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军种对立

增加 4,64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军种对立是指一国军队内各个军种(如陆军、海军、空军)之间的不和、竞争等对立关系。在英语中,用以称呼军种对立的词…”
军种对立是指一国军队内各个军种(如陆军、海军、空军)之间的不和、竞争等对立关系。在英语中,用以称呼军种对立的词汇“Interservice rivalry”,亦可形容同一国的情治单位(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之间的对立。

==概述==

产生军种对立的原因,包括了海陆空军等部门间竞夺参谋本部中的关键职位、争取国防预算的拨予、特定任务的执行权或特定武器的拥有权,后者的例子包括海军在一次作战中出动航空母舰及舰载机队时,可能会被空军视为对其传统职责的侵害。

军种对立现象常是部门本位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类似的不和若程度加剧,可对一国军队的效率或战力造成耗损。

==美国==

在美国,近代军种对立较早的一个著名案例,是在20世纪起头的1900年代,当时首次开始永久性地担当远征作战及登陆作战角色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海军与陆军之间引发了争端。这项称作“前沿部署部队”的概念,旨在使海军陆战队的定位不再限于十三州殖民地时期的船上警卫队,而是发展为联合性的海上登陆战部队。许多海军军官对于陆战队的任务性质产生困惑,并对于这个单位应该成为舰上部队还是沿岸强袭部队展开争论。而美国陆军军官们则担心海军陆战队逾越了其先前的职责和角色。这种纷扰持续了超过50年。

除了陆战队之外,从1900年开始各自成立下属航空部队的海军和陆军,也对于空中武力的应用有很大的歧见。陆军航空勤务队准将威廉·米切尔曾以空权至上论和陆军轰炸机对水面舰艇的攻克能力为由,主张成立独立空军(并将海军的航空兵和航母改归之管辖),而海军方面基于对独立空军的反对而加以抵制,最后经过国会的否决而使海军保有自己的航空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杜鲁门政府在任内面临国人要求让海外士兵返美的声浪,开始进行大规模复员工作和军事规模、预算上的裁减。面对国防架构的重组,各军种间对于各自扮演的防御角色也产生争执。在这其中,包含了两任陆军参谋长——德怀特·艾森豪以及乔治·马歇尔在内的陆军体系,试图透过对国防编制的改变,分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组织和功能,以使自己成为美国唯一陆上作战部队的角色。另一方面,陆军航空军则要求独立为与陆、海军同级且对等的空军,并接掌美国陆海两军内所有的飞行部队和空战指挥权。而由于核武器的运用,无论是陆战队的两栖作战能力或海军任务,都在必要性上受到质疑,而陆军航空军对于未来以远程轰炸机取代水面舰艇执行海防工作的主张,也使海军以制海权的重要性、和舰载机队的灵活性优于陆航机队为由展开辩驳。之后根据通过的《1947年国家安全法》,陆军航空军如望脱离陆军而自立为美国空军,却仍没有将海军的航空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管辖的联队收编其下。而海军陆战队本身也没像陆军官员计划的被废。

但军种之间的冲突,从二战时对日总攻计划——没落行动战区总司令的人选、战后的十字路口行动后海军与新空军对核武投射权的争执,到了1947年之后还是依然持续著。同样由1947年国安法催生的陆海空三军指挥单位“国家军事机构”(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在1949年更名为美国国防部,并负责提供整体性的协调,来解决美军各军种间历史悠久、并且在二战时对军事效率有所不利的内讧。

美军采用过数种方法或手段来管制、或遏止军种对立的发生,例如《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重构法案》在1986年生效后,针对希望晋升(尤其是升为将领)的军官,追加了“须担任过至少一个(跨军种)联合勤务职位”等条件作为门槛。类似的军官被形容为“著紫装”(wearing purple)以与美国陆军的绿军装、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卡其/橄榄绿军装、海军的白军装和空军的蓝军装区别。同样诞生于1980年代的美军特战司令部(SOCOM)则把陆海空三军的特种部队置于统一指挥架构下,以改善伊朗人质营救行动、入侵格瑞纳达和入侵巴拿马等投入特殊部队参战的军事行动中,由于特战单位间对指挥、管制与协调的缺乏,而导致失利及谬误的状况。
128,1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