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科学模型

增加 2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科学本身从来都不曾试图去解释[[自然现象]],甚至是连诠释自然现象的企图都不曾有过,反而仅仅是建立模型。所谓的模型,就是——在数学意义上——去建构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之间的数学关系。而此模型令人信服的唯一理由,就仅仅是因为它确实有用——能够描述足够广泛的自然现象。
近年来科学建模越发受重视,例如在科学教育、[[科学哲学]]、系统理论与视觉化 (电脑图学) <ref>[https://www.sohu.com/a/333099867_120044769 简单的科学模型,能解释我们的真实世界吗? ],搜狐,2019-08-12</ref> 。科学建模也有其相关的[[科学方法]]、技术与[[形而上学]]等议题。
==目标和方法论==
科学模型依其在科学方法中占据的位置,可以区分不同类型,包括概念模型和概念验证模型、预测模型、推理模型、以及统计模型等等 <ref>[https://www.sohu.com/a/368546581_488440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测评模型及其范式构建 ],搜狐,2020-01-23</ref> 。许多时候,做实验是有困难的,所以用概念模型或预测模型代替实验,避免[[物理]]、[[法律]]、时间、经费等限制。模型是为了特定的目标而建,建模者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将不重要的细节排除、并将未验证的资讯概括而入,最后达成目标。
同一个现象有时会有许多解释力一样好的模型,然而模型描述的原理却不同,这个现象叫作殊途同归(equifinality)。例如人们接受新产品的[[比率]]往往呈一[[S型曲线]],这可能是因为每个人对新科技的接受度不同,少数人特别开放,少数人特别保守,大多数人介于中间;另一个可能是新科技的传播取决于现有使用者的人数和其竞争优势,因此使用者太少或太多都会降低其接受率,两个模型都会产生一样的曲线。如果模型之间在某些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预测,可能用实证研究判断哪个模型正确。
123,9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