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104
次編輯
變更
石氏星经
,無編輯摘要
==内容==
《石氏星经》原著和石氏学派其他著作都已失传。不过﹐在唐《开元占经》中有大量节录。其中最重要的是标有“石氏曰”的121颗恒星的坐标位置(今本《开元占经》中佚失 6个星官的记载)。计算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标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极度和黄道内﹑外度等)可能是[[汉代]]所测。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则确与公元前四世纪﹐即石申的时代相合(见三垣二十八宿)。自[[三国]]时代吴太史令陈卓总合石氏﹑甘氏﹑巫咸三家星官成283官﹑1﹐464星的星座体系后﹐出现了综合三家星官的占星著作 <ref>[https://www.sohu.com/a/233888439_523187 冯时:从天文考古学看古人的天文观——颜色标星传统与三家星经 ],搜狐,2018-06-03</ref> ﹐其中有一种称为《星经》或《通占大象历星经》。”因此﹐自宋以后又称它《甘石星经》。但该书中有唐代的地名﹐而且有巫咸这一家的星官。因此﹐它与[[战国]]﹑两汉时代所流传的《石氏星经》完全是两回事。
==影响==
《开元占经》中保存下来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标注为“石氏曰”的121颗恒星的坐标位置 <ref>[https://www.sohu.com/a/128211482_451507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占星家族 ],搜狐,2017-03-08 </ref> ,是[[世界]]上最第二古老的星表,晚于巴比伦星表,早于[[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测编的欧洲第一个恒星表大约一百多年。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对不同时代天象的计算来验证,并根据这些坐标考虑岁差的影响加以推算,证明大部分坐标值确系战国时期所测。
[[三国]][[吴国]]太史令陈卓总合石氏、甘氏和殷商天文学家巫咸三家星图,整理出了一份标准的恒星表,并绘制了一套标准星图,以各种形式流传下来,其中,[[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档号P2512一卷唐初写本中的三家星经最为著名。陈卓整合三家星官之后,出现了综合三家星宫的占星著作,其中有一部重要著作称为《星经》,又称为《通占大象历星经》,曾收入《道藏》,在[[宋代]]称《甘石星经》。
<center>{{#iDisplay:x3023vor1lu|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