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9
次編輯
變更
斯塔克效应
,無編輯摘要
[[File:斯塔克效应1.jpg|缩略图|斯塔克效应[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554164084,3499192447&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554164084,3499192447&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斯塔克效应'''
原子或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能级和 [[ 光谱 ]] 发生分裂的现象。具体地讲,就是在 [[ 电场 ]] 强度约为100万伏/厘米时,原子发射的谱线的图案是对称的,其间隔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在此之前,塞曼等科学家也做过此类研究,但都失败了。斯塔克在凿孔阴极后仅几毫米处放置了第三个极板,并在这两极之间加了2万伏/厘米的电场,然后用分光计在垂直于射线的方向上测试,观察到了光谱线的 [[ 分裂 ]] 。
'''研究对象''':[[原子或分子]]
[[File:斯塔克效应2.jpg|缩略图|斯塔克效应[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630760496,3485206592&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630760496,3485206592&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作用形式''':[[外电场作用下]]
==原理==
==发现==
斯塔克研究了含有 [[ 氢气 ]] 的管子中极隧射线通过强电场的情况。1913年他在研究过程中观察到氢谱线加宽了。他立即联想到十几年前塞曼(P.Zeeman)的发现。这会不会是与塞曼效应对应的一种电学现象?从1896年 [[ 塞曼 ]] 发现谱线的 [[ 磁致分裂 ]] 以来, [[ 科学家 ]] 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在磁场中原子发出的光谱线会分裂,在电场中会不会有类似现象?然而, [[ 德国 ]] 的 [[ 福格特 ]] (W.W.Voigt)试图从束缚电子发射光谱的理论推导电场对光谱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即使加300V/cm的静电场,光谱线的分裂也只有钠黄光的D双线间隔的5×10-5。这一效应太小了,实在难以观察。于是福格特认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以前没有人发现与塞曼效应对应的电现象。多年来,他的解释妨碍了人们研究这一效应的积极性。
到了1913年,对 [[ 量子 ]] 理论起过先导作用的斯塔克对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他认为福格特的经典理论不足为凭。在他看来, [[ 光谱 ]] 的发射是由于 [[ 价电子 ]] 的跃迁,电场一定会改变原子内部电荷的分布,从而影响发射频率。他是研究极隧射线的专家。他在极隧射线管子中的 [[ 阴极 ]] 和另一辅助电极之间加上强电场,强度达到31kV/cm。然后沿平行于或垂直于电场的方向用光谱仪进行观测。氢的极隧射线穿过电场,果然观测到了加宽。经过仔细调整,他终于获得了谱线分裂的证据,并且证明随着谱线序号的增大,分裂的数目也随之增多。他还发现,沿电力线成直角的方向观察,所有的分量都是平面偏振光,外面的两根较强,其电矢量与电场平行;中间的几根较弱,其电矢量与电场垂直。他的观测非常精细,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各分量到中心线的距离是最小位移的整数倍,而最小位移对所有谱线均相同;位移与电场强度直接成正比。
1919年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授予 [[ 德国 ]][[ 格雷复斯瓦尔大学 ]] 的 [[ 斯塔克]](Johnnes Stark,1874-1957),以表彰他在极遂射线中发现了多普勒效应和电路中发现了分裂的谱线。
==应用==
斯塔克效应应用于原子分子结构的研究。斯塔克效应是谱线增宽的原因之一,当 [[ 气体 ]] 放电 [[ 电流 ]] 密度较大时,产生大量带电离子,它们对发 [[ 光原子 ]] 产生较强的内部电场,引起谱线斯塔克分裂;离子与发光原子的距离不同,谱线分裂的大小不同,叠加的结果导致谱线增宽。等离子谱线的斯塔克增宽可用于内部电场强度和带电粒子密度的测定。
==影响==
斯塔克效应对玻尔的原子理论起了一定的验证作用。1914年 [[ 玻尔 ]] 在 [[ 卢瑟福 ]] 的启示下,对斯塔克效应作了理论分析,他把斯塔克效应看成是外电场改变了电子在自由原子中的轨道引起的现象,从自己的原子模型出发,推出了氢谱线电致分裂的最大频率位移。但是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分歧甚大。 [[ 瓦伯 ]] (E.Warburg)则在玻尔的频率公式上加一修正项,这一修正项相当于电子恢复到原有轨道所需作的功,加了修正项之后就可以满意地解释斯塔克效应。而 [[ 索末菲 ]] 的相对论性原子理论则更为理想,他的学生 [[ 埃普斯坦 ]] (P.S,Epstein)根据索末菲的理论推得谱线电场分裂公式。后来索末菲提出选择定则,并总结出一套经验规则,结果与斯塔克的观测相符很好。当然斯塔克效应十分复杂,准确的解释有待于量子力学的出现和原子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1916年,埃普斯坦(Epstein)把斯塔克效应纳入了量子力学的框架。1926年,薛定谔证明了这一效应与波动力学是一致的 。
1916年,[[埃普斯坦]](Epstein)把[[斯塔克]]效应纳入了量子力学的框架。1926年,[[薛定谔]]证明了这一效应与波动力学是一致的。
[[File:斯塔克效应3.jpg|缩略图|斯塔克效应[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367043875,1533479270&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367043875,1533479270&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历史==
提问时间又到了,我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先发现塞曼效应?而不是斯塔克效应?两个效应发现时间间隔了17年之久,这是为什么?
原因是这样的,最早着手电场对光谱线探索的是科学家 [[ 福格特 ]] 。他试 用Na 用[[Na]] 原子做实验,没发现谱线分裂。上面已经提到了。参观过福格特实验室的斯塔克意识到,应该采用轻元素如 [[ 氢 ]] 或者 [[ 氦 ]] ,并且应该用尽可能强的电场
然后,于1913年,他真的成功地观察到了氢原子在外电场下的谱线分裂。
之所以发现斯塔克效应这么难?其实一个对 [[ 电动力学 ] 有所了解的人来说,这二者在时间上的顺序貌似搞反了。通常,大家的经验是,在光与物质的作用中,重要的是电场分量,而磁场分量相比之下则可以被忽略。所以斯塔克效应应该更容易被观察到。
但学过量子力学的人才能理解这背后的问题所在,这个顺序也确实是没有搞反。
问题在于,至少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框架下,一个原子能够有非零的磁偶极矩,而不能够有非零的电偶极矩。 [[ 磁偶极矩 ]] 和 [[ 电偶极矩 ]] 都是 [[ 矢量 ]] ,不过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本质差异。这个本质差异在空间反演下才会暴露出来。
一个原子是有空间反演对称性的,所以在其本征态下,其电偶极矩一般为零,而其磁偶极矩则一般非零。
这便意味着塞曼效应通常是个一级效应,而斯塔克效应则通常是个二级效应。因为原子本身没有固有电偶极矩,电场耦合的是被其所诱导的电偶极矩,而这个电偶极矩正比于电场本身。
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塞曼随便拿个 [[ 材料 ]] 都可以看到他的塞曼效应,而福格特则找了很多材料都看不到原子的谱线移动。
而福格特虽然试了很多原子却没有试氢原子,大概与氢总以分子形态存在有关。那么氢原子特殊在什么地方?
氢原子特殊就特殊在,它那个电子感受的是一个库仑势,而库仑势是个非常特殊的中心势。在一般的中心势场里,比如 [[ 钠原子 ]] 最外层的那个电子感受到的势,电子的能级对 [[ 轨道 ]] 量子数L是非简并的;而在库仑势下,电子的能级对轨道量子数却是简并的。
这个轨道量子数L是决定电子在空间反演下的宇称的,所以在氢原子里,不同L的简并的态能够叠加构成具有非零电偶极矩的本征态,也即,氢原子的本征态是可以有非零电偶极矩的。这便导致氢原子可以表现出一级(即线性)斯塔克效应。
现在大家已经了解到了,塞曼效应是外磁场对光谱线的分裂现象,而斯塔克效应是外电场对光谱线的分裂现象。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个“外”字。因为原子,分子本身具有电磁性质。所以是外加的电场或者磁场。
这两个效应是对电磁学现象的更进一步的验证,同时在解释这两个现象的过程中,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尤其关于 [[ 电子 ]] , [[ 轨道 ]] , [[ 自旋 ]] , [[ 电荷 ]] 等等概念的推进,起了重大作用。所以可以说这是两个“承上启下”的效应。
而且你也会发现,一个理论刚刚诞生的时候,都是大胆的假设,比如为了解释塞曼效应和斯塔克效应,很多人提出了理论,然后很多人又根据其他人的理论,不断修改,更正,互相印证,才一项项确定下来,就形成了现在的知识的体系。
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量子力学书籍《 [[ 见微知著 ]]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379848/fcf9sS4rwAJLdakIx912g4FKaxwW93Nddq6vQFqUW28eJvKLE_Qpk6g9tayolYVWiei9suBrsmVooXXTO6TuM3WKVhw6WtI | 知网空间,引用日期2017-09-03]</ref>
==视频==
==量子力学61:斯塔克效应==
;{{#iDisplay:v0963xzuo0p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