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火星2号

增加 13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火星2号 ''' [[ 苏联 ]] 于1970年代进行的火星计划的一部分。火星2号与 [[ 火星3号 ]] 完全相同,均包括了一个 [[ 轨道飞行器 ]] 和一个 [[ 着陆器 ]] 。它于1971年5月19日协调世界时16时22分44秒由质子-K/D组级运载火箭发射。
探测器升空时,轨道飞行器重3440千克,着陆器重1210千克,轨道干 [[ 量2265 量]]2265 千克。机体高4.1米,宽2米(太阳能板展开时,宽度为5.9米)。这是第一个在火星表面着陆的人造探测器,但最终着陆器于降落时坠毁在火星表面,因此没有获取任何探测 [[ 数据 ]] 和图像。轨道器则一直工作到1972年。
==轨道飞行器==
轨道飞行器运行于近拱点高度1380千米,远拱点高度24940千米的火星轨道上。轨道周期为18小时,倾角48.9度。每次运行到接近远拱点位置时,轨道器上的 [[ 科学 ]][[ 仪器 ]] 将工作30分钟左右。
轨道飞行器的主要科学任务有:绘制火星表面和云层图像;测量火星 [[ 温度 ]] ;研究火星表面地形、 [[ 土壤 ]] 构成和物理特性;测量火星大气的性质;检测太阳风、星际磁场以及火星磁场。另外,轨道飞行器还在着陆器和 [[ 地球 ]] 之间扮演了信号传递者的角色。
1971年11月至次年3月间,火星2号的轨道飞行器传回了大量的数据。1972年8月22日,在轨道器绕火星运行362圈后,科研人员正式宣布,火星2号完成了它的使命。在本次探测计划中,火星2号与火星3号共送回了60张 [[ 照片 ]] 。它们所获得的照片和数据首次向人类显示了火星表面高达22千米的山峰、大气层上端大量的 [[ 氢原子 ]] [[ 氧原子 ]] 、从零下110摄氏度到13摄氏度的地表巨大温差、5.5至6毫巴(55至60千帕)的大气压、比地球低5000倍的水蒸汽含量以及高达7千米的红色尘暴等等。这些图片和数据为绘制火星表面立体图、研究火星重力和磁场提供了重要的 [[ 信息 ]]
==着陆器==
火星2号的着陆系统与推进系统分别装载在轨道器的两端。着陆系统包括了一个 [[ 直径 ]] 为1.2米的圆形着陆仓、一个直径2.9米的锥形气动减速罩,一个降落伞系统以及减速火箭。整个着陆系统满载燃料后 [[ 重量 ]] 为1210千克,其中着陆仓重358千克。燃烧液态 [[ 氮气 ]] 的微型引擎是着陆系统的动力来源,另有4个引擎装载在减速罩的外侧以控制降落角度。着陆器的顶部则装载了主、副减速伞、引擎和雷达高度仪。
根据 [[ 设计 ]] ,仓内使用泡沫来吸收着陆时的震动。当着陆仓成功着陆后,上端会有4片三角形翼瓣打开,调整着陆仓的位置并使得仪器和火星车可以开始工作。
着陆器配备了用于测量火星 [[ 大气 ]] 成分的质谱仪,2个360度 [[ 全景摄像机 ]] ,温度、 [[ 气压 ]] 和风力风向传感器,还有用于探测火星地表化学性质和结构的仪器。其中包括一个用于寻找有机物质和生命迹象的机械铲。它还携带了一面带有苏联国徽的旗帜。通过仓顶的4根天线,着陆器可以和轨道飞行器进行无线通讯。工作期间整个着陆器的能量来源是由轨道器提前为其充电的蓄电池。
为了防止着陆器上的沾染物干扰火星的 [[ 生态环境 ]] ,发射前,着陆器已被全面消毒灭菌。
1971年11月27日,着陆器与轨道舱分离,大约4.5小时候到达火星。在着陆器以大约6千米/秒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后,着陆系统出现故障,未按预定程序控制着陆器的降落。最终减速伞未能打开,着陆器坠落在火星北纬4° ,西经47°的地方。事后猜测,导致着陆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的角度过于倾斜。
虽然火星2号的着陆器坠毁了,但是它仍然是第一个到达 [[ 火星 ]] 表面的人造物体。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326 太空科學]]
274,6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