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16
次編輯
變更
龙抬头
,無編輯摘要
'''龙抬头''' (中国传统节日)
龙抬头(农历 [[ 二月二 ]] ),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 [[ 仲春 ]] 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 [[ 潜伏 ]] 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8793/cc1c3SMr4wmLB9jmnbWKwmcgYoQZiOTTO-dY78TuwsmTMMHe4QfJ168vmg7iRsBoIaJ2YTHOkYEbWbn0VnMKLdLh5urXDlY 闽南网,引用日期2018-08-14] </ref>
[[File:龙抬头1.jpg|缩略图|龙抬头[http://n.sinaimg.cn/sinacn15/292/w640h452/20180319/b52e-fyskeuc2204764.jpg 原图链接]]]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历史沿革==
[[File:龙抬头2.jpg|缩略图|左|龙抬头[http://bpic.588ku.com/element_origin_min_pic/16/12/24/814d681074975442072b828509f91f6e.jpg%21/fwfh/804x482/quality/90/unsharp/true/compress/true 原图链接]]]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时令的反映,其由来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 [[ 宇宙 ]] 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在于确定时间,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广泛流传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元时期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因阴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48793/d6bclQUvC3DIKbxoFVjYOw2EMR6BisVVcTpGTueBOGQ7XeaDvHsLaNypIYQ47a8rWyquVwWwbycDQg7VuJRtYoUf_Odc-PRwsK-rtW8wjYMiDpgPxWxv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03-16] </ref>
===汉时期===
汉代,文献记述中出现了龙的形象。[[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提到舞龙求雨的活动,直接借助龙的形象举行求雨活动。在汉代画像石上也刻有“戏龙”的舞蹈场面,后世以此作为耍龙灯的滥觞。
===唐时期===
[[File:龙抬头3.jpg|缩略图|[http://bpic.588ku.com/element_origin_min_pic/18/02/09/9d38fd9b5b7ab454525082d9f92769f0.jpg 原图链接]]]
唐时期的文献仍未出现龙抬头的节俗记载。唐朝人把二月朔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据《 [[ 唐书·李泌传 ]] 》记载,唐中叶以前,春天只有三个节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二月没有节,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一为中和节(取中正、平和之意),以示务本。德宗十分赞同,并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
唐德宗时期, [[ 唐德宗 ]] 认为,三月有“上巳节”,九月有“重阳节”,而二月正是天气由寒转暖、万物复苏、农事开始之际,却没有一个节日,实在说不过去,于是就征求宰相李泌的意见。李泌觉得德宗所说颇有道理,为此他建议:废除以往正月晦日(正月最后一天)为节的旧例,改贞元五年(790)二月一日为“中和节”;这一天,皇帝要赐宴群臣,并赐给他们刀、尺,表示裁度:百官要献农书,表示务本;民间要用青色的袋子装着谷物及瓜果种粒,互相赠送亲友;村社居民要酿制宜春酒来祭祀勾芒神(五行神中的木神),以祈祷丰收等等。德宗听了十分高兴,完全采纳了李泌的意见,立即颁布了一道诏令,以贞元五年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同时规定,每年此日给官员们放假一天。唐代宴会总少不了赋诗乐舞,中和节宴亦复如此。德宗李适喜欢作诗,在中和节曲江宴会上,皇帝赐御制诗,百官奉和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尉迟枢《[[南梵新闻]]》记载说:“李泌谓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人家以青囊盛百谷果实,更相馈遗,务极新巧,宫中亦然,谓之献生子。”可见献生子是中和节活动的主要特点。
===宋时期===
民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种节日,如今已经基本上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过,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龙的崇拜、“龙抬头”在古天文学上的唯物解释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价值。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