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419
次編輯
變更
米公祠
,创建页面,内容为“米公祠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是纪念北宋书法家、鉴赏家米芾的祠堂,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米公祠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是纪念北宋书法家、鉴赏家米芾的祠堂,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概况==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化遗产==
米公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据《米氏世系》碑记载,在元代至正年间之前就建有米家庵了。明代被毁,清代重修多次。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为牌楼亲题“米公祠”门额。
民国时期,米芾27世孙米高秦千方百计保管米公祠中45块石刻,使这批珍贵的文物幸免于战乱,解放后米高秦主动献出石刻,运至米公祠存放。
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及其石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以来,国家曾拨款对米公祠多次进行维修。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米公祠进行大规模的修复。不仅将仅存的牌楼过厅和宝晋斋修复一新。而且依据米公祠记石碑文等史料,增设了一进院,内有大屏风、半壁厅、怪山石、墨池;二进院通过“墨园觅胜”门,有洁亭、曲径通幽、米氏故里碑;三进院为石林、四百余岁的银杏树,树下矗立着五通记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记》、《米南宫志林序》、《净明斋记》《米氏宗谱序》、《米氏世系序》。园两侧建有碑廊,计16间,朱红廊柱,饰以雕刻,美观大方,内嵌砌米氏父子、黄庭坚、蔡襄、赵孟頫等人的石刻,珠玑满壁,交相辉映。米公祠经过修缮后,前来观赏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方毅、张爱萍、张廷发、杨静仁等曾到米公祠参观,有的领导人还为米公祠题词。
==基本概况==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化遗产==
米公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画廊里陈列着米苏黄蔡遗墨石刻100多块,其书法艺术韵味生动,炉火纯青。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据《米氏世系》碑记载,在元代至正年间之前就建有米家庵了。明代被毁,清代重修多次。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曾修一次,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为牌楼亲题“米公祠”门额。
民国时期,米芾27世孙米高秦千方百计保管米公祠中45块石刻,使这批珍贵的文物幸免于战乱,解放后米高秦主动献出石刻,运至米公祠存放。
1956年湖北人民政府公布米公祠及其石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以来,国家曾拨款对米公祠多次进行维修。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米公祠进行大规模的修复。不仅将仅存的牌楼过厅和宝晋斋修复一新。而且依据米公祠记石碑文等史料,增设了一进院,内有大屏风、半壁厅、怪山石、墨池;二进院通过“墨园觅胜”门,有洁亭、曲径通幽、米氏故里碑;三进院为石林、四百余岁的银杏树,树下矗立着五通记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记》、《米南宫志林序》、《净明斋记》《米氏宗谱序》、《米氏世系序》。园两侧建有碑廊,计16间,朱红廊柱,饰以雕刻,美观大方,内嵌砌米氏父子、黄庭坚、蔡襄、赵孟頫等人的石刻,珠玑满壁,交相辉映。米公祠经过修缮后,前来观赏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方毅、张爱萍、张廷发、杨静仁等曾到米公祠参观,有的领导人还为米公祠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