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索爾· 貝婁

增加 6,77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索爾· 貝婁.jpe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09/c628852f828c4577aadd698fd17d317a.jpeg 原圖連結] [https://www.sohu.…”
[[File:索爾· 貝婁.jpeg|thumb|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09/c628852f828c4577aadd698fd17d317a.jpeg 原圖連結]
[https://www.sohu.com/a/306755929_118622「圖片來源 」] ]]
'''索爾· 貝婁''' Saul Bellow,(1915年6月10日-2005年4月5日)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婁一個俄國—猶太血統的移民家庭,廿世紀美國作家。

1924年,全家遷往美國芝加哥定居。

1933年考入芝加哥大學,兩年後轉學到西北大學,1937年在該校畢業,獲社會學和人類學學士學位。除擔任過一段時間的編輯、記者及在商船上短期服役外,貝婁大部分時間都在大學裡執教。

貝婁早年就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讀大學時就練筆寫作。

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理由所概述:貝婁是一個「對於當代文化富於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的作家。

「康拉德說得沒錯,藝術是試著去發現世界,從現實生活中,也從物質中,去發現生活的根本、永恆和精髓。」貝婁的存在就是在說明這樣一個道理,這位現代的大師級人物,筆耕不輟,並且延續著小說的魅力。

他同[[司湯達]]、[[康拉德]]、[[狄更斯]]、[[福樓拜]]、[[德萊塞]]這些偉大的文字實踐者齊名,不以古怪作噱頭、不借時髦為賣點,而以其對人性的刻畫見長。現在他加入了他們在天堂的聚會,[[索爾·貝婁]]需要的惟一的墓志銘是—小說家。<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331340 知乎 - 如何評價索爾貝婁? ]</ref>

2005年4月5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去世,享年89歲。

==寫作年表==
1936年,在美國左翼刊物《燈塔》上發表第一篇反法西斯短篇小說《那真不行》。

1944年,發表第一部小說《晃來晃去的人》。

1947年,出版《受害者 (小說)》在在歐洲都引起了巨大反響。

1953年,出版《阿奇正傳》書里,他試著去描繪在大蕭條期間芝加哥的第一代美國猶太人的流浪生活,這是貝婁寫作生涯的一個轉折點。《阿奇正傳》是貝婁風格的初次亮相,儘管作者自己並不覺得此書文筆足夠成熟。

1956年,出版《且惜今朝》。

1959年,《雨王亨德森》。此書可以說是貝婁最負盛名的喜劇小說,

1964年,作品《赫索格》,是貝婁自己的事業高峰同時也是美國1950年代小說的高峰,令之後的作家難以望其項背。

1970年,《賽姆勒先生的行星》在裡面他嘲弄當時統治著美國社會的嬉皮士作風和淺陋的佛洛伊德世界觀。對於現代生活的批判讓人們感覺到他逐漸變成了右派,

1975年,《洪堡的禮物》發表。

他寫作生涯中的小小說成果也相當驚人。他的作品遠遠超出了曾經誤解或忽視他的那些新浪潮主義者和存在主義者所能估計的價值。

==經典語錄==
你所追求的世界 永遠不是你現在所擁有的世界。

膽怯的智慧還在猶疑時,勇敢的無知已經行動了。

想想看,如果人們的夢想都變成現實,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每個人的個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人會被它牽着鼻子走。

再也沒有人死於心碎,一種叫做麻木的特效藥治好了這種鬼病。

錢,那是唯一的陽光。它照到哪裏,哪裏就亮,它沒有照到的地方就是你看到的唯一發黑的地方。

他把自己的一生從頭至尾細細考慮了一番,覺得沒有一件事做對。他這一生,像俗話說的那樣,是完蛋了。但既然這已無從着手,那也就沒什麼可悲哀的了。

你永遠不知道那些言笑晏晏的人們,內裏是不是一副破碎過後勉強綴補起來的肺腑;那些睡着了的人,在夢裏,是哭着還是笑着呢!<ref>[https://www.mingyantong.com/writer/%E7%B4%A2%E5%B0%94%C2%B7%E8%B4%9D%E5%A8%84  名言通- 索爾·貝婁經典語錄_名言_名句賞析]</ref>

==家庭生活==
索爾·貝婁一生有過5次婚姻。

五任妻子分別是:[[阿尼塔·戈什金、亞歷桑德拉]]察恰巴佐夫、[[蘇珊·格拉斯曼]]、[[亞歷山德拉·約內]][[斯庫·圖爾恰]],以及[[賈尼斯·弗里德曼]]。前四次婚姻均以離婚告終。

他第一次婚姻生下的兒子[[格雷格·貝婁]]成了一名心理治療師,

2013年,格雷格他父親去世近十年之後,出版了《索爾·貝婁的心:兒子的回憶錄》(Saul Bellow's Heart: A Son's Memoir)。<ref>[https://www.sohu.com/a/306755929_118622 搜狐 - 長子的回憶:索爾·貝婁的一生_]</ref>

2003年,貝婁第二次婚姻生下的兒子[[亞當·貝婁]],出版了一本非虛構書籍《讚美任人唯親》(In Praise of Nepotism)。

2000年,索爾·貝婁在84歲時,和第五任妻子[[賈尼斯·弗里德曼]]生下了他的第四個孩子,也是第一個女兒

==獲獎與榮譽==
1953年,獲國家圖書獎 - 《奧吉·馬奇歷險記》

1976年,獲普立茲小說獎 -《洪堡的禮物》

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法國頒發的文藝騎士十字勒章。

意大利馬拉帕特獎。

雷根總統頒發的自由獎章等。

1990年,美國全國圖書基金會還向貝類頒發了終身成就獎。

擔任過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主席,並獲得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西北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代表作==
《洪堡的禮物》。

==作品==
貝婁一生共創作出版了11部長篇小說、3部中篇小說、4部短篇小說集和一部戲劇。另外他還出版了遊記、隨筆、演說集等3部非虛構性作品。<ref>[https://www.amazon.co.uk/%E5%9F%8E%E5%B8%82%E6%83%B3%E8%B1%A1%E5%92%8C%E4%BA%BA%E6%80%A7%E6%95%91%E8%B5%8E%EF%BC%9A%E7%B4%A2%E5%B0%94%C2%B7%E8%B4%9D%E5%A8%84%E5%B0%8F%E8%AF%B4%E7%A0%94%E7%A9%B6-%E8%B5%B5%E9%9C%9E/dp/B01DNAR85S  城市想像和人性救贖:索爾·貝婁小說研究: Amazon.co.uk: ]</ref>

《晃來晃去的人》(Dangling Man,1944年)

《受害者》(The Victim,1947年)

《奧吉·馬奇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1953年)

《抓住時機》(Seize the Day,1956年)

《雨王亨德森》(Henderson the Rain King,1959年)

《赫索格》(Herzog,1964年)

《賽姆勒先生的行星》(Mr. Sammler's Planet,1970年)

《洪堡的禮物》(Humboldt's Gift,1975年)

《院長的十二月》(The Dean's December,1982年)

《更多的人死於心碎》(More Die of Heartbreak,1987年)

《A Theft》(A Theft,1989年)

《The Bellarosa Connection》(The Bellarosa Connection,1989年)

《真情》(The Actual,1997年)

《拉維爾斯坦》(Ravelstein,2000年)

==參考資料==
72,9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