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167
次編輯
變更
独石仔洞穴遗址
,無編輯摘要
'''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石仔洞穴遗址距阳春县城30公里,位于一座高约50米的石灰岩孤峰脚下,洞口高出附近地面2米,距漠阳江水面10米。洞体为裂隙廊道,长40米,宽2至6米,面积约200平方米。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考古普查发现该[[遗址]]。1964年和1973年先后两次对其进行试掘。1978年[[ 广东省博物馆]] 与[[湛江博物馆|湛江地区博物馆]]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又进行了一次发掘。先后共获得石制品四百多件、动物化石千余件。遗址共有三个文化层,各文化层从下而上有继承发展的关系,同属一个文化系统。独石仔遗址是广东古人类文化遗物比较丰富的洞穴遗址,代表了 [[ 华南 ]] 较晚期古人类文化的一个阶段。
==历史==
1960年, [[ 广东省博物馆 ]] 工作人员在西江两岸进行考古普查时,发现了此遗址,编为5号洞。
1964年由省博物馆考古队进行第一次试掘探方。1973年7月省考古队和县文化馆人员进行第二次发掘。1978年,省考古大队、地区 [[ 博物馆 ]] 与县文化馆联合组成发掘队进行第三次发掘。1983年1月省考古大队与县文化馆人员又进行第四次发掘。
发掘出的文物中有 [[ 旧石器时代 ]] 晚期的“智人”牙齿1枚,遗物四百余件, [[ 动物 ]] 化石千余件。发掘出土的 [[ 石器 ]] 共有243件,分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石器227件,其中有砍砸器42件,刮削器45件、石锤14件,石砧1件,石片29件,石核50件,半成品46件;磨制石器16件,其中有切割器7件,穿孔石器9件,骨器6件,其中有骨镞1件,骨锥3件,半成品2件。据北京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14化验室以螺蚌壳作标本进行的测定和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用兽骨 [[ 化石 ]] 作标本进行的测定,其结果:文化层厚达2.5米,分上、中、下文化层,上文化层距今(1978 (1978 年,下同) ) 为14262年,中文化层距今为15350年,下文化层距今为16650年。据此,独石仔洞穴遗址的年代,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至 [[ 新石器时代 ]] 初期。该遗址已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附近景点==
位于阳春北部的河朗镇,周围十几座秀丽的山峰环绕,山间是平整的秧田和农舍,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在高大的凌霄岩前并没有止步,而是穿山而过,向北流到了邻县云浮。在与另一条名叫玉溪的河水汇合后,又返回河朗,从此一直向南,一百八十公里之后,进入 [[南海| 南中国海 。 凌霄岩的外貌与其他相邻的山峰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随着河水走进山洞,再爬上三十多米高的一个陡坡,你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熔岩世界。凌霄岩的溶洞从地下暗河的河面算起,有177米高,全洞分为四层,第一层是一条纵贯全洞的暗河,这条河发源在阳春境内,流过山洞后便进入了另一个县境。阳春和邻县的乡民,来来往往都要从这条暗河上通过。溶洞的第二层是一个有60米高的熔岩大厅,19根巨大的石笋、石柱矗立在大厅周围,这些石柱,有的如高达数十米的“罗汉松”,有的像层层叠叠的“蘑菇山”,更有银光闪烁的“玉柱琼台”,这个大厅被命名为凌霄大殿,是凌霄岩溶洞的核心部分 ]]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