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威遠島

增加 3,235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威遠島 |- |<cent…”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威遠島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4/457/nBnauM3XzIjM5UDN5gDO3IzN0QTMwITOzEDMwADMwAjMwIzL4g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A8%81%E9%81%A0%E5%B3%B6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

'''隸屬'''    中國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br>

'''面積'''    19.62平方公里<br>

|}
</div>

'''威遠島'''原名[[阿娘鞋島]],面積19.62平方公里,島形似鞋。位在[[廣東省]][[東莞市]]西南,[[珠江]]口東岸。隸屬中國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
島西南武山上建有[[威遠]]、[[鎮遠]]、[[靖遠]]三座砲台,威遠砲台居中,西元1984年改名為威遠島。
清康熙56年(西元1717年)在威遠島建築[[南山砲台]],清嘉慶20年在南山砲台西北建築鎮遠砲台,[[合稱]]為威遠砲台。至清道光年間籌建靖遠砲台。鴉片戰爭後期修建了[[蛇頭灣砲台]]、[[鵝夷砲台]],建構[[虎門砲台]]軍事防禦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威遠島砲台[[遺址]]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海防設施遺存。

==歷史沿革==
西元1953年,土改複查東莞縣分15個區,威遠島劃為第十區。
西元1955年9月,原第十區改為虎門區。
西元1957年12月26日,東莞縣行撤區分鄉制,威遠島劃為沙田鄉。
西元1959年夏秋,東莞縣縮編公社,威遠島重劃為虎門。
西元1984年,撤銷公社體制,稱虎門區公所。原威遠島四鄉,劃為太平鎮轄。
西元1985年,廣東省試行撤區擴鎮,虎門區與太平鎮重新合併,稱虎門鎮<ref>[http://www.tcmap.com.cn/guangdong/dongshi_humenzhen.html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博雅地名網,</ref>。

==威遠砲台==
威遠砲台使用石灰,沙石加上糯米,紅糖拌建成,特別堅固異常。威遠砲台原有12個砲位,又加建14個,在砲台內部設有火藥局,砲台巷道等建築,保存還很完好。
威遠砲台與鎮遠砲台、靖遠砲台相連,全長360米,高6.2米,寬7.6米。底層均用寬厚0.3米、長1.5米的[[花崗岩石]]壘砌,頂層用三合土夯築。全台券頂暗砲位有40個,各為高2.9米,寬4.2米,深6.6米。沿檯面上還有4個露天砲位,每個砲位兩邊各有一個儲蓄室。暗炮洞後面由一條2米寬的露天炮巷相通,炮巷後面有一條相距2米多的護牆,牆上設有槍眼。砲台內圍有官廳1座,神廟3間,兵房12間,藥局1座,碼頭1個。砲台的東西兩頭各有券項城門1座,控制著煙台兩端唯一的通路。
威遠砲台是當年虎門三道防線中的中間一條,也是火力最強的一條防線。威遠砲台是第二道防線諸砲台中著名的一座,與靖遠、鎮遠二砲台成品字形分佈。
當時以靖遠砲台規模最大,配炮最多,設有指揮台。保存最完整為威遠砲台。威遠是靖遠的前沿,可封鎖整個洋面,但因位置低,觀察不便,靖遠可彌補不足,被稱為最完滿的軍事配合。

== 參考文獻 ==
{{reflist}}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