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宜昌天然塔

增加 26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天然塔虽名“天然”,却非天然而成,而是人工所建。据清[[同治]]三年(1864)《宜昌府志·艺文志》中的“重修天然塔记”(王春煦)一文载:“东湖为古彝陵州,西南滨江,江之南有葛道山,为客山,屹然高耸,城东主山卑弱,受其欺压。且江水自西峡一束,经西城而东,直泻[[荆门]],非高标凌跨,无以束其势。故城南青草铺有塔,岿然耸峙江干。旧传晋郭景纯侨寓时所建,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咸于塔乎是赖。”文中的东湖是县名,清时为府、县治所,[[民国]]时为宜昌县,宜昌解放时为宜昌地、市、县治所在地,后因兴建[[葛洲坝工程]],宜昌县城迁至小溪塔镇,即今夷陵区。宜昌古名夷陵,由于满清是外夷入主中原,时人忌讳“夷”,故书为“彝陵”。
[[王春煦]]是江苏娄县人,由进士入仕,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秋迁任宜昌知府,在上任的第二年就挥毫泼墨写下《重修天然塔记》。他在记中开宗明义道:“华言塔,梵言宰堵波,本西方之教,世辄谓可以控形胜,助起人文,虽属附会之词,而颇有其验,尚义之士,每不惮营建,以广福田焉。”其大意是说,我们华人所说的塔,佛教称宰堵波,传说可以控制山川形胜,有助当地文人的兴盛,这虽是牵强附会的话,但也很灵验,所以崇尚(迷信)的人士往往不怕辛苦而建筑。宜昌(东湖)的天然塔就是例证。究其原由,是因为城西南滨江,江的南岸有座葛道山(今磨基山),相传[[东晋]]有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曾隐居在这里,所以俗视为“客山”,屹然高耸。相形之下,宜昌古城背依的东山,俗谓“主山”,山势蜿蜒平矮,显得卑弱了,[[风水家]]便认为受了“客山”的欺压。再者,[[长江]]水从[[西陵峡]]奔流而出,“至此而夷”,折向绕西城朝东,直泻荆门山(与虎牙山相对,古西塞),若非相当高的标志凌驾与跨越,就不能制约这种态势。为弥补山川形势之不足,因此,在城南青草铺(地名,相当于旧时的乡,今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办事处)建一座塔,岿然耸立在江北,与江南的葛道山对峙。传说,这座塔是晋代郭景纯侨寓夷陵时所建 <ref>[https://www.sohu.com/a/151332450_754082 最后的古建筑: 一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名片... ],搜狐,2017-06-23</ref> ,其目的是“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大凡这里的[[风]][[水]]和人文,都有赖于这座塔。
从知府王春煦的记中,我们可以窥之天然塔的创建人及其兴建的初衷。在此前后的地方志书,大凡言及天然塔的,都无一例外地相传是[[郭璞]]所建。如1999年版的《宜昌市志·文化·文物》载:“天然塔位于宜昌城东南长江北岸,相传为晋代郭璞侨居夷陵时所建,明废。”郭璞字景纯,晋代河东[[闻喜县|闻喜]](今[[山西]])人,是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正因是名人效应,所以天然塔也逐渐成为夷陵古城的城标。
==结构==
天然塔砖石叠砌,八棱七层,高约43.35米,层层出檐,其下皆有[[斗拱]][[装饰]]。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刚负塔,形象生动。底层塔门西向大江,石额刻“天然塔”三字,边框饰二龙戏珠及云纹图案;门楹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塔内有145级石梯盘旋至顶 <ref>[https://www.sohu.com/a/245870489_556544 天然塔——宜昌发展的见证 ],搜狐,2018-08-08</ref>
==保护==
<center>{{#iDisplay:j07769rwae4|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128,7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