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高逸图
,無編輯摘要
[[File:高逸图.jpeg|有框|右|<big>高逸图</big>[https://www.laihuihua.com/uploadfile/2019/0426/20190426124011484.jpg 原图链接][https://www.laihuihua.com/pics/pic-1253.html 来自 来绘画网 的图片]]]
《 ''' 高逸图 ''' 》,又名《竹林七贤图》,是唐代 [[ 孙位 ]] 创作的一幅彩色绢本人物画,现藏于 [[ 上海博物馆]]<ref>[https://www.sohu.com/a/331485517_488853 唐代孙位《高逸图卷》欣赏-上海博物馆藏],搜狐,2019-08-04</ref>。 画名“孙位高逸图”为 [[ 宋徽宗 ]] 赵佶所题,这幅图所描绘的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 [[ 故事 ]] ,该画作刻画了魏晋士大夫“高逸风度”的共性,又刻画出了他们的个性。现存《高逸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图中只剩四贤。在长卷式的画面上,主体人物是四个封建士大夫分别坐于华丽的毡毯上,每人身旁都有一名小童侍候。
==画作内容==
该画作最右边的是山涛,身披宽襟大袍,上身袒露,双手抱漆,体态丰腴,倚着华丽的靠垫而坐,眼睛像是盯着正前方,眉宇间流露出矜持、傲慢的神色;第二个手执如意作舞的是 [[ 王戎 ]] , [[ 眼睛 ]] 也平视前方,一副自得其乐的表情;第三个捧杯纵酒的无疑是唯酒是务的刘伶,他蹙额回首,作欲吐状,小童则手持唾壶在身旁跪侍;第四位是手执尾尘的阮籍,他身着宽大的衣袍,似面带微笑,悠然而坐,旁边的小童端着杯几,俯首侍候。画中人物彼此之间以蕉石 [[ 树木 ]] 相隔,使气氛静穆安闲。在这幅残缺的《竹林七贤图》中尚缺嵇康、向秀、阮咸3人。 《高逸图》卷后有 [[ 明朝 ]] 司马通伯的题跋,图上钤有 [[ 北宋 ]] 内府“宣”“和”、“政”、“和”朱文连珠印记,“御书”、“政和”、“宣和”、“睿思东阁”、双龙朱文印记,并有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印记。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高逸图》中四贤的面容、表情、体态、服饰各异,兼以小童动作、器物设置映衬人物个性,但那种“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魏晋士族的名流风度是一致的。孙位在创作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人物眼神的刻画,深得顾恺之“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的精髓。画中的花木树石映衬着 [[ 士大夫 ]] 的品性气质,虽将人物隔开,却无突兀之感,整幅画面中,每个人物的动作情态均统一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之中。
孙位不仅对画中人物的刻画费了一番心思,就连画中的村托物,蕉石和器具的用笔也不一般。画中蕉石用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渲染墨色,山石的质感就显露出来了。图中的几株 [[ 树 ]] 是用有变化的线条勾出轮廓,再用笔按结构皴擦,而且这几株树也各有不同的画法。
===作品评价==
现代文物鉴赏专家余辉:“ [[ 画家 ]] 为了突出四位高士,夸大了他们的造型,缩小了仆从的外形,这是古代画家为突出主要人物所常采用的比例关系。人物衣纹线条以铁线描为主,杂用兰叶描,圆劲有力, [[ 服装 ]] 着白色时,留有深浅变化,显出贴身之处,富有质感。四逸士之间虽以树石相隔,但他们共同的精神气质贯穿了全卷,使构图布局零而不散。图中的各种盛器和其他器用均符合晋、唐之式,特别是人物的衣冠服饰,较真实地反映了晋人的 [[ 生活 ]] 风貌,画中树石的画法已出现了皴染,开始向五代的表现风格转化。”
==后世影响==
《高逸图》的人物强调刻画眼神,线条流如行云流水,表现出骨气奇伟的特征,开启了 [[ 五代 ]] 画法先河。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