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谢罗夫

增加 96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代表作品 《女孩和桃子》《女演员玛利亚·叶莫洛娃像》
俄罗斯画家
瓦伦丁·阿历克塞诺维奇·谢罗夫(Вале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еров,1865年 - 1911年) 是俄罗斯著名肖像画家。
<big>'''瓦伦丁·阿历克塞诺维奇·谢罗夫'''</big>(Вале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еров,1865年 - 1911年) 是俄罗斯著名肖像画家。
 
== 人物生平 ==
谢罗夫从童年时期就师从列宾学画,1880年进入圣彼得堡美术学院,他的早期画风深受列宾的现实主义画派和在圣彼得堡美术学院任教的契斯恰柯夫的注重形体画风的影响。他于1887年的作品《女孩和桃子》中,体现了他对光和色彩的表现能力,深受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
1890年以后,谢罗夫的作品主要体现在肖像画上,他画了大量的画家、作家和演员的肖像,很注重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他的画风从明亮的光线和色彩转变为灰色和棕色的调子。1894年他加入巡回展览画派。他后期的作品逐渐变得更为简练和精确。1900年以后他创作了许多风景画,画风想浪漫主义画派风格转移。《女孩和桃子》
[[File:女孩和桃子.jpg|有框|居中|女孩和桃子]]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4635809278&di=d3d53843a4f43c5619fcb8a2c0035f28&imgtype=0&src=http%3A%2F%2Fs2.sinaimg.cn%2Fbmiddle%2F002PlrdHgy6FeSK2P0R11%26690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B0%A2%E7%BD%97%E5%A4%AB&step_word=&hs=0&pn=3&spn=0&di=557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81126293%2C3353090028&os=2055529039%2C2393144988&simid=0%2C0&adpicid=0&lpn=0&ln=593&fr=&fmq=154462514261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s2.sinaimg.cn%2Fbmiddle%2F002PlrdHgy6FeSK2P0R11%26690&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s52_z%26e3Bftgw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fAzdH3Fks52_lwmuawaca8a8458o_z%26e3B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selected_tags=0 来自百度图片网]]]
进入20世纪后,他开始想现代派的画风靠拢,但仍然保留他的现实主义痕迹。1903年成为圣彼得堡美术协会成员。但他的思想具有民主意识,积极支持1905年到1907年的革命,1905年为了抗议1月9日的屠杀,退出美术协会。晚年绘制了一些历史画,和以神话为题材的作品。从1897年至1909年他在“莫斯科建筑、雕塑、绘画学校”任教,培养出许多俄罗斯著名画家。
== 俄罗斯城市==
旧名“纳杰日金斯克”(1935年前和1938—1939),卡巴科夫斯克(1935—1938)。俄罗斯乌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城市。在北乌拉尔山南端东侧、卡克瓦河左岸。人口10.2万(1985)。邻近铁矿。1894年因兴建冶金厂形成。铁路枢纽。有天然气管道经此。以钢铁工业为主,生产合金钢、铁合金等,还有火电厂、钢筋混凝土制品厂、木材加工厂等。
3俄国音乐家基本资料 姓名:谢罗夫 籍贯: 俄国 职业: 音乐评论家、作曲家 生卒:(1820~1871) == 职业生涯==
谢罗夫(1820~1871),俄国音乐评论家、作曲家。1820年 1月23日生于圣彼得堡,1871年2月1日卒于同地。幼年学习钢琴与大提琴。1835年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1840年毕业,在枢密院和司法部任职。40年代自学音乐理论,把古典歌剧、交响乐总谱改编为钢琴谱,并进行创作。初期作品有歌剧《五月之夜》等。1851年起专门从事音乐创作及评论工作。1858年曾访问德国,回国后成为R.瓦格纳的热烈拥护者。1863年,他的歌剧《犹滴》公演,获得成功。以后又写有歌剧《罗格内达》(1865),因此被沙皇赐以年俸。晚年写有歌剧《圣诞之夜》及《邪恶的势力》,均未完成。谢罗夫的歌剧受瓦格纳及法国大歌剧的影响颇深,但由于同时具有一定的俄罗斯民间特色,当时较受欢迎。他在音乐评论方面更有成就。青年时代受..别林斯基影响,立志要在音乐评论中贯彻俄罗斯文学批评的传统和原则,把高度思想性、战斗性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他认为:评论要从三个角度来考虑,即技术、历史、美学。并要有启蒙性,起到教育广大听众,提高审美趣味,宣传解释音乐典范的作用。他强调音乐中感情因素的作用,认为音乐“只与心灵的情感有关”。从19世纪50年代起他热烈宣传瓦格纳的创作,对新俄罗斯乐派不抱好感,曾与青年时代的好友、坚决支持新俄罗斯乐派的音乐评论家B.B.斯塔索夫展开激烈论战。他的评论文章被后人选编成集出版。
4,25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