)A

5.左右单足撩水(探水无分,蹲位膝盖须过另一脚底踏位)A

6.桥上翻身倒挂采青B

十二、悬挂:

1.双桩开双腿悬挂A 2.单桩脚顶悬挂上腿位B 3.双桩脚顶悬挂上腿位B

4.单桩悬挂转位B 5.连环悬挂加连环上位各动作C

十三、其它梯、盘、球、堡

1.踏沙堡A 2.踏木盘A 3.上球A 4.上梯A 5.踩砂堡坐头或站肩B 6、踩木盘坐头或站肩B

第六章自选套路的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自选套路的编排要求

舞狮运动时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和狮头、狮尾双人配合,在行进动态和静态造型变化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与舞狮技巧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或动或静,组成优美形象的狮雕塑,表现狮子的勇猛剽悍、顽皮流行性等习性。

套路编排要求:内容丰富、构思巧妙,结构新颖,风格别致。舞狮技巧难度,创新动作是借助器械的设计来演绎,表达山、岭、岩、谷、溪、涧、水、桥、洞等意思,展现狮子喜、怒、醉、睡、醒、动、静、惊、疑、怕、寻、探、望、戏和翻、滚、卧、闪、腾、扑、跃、戏、跳等传统舞狮的形式;动作与鼓乐伴奏和谐一致;整个套路既要有观赏价值,又要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作用。

第二十条 套路的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

一、形神表现,分值为3分。

形态动作要完美无缺,神态演示丰富、逼真,不少于10种表现,如:喜、怒、醉、醒、动、静、惊、疑、寻、盼等,每少一种扣0.3分。

二、动作难度,分值为3分。

C级动作不少于10个(含创新动作),每少1个C级动作扣0.3分。

三、狮乐配合,分值为2分。

(一)舞狮动作、音乐伴奏要紧密配合,自然合拍,声调要突出轻、重、缓、急和谐一致,风格独特,较好地烘托舞狮气氛,给予满分。

(二)与以上标准有差距者,根据情节扣0.05至0.5分。

四、步型、步法,分值为1分。

不少于10种步型、步法,如:马步、弓步、虚步、麒麟步、跪步、独立步、跳步、大小两移步、抢步、碎步、蟠龙步等。每少一种步型扣0.1分。

五、套路编排、器材设计,狮形、服饰、礼仪,分值为1分。

凡符合编排要求、结构合理,主题情节突出,狮饰、服饰得体,临场精神饱满,礼貌大方,能充分利用器材表现狮的各种动作,并具有独创性,现场表演好给予满分。凡与以上标准有差距者,根据情节扣0.05分至0.8分。

第二十一条 对替换队员的规定

一、替换队员在赛场外,可兼鼓乐伴奏。

二、现场比赛进行中不得替换。

第七章 舞狮动作失误扣分细则

第二十二裁判员扣分

一、凡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套路,中途退场者不予评分。

二、大跌(每出现一次扣1分)

(一)狮头、狮尾俱跌于桩上或地上。

(二)狮头、狮尾离体,一方跌落于地上。

(三)不设青或无主题(没呈报比赛套路名称)。

三、中跌(每出现一次扣0.5分)

(一)狮头狮尾其中一方跌于桩上或地上。

(二)有青不采,不能取回落青没有完成主题。

四、小跌(每出现一次扣0.3分)

(一)凡在器械上或上腿出现滑足、失足;上腿出现滑足超过膝盖以下。

(二)竞赛中出现失衡,附加支撑。

(三)上器材进器材坏或倒下。

(四)采青时狮青不慎脱落,但仍能以其技巧取回落青。

五、失误(每出现一次扣0.1分)

(一)上单腿不协调、不自然、滑足。 (二)上器材不稳而过位。 (三)狮头狮尾非规定相撞。

(四)狮饰、服饰(包括狮头配件、舞狮服饰、鞋、头饰、腰饰等)脱落。

(五)器材饰物、布景等脱落。

(六)任何乐器跌落地上。

(七)进场、退场,队员列队、礼仪不整齐。

六、违例

(一)运动队参赛人数超出或不足,(每1人扣0.5分)

(二)桩阵高低、长度或圆盘直径等与规定各个领域。(每一项扣0.5分)

(三)保护人员不得超过4名。(违者扣0.5分)

(四)保护人员如在临场比赛中触及狮、或触器材。(每次扣0.5分)

(五)不合理采青(颈下采青、手伸出狮口外等)。(扣0.3分)

(六)舞狮自选套路登记表迟交者。(扣1.0分)

(七)场地内外有关人员有任何形式对运动员进行提示(扣1.0分)

第二十三条裁判长扣分

七、时间 参赛时间超出或不足扣分:或超过规定时间1S至15S扣0.1分;不足或超过规定时间15.1S至30S扣0.2分;依此类推。

八、重做

凡因客观原因造成比赛中断,经裁判长允许可重做一次,不予扣分;凡因运动员失误,受伤、器材损坏等主观原因造成比赛中断者,可申请重做,扣1.0分。

九、出界 比赛时,队员踩线或出界,每出现一次扣0.1分。

第八章 评分方法

第二十四条裁判员评分:

舞狮竞赛属技能类、表现性,由裁判员评分的竞赛项目。

裁判员评分有5人评分制,7人评分制,9人评分制三种方法(均设1名值班裁判)。

评分裁判员根据运动队现场发挥的技术水平,依据舞狮评分规则标准,减去由裁判员执行的失误的扣分,即为该队的得分。

第二十五条 应得分的确定:

一、五名裁判员评分,取中间三个有效分值的平均值为运动队的应得分;

二、7名或9名裁判评分时,取中间5个有效分值的平均值为运动队的应得分;

三、应得分只取小数点两位(小数点后第三位数不作四舍五入)。

第二十六条 有效分的差数规定:

一、当应得分在9.5分和9.5分以上时,差数不得超过0.2分;

二、当应得分在9分至9.5分以下时,差数不得超过0.3分;

三、当应得分在9分以下时,差数不得超过0.5分。

第二十七条 基准分的应用:当评分裁判员有效分之间的差数出现不符合规则规定时,裁判长判定的分数即为基准分,将基准分与共最接近的两个不效分数相加除3,即为该队得分。

第二十八条最后得分:裁判长根据规则,再在该队得分中减去套路完成时间、套路难度不足,重做、踩线、出界等失误所致的扣分分值后,所剩分值即为该队最后得分。

第九章其它

第二十九条 解释权 本规则解释权属国际龙狮总会

折叠编辑本段舞狮禁忌
新春佳节,一支支舞狮队伍给节日增添了不少的气氛,但同时也有不少的禁忌,旧时如果不小心犯了禁忌,轻则被赶出门,重则惹上是非。

一、舞狮禁见神不参拜

客家传统中多神论,每村每屋都有守护神,是每村每屋中的精神支柱,舞狮队伍经过神坛,一定要参拜,否则视为不懂礼节,看不起本村人,村中乡人也不会出钱请舞狮队。

二、舞狮禁先从新屋表演

传统民俗中,不到祖屋先舞狮者,其后裔新屋,不能请其舞狮。据传此规矩与客家崇拜祖先有关。

三、舞狮禁从右边进入围屋

传统民俗中,认为右边为小片,左边为大片,围屋来龙处在左边,所以舞狮队伍一定要从左片进入围屋,左边(大片)来龙来狮,意兆龙腾狮跃,人财二旺。所以舞狮队伍 禁忌从右边进入围屋。而且进入围屋前一定要走丁字步,敲添丁锣进入围屋参拜,意在祝此屋添丁发财,新年万事如意。

四、舞狮队员禁与围屋相对而坐

传统民俗中,舞狮队员禁与围屋相对面而入坐,相传围屋中女子一般都在屋檐下看舞狮,舞狮队员坐在屋檐下,背向着屋檐,女子站在其背后看舞狮,如果相对向而坐,会视为轻眺,而遭冷落。

五、禁打乱鼓

传统打鼓分快锣、慢锣,狮锣与龙锣,如果乱打一通,视为不尊敬本屋,而受到驱逐。

六、参神禁吹灭神前及花灯灯盏

神前及花灯灯盏,每一盏代表一位新丁,灯火愈旺,代表新丁愈兴,如果不小心吹灭了灯火,轻则赔礼,重则驱逐出门。

七、礼让

舞狮队如果遇上本围屋的狮子,或是比自已早来的舞狮队伍,要拱三下狮头,以示礼让尊重。

舞狮子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29,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