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167
次編輯
變更
独石仔洞穴遗址
,创建页面,内容为“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
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石仔洞穴遗址距阳春县城30公里,位于一座高约50米的石灰岩孤峰脚下,洞口高出附近地面2米,距漠阳江水面10米。洞体为裂隙廊道,长40米,宽2至6米,面积约200平方米。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考古普查发现该遗址。1964年和1973年先后两次对其进行试掘。1978年广东省博物馆与湛江地区博物馆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又进行了一次发掘。先后共获得石制品四百多件、动物化石千余件。遗址共有三个文化层,各文化层从下而上有继承发展的关系,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独石仔遗址是广东古人类文化遗物比较丰富的洞穴遗址,代表了华南较晚期古人类文化的一个阶段。
==历史==
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西江两岸进行考古普查时,发现了此遗址,编为5号洞。
1964年由省博物馆考古队进行第一次试掘探方。1973年7月省考古队和县文化馆人员进行第二次发掘。1978年,省考古大队、地区博物馆与县文化馆联合组成发掘队进行第三次发掘。1983年1月省考古大队与县文化馆人员又进行第四次发掘。
发掘出的文物中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牙齿1枚,遗物四百余件,动物化石千余件。发掘出土的石器共有243件,分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石器227件,其中有砍砸器42件,刮削器45件、石锤14件,石砧1件,石片29件,石核50件,半成品46件;磨制石器16件,其中有切割器7件,穿孔石器9件,骨器6件,其中有骨镞1件,骨锥3件,半成品2件。据北京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化验室以螺蚌壳作标本进行的测定和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用兽骨化石作标本进行的测定,其结果:文化层厚达2.5米,分上、中、下文化层,上文化层距今(1978年,下同)为14262年,中文化层距今为15350年,下文化层距今为16650年。据此,独石仔洞穴遗址的年代,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至新石器时代初期。该遗址已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附近景点==
凌霄岩
位于阳春北部的河朗镇,周围十几座秀丽的山峰环绕,山间是平整的秧田和农舍,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在高大的凌霄岩前并没有止步,而是穿山而过,向北流到了邻县云浮。在与另一条名叫玉溪的河水汇合后,又返回河朗,从此一直向南,一百八十公里之后,进入南中国海。 凌霄岩的外貌与其他相邻的山峰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随着河水走进山洞,再爬上三十多米高的一个陡坡,你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熔岩世界。凌霄岩的溶洞从地下暗河的河面算起,有177米高,全洞分为四层,第一层是一条纵贯全洞的暗河,这条河发源在阳春境内,流过山洞后便进入了另一个县境。阳春和邻县的乡民,来来往往都要从这条暗河上通过。溶洞的第二层是一个有60米高的熔岩大厅,19根巨大的石笋、石柱矗立在大厅周围,这些石柱,有的如高达数十米的“罗汉松”,有的像层层叠叠的“蘑菇山”,更有银光闪烁的“玉柱琼台”,这个大厅被命名为凌霄大殿,是凌霄岩溶洞的核心部分。
玉溪三洞
玉溪三洞景区位于阳春市西北部,距市区约70公里,省道s369线绕景区而过。该景区既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又是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溪三洞景区由漠阳江上游的甘婪河水穿透三座石山溶蚀而成,全长3公里多,均可坐船游览,由二洞乘船往上游。第二洞长约330米,河水清澈流璧,水中多生长鲤鱼。洞中景物丰富,尤以“三变石”为趣, 诗人张永枚曰:“远似渔翁钓清流,近如狮子滚绣球,忽变犀牛望明月,一石三景迷轻舟”。第一洞顶的“皇冠”石,酷似皇冠,游人在船上随即可拍摄一幅头戴皇冠的照片。 第一洞长400米,上面有一层旱洞,水面距洞顶48米,该洞以“金盏叠泉”最为壮观――一个个金色石盏满载清澈的泉水逐层下溢。诗人韦丘赞道:“串玉溪穿三洞天,柔情碧水石能言,声声燕语留归客,举桨犹疑落桨难。”在玉溪二洞下游的1公里处,还有玉溪第三洞,洞长约500米,既可坐船游玩,又可登岩赏景,洞中景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坐船慢游其中,如穿梭在山水画廊,颇有桃源之趣。
独石仔洞穴遗址距阳春县城30公里,位于一座高约50米的石灰岩孤峰脚下,洞口高出附近地面2米,距漠阳江水面10米。洞体为裂隙廊道,长40米,宽2至6米,面积约200平方米。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考古普查发现该遗址。1964年和1973年先后两次对其进行试掘。1978年广东省博物馆与湛江地区博物馆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又进行了一次发掘。先后共获得石制品四百多件、动物化石千余件。遗址共有三个文化层,各文化层从下而上有继承发展的关系,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独石仔遗址是广东古人类文化遗物比较丰富的洞穴遗址,代表了华南较晚期古人类文化的一个阶段。
==历史==
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西江两岸进行考古普查时,发现了此遗址,编为5号洞。
1964年由省博物馆考古队进行第一次试掘探方。1973年7月省考古队和县文化馆人员进行第二次发掘。1978年,省考古大队、地区博物馆与县文化馆联合组成发掘队进行第三次发掘。1983年1月省考古大队与县文化馆人员又进行第四次发掘。
发掘出的文物中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牙齿1枚,遗物四百余件,动物化石千余件。发掘出土的石器共有243件,分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石器227件,其中有砍砸器42件,刮削器45件、石锤14件,石砧1件,石片29件,石核50件,半成品46件;磨制石器16件,其中有切割器7件,穿孔石器9件,骨器6件,其中有骨镞1件,骨锥3件,半成品2件。据北京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化验室以螺蚌壳作标本进行的测定和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用兽骨化石作标本进行的测定,其结果:文化层厚达2.5米,分上、中、下文化层,上文化层距今(1978年,下同)为14262年,中文化层距今为15350年,下文化层距今为16650年。据此,独石仔洞穴遗址的年代,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至新石器时代初期。该遗址已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附近景点==
凌霄岩
位于阳春北部的河朗镇,周围十几座秀丽的山峰环绕,山间是平整的秧田和农舍,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在高大的凌霄岩前并没有止步,而是穿山而过,向北流到了邻县云浮。在与另一条名叫玉溪的河水汇合后,又返回河朗,从此一直向南,一百八十公里之后,进入南中国海。 凌霄岩的外貌与其他相邻的山峰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随着河水走进山洞,再爬上三十多米高的一个陡坡,你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熔岩世界。凌霄岩的溶洞从地下暗河的河面算起,有177米高,全洞分为四层,第一层是一条纵贯全洞的暗河,这条河发源在阳春境内,流过山洞后便进入了另一个县境。阳春和邻县的乡民,来来往往都要从这条暗河上通过。溶洞的第二层是一个有60米高的熔岩大厅,19根巨大的石笋、石柱矗立在大厅周围,这些石柱,有的如高达数十米的“罗汉松”,有的像层层叠叠的“蘑菇山”,更有银光闪烁的“玉柱琼台”,这个大厅被命名为凌霄大殿,是凌霄岩溶洞的核心部分。
玉溪三洞
玉溪三洞景区位于阳春市西北部,距市区约70公里,省道s369线绕景区而过。该景区既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又是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溪三洞景区由漠阳江上游的甘婪河水穿透三座石山溶蚀而成,全长3公里多,均可坐船游览,由二洞乘船往上游。第二洞长约330米,河水清澈流璧,水中多生长鲤鱼。洞中景物丰富,尤以“三变石”为趣, 诗人张永枚曰:“远似渔翁钓清流,近如狮子滚绣球,忽变犀牛望明月,一石三景迷轻舟”。第一洞顶的“皇冠”石,酷似皇冠,游人在船上随即可拍摄一幅头戴皇冠的照片。 第一洞长400米,上面有一层旱洞,水面距洞顶48米,该洞以“金盏叠泉”最为壮观――一个个金色石盏满载清澈的泉水逐层下溢。诗人韦丘赞道:“串玉溪穿三洞天,柔情碧水石能言,声声燕语留归客,举桨犹疑落桨难。”在玉溪二洞下游的1公里处,还有玉溪第三洞,洞长约500米,既可坐船游玩,又可登岩赏景,洞中景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坐船慢游其中,如穿梭在山水画廊,颇有桃源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