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336
次編輯
變更
《水调歌头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属于词牌《[[水调歌头]]》的其中一首。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ref>[https://m.sohu.com/a/283414901_99960481 【经典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搜狐,2018-12-20</ref>、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等。
《水调歌头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辛弃疾
==词牌沿革==
“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也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传》但有去声。’”(《碧鸡漫志》卷四引)[[杜牧]]《扬州》诗“谁家唱水调”句自注亦说:“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樊川诗集注》卷三)虽然《水调》究竟是开汴河前还是汴河开成后所制,三家说法不一,但为炀帝自制,则无异辞<ref>[https://m.sohu.com/a/323663126_752650 念奴娇、雨霖铃、水调歌头:12大经典词牌名是怎么来的?],搜狐,2019-06-28</ref>。
到了[[唐朝|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盛唐[[王昌龄]]有《听流人水调子》诗:“岭色千重万重而,断弦收与泪痕深。”玄宗朝乐家许和子,开元末选入宫,改名永新,“善歌,能变新声”。安史乱后,避地扬州,于舟中“奏《水调》”,金吾将军韦青一听,即知是“永新歌也”(段安节《乐府杂录·歌》)。可见当时《水调》之为人所熟悉的程度。玄宗本人也喜听此曲,逃奔蜀中之前,登楼置酒,令善唱《水调》者登楼而歌,“闻之,潸然出涕”(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又见《本事诗·事感第二》《明皇杂录》)。中唐[[白居易]]有《听水调》诗:“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晚唐罗隐亦有《席上歌水调》:“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ref>[https://m.sohu.com/a/283414901_99960481 【经典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搜狐,2018-12-20</ref>、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等。
《水调歌头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辛弃疾
==词牌沿革==
“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也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传》但有去声。’”(《碧鸡漫志》卷四引)[[杜牧]]《扬州》诗“谁家唱水调”句自注亦说:“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樊川诗集注》卷三)虽然《水调》究竟是开汴河前还是汴河开成后所制,三家说法不一,但为炀帝自制,则无异辞<ref>[https://m.sohu.com/a/323663126_752650 念奴娇、雨霖铃、水调歌头:12大经典词牌名是怎么来的?],搜狐,2019-06-28</ref>。
到了[[唐朝|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盛唐[[王昌龄]]有《听流人水调子》诗:“岭色千重万重而,断弦收与泪痕深。”玄宗朝乐家许和子,开元末选入宫,改名永新,“善歌,能变新声”。安史乱后,避地扬州,于舟中“奏《水调》”,金吾将军韦青一听,即知是“永新歌也”(段安节《乐府杂录·歌》)。可见当时《水调》之为人所熟悉的程度。玄宗本人也喜听此曲,逃奔蜀中之前,登楼置酒,令善唱《水调》者登楼而歌,“闻之,潸然出涕”(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又见《本事诗·事感第二》《明皇杂录》)。中唐[[白居易]]有《听水调》诗:“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晚唐罗隐亦有《席上歌水调》:“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