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784
次編輯
變更
高昌国
,创建页面,内容为“高昌国是汉族在西域建立的佛教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之哈喇和卓(Karakhoja)地方,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为…”
高昌国是汉族在西域建立的佛教国家,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之哈喇和卓(Karakhoja)地方,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为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当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高昌历史文献,有《新唐书·高昌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汉族独立王国,先后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国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安史之乱时高昌被回鹘侵占。
==历史沿革==
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属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
东汉、魏晋沿袭其制。这一时期,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
西晋至十六国初期,高昌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具备置郡的条件。前凉建兴十五年(327年)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张骏击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及高昌、田地等县。十六国时期,此郡先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北凉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攻高昌,灭高昌北凉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阚伯周死后,儿子阚义成继位。之后阚义成的兄长阚首归弑杀阚义成,篡位。不久阚首归被高车王阿伏至罗所杀。后来张孟明、马儒相继为王,被国人弑杀;高昌人推举马儒长史麴嘉为王,是为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麴氏高昌四代政权,麴氏享国最久。麴嘉王时,恹挞伐焉耆,焉耆向高昌麴嘉王求救,麴嘉王派次子为焉耆国王,高昌势力开始壮大。
隋开皇中突厥曾破高昌城。大业五年(609年)遣使朝贡,并出兵协助隋朝攻打高句丽。
贞观初(626年)高昌王麴文泰来朝。后来麴文泰与西突厥结盟,唐太宗派遣侯君集、薛万均等大将证讨。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安史之乱时高昌国为回鹘侵占。
宋建隆中,高昌回鹘遣使朝贡。
明朝永乐年间,国号火州;永乐七年、十一年遣使来朝;永乐十二年,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火州。
明英宗年间,被吐鲁番吞并。
资治通鉴记载,高昌毁于一场大的天灾之中。
==阚氏高昌==
高昌国,阚氏为主,其后为河西王沮渠茂虔弟无讳袭破之,其王阚爽奔于芮芮。无讳据之称王,一世而灭。国人又立麹氏为王,名嘉,元魏授车骑将军、司空公、都督秦州诸军事、秦州刺史、金城郡开国公。在位二十四年卒,谥曰昭武王。子子坚,使持节、骠骑大将军、散骑常侍、都督瓜州诸军事、瓜州刺史、河西郡开国公、仪同三司、高昌王嗣位。[1]
其国盖车师之故地也。南接河南,东连炖煌,西次龟兹,北邻敕勒。置四十六镇,交河、田地、高宁、临川、横截、柳婆、洿林、新兴、由宁、始昌、笃进、白力等,皆其镇名。官有四镇将军及杂号将军、长史、司马、门下校郎、中兵校郎、通事舍人、通事令史、谘议、校尉、主簿。国人言语与中国略同。有《五经》、历代史、诸子集。面貌类高骊,辫发垂之于背,著长身小袖袍、缦裆袴。女子头发辫而不垂,著锦缬缨珞环钏。姻有六礼。其地高燥,筑土为城,架木为屋,土覆其上。寒暑与益州相似。备植九谷,人多啖罝及羊牛肉。出良马、蒲陶酒、石盐。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有朝乌者,旦旦集王殿前,为行列,不畏人,日出然后散去。大同中,子坚遣使献鸣盐枕、蒲陶、良马、氍毹等物。[1]
高昌,在今吐鲁番市东南大约40公里处的高昌故城。汉代以来,这里一直是内地士兵进行屯田的重要场所,两汉时期的戊己校尉就驻扎在此地。公元439年,北魏攻灭北凉,生活在河西地区的大批汉人向西迁徙到了高昌,加上以前由内地和敦煌等地来这里躲避战乱的汉人,高昌很快成了汉人云集的地方,并先后出现了阚爽、阚伯周、张孟明、马儒等汉人为王的依附政权。公元499年,从金城(今甘肃兰州)迁来的麴(音“屈”)嘉被任为高昌王,此后140多年,高昌出现了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汉人政权,历史上称作“麴氏高昌”。麴氏高昌基本上沿用了中原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王以下,有相当于宰相的令尹;下面设立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等许多行政部门。高昌境内共设4个郡和18个县。各城也仿照内地城市的坊里建筑模式,工商业集中经营,防火、防盗设施齐备,城门由禁卫军把守,各郡、县也分别由司马领兵守卫。
南朝宋大明四年(460)十一月,柔然灭沮渠氏,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阚氏是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汉族大姓,十六国末期其首领阚爽在柔然帮助下占据高昌,自任太守,宣布脱离北凉统治。442年沮渠无讳率北凉残部重占高昌,阚爽率族人逃往柔然避难。次年,沮渠无讳自立为凉王,此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460年,柔然国势比较强盛,处罗可汗决定帮助阚氏复国。十一月,柔然派遣大军南下攻克高昌,杀死沮渠无讳的继承人沮渠安周,帮助高昌阚氏重返家园。此时阚爽已死,柔然立阚氏族人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以高昌为国号,亦称"阚氏高昌"。阚伯周建立“阚氏高昌”后,对外彻底继绝与中原王朝的官方关系,而以柔然为其保护国,并长期使用受罗部真可汗的“永康”年号;对内发展地方经济,崇尚汉族文化传统,信奉佛教。“阚氏高昌”自阚伯周开始,中经阚义成,最后传至阚首归,共传3世,计31年,于491年被高车所灭。
高昌历史文献,有《新唐书·高昌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在这个狭窄的吐鲁番盆地中,曾先后出现四个汉族独立王国,先后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国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安史之乱时高昌被回鹘侵占。
==历史沿革==
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属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又称高昌垒。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
东汉、魏晋沿袭其制。这一时期,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
西晋至十六国初期,高昌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具备置郡的条件。前凉建兴十五年(327年)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张骏击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及高昌、田地等县。十六国时期,此郡先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北凉承平十八年(460年),柔然攻高昌,灭高昌北凉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阚伯周死后,儿子阚义成继位。之后阚义成的兄长阚首归弑杀阚义成,篡位。不久阚首归被高车王阿伏至罗所杀。后来张孟明、马儒相继为王,被国人弑杀;高昌人推举马儒长史麴嘉为王,是为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麴氏高昌四代政权,麴氏享国最久。麴嘉王时,恹挞伐焉耆,焉耆向高昌麴嘉王求救,麴嘉王派次子为焉耆国王,高昌势力开始壮大。
隋开皇中突厥曾破高昌城。大业五年(609年)遣使朝贡,并出兵协助隋朝攻打高句丽。
贞观初(626年)高昌王麴文泰来朝。后来麴文泰与西突厥结盟,唐太宗派遣侯君集、薛万均等大将证讨。贞观十四年(640年),高昌为唐所灭,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安史之乱时高昌国为回鹘侵占。
宋建隆中,高昌回鹘遣使朝贡。
明朝永乐年间,国号火州;永乐七年、十一年遣使来朝;永乐十二年,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火州。
明英宗年间,被吐鲁番吞并。
资治通鉴记载,高昌毁于一场大的天灾之中。
==阚氏高昌==
高昌国,阚氏为主,其后为河西王沮渠茂虔弟无讳袭破之,其王阚爽奔于芮芮。无讳据之称王,一世而灭。国人又立麹氏为王,名嘉,元魏授车骑将军、司空公、都督秦州诸军事、秦州刺史、金城郡开国公。在位二十四年卒,谥曰昭武王。子子坚,使持节、骠骑大将军、散骑常侍、都督瓜州诸军事、瓜州刺史、河西郡开国公、仪同三司、高昌王嗣位。[1]
其国盖车师之故地也。南接河南,东连炖煌,西次龟兹,北邻敕勒。置四十六镇,交河、田地、高宁、临川、横截、柳婆、洿林、新兴、由宁、始昌、笃进、白力等,皆其镇名。官有四镇将军及杂号将军、长史、司马、门下校郎、中兵校郎、通事舍人、通事令史、谘议、校尉、主簿。国人言语与中国略同。有《五经》、历代史、诸子集。面貌类高骊,辫发垂之于背,著长身小袖袍、缦裆袴。女子头发辫而不垂,著锦缬缨珞环钏。姻有六礼。其地高燥,筑土为城,架木为屋,土覆其上。寒暑与益州相似。备植九谷,人多啖罝及羊牛肉。出良马、蒲陶酒、石盐。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有朝乌者,旦旦集王殿前,为行列,不畏人,日出然后散去。大同中,子坚遣使献鸣盐枕、蒲陶、良马、氍毹等物。[1]
高昌,在今吐鲁番市东南大约40公里处的高昌故城。汉代以来,这里一直是内地士兵进行屯田的重要场所,两汉时期的戊己校尉就驻扎在此地。公元439年,北魏攻灭北凉,生活在河西地区的大批汉人向西迁徙到了高昌,加上以前由内地和敦煌等地来这里躲避战乱的汉人,高昌很快成了汉人云集的地方,并先后出现了阚爽、阚伯周、张孟明、马儒等汉人为王的依附政权。公元499年,从金城(今甘肃兰州)迁来的麴(音“屈”)嘉被任为高昌王,此后140多年,高昌出现了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汉人政权,历史上称作“麴氏高昌”。麴氏高昌基本上沿用了中原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王以下,有相当于宰相的令尹;下面设立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等许多行政部门。高昌境内共设4个郡和18个县。各城也仿照内地城市的坊里建筑模式,工商业集中经营,防火、防盗设施齐备,城门由禁卫军把守,各郡、县也分别由司马领兵守卫。
南朝宋大明四年(460)十一月,柔然灭沮渠氏,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阚氏是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汉族大姓,十六国末期其首领阚爽在柔然帮助下占据高昌,自任太守,宣布脱离北凉统治。442年沮渠无讳率北凉残部重占高昌,阚爽率族人逃往柔然避难。次年,沮渠无讳自立为凉王,此为高昌地区建国之始。460年,柔然国势比较强盛,处罗可汗决定帮助阚氏复国。十一月,柔然派遣大军南下攻克高昌,杀死沮渠无讳的继承人沮渠安周,帮助高昌阚氏重返家园。此时阚爽已死,柔然立阚氏族人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以高昌为国号,亦称"阚氏高昌"。阚伯周建立“阚氏高昌”后,对外彻底继绝与中原王朝的官方关系,而以柔然为其保护国,并长期使用受罗部真可汗的“永康”年号;对内发展地方经济,崇尚汉族文化传统,信奉佛教。“阚氏高昌”自阚伯周开始,中经阚义成,最后传至阚首归,共传3世,计31年,于491年被高车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