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30
次編輯
變更
荣独山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荣独山 | 圖像 = [[File:T01a27c9e94e571a7ad.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a27c9e94e571a7ad.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01年12月18日 | 國籍 = 中國| 别名 = | 職業 = 放射学家 | 知名原因 = 中国最早的放射学专家之一 | 知名作品 =《普通X线诊断学》 </br>《中国医学百科全书·X线诊断学》 </br> </br> </br> }}'''荣独山''' ,又名宝严,放射学家,毕生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发展中国放射学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曾与临床、基础各科合作,对二氧化钍造影剂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后参与矽肺分期标准的制订,指导研究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 。 == 人物生平 == '''荣独山'''1901年12月18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荣巷镇]]。 小时候就读于[[荣巷镇公益小学]]。 1915年考入[[上海华童公学]], 1918年后转入圣[[约翰大学]]中学部。 1919年春因参加爱国运动而被迫退学,改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1920年9月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在医预科读书期间,曾参加反对英国在沪的暴行运动。他又酷爱文艺体育活动,喜打网球,擅长京剧。曾与同学林巧稚演过英语话剧《[[哑妻]]》等,获得好评,但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核要求极为严格,他为此而耽误了部分学习。个别医学院教授曾戏称,如果他改行学文艺,必能出人头地。 1929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协和医院任放射科住院医师。他工作积极努力,善于思考,不断研究、改进工作。并经常参加各科查房,与临床医师讨论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问题,深得各科教授的赞赏和信任。在谢志光主任于1932年出国期间,他能独立担任放射科的全面工作。 1933年10月被学校派送到美国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医学院Mallinckrodt放射研究所,随Sherwood Moore教授进修放射诊断。该医学院附属的Barnes医院同时聘任他为临床助教,参加医院内日常的[[X射线诊断]]工作。因为当时他进修的课题之一为国内最常见的疾病肺结核,他又特地到纽约市康耐尔(Cornell)大学医学院随病理科Eugene Opie教授学习肺结核病理四个月。1934年12月学成回国,继续在协和医院工作,任放射科主治医师。 1935年晋升为讲师。 1936年5月应国民政府卫生部的邀请,任南京中央医院放射科主任。[[八一三事变]]后,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大队。他一面制定捐购X线机的计划,一面主持训练X线技师,还亲自至各医院为伤员作透视和摄片检查。抗日战争中,南京危急,中央医院奉命撤退时,他主持留守工作,直至南京沦陷前夕方随部队撤离。 1937年11月到达长沙,12月去汉口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队部,任X光队队长,后任医务股主任及代理总队长等职。 1938年夏救护总队部在长沙曾组织4个医疗队携带医疗用品和器材,包括轻便X线机,分赴陕北和山西工作。其中一台X线机装在延安山涧中应用。救护总队部还拨给新四军不少药品器材,并为白求恩在陕北设立的和平医院运送器材。后救护总队经祁阳至贵阳图云关。 1942年,他辞去救护总队部职务,任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附属陆军医院医务主任。他在贵阳图云关期间曾开办x线技术员和放射科医师训练班,培养基层工作人员。同时为贵阳医学院、湘雅医学院以及成都联合医学院讲授X线诊断学课程,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他作为随军训练团工作人员,再度被派往美国,在密苏里州立肿瘤医院随放射治疗专家JuanA.DelRe-gato教授进修放射治疗。他参加该院的日常放射治疗工作,进行肿瘤病人的随访检查,并和各科专家作病例讨论。 1947年冬回国,继续任国防医学院放射科主任、教授,同时兼同济医学院教授。1949年初国防医学院决定全院迁往台湾,要求荣独山同去,并代为购买飞机票,但被他拒绝。他于1949年7月离职。 1949年9月他同夫人林飞卿教授一起参加上海医学院的工作,任放射学教研室主任,兼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 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历史问题受到隔离审查。 1972年回科室任一般医师工作,他恢复工作后依然认真负责,主动要求退居二线。积极培养中青年医师,并著书立说。 == 人物成就 ==研究工作 作为中国最早的放射学专家之一,荣独山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期间,完成了许多科研工作。早期科研成就是与著名胸外科专家C.M.Van Allen教授完成的实验研究,论证手术后肺不张的成因。他们发现单纯肺叶分支气管的结扎并不形成肺不张,这是由于侧支呼吸的关系。他们所著的《[[手术后肺不张与侧支呼吸]]》的论文,在美国第14届胸外科年会中宣读,并发表于美国Journal of Thorathic Surgery(《[[胸外科杂志]]》)创刊号上。关于侧支呼吸的新观点,为各国医学家所重视和接受。他还与外科、解剖学科、神经科等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关于二氧化钍的实验。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国际上曾一度以二氧化钍胶体溶液作为造影剂,用于血管造影、脑室造影和肝脾造影等。他们研究发现二氧化钍胶体会积聚在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不易排泄,并会引起各种组织反应和出血性紫癜等疾病。他们发表的文章常为后人引用,为最后废弃二氧化钍作造影剂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矽肺为严重影响有关工厂和矿山工人健康的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荣独山对矽肺的X线诊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亲自到淮南煤矿和江西[[盘古山]]钨矿等地,深入矿井作业现场作实地调查,访视了矿工医院内的矽肺病人,阅读数以千计的厂矿工人胸部X线片,与国内外专家进行讨论,并参阅有关的病理标本。1957年应卫生部邀请,主要负责编写矽肺X线诊断及其分期。 [[荣独山]]早年曾进行关于膈运动功能的研究。以后在纵隔肿瘤和先天性心脏病的[[X线平片诊断]]等方面发表了一些论著。在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工作时,又对周围型肺癌作了详细的研究。特别重视病理与X线的对照,研究了肺与肿瘤交界面,胸膜凹陷征与空泡征等。 此外,他在消化系统和骨骼系统疾病方面,也作过不少有关的研究。如慢性阑尾炎、婴儿的先天性骨梅毒、胃良恶性溃疡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单个椎体压缩性病变的x线诊断等。 开拓中国放射学事业 他毕业工作后,就注意到中国一切X线机件都需进口,深感中国医疗工业的落后。在贵阳时曾一度准备试制X线机配件,但未得到当局的支持。1950年上海成立了精密医疗机械厂。他积极支持并参加了该厂的X线试制规划。协助该厂于1952年制成中国第一台200毫安X线机,安装于中山医院内试用。 他将国外放射治疗工作的经验,应用于建立放射治疗室的各项基础常规制度。又开展新的治疗方法,如全身放射治疗应用于慢性白血病。 他在国外进修期间,获得了有关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知识和经验。1955年他参与成立[[上海]]的同位素实验室。 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早在贵阳图云关时已开设了放射科医师和技术员的训练班。从1956年开始培养研究生。 1952年他与[[谢志光]]、[[汪绍训]]等创办了中华放射学会和《中华放射学杂志》。他是中华放射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和《中华放射学杂志》的副主编。还是上海放射学会50年代时的主任委员和中华医学会总会的理事。 著书育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X射线方面的中文教材非常缺乏。他编写的《[[普通X线诊断学]]》一书于1953年出版,至1955年共陆续发行了5万余册。成为当时非常有用的教科书和参考书。他与汪绍训、胡懋华等合作,编写了高等医学院校X线诊断学教科书。1961年初次出版。1965年重新修订出版了第二版。 "文革"后期,他在出来工作后不久,即投身于大型参考书《X线诊断学》的编写工作。他亲自制定编写大纲,撰写了一些重要章节,还校阅了几乎全部的教研室内其他人员所写的章节。这部大型参考书集中了整个教研室在5个附属医院放射科内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全书共190余万字,附插图近4000幅。1982年他又主编出版了《[[X线诊断学进展]]》。该书是编译国外各学者的重要文献,包括论文摘要和各系统的进展综述。他担任《医学百科全书·X线诊断学》分册的主编。 == 主要作品 ==1 Jung TS,Van Allen CM.Method of Recording Respiratory Move-mentson Single Roentgenogram.National Chin Med J,1931,17:194. 2 Van Allen CM,Jung TS:Postoperative Atelectasis and Collateral Res-piration.J Thoracic Surg,1931⑴∶3~14. 3 shih HB,Jung TS: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Produced Experimen-tally with Thorium.Proc Soc Exper Biol and Med,1931(29):243~245. 4 van Allen CM,Jung TS.Postoperative Behavior of Diaphragm and Ribs in Dogs.Proc Soc Exper Biol and Med,1933(30):427~430. 5 Jung Ts,Hsieh CK:Roentgenolog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Appen-dicitis.Chin Med.J.1933(47):560~571. 6 Wen IC,Jung TS.Changesin Tissues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ofColloidal Thorium Dioxide.Proc Soc Exper Biol and Med,1933(31)∶330~332. 7 Wen IC,Jung TS.Reactions of Blood and Tissue Ceus to ColloidalThorium Dioxide.Chin J Physiol,1934⑻:85~94. 8 Alexander L,Jung TS,Lyman RS.Colloidal Thorium Dioxide,ItsUsein Intracranial Diagnosis and Its Fate on Direct Injections into theBrain and the Ventricles.Arch Neur and Psych,1934(32):1143~1158. 9 Jung TS,Moores.Study of"Rapid Cholecystography".Am J of Roentgenol and Rad Ther,1935(33):194~204. 10 Jung Ts.Congenital Bone Syphilis,Roentgenological Diagnosis in Infants under One Year.Chin Med J,1936(50):352~363. 11 荣独山.横膈膜之X光研讨.中华医学杂志,1944(29)∶335~340. 12 陈文新,荣独山.脑血管造影术及七十病例之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53⑴:19~27. 13 荣独山编.普通X线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 14 王静波,荣独山,王扶雄.纵隔肿瘤的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56⑷:91~100. 15 荣独山,等.矽肺防治手册.卫生防疫司印,1957. 16 荣独山.十年来对于早期血吸虫病肺部改变的分析和研究成果.中华放射学杂志,1959⑺:333~336. 17 荣独山,等.婴儿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X线平片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59⑺:358~366. 18 荣独山,等.X线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 19 荣独山,等.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癌溃疡)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64⑼∶30~34. 20 荣独山,等.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78,79. 21 荣独山主编.X线诊断学近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2 荣独山,等.肝胆的介入性放射学进展.当代世界医学,1986:45~47. 23 荣独山.应当重视实验放射学的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⒇:65. 24 荣独山,等.肺结核抑肺癌.中华放射学杂志第20卷增刊,1986:1~4. 25 荣独山,等.单个锥体压缩性病变的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88(22):51~54. 26 荣独山,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 人物评价 == 他工作非常细微。阅读X线片上的每个细节,包括摄片条件和暗室处理是否正确。对各个疑点作深入的复查。特别对作胃肠检查的病人,有时反复检查观察达三四次。 他常常亲自检查病人,并要求科内工作人员对病人作必要的临床检查。 他为人宽厚,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廉洁奉公,从不以公家物品作私用,但常常为科内添置教具等物品。 他与国际放射学家和友人有广泛的交往。美国放射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员(Honorary Fellow)的称号,并赠阅放射学杂志达数年之久。 他热心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为建设荣巷医院,捐赠了一架大型X线机,并义务担任医疗顾问和无锡市卫生局的顾问。 他以多年的积蓄与其夫人林飞卿教授在校内共同设立荣林氏奖学金。在病重期间又捐款在放射科内设立荣独山图书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