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黄刺条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基本信息'''==
黄刺条
命名者及年代:
(Linn.) C. Koch,1869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主要变种'''==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种子处理:黄刺条的种子一般不需要催芽。播种前需要对 [[ 种子 ]] 进行消毒处理,用0.4%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半小时后,把水沥干,用清水淘洗一遍,加水浸种12小时,等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将水倒掉,将种子平铺在塑料布上,要勤翻动种子,以防止种子发霉,将室温保持在12-18℃,这样催芽24小时后即可播种。若想种子提早发芽,可用0.4%的 [[ 高锰酸钾 ]] 水溶液消毒半小时后,再用45-50℃的温水浸泡20分钟后可进行播种 。 播种方法:播种采用床面直接撒播的方法,每平方米控制播种量在20-25克,同时每平方米用3-4克辛硫磷混合成的毒土覆盖,以预防苗期虫害,用木磙镇压2次后浇水 。
播种方法:播种采用床面直接撒播的方法,每平方米控制播种量在20-25克,同时每平方米用3-4克[[辛硫磷]]混合成的毒土覆盖,以预防苗期虫害,用木磙镇压2次后浇水。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 选地:根据黄刺条的生长特性,播种地选取背风向阳、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做为育苗地。
整地:于育苗的前一年秋季进行秋整地,每亩施有机肥2500-3500千克,撒施敌百虫粉剂1.5-2千克,以消灭地下害虫。5月中上旬做床,床底宽110厘米,床面宽100厘米,苗床高15-20厘米,步道50厘米,长度根据地形而定,床面耙细整平,苗床要求上暄下实,然后浇1次透水,待水渗透、床面稍干时即可播种。
'''苗期管理'''
水分:一般情况下,种子在播种10天后就会发芽出土,种子发芽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待苗出齐后,每隔5-7天灌溉1次,每次要浇足浇透,灌溉时间要在早晚为宜,进入8月份不旱不浇,浇则浇透。 密度:出苗后4-5周即可进行第1次间苗,应尽量选择阴雨天进行,应仔细操作,避免伤及其它幼苗,株距控制在10厘米;出苗6-7周后定苗,株距20厘米为宜,定苗后要及时浇水。对于缺苗的地方,可把间下来的生长健壮的幼苗,通过芽苗移栽的方法进行补苗,以达到合理的育苗密度。
施肥:黄刺条属豆科植物,具有根瘤菌,本身有固氮能力。但是在其根瘤菌产生之前还是需要氮肥的施用,可在出苗后一周左右,每亩叶面喷施1-2千克0.5%尿素溶液。苗木生长旺盛时期,可每7-10天喷施0.5%尿素水溶液,8月上旬喷1次质量分数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促使苗木提早木质化,以便安全越冬。
除草和松土:当苗长到2-3厘米时,要进行中耕除草一次,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对圃地适时松土,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松土深度3-5厘米,并随着苗木的长大而加深。除草要与松土、间苗以及清除病苗、死苗结合进行,苗期一般要除草5-6次。苗木越冬:10月上旬将苗木连根挖出,保留主根18-20厘米,原地假植,11月上旬移入苗木窖越冬,将根部对齐,用沙覆盖根部,保持[[湿润]],窖内温度保持在3-5℃,完成育苗全过程。
=='''主要价值'''==
== '''参考文献''' ==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7520985759292557&wfr=spider&for=pcl 在中药中的作用”],曼壁纸,18-04-12</ref>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