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
次編輯
變更
尚永丰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尚永丰 | 图像 = [[File:尚永丰.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mkxhyxxb/200912/W020100511709679384817.jpg 原图链接][http://www.casad.cas.cn/aca/371/jskxb-200906-t20090624_1808103.html 来自中国科学院学部]]]| 出生日期 = 1964年6月 甘肃通渭县| 国籍 = 中国| 民族 = 汉| 职业 = 博士生导师| 母校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研究领域 = <br>医学}}<big>'''尚永丰 '''</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4/smkxhyxxb-200912-t20091203_2681368.html ] 中国科学院</ref><br>* 医学分子生物学家 男,1964年6月生,甘肃通渭人。1986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1999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校长。曾任天津医科大学校长。<br>== 人物经历 ==* 1986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获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获硕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9年至200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是200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尚永丰院士主要从事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多年来,在Cell、Nature、Science、Molecular Cell、Genes & Development、PNAS等发表高影响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近3000。其中2002年发表于Cell的关于雌激素受体转录复合体循环作用于基因启动子的论文被同行认为是经典和代表之作。== 研究方向及学术成果 == * 主要从事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性激素相关妇科肿瘤分子机理的研究。提出、验证并从分子机理上诠释了雌激素受体转录起始复合体在靶基因启动子上循环反复结合的假说以及雌激素受体所介导的基因转录具有“双相性”和“两维性”的特点,为基因转录调控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揭示了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分子机理,克隆了多个肿瘤相关基因,为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揭示了组蛋白修饰在染色质重塑中协调作用的机理,对认识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意义;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哺乳动物细胞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为研究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Cell》、《Nature》和《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 主要奖励 ==* 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荣誉;* 2007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0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励;* 2006年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美国ELI Lilly公司的“礼来科研成就奖”;* 2007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参考资料 =={{Reflist}}== 外部链接 ==
*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16-11/01/c_135794180.htm 主要从事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性激素相关妇科肿瘤分子机理的研究。提出、验证并从分子机理上诠释了雌激素受体转录起始复合体在靶基因启动子上循环反复结合的假说以及雌激素受体 尚永丰:爱我所做 做我 所 介导的基因转录具有“双相性”和“两维性”的特点,为基因转录调控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揭示了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分子机理,克隆了多个肿瘤相关基因,为肿瘤分子 能]* [http://biochemistry.bjmu.edu.cn/sysjs/31554.htm 生物 化 学 的理论发展作出了贡献;揭示了组蛋白修饰在染色质重塑中协调作用的机理,对认识表观遗传调控的 与 分子 机制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意义;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哺乳动 生 物 细胞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为研究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作 学系实验室介绍]* [http://www.gsau.edu.cn/info/1057/11020.htm 尚永丰:从农家院走 出 了重要贡献。在《Cell》、《Nature》和《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 的 研究论文。曾获何梁何利 科学 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励。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