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吕保维

增加 18,90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吕保维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吕保维.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90%95%E4%B…”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吕保维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吕保维.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5%90%95%E4%BF%9D%E7%BB%B4&src=tab_www&correct=%E5%90%95%E4%BF%9D%E7%BB%B4&ancestor=list&cmsid=87af371db7b2406d1047a2dfb2f588b7&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9b33ff9ba446cc23be7acc105ba00444&currsn=0&ps=40&pc=4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95%E4%BF%9D%E7%BB%B4/2935540 图片来源百科]]]
| 图像说明 = 中国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1916年7月22日
| 出生地点 = 江苏省常州市
| 逝世日期 = 2004年2月10日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地球表面电波绕射理论中的某些数学探讨》
}}

'''吕保维'''(1916-2004)[[江苏]][[常州]]人, 中国电子学家、电波传播[[科学家]]<ref>[https://4g.dahe.cn/mip/edu/20150722105317232 吕保维 著名电波传播科学家 ],大河网, 2015-07-22</ref>、[[中国科学院]]院士<ref>[http://casad.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ygysmd/200906/t20090624_1809916.html 吕保维 ],中国科学院,2009年6月24日</ref> 。中国电波传播科研事业的创始人之一<ref>[https://www.suinian.com/book/1421/441685.html 吕保维 ],岁年网</ref>,主持规划和建立合理布局的全国电离层观测站网。从事卫星式飞船与地面短波无线电联络中传播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沿F层最大电子密度处"滑行"传播的概念;提出一个关于电磁单位制的建议,建议创立两种新的CGS制。提出过一种便于对各种不同根数的人造卫星轨道摄动进行计算的方法。

==人物简介==
吕保维(1916~ ),曾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ref>[http://www.5201000.com/TT409190022 吕保维 ],孝爱网</ref> 、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是中国电波传播科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曾主持制订全国电离层观测网的规划和筹建工作,包括从设计和研制电离层垂直探测仪到建立和管理观测网的整个过程,为电离层的研究和短波无线电通信的频率预测奠定了基础。50年代,他主持对流层前向散射传播实验,所得结果和经验为后来设计对流层散射通信设备和建立这种电路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理论工作方面,从事无线电波的对流层和电离层前向散射传播理论的研究,对前人的工作有所发展,1959年发表了题为《超短波前向散射理论》的重要论文。在无线电波绕球地面传播理论的研究方面,指出了前人工作中所忽略的一个必要条件,1965年发表《地球表面电波绕射理论中的某些数学探讨》一文。关于卫星式飞船与地面间短波无线电联络中传播问题的研究,他提出了沿F层最大电子密度处"滑行"传播的概念。吕保维是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理事。

==个人履历==
1916年出生于江苏常州,

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获学士学位。因考取第五届庚款留美公费,

194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硕士学位;

194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留哈佛大学从事科研工作。

1949年回国后先后在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所、通讯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中间有一段时间在电子部22所等单位工作。后又回到电子所任所长至1984年。解放初期,主要集中精力组建一个电波传播研究室,在十分困难条件下开创了这一学科及其应用的基础,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科技干部,领导建立全国电离层观测站网。

1958年调至电子研究所后,主要从事电波传播理论,以及空间物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和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基础科学部)院士<ref>[http://lv.zupu.cn/mingren/328849.jhtml 吕保维 ],中华吕氏网</ref>。为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ref>[https://baike.sogou.com/v5823897.htm 吕保维 ],搜狗</ref> 。

==工作经历==
1977-,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科学院院士;

1947-1949,哈佛大学克勒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1958-1965,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50-1953,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53-1956,通讯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学术或专业团体任职:

1981-,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

1980-,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5-,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基础科学院)

==学子时期==
吕保维,男,1916年7月2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读书人的家庭,自幼受到重视传统道德教育家风的熏陶。九岁时因双亲相继去世而到北平叔父家随家庭教师学习古文与诗词。此后不久,随叔父全家迁往上海,开始入当地小学读书。当时的上海小学已开设英语课程,他此前对英文和算术都毫无基础,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很快地赶了上去,且只读一个学期就升入初中。刚读完初二,他通过考试跳级升入该校高一。一年后,又以优异成绩作为高二插班生考入驰名沪上的上海中学。1935年,他只用了五年半时间修完了通常要用12年修完的中小学课程,而且以各门均优的成绩获得上海中学高中毕业证书。当年,他报考了清华、交大、浙大三所大学;为了解决上大学所需经费来源,还报考了由民族资本家吴蕴初先生创办的清寒教育基金。这几处高校都录取了他。他决定上清华大学。到校后,接江苏省通知,因他在那届江苏全省中学毕业生会考中名列前茅而授予他江苏省奖学金。在清华大学读完第一学期后,他觉得自己更喜爱基础科学,但因告知如转物理系,一年级的课程须重读,后决定转读电机系。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吕保维2.jpg|缩略图
|cener|[https://image.so.com/view?q=%E5%90%95%E4%BF%9D%E7%BB%B4&src=tab_www&correct=%E5%90%95%E4%BF%9D%E7%BB%B4&ancestor=list&cmsid=87af371db7b2406d1047a2dfb2f588b7&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3ea24e965d7a2d3e1544f3609224a669&currsn=0&ps=40&pc=4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95%E4%BF%9D%E7%BB%B4 图片来源百科]]]
| 图像说明 = 吕保维
}}

1937年暑假期间,北平各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南京国民政府将领末哲元部的西苑兵营军训,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侵华战争。军训一结束,他即乘火车回上海看望叔父,不久,他从报纸上得知清华、北大、南开三校正在长沙筹建长沙临时大学,而且抗日战争日渐扩大,于是他即去长沙,在湖南大学借读;不到一年又随校迁往昆明继续在刚正名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1939年毕业。

大学毕业后,在昆明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当了一年助教,在此期间考取了第五届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l 940年转到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管辖下的昆明无线电厂工作。1941年他与其他考取第五届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共17人一同去香港准备出国,不料去美驻港领事馆办理签证时,认为他有砂眼,告以需在港治好后才能签发,不意竞被拖到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香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赴美求学之举也随之受阻。在当时,吕保维有鉴于日军即将入据九龙,乃设法以惠阳人返乡名义,从九龙走到惠阳,后经韶关回到昆明,仍在昆明无线电厂工作。

1943年夏,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通知他去办理出国手续。这次办理赴美签证非常顺利。由于战事,他经印度、南非、南美、通过巴拿马运河到达美国纽约最后到达目的地波士顿。当年秋天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电机系学习,选学了当时正迅速发展的微波技术、雷达、通信和自动控制及电磁场理论和数学物理方法等。1944年6月,他以《线性调频信号监频器》的研究论文获科学硕士学位,并被选为xigmaxi会员。同年入哈佛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深造。在此期间,他自己动手,建立了一套用回波幅度比较方法测量电离层吸收的装置,并据此取得了一个季度的观测数据,得出了和Charpmam理论相符的结果。1947年2月,以此研究成果为基础的《电离层中无线电波吸收日变化》的研究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以自己设计的仪器去研究电离层吸收的重要成果。接着加入哈佛大学Cruft实验室从事电离层物理和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传播的研究。在此期间他又独立设计和安装了仪器,用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干涉仪的原理的方法接收外国电台信号,并测量其电波到达角,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成功地进行的电波到达角的测量研究。

在美国求学期间,吕保维深切体会到美国社会与中国社会之间、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和中美两国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促使他对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进行思考。约自1948年开始,美国新闻媒体;不断传出了国内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消息,他很受鼓舞,渴望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他,遂到一家华人开的书店买了一些有关中国革命的小册子和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经过较仔细的阅读,他相信历尽苦难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获得彻底解放,在革命胜利后一定要建设一个新的国家;而建设新中国是一项伟大事业,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将需要各种人才。为此,l 949年夏天他毅然决定回国,以求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那时从美国至远东没有正规航运交通,只偶而有从旧金山开往远东的货船可供搭乘,他便去旧金山暂住候船,直到1949年秋天才搭上一艘货船。船上没有乘客的铺位只好呆在甲板下的舱位,历尽辛苦到了香港。那时从香港到广州也无正常交通,只好乘了一般小货船到塘沽。他辗转来到北京时正好"十一开国大典。

==回国初期==
吕保维初到北京时,人地两疏,不知去何处能找到适当的人介绍工作。于是他决定自己去寻找。一日偶然路过当时的电信总局,他便试着进去探询机会,很幸运地遇到了几位从解放区进城接收邮电系统和广播系统的干部,当他们了解了他从国外毅然回国参加建设的爱国行动,非常欢迎他留在邮电系统工作。随之他开始了为新中国服务的历程。当时,他的任务主要是筹划并开拓新中国的电波传播研究。这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交叉科学,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不仅要借助于不断发展的电磁理论与电动力学,而且还需借助在地球物理、气象学、天文学、大气物理与空间物理等领域逐渐完备起来的基础理论与包括无线电电子学在内的诸种实验手段,才有可能使之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使之为现代意义上的无线电工程、宇航工程乃至气象工程、天文工程服务。深知其深刻意义的吕保维从此就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

1953年初,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所被全建制地划归军委通信兵部管辖,吕保维随之转了过去,担任电波传播与天线研究室主任。主持筹建新中国的电离层观测站网,包括组织研制生产了一批电离层探测仪。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业,于1956年初建成了拥有8个站的中国电离层观测站网。在此期间吕保维考虑了筹建面向全国的电波传播研究机构。

1956年7月,中央军委建立了旨在发展中国空间事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0038部队(航天部前身)。吕保维任职的通信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被全建制地纳入该部队序列。素以革命与建设事业为重的吕保维欣然随之转了过去,继续主持电波传播研究工作,包括瞄准并紧跟当时国际电波传播发展步伐,组织开展了中国首次电离层和对流层散射实验和短波场强计算的研究。当时这些项目在国外也开展不久。他独立完成并发表的"超短波前向散射理论"等论文记载了他的部分学术成果。

1956年,他作为中国四人代表团的一名主要成员参加了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召开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大会,表明早在那时他就已被视为中国这个领域的主要知名专家了。由国际上地球物理学界著名科学家发起的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世界范围内协调各国有关学科,对将在1958年出现的超常太阳活动高年的地球环境与日地环境进行探测和研究。美国与苏联的代表团在这次大会上宣布,在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期间,将向空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这一开创空间时代的旷世之举为世人所注目。中国代表团团长陈宗器教授(已经过世)在这个大会上,宣传中国政府关于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远景规划的同时,宣告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亦将向地球物理和空间科学进军,'包括承担其中的国际义务,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但后来由于台湾参加了这个国际组织活动等原因中国退出了这次合作。

1958年8月,依中国科学技术十二年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建立起来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为了加强对电波传播与天线这一新学科的研究与开发,吕保维又奉命转到该所主持该学科的开拓工作。

1959年,吕保维受国防科委和海军委托,'研究海面上雷达的超视距探测能力,他与刘兆年利用改装了的电离层测高仪在大连完成了中国首次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原理试验。在岸边接收到离岸60至100公里海面上大船的回波。这是一个创新性的实验,但由于当时中国电子技术和工业水平有限,还无法应用其成果。

1965年,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电波传播的研究,组建了归属第四机械工业部的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此研究所是依吕保维提出的设想与建议,由当时统管全国科学技术的聂荣臻副总理批示而建立的。1965年5月,他被调至该所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l 966年6月,在此任上工作了一年,又因工作需要先是被调往中国科学院701工程处,继之又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8120部队和上海401单位等机构,参与和发射与运行人造地球卫星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十分可惜的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为害甚烈的"文化大革命",从开始到结束,正好伴随他的这段历程的始终,使得他无可奈何地在"靠边站jl'中度过。

==文革之后==
1978年,当年他曾为之服务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产扰与破坏,差不多成了只能从事电真空与激光器件开发的机构。组织上为了振兴被视为"国家队"的这个研究机构,吕保维被委以该所所长的重任。为把这个研究所重新恢复原就具有的综合众多电子学分支学科的规模,如信息与系统,天线与电波传播,激光与光电子,材料与工艺,真空电子学及电子器件等专业,并使之在若干国家急需开拓的前沿学科跟上国际先进步伐,他带领全所科技工作者投入了拨乱反正与再创业工作,经过6个年头的不懈努力,电子所在出成果、出人才上重又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1980年,吕保维由于在新中国电波传播事业的开创性贡献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教授推荐,吕保维与王大琐,陈芳允等教授被接纳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吕保维3.jpg|缩略图
|cener|[https://image.so.com/view?q=%E5%90%95%E4%BF%9D%E7%BB%B4&src=tab_www&correct=%E5%90%95%E4%BF%9D%E7%BB%B4&ancestor=list&cmsid=87af371db7b2406d1047a2dfb2f588b7&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23760117b3c06df8946901cda7b955c8&currsn=0&ps=40&pc=40 原图链接] [http://book.kongfz.com/157853/1044197793/ 图片来源孔子旧书网]]]
| 图像说明 = 电磁波传播研究:吕保维院士八十寿庆纪念文集
}}

1984年他辞去所长职务后,潜心从事电磁波传播理论研究和培养高级电波科学研究人才的工作。在他指导下的中青年科学家群体近年来在电磁理论和电波传播理论方面又取得了不少新的科研成果。

他虽已是年逾八旬,但仍在不倦地著书立说,以期将自己的丰富知识和学术思想留给年轻一代。他计划撰写的一套关于经典场论的小丛书,共有四个分册,即电磁场理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概论。他对宇宙学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整个宇宙的时间为无限,空间为有限无边,整个宇宙由多个亚宇宙组成,而"们的宇宙"仅仅是其中之一。这些他仍都在不倦地探索之中。

吕保维关心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科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科学成就和正直、坚毅的人品获得入们普遍的赞誉。他曾先后被选为或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的代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成就荣誉==
===研究成就===
1950-1956,组建电波传播实验室,开创这一学科及其应用,主持

1950-1956,计划和领导建立全国电离层观测站网,主持

1961-,提出短波无线电波远距离电离层传播的统一理,独立

1956-1959,关于对流层对超短波的前向散射理论进行研究,独立

===获奖===
1993,太阳物理和日地关系及关于宇宙学中若干问题的实验,"太空地球人类"(王大珩主编)第一部分第一,

1959,超短波前向散射理论,Scientia Sinica 8 (1959) 765-780,

1961,地面与高空火箭间的无线电波问题,第六次星际航行座谈会资料,中科院新技术局,

==参考来源==
[[Category:科学家]]
29,21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