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花山崖壁画

增加 8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花山崖壁画.jpg|350px|缩略图|右|<big>花山崖壁画</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09/f781aa2ecd014324a51eccf189b804ab.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21945606_72884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花山崖壁画 ''' 主要分布在桂南左江流域的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大新等 [[ 壮族 ]] 聚居的地区的江河转弯处宽大、平整、垂直的石壁上,是壮族祖先骆越人所画,共79处。其中 [[ 宁明县 ]] 明江花山崖壁画规模最大,最为壮观,被称为“自然展览宫”、“壮族文化瑰宝”。
2016年7月,在 [[ 土耳其 ]][[ 伊斯坦布尔 ]] 举行的第40届 [[ 世界遗产 ]] 大会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以符合世界遗产第iii、vi标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也是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的第一个世界遗产。花山岩画填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岩画类遗产的空白。列入世界遗产范围的共有38幅 [[ 岩画 ]] ,这些岩画创作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是当时存在中国南方的铜鼓文化现存的唯一例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岩画点除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花山岩画”外尚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棉江花山岩画”及其余36处于2014年4月30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的左江岩画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图像内容==
中国战国至东汉绘制在崖壁上的 [[ 图画 ]]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南14.5公里花山屯北明江东岸(见图) 。花山,壮语名为“岜来”,汉译为“有画的石山”。宋、明时代已有记录。50年代初期调查发现。198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画面临江,崖壁明显内斜。画面长约 172米,距江面最高约90余米,底部高出江面30米,距离山脚一级阶地 3~10米不等。绘画 [[ 颜料 ]] 是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用 [[ 动物 ]] 脂肪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直接刷绘在天然崖壁上。画法采用单一色块平涂法,只表现所画对象的外部轮廓,没有细部描绘。风格古朴, 笔调粗犷,场面十分壮观。现存图像1900多个,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 3类,以人物为主。人物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无五官等细部。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正身人像形体高大,最大的高达 2米以上,皆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叉开,屈膝半蹲,腰间横佩长刀或长剑。侧身人像数量众多, 形体较小, 多为双臂自胸前伸出上举, 双腿前迈, 面向一侧, 作跳跃状。
动物图像主要是 [[ , ]], 皆侧向,作小跑状。器物图像主要有刀、剑、 [[ 铜鼓 ]] 、铜羊角钮钟。刀、剑一般佩带在正身人腰部。铜鼓数量多, 只画出鼓面, 有的鼓面中心有芒,个别鼓面侧边有耳。这些图像在画面上交错并存,组合成一个个单元,排满整幅画面。典型的组合是:以一个高大魁伟、身佩刀剑的正身人为中心,脚下有一狗,胯下或身旁置一面或数面铜鼓,四周或左右两侧有众多的形体矮小的侧身人。这些画面可能是一场 [[ 祭祀 ]] 活动仪式的记录,是巫术文化的遗迹。 岩画由于长期暴露,许多画像 [[ 颜色 ]] 逐渐减褪,模糊不清,有的画壁已崩落,现正在研究保护措施。
==视频==
267,9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