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830
次編輯
變更
丽阳窑址
,创建页面,内容为“丽阳窑址位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丽阳村丽阳中学西南侧,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
丽阳窑址位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丽阳村丽阳中学西南侧,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丽阳古窑遗址作为景德镇御窑厂遗产构成要素之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文物遗存==
丽阳古瓷窑址的范围较大,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该窑址发现并发掘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各一座。
丽阳古瓷窑址位于景德镇市西南21公里,遗址分布在丽阳乡彭家村和丽阳村之间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该处瓷窑遗址的范围较大,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该窑址发现并发掘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各一座。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丽阳古瓷窑位于丽阳村碓臼山南坡,长24.3米,窑室最大的宽度4米,窑内未经扰乱的匣钵摞叠成柱状,排列整齐,窑壁保存较好,这是迄今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未经开启的元代瓷窑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龙窑窑炉型制比较特殊,火膛较深大,窑炉左右两壁外弧,炉壁近火膛处微内缩,尾部砌成圆弧形且没有龙窑常见的排烟孔等设施,这几点都是明代典型葫芦形窑的主要特征。丽阳出土的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形制揭示了龙窑向葫芦形窑变化的过程,在陶瓷窑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位于彭家村瓷器山西坡,长10.9米,窑室最大宽度3.4米,窑门、火膛、窑床保存较完好。葫芦形窑炉是明代景德镇地区流行的烧造瓷器的窑炉,其图像既见载于《天下开物》,在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和湖田明代窑址也发现有实例。
出土瓷器有五代青瓷,宋元影青瓷,元代青花和釉里红,明代青花、仿龙泉釉、仿哥釉、黑釉、白釉瓷器等。器型有碗、盘、高足碗、高足杯、罐、执壶、炉、盏等。
==遗址意义==
该窑炉的发现填补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发现的明初(洪武、永乐时期)葫芦形窑和湖田窑遗址发现的明代中期(弘治时期)葫芦形窑之间的空白,从葫芦形窑自身型制展示的变化过程,也印证了《天工开物》对葫芦形窑窑炉形制的记载,其史料价值尤为重要。同时,元代末年的龙窑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遗迹同见于‘个窑场,其本身就揭示了景德镇地区元代晚期到明代早期的窑炉由龙窑到葫芦窑的变化过程。
明代早期民窑仿哥窑和仿龙泉釉瓷器是以往不为人所知的,这次发现丰富了学界对明代早期景德镇地区民间窑场生产色釉瓷器品种的认识。而青花、白釉、仿哥釉、仿龙泉釉瓷器品类与造型的统一,又说明在同一座窑场内器物的形制并不因釉色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这对陶瓷考古进行类型学研究尤其具有提示作用。同时,元代龙窑遗址出土的青瓷碗、盘和明代窑址出土的青花折腰盘、高足碗等器物的产地也是以往不知道的,这次发掘所得资料对研究传世和出土的同时期青瓷、青花、仿龙泉釉和仿哥釉瓷器的产地均具有标尺意义。
==文物遗存==
丽阳古瓷窑址的范围较大,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该窑址发现并发掘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各一座。
丽阳古瓷窑址位于景德镇市西南21公里,遗址分布在丽阳乡彭家村和丽阳村之间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该处瓷窑遗址的范围较大,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该窑址发现并发掘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各一座。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丽阳古瓷窑位于丽阳村碓臼山南坡,长24.3米,窑室最大的宽度4米,窑内未经扰乱的匣钵摞叠成柱状,排列整齐,窑壁保存较好,这是迄今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未经开启的元代瓷窑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龙窑窑炉型制比较特殊,火膛较深大,窑炉左右两壁外弧,炉壁近火膛处微内缩,尾部砌成圆弧形且没有龙窑常见的排烟孔等设施,这几点都是明代典型葫芦形窑的主要特征。丽阳出土的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形制揭示了龙窑向葫芦形窑变化的过程,在陶瓷窑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位于彭家村瓷器山西坡,长10.9米,窑室最大宽度3.4米,窑门、火膛、窑床保存较完好。葫芦形窑炉是明代景德镇地区流行的烧造瓷器的窑炉,其图像既见载于《天下开物》,在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和湖田明代窑址也发现有实例。
出土瓷器有五代青瓷,宋元影青瓷,元代青花和釉里红,明代青花、仿龙泉釉、仿哥釉、黑釉、白釉瓷器等。器型有碗、盘、高足碗、高足杯、罐、执壶、炉、盏等。
==遗址意义==
该窑炉的发现填补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发现的明初(洪武、永乐时期)葫芦形窑和湖田窑遗址发现的明代中期(弘治时期)葫芦形窑之间的空白,从葫芦形窑自身型制展示的变化过程,也印证了《天工开物》对葫芦形窑窑炉形制的记载,其史料价值尤为重要。同时,元代末年的龙窑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遗迹同见于‘个窑场,其本身就揭示了景德镇地区元代晚期到明代早期的窑炉由龙窑到葫芦窑的变化过程。
明代早期民窑仿哥窑和仿龙泉釉瓷器是以往不为人所知的,这次发现丰富了学界对明代早期景德镇地区民间窑场生产色釉瓷器品种的认识。而青花、白釉、仿哥釉、仿龙泉釉瓷器品类与造型的统一,又说明在同一座窑场内器物的形制并不因釉色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这对陶瓷考古进行类型学研究尤其具有提示作用。同时,元代龙窑遗址出土的青瓷碗、盘和明代窑址出土的青花折腰盘、高足碗等器物的产地也是以往不知道的,这次发掘所得资料对研究传世和出土的同时期青瓷、青花、仿龙泉釉和仿哥釉瓷器的产地均具有标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