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53
次編輯
變更
都鐸王朝
,创建页面,内容为“{{Royal house | surname = 都鐸王朝 | coat of arms = 200px<br>'''都鐸玫瑰''' | country = {{flagicon image|Flag of England.svg|size…”
{{Royal house
| surname = 都鐸王朝
| coat of arms = [[File:Tudor Rose.svg|200px]]<br>'''[[都鐸玫瑰]]'''
| country = {{flagicon image|Flag of England.svg|size=22px}} [[英格蘭王國|英格蘭]]<br>{{flagicon image|Arms of Ireland banner (Historical).svg|size=22px}} [[愛爾蘭王國|愛爾蘭]]<br>{{flagicon image|Flag of Wales 2.svg|size=22px}} [[威爾士公國|威爾士]]
| parent house = [[蘭開斯特王朝]]
| titles = <nowiki></nowiki>
* [[英格蘭君主列表|英格蘭國王]]
* [[愛爾蘭君主列表|愛爾蘭國王]]
* [[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主張|法蘭西國王]](主張)
* [[愛爾蘭領地|愛爾蘭領主]]
* [[威爾斯親王]]
| founder = [[亨利七世 (英格蘭)|亨利·都鐸]]
| final ruler = [[伊麗莎白一世 (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
| current head = ''已絕滅''
| founding year = 1485年8月22日
| dissolution = 1603年3月24日
| nationality = [[威爾斯]]、[[英格蘭]]
| cadet branches = [[珍·格蕾|格蕾王朝]]
}}
{{英格蘭歷史}}
'''都鐸王朝'''({{Lang-en|'''House of Tudor'''}}),是1485至1603年間統治[[英格蘭王國]]和其屬土的王朝。而該王朝首位君主[[亨利七世(英格蘭)|亨利·都鐸]]乃[[威爾士]]古時的[[德赫巴思公國]](Welsh principality of Deheubarth)統治者和[[英格蘭]]的[[蘭開斯特王朝|蘭開斯特王室]]的後裔。
來自德赫巴斯國(Deheubarth)的[[亨利七世(英格蘭)|亨利·都鐸]]不但得到[[蘭開斯特王朝]]的支持者的民心,更在戰爭中獲得蘭開斯特宿敵——[[約克王朝|約克王室]]的支持,在[[玫瑰戰爭]]後期漸漸得勢。之後順利登上英王大位,是為'''亨利七世'''。而他和[[約克的伊麗莎白|伊莉莎白·約克]]的聯姻,象徵著過往開戰的雙方,在新王朝的旗幟下聯合起來,進一步鞏固了[[都鐸家族]]的勝利。而都鐸王朝的權勢並不局限在英格蘭,他們在《{{link-en|1535-1542年威爾斯系列法案|Laws in Wales Acts 1535 and 1542}}》中成功將[[威爾士]]兼併入[[英格蘭]],並確立了英格蘭對[[愛爾蘭王國]]的治權。他們亦維持了對[[法國]]王位的主張,但歷任君主都沒有在實現該主張上有任何實質進展。
歷史上總共有五位都鐸君主統治過[[英格蘭]]的屬地,超過一個世紀。而[[亨利八世]]是唯一一位活至成年的[[亨利七世]]後裔。因此王位繼承一直是都鐸年間的主要政治議題。
隨著終身不嫁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的駕崩,[[都鐸王室]]從此絕嗣。而當時在位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 (英格蘭)|詹姆士六世]]的曾祖母,正是[[亨利八世]]的長姊[[瑪格麗特·都鐸]]公主。因此詹姆士根據和伊麗莎白生前的秘密約定,入繼[[英格蘭]]王位,英蘇兩國組成[[共主邦聯]],結束兩國持續近六百年的戰爭,進入了[[斯圖亞特王朝]]時期。
== 入繼大統 ==
[[File:Arms of Owen Tudor.svg|thumb|left|威爾斯貴族時期的都鐸家族族徽]]
都鐸家族的母系祖先是約翰·博福特(John Beaufort),14世紀英格蘭親王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和情婦凱瑟琳·斯溫福(Katherine Swynford)的私生子,而蘭開斯特公爵的父親正是英王[[愛德華三世(英格蘭)|愛德華三世]]。一般情況下,私生子是不可能主張有王位繼承權,但情況在1396年,由於蘭開斯特公爵和凱瑟琳在約翰·博福特25歲的時候正式結婚,而變得複雜起來。羅馬教宗在同年,英格蘭國會在次年各自發佈公告追溯承認約翰·博福特是蘭開斯特公爵合法婚生子女的地位。而蘭開斯特公爵的另一個婚生兒子英王[[亨利四世 (英格蘭)|亨利四世]],亦承認約翰·博福特婚生子女的地位,但宣佈他們沒有權繼承王位。不過博福特家族一直在政治和同宗的[[蘭開斯特王朝|蘭開斯特王室]]同一陣線。
約翰·博福特的孫女[[馬格麗特·博福特郡主]],國內一大可能的王位繼承人,嫁給了裡治蒙伯爵[[艾德蒙德·都鐸]]。都鐸是威爾士貴族[[奧雲·都鐸]](Owain Tewdr)和英王亨利五世的寡後瓦盧瓦的凱瑟琳(Katherine of Valois)。但艾德蒙德和他的弟妹不是未婚所出得私生子女,要麼就是他們父母祕密結婚後所出,因此他們的命運寄託在他們同母異父的兄長,英王[[亨利六世(英格蘭) |亨利六世]]的仁慈和權勢之上。因此蘭開斯特家族失勢,都鐸家族也劫數難逃。
艾德蒙德的兒子[[亨利七世(英格蘭)|亨利·都鐸]]因此流亡在[[布列塔尼]]長大,而其母馬格麗特·博福特郡主則在英國再婚,潛伏在敵對的[[約克王朝]]治下的英格蘭為兒子的未來謀劃。在蘭開斯特家族人丁凋零之際,亨利宣布自己乃蘭開斯特家族的王位繼承人。利用在位英王[[理查三世 (英格蘭)|理查三世]]的民望低迷,馬格麗特郡主得以將不滿現狀的約克王朝支持者,轉為支持他的兒子。而亨利很快成功登陸英格蘭,並於1485年在[[波斯沃平原之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打敗理查三世,隨即稱王即位,是為'''英王亨利七世'' '。通過迎娶理查三世的姪女[[約克的伊麗莎白]](Elizabeth of York),平息了對其繼位合法性的爭論,更以這場敵對家族之間的聯姻結束了[[薔薇戰爭]] ,並以[[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約克王室]]結後的後代,開創一個新的王朝,並將蘭開斯特的紅玫瑰[[File:Red Rose Badge of Lancaster.svg|30px]]和約克的白玫瑰[[File:White Rose Badge of York.svg|30px]]合併組成都鐸王朝的王徽,紅白「都鐸玫瑰」[[File:Tudor Rose.svg |30px]]。 [[File:Henry Seven England.jpg|thumb|150px|英王亨利七世,都鐸王朝創立者]]
[[File:Catherine aragon.jpg|thumb|left|120px|[[阿拉貢的凱瑟琳]]:因無法為都鐸王室產下男性王位繼承人而被迫離婚]]
亨利七世和伊莉莎白王后多有所出,其中四人活至成年,[[阿瑟(威爾斯親王)威爾斯親王|阿瑟]]、[[亨利八世|里奇蒙公爵亨利]],後來嫁給蘇格蘭王[[詹姆斯四世]]的瑪格麗特公主(Margaret of Scotland)和嫁了給法王[[路易十二]]的瑪麗公主(Mary Tudor)。亨利七世的長子亞瑟迎娶了[[阿拉貢的凱瑟琳|阿拉貢公主凱瑟琳]],以締結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阿拉貢)|斐迪南二世]]及[[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同盟。亞瑟和凱瑟琳在[[魯德婁城堡]](Ludlow Castle)這一[[威爾斯親王]]的傳統駐所渡蜜月。但兩人結婚後四個月,亞瑟猝死,里奇蒙公爵亨利成為王位繼承人。亨利七世隨雖然取得[[教宗訓令]],同意亨利太子弟娶兄嫂,但亨利七世後來又宣佈自己並未同意這一婚約,因此兩人婚禮並無在亨利七世駕崩以前舉行。
太子亨利在即位後迎娶了阿拉貢的凱瑟琳,兩人在1509年6月11日正式結婚,同年6月24日於[[西敏寺]][[加冕]]。但凱瑟琳無法產子,無法滿足亨利有後繼位的期望:凱瑟琳的長女夭折;次子[[亨利(康沃爾公爵)|康沃爾公爵亨利]](Henry, Duke of Cornwall)出生52日後夭亡,產下多名死胎後,終於在1516年產下[[瑪麗一世(英格蘭)|瑪麗公主]]。亨利八世開始感受到王位繼承危機,因此他徵詢他的首席大臣[[托馬斯·沃爾西]]樞機(Thomas Cardinal Wolsey),和凱瑟琳離婚的可能性。沃爾西隨即前往羅馬,尋求教宗的同意離婚。但教廷受到西班牙王室,特別是來自凱瑟琳外甥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 (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的壓力。凱瑟琳更興訟挑戰離婚的決定。沃爾西樞機因無法取得離婚同意而失寵,[[托馬斯·克倫威爾]]被亨利八世任命代其職務。
== 決裂羅馬教廷 ==
[[File:Cromwell,Thomas(1EEssex)01.jpg|thumb|200px|[[托馬斯·克倫威爾]],亨利八世治下負責[[解散修道院]]的首席大臣]]
為令亨利八世可以和王后離婚,英格蘭國會通過法案,斷絕和羅馬教廷的聯繫,並宣稱英王兼任[[英格蘭國教會最高首腦]](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in Earth Supreme Head)。新任[[坎特伯里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便可宣佈亨利和凱瑟琳的婚姻無效,既而亨利可以與情婦[[安·波林]]結婚。安成為王后,並在1533年懷孕,當年9月產下的卻是女兒,為紀念祖母而命名為[[伊莉莎白一世 (英格蘭)|伊莉莎白]]。安王后其後的懷孕,皆以胎死腹中和流產告終。此時托馬斯·克倫威爾指稱安·波林和數名男子有婚外情,以叛國、施行巫術和[[亂倫]]罪起訴,雖然這些罪名都似有誣捏成份,但安·波林被裁定罪成,1536年被處決。
[[File:Henry-VIII-kingofengland 1491-1547.jpg|thumb|left|150px|亨利八世]]
==聯盟基督新教==
亨利八世很快再婚,第三位王后為威爾特郡的騎士的女兒珍·西摩。其後珍王后懷孕,1537年誕下亨利八世垂涎已久,日後是為[[愛德華六世]]的麟兒。但珍王后產褥熱,在愛德華王子出生後數日逝世,亨利倍受打擊。而坎特伯里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繼續得寵,並通過《1535-1542年威爾斯系列法案》,法律上統一英格蘭和威爾斯。
其後,亨利八世第四次結婚,娶了一位德國基督新教的公爵的女兒,[[克里維斯的安妮]],以鞏固英國與德語區基督新教國家的聯盟。本來亨利並不急於再婚,但宮廷畫師[[小漢斯·霍爾拜因]]將安妮畫得相當漂亮,群臣皆薦之下同意再婚。安妮抵達英國後,他對其外貌大為失望,她臉上的痘疤完全沒畫出。據說他私下批她為“Flanders Mare”(法蘭德斯的夢魘)。然而,兩人還是於1540年1月6日結婚了。
亨利事後急於結束這樁婚姻,不僅由於個人審美喜好,也基於政治考慮。因為此時公爵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睦,亨利不想夾纏其中。安妮王后很識時務的配合,順勢聲稱兩人並未圓房,他僅每晚到她臥房吻一下額頭而已。這樁婚姻於是被宣布無效,理由是安妮已和另一歐洲貴族訂婚。她被授予“國王的姐妹”榮銜,亨利還贈予她博林家族舊宅[[希佛堡]](Hever Castle)。克倫威爾則因此失寵被剝奪財產,1540年7月28日斬首。其擔任的宗教特使一職此後沒有繼任者。
| surname = 都鐸王朝
| coat of arms = [[File:Tudor Rose.svg|200px]]<br>'''[[都鐸玫瑰]]'''
| country = {{flagicon image|Flag of England.svg|size=22px}} [[英格蘭王國|英格蘭]]<br>{{flagicon image|Arms of Ireland banner (Historical).svg|size=22px}} [[愛爾蘭王國|愛爾蘭]]<br>{{flagicon image|Flag of Wales 2.svg|size=22px}} [[威爾士公國|威爾士]]
| parent house = [[蘭開斯特王朝]]
| titles = <nowiki></nowiki>
* [[英格蘭君主列表|英格蘭國王]]
* [[愛爾蘭君主列表|愛爾蘭國王]]
* [[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主張|法蘭西國王]](主張)
* [[愛爾蘭領地|愛爾蘭領主]]
* [[威爾斯親王]]
| founder = [[亨利七世 (英格蘭)|亨利·都鐸]]
| final ruler = [[伊麗莎白一世 (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
| current head = ''已絕滅''
| founding year = 1485年8月22日
| dissolution = 1603年3月24日
| nationality = [[威爾斯]]、[[英格蘭]]
| cadet branches = [[珍·格蕾|格蕾王朝]]
}}
{{英格蘭歷史}}
'''都鐸王朝'''({{Lang-en|'''House of Tudor'''}}),是1485至1603年間統治[[英格蘭王國]]和其屬土的王朝。而該王朝首位君主[[亨利七世(英格蘭)|亨利·都鐸]]乃[[威爾士]]古時的[[德赫巴思公國]](Welsh principality of Deheubarth)統治者和[[英格蘭]]的[[蘭開斯特王朝|蘭開斯特王室]]的後裔。
來自德赫巴斯國(Deheubarth)的[[亨利七世(英格蘭)|亨利·都鐸]]不但得到[[蘭開斯特王朝]]的支持者的民心,更在戰爭中獲得蘭開斯特宿敵——[[約克王朝|約克王室]]的支持,在[[玫瑰戰爭]]後期漸漸得勢。之後順利登上英王大位,是為'''亨利七世'''。而他和[[約克的伊麗莎白|伊莉莎白·約克]]的聯姻,象徵著過往開戰的雙方,在新王朝的旗幟下聯合起來,進一步鞏固了[[都鐸家族]]的勝利。而都鐸王朝的權勢並不局限在英格蘭,他們在《{{link-en|1535-1542年威爾斯系列法案|Laws in Wales Acts 1535 and 1542}}》中成功將[[威爾士]]兼併入[[英格蘭]],並確立了英格蘭對[[愛爾蘭王國]]的治權。他們亦維持了對[[法國]]王位的主張,但歷任君主都沒有在實現該主張上有任何實質進展。
歷史上總共有五位都鐸君主統治過[[英格蘭]]的屬地,超過一個世紀。而[[亨利八世]]是唯一一位活至成年的[[亨利七世]]後裔。因此王位繼承一直是都鐸年間的主要政治議題。
隨著終身不嫁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的駕崩,[[都鐸王室]]從此絕嗣。而當時在位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 (英格蘭)|詹姆士六世]]的曾祖母,正是[[亨利八世]]的長姊[[瑪格麗特·都鐸]]公主。因此詹姆士根據和伊麗莎白生前的秘密約定,入繼[[英格蘭]]王位,英蘇兩國組成[[共主邦聯]],結束兩國持續近六百年的戰爭,進入了[[斯圖亞特王朝]]時期。
== 入繼大統 ==
[[File:Arms of Owen Tudor.svg|thumb|left|威爾斯貴族時期的都鐸家族族徽]]
都鐸家族的母系祖先是約翰·博福特(John Beaufort),14世紀英格蘭親王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和情婦凱瑟琳·斯溫福(Katherine Swynford)的私生子,而蘭開斯特公爵的父親正是英王[[愛德華三世(英格蘭)|愛德華三世]]。一般情況下,私生子是不可能主張有王位繼承權,但情況在1396年,由於蘭開斯特公爵和凱瑟琳在約翰·博福特25歲的時候正式結婚,而變得複雜起來。羅馬教宗在同年,英格蘭國會在次年各自發佈公告追溯承認約翰·博福特是蘭開斯特公爵合法婚生子女的地位。而蘭開斯特公爵的另一個婚生兒子英王[[亨利四世 (英格蘭)|亨利四世]],亦承認約翰·博福特婚生子女的地位,但宣佈他們沒有權繼承王位。不過博福特家族一直在政治和同宗的[[蘭開斯特王朝|蘭開斯特王室]]同一陣線。
約翰·博福特的孫女[[馬格麗特·博福特郡主]],國內一大可能的王位繼承人,嫁給了裡治蒙伯爵[[艾德蒙德·都鐸]]。都鐸是威爾士貴族[[奧雲·都鐸]](Owain Tewdr)和英王亨利五世的寡後瓦盧瓦的凱瑟琳(Katherine of Valois)。但艾德蒙德和他的弟妹不是未婚所出得私生子女,要麼就是他們父母祕密結婚後所出,因此他們的命運寄託在他們同母異父的兄長,英王[[亨利六世(英格蘭) |亨利六世]]的仁慈和權勢之上。因此蘭開斯特家族失勢,都鐸家族也劫數難逃。
艾德蒙德的兒子[[亨利七世(英格蘭)|亨利·都鐸]]因此流亡在[[布列塔尼]]長大,而其母馬格麗特·博福特郡主則在英國再婚,潛伏在敵對的[[約克王朝]]治下的英格蘭為兒子的未來謀劃。在蘭開斯特家族人丁凋零之際,亨利宣布自己乃蘭開斯特家族的王位繼承人。利用在位英王[[理查三世 (英格蘭)|理查三世]]的民望低迷,馬格麗特郡主得以將不滿現狀的約克王朝支持者,轉為支持他的兒子。而亨利很快成功登陸英格蘭,並於1485年在[[波斯沃平原之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打敗理查三世,隨即稱王即位,是為'''英王亨利七世'' '。通過迎娶理查三世的姪女[[約克的伊麗莎白]](Elizabeth of York),平息了對其繼位合法性的爭論,更以這場敵對家族之間的聯姻結束了[[薔薇戰爭]] ,並以[[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約克王室]]結後的後代,開創一個新的王朝,並將蘭開斯特的紅玫瑰[[File:Red Rose Badge of Lancaster.svg|30px]]和約克的白玫瑰[[File:White Rose Badge of York.svg|30px]]合併組成都鐸王朝的王徽,紅白「都鐸玫瑰」[[File:Tudor Rose.svg |30px]]。 [[File:Henry Seven England.jpg|thumb|150px|英王亨利七世,都鐸王朝創立者]]
[[File:Catherine aragon.jpg|thumb|left|120px|[[阿拉貢的凱瑟琳]]:因無法為都鐸王室產下男性王位繼承人而被迫離婚]]
亨利七世和伊莉莎白王后多有所出,其中四人活至成年,[[阿瑟(威爾斯親王)威爾斯親王|阿瑟]]、[[亨利八世|里奇蒙公爵亨利]],後來嫁給蘇格蘭王[[詹姆斯四世]]的瑪格麗特公主(Margaret of Scotland)和嫁了給法王[[路易十二]]的瑪麗公主(Mary Tudor)。亨利七世的長子亞瑟迎娶了[[阿拉貢的凱瑟琳|阿拉貢公主凱瑟琳]],以締結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阿拉貢)|斐迪南二世]]及[[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同盟。亞瑟和凱瑟琳在[[魯德婁城堡]](Ludlow Castle)這一[[威爾斯親王]]的傳統駐所渡蜜月。但兩人結婚後四個月,亞瑟猝死,里奇蒙公爵亨利成為王位繼承人。亨利七世隨雖然取得[[教宗訓令]],同意亨利太子弟娶兄嫂,但亨利七世後來又宣佈自己並未同意這一婚約,因此兩人婚禮並無在亨利七世駕崩以前舉行。
太子亨利在即位後迎娶了阿拉貢的凱瑟琳,兩人在1509年6月11日正式結婚,同年6月24日於[[西敏寺]][[加冕]]。但凱瑟琳無法產子,無法滿足亨利有後繼位的期望:凱瑟琳的長女夭折;次子[[亨利(康沃爾公爵)|康沃爾公爵亨利]](Henry, Duke of Cornwall)出生52日後夭亡,產下多名死胎後,終於在1516年產下[[瑪麗一世(英格蘭)|瑪麗公主]]。亨利八世開始感受到王位繼承危機,因此他徵詢他的首席大臣[[托馬斯·沃爾西]]樞機(Thomas Cardinal Wolsey),和凱瑟琳離婚的可能性。沃爾西隨即前往羅馬,尋求教宗的同意離婚。但教廷受到西班牙王室,特別是來自凱瑟琳外甥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 (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的壓力。凱瑟琳更興訟挑戰離婚的決定。沃爾西樞機因無法取得離婚同意而失寵,[[托馬斯·克倫威爾]]被亨利八世任命代其職務。
== 決裂羅馬教廷 ==
[[File:Cromwell,Thomas(1EEssex)01.jpg|thumb|200px|[[托馬斯·克倫威爾]],亨利八世治下負責[[解散修道院]]的首席大臣]]
為令亨利八世可以和王后離婚,英格蘭國會通過法案,斷絕和羅馬教廷的聯繫,並宣稱英王兼任[[英格蘭國教會最高首腦]](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in Earth Supreme Head)。新任[[坎特伯里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便可宣佈亨利和凱瑟琳的婚姻無效,既而亨利可以與情婦[[安·波林]]結婚。安成為王后,並在1533年懷孕,當年9月產下的卻是女兒,為紀念祖母而命名為[[伊莉莎白一世 (英格蘭)|伊莉莎白]]。安王后其後的懷孕,皆以胎死腹中和流產告終。此時托馬斯·克倫威爾指稱安·波林和數名男子有婚外情,以叛國、施行巫術和[[亂倫]]罪起訴,雖然這些罪名都似有誣捏成份,但安·波林被裁定罪成,1536年被處決。
[[File:Henry-VIII-kingofengland 1491-1547.jpg|thumb|left|150px|亨利八世]]
==聯盟基督新教==
亨利八世很快再婚,第三位王后為威爾特郡的騎士的女兒珍·西摩。其後珍王后懷孕,1537年誕下亨利八世垂涎已久,日後是為[[愛德華六世]]的麟兒。但珍王后產褥熱,在愛德華王子出生後數日逝世,亨利倍受打擊。而坎特伯里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繼續得寵,並通過《1535-1542年威爾斯系列法案》,法律上統一英格蘭和威爾斯。
其後,亨利八世第四次結婚,娶了一位德國基督新教的公爵的女兒,[[克里維斯的安妮]],以鞏固英國與德語區基督新教國家的聯盟。本來亨利並不急於再婚,但宮廷畫師[[小漢斯·霍爾拜因]]將安妮畫得相當漂亮,群臣皆薦之下同意再婚。安妮抵達英國後,他對其外貌大為失望,她臉上的痘疤完全沒畫出。據說他私下批她為“Flanders Mare”(法蘭德斯的夢魘)。然而,兩人還是於1540年1月6日結婚了。
亨利事後急於結束這樁婚姻,不僅由於個人審美喜好,也基於政治考慮。因為此時公爵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睦,亨利不想夾纏其中。安妮王后很識時務的配合,順勢聲稱兩人並未圓房,他僅每晚到她臥房吻一下額頭而已。這樁婚姻於是被宣布無效,理由是安妮已和另一歐洲貴族訂婚。她被授予“國王的姐妹”榮銜,亨利還贈予她博林家族舊宅[[希佛堡]](Hever Castle)。克倫威爾則因此失寵被剝奪財產,1540年7月28日斬首。其擔任的宗教特使一職此後沒有繼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