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0
次編輯
變更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威斯敏斯特大教堂.jpg|thumb|right| [http://img1.qunarzz.com/travel/poi/1504/ea/f8110cd1a86f1d.jpg_600x330_c8be848d.jpg 原图链接] [http://touch.pia…”
[[File:威斯敏斯特大教堂.jpg|thumb|right| [http://img1.qunarzz.com/travel/poi/1504/ea/f8110cd1a86f1d.jpg_600x330_c8be848d.jpg 原图链接] [http://touch.piao.qunar.com/ 图片来自去哪儿网] ]]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译作西敏寺)与威斯敏斯特宫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 威斯敏斯特教堂
外文名称 Westminster Abbey
类 别 教堂,博物馆
地 点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区议会广场
别 名 西敏寺
正式名称 圣伯多禄联合教堂
建筑风格哥特式 始建时间公元960年
原属于 天主教本笃会
现属于 圣公会
最佳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时长 2小时
开放时间 9:00-16:45
门票价格 18镑
==结构布局==
在教堂内还有许多象亨利七世礼拜堂这样的献给死去君主的建筑,使人不由得不惊叹西敏寺教堂内别有洞天。如祭坛东端的圣·爱德华礼拜堂,其中央的爱德华祠墓建于1269 年,是世界各地香客的朝圣之处。主祠周围还有亨利三世及其他国王祠墓,形成了各个时代的雕刻博物馆,尤其是东端的亨利五世墓堂更以雕饰华美著称。建筑西敏寺的初衷并非作为英国国王的墓地,然而事实上,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20 多位国王都葬在了这里。在圣·爱德华礼拜堂西侧有著名的爱德华一世加冕宝座,它高踞于祭坛前面的高台之上,宝座下有一块称之为“斯库恩”的圣石,它原是苏格兰国王传统的加冕座位,是其权力的象征,1297 年,爱德华一世将它带到了伦敦。在[[教堂]]的祭坛前面的尖背靠椅,是历代帝王在加冕时坐的,据说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 椅子坐板下有一块大石头,被称为“命运之石”(Scone),它是爱德华一世在13世纪掠夺来的。原来,这是[[苏格兰]]王登基用的,据说现今苏格兰人中,还有人发起要把这块石头取回去的运动。于1996年,这块苏格兰人的至宝又回到了它的家乡。教堂内,还有一座特殊的小礼拜堂。说它特殊是因为这座小礼拜堂不是献给君主,而是献给勇赴国难者——牺牲于“不列颠之战”(1940 年秋季发生的英德空军之战)的皇家空军战士的。小礼拜堂的彩色玻璃上绘有当年参战的68 个空军中队的队徽。这为满目的皇家奢华中注入了一股刚健悲壮之气。
==遗产描述==
威斯敏斯特宫殿、西敏寺(也译作:威斯敏斯特教堂)以及圣玛格丽特教堂坐落在英国首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威斯敏斯特宫、西敏寺和圣玛格丽特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标准(i):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建筑,代表了英国哥特式艺术的各个阶段的惊人序列。
* 标准(ii):除了中世纪对英国建筑的影响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还发挥了另一个主导作用,在19世纪哥特式复兴时期,影响了威斯敏斯特宫的查尔斯·巴里(Charles Barry)和奥古斯都·韦尔比·普金(Augustus Welby Pugin)的工作。
* 标准(iv):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宫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一种具体的方式说明了长达九个世纪的议会君主制的特殊性。无论是皇家陵墓、教堂、威斯敏斯特大厅、上议院或下议院的非凡浩瀚,艺术无处不在,和谐共存,成为一个真正的英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渊源==
威斯敏斯特的本义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于这座教堂在伦敦城的西部,便得此名<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0303094&ver=2589&signature=03ykce2BzI2CZWOh9MNp7uZTrlpRJqU4q48e4SygfRJkM9vXO2lhaH1SiKgT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ref> 。曾有过一座自东撒克逊王塞伯特在公元7世纪建造后便长期矗立的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现址上,当时,它本应建在托尼岛。该岛已经消失,因为泰晤士河道变窄后它与岸地融为一体。这座教堂的建立似乎是遵循圣伯多禄的指教,据说他曾在首位主教梅里图斯领行的封圣典礼上现身。从巴耶彩图(彩织广景壁画,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1世纪诺曼征服者威廉侵占英格兰的过程。传说为[[威廉王后]]玛蒂尔达亲织,画中共有1152人和72幕场景)上看,这座老教堂建有中心塔楼、交成十字横线的两侧耳堂和铅板屋顶。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因病未能参加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封圣典礼。王后之兄哈罗德二世,成为末代撒克逊族英王。)扩建,并于1065年被封圣。亨利三世为了纪念爱德华,发誓建立一座哥特式更加威严的教堂,致使原来的结构所剩无几。从13世纪到16世纪,英格兰的国王们个个为其设计献力,结果把它弄成了各种风格的大杂烩。如此观察,它与今日的英国王室倒是相配——他们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长久以来都将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教区本堂”来举办婚丧仪式和加冕典礼。威斯敏斯特教堂既非大教区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区里的教堂,而是人们所知的王室专属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长与其法规都要由王室决定。虽说平面图上标明入口在堂前左侧,实际上它设在了教堂侧面的北耳堂。英王“忏悔者”爱德华应教宗利奥九世之请求,将威斯敏斯特教堂敬献于圣伯多禄。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者),是首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荣受加冕的国王。经过黑斯廷斯战役,他击败了英王哈罗德二世。他的加冕典礼于1066年的圣诞日举行,英格兰本地居民拥聚门前欢呼庆贺。神经质的诺曼人错误理解了这一场面,威廉在整个典礼过程中惶惶惟恐丧命。加冕结束,诺曼士兵对人群发动攻击,还焚烧了周围的一些房屋。这种举动对始终不得安稳的英法关系来说,自然毫无改善。自此之后,王室的加冕礼即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历朝历代君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两位外,无不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即便百年之后,也都长眠寺内。18 世纪上半叶,英国建筑家尼古拉斯·霍克斯穆尔建造了教堂西端的双塔。1875 年起,教堂正面由英国建筑师、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运动的领袖人物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整修。这位沉湎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师在承担修复工作时,常因傲慢地毁掉许多精美的非哥特式作品而引起时人的争议。目睹了牛顿葬礼的伏尔泰为之深深震动。他曾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
在重要的中世纪遗迹原址上于1840年重建的威斯敏斯特宫殿是新哥特式建筑的典型。这里还包括[[圣玛格丽特教堂]],这是一座小型的直角哥特式风格的中世纪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从11世纪起历代国王都在此举行加冕仪式。
==视频==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壮丽无比!不过亨利三世的统治水平就差多了!
{{#iDisplay:d0817y5v0hs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译作西敏寺)与威斯敏斯特宫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文名称 威斯敏斯特教堂
外文名称 Westminster Abbey
类 别 教堂,博物馆
地 点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区议会广场
别 名 西敏寺
正式名称 圣伯多禄联合教堂
建筑风格哥特式 始建时间公元960年
原属于 天主教本笃会
现属于 圣公会
最佳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时长 2小时
开放时间 9:00-16:45
门票价格 18镑
==结构布局==
在教堂内还有许多象亨利七世礼拜堂这样的献给死去君主的建筑,使人不由得不惊叹西敏寺教堂内别有洞天。如祭坛东端的圣·爱德华礼拜堂,其中央的爱德华祠墓建于1269 年,是世界各地香客的朝圣之处。主祠周围还有亨利三世及其他国王祠墓,形成了各个时代的雕刻博物馆,尤其是东端的亨利五世墓堂更以雕饰华美著称。建筑西敏寺的初衷并非作为英国国王的墓地,然而事实上,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20 多位国王都葬在了这里。在圣·爱德华礼拜堂西侧有著名的爱德华一世加冕宝座,它高踞于祭坛前面的高台之上,宝座下有一块称之为“斯库恩”的圣石,它原是苏格兰国王传统的加冕座位,是其权力的象征,1297 年,爱德华一世将它带到了伦敦。在[[教堂]]的祭坛前面的尖背靠椅,是历代帝王在加冕时坐的,据说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 椅子坐板下有一块大石头,被称为“命运之石”(Scone),它是爱德华一世在13世纪掠夺来的。原来,这是[[苏格兰]]王登基用的,据说现今苏格兰人中,还有人发起要把这块石头取回去的运动。于1996年,这块苏格兰人的至宝又回到了它的家乡。教堂内,还有一座特殊的小礼拜堂。说它特殊是因为这座小礼拜堂不是献给君主,而是献给勇赴国难者——牺牲于“不列颠之战”(1940 年秋季发生的英德空军之战)的皇家空军战士的。小礼拜堂的彩色玻璃上绘有当年参战的68 个空军中队的队徽。这为满目的皇家奢华中注入了一股刚健悲壮之气。
==遗产描述==
威斯敏斯特宫殿、西敏寺(也译作:威斯敏斯特教堂)以及圣玛格丽特教堂坐落在英国首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威斯敏斯特宫、西敏寺和圣玛格丽特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标准(i):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建筑,代表了英国哥特式艺术的各个阶段的惊人序列。
* 标准(ii):除了中世纪对英国建筑的影响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还发挥了另一个主导作用,在19世纪哥特式复兴时期,影响了威斯敏斯特宫的查尔斯·巴里(Charles Barry)和奥古斯都·韦尔比·普金(Augustus Welby Pugin)的工作。
* 标准(iv):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宫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一种具体的方式说明了长达九个世纪的议会君主制的特殊性。无论是皇家陵墓、教堂、威斯敏斯特大厅、上议院或下议院的非凡浩瀚,艺术无处不在,和谐共存,成为一个真正的英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渊源==
威斯敏斯特的本义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于这座教堂在伦敦城的西部,便得此名<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0303094&ver=2589&signature=03ykce2BzI2CZWOh9MNp7uZTrlpRJqU4q48e4SygfRJkM9vXO2lhaH1SiKgT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ref> 。曾有过一座自东撒克逊王塞伯特在公元7世纪建造后便长期矗立的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现址上,当时,它本应建在托尼岛。该岛已经消失,因为泰晤士河道变窄后它与岸地融为一体。这座教堂的建立似乎是遵循圣伯多禄的指教,据说他曾在首位主教梅里图斯领行的封圣典礼上现身。从巴耶彩图(彩织广景壁画,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1世纪诺曼征服者威廉侵占英格兰的过程。传说为[[威廉王后]]玛蒂尔达亲织,画中共有1152人和72幕场景)上看,这座老教堂建有中心塔楼、交成十字横线的两侧耳堂和铅板屋顶。威斯敏斯特教堂是由“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因病未能参加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封圣典礼。王后之兄哈罗德二世,成为末代撒克逊族英王。)扩建,并于1065年被封圣。亨利三世为了纪念爱德华,发誓建立一座哥特式更加威严的教堂,致使原来的结构所剩无几。从13世纪到16世纪,英格兰的国王们个个为其设计献力,结果把它弄成了各种风格的大杂烩。如此观察,它与今日的英国王室倒是相配——他们也是出自大量不同的祖源,而长久以来都将威斯敏斯特教堂作为“教区本堂”来举办婚丧仪式和加冕典礼。威斯敏斯特教堂既非大教区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区里的教堂,而是人们所知的王室专属的教堂,行使管理的教长与其法规都要由王室决定。虽说平面图上标明入口在堂前左侧,实际上它设在了教堂侧面的北耳堂。英王“忏悔者”爱德华应教宗利奥九世之请求,将威斯敏斯特教堂敬献于圣伯多禄。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者),是首位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荣受加冕的国王。经过黑斯廷斯战役,他击败了英王哈罗德二世。他的加冕典礼于1066年的圣诞日举行,英格兰本地居民拥聚门前欢呼庆贺。神经质的诺曼人错误理解了这一场面,威廉在整个典礼过程中惶惶惟恐丧命。加冕结束,诺曼士兵对人群发动攻击,还焚烧了周围的一些房屋。这种举动对始终不得安稳的英法关系来说,自然毫无改善。自此之后,王室的加冕礼即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历朝历代君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两位外,无不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即便百年之后,也都长眠寺内。18 世纪上半叶,英国建筑家尼古拉斯·霍克斯穆尔建造了教堂西端的双塔。1875 年起,教堂正面由英国建筑师、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运动的领袖人物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整修。这位沉湎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师在承担修复工作时,常因傲慢地毁掉许多精美的非哥特式作品而引起时人的争议。目睹了牛顿葬礼的伏尔泰为之深深震动。他曾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
在重要的中世纪遗迹原址上于1840年重建的威斯敏斯特宫殿是新哥特式建筑的典型。这里还包括[[圣玛格丽特教堂]],这是一座小型的直角哥特式风格的中世纪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从11世纪起历代国王都在此举行加冕仪式。
==视频==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壮丽无比!不过亨利三世的统治水平就差多了!
{{#iDisplay:d0817y5v0hs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