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jpeg|有框|右|<big></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05/915b4d515b55437a8b711074e4c7ed09_th.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8436609_205075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CAS),简称“成都山地所”,由196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 [[ 地理 ]] 研究室发展而来,1966年2月改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分所,1978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1989年实现 [[ 中国科学院 ]] 和水利部双重领导并采用现名。
该研究所以“认知山地科学规律,服务国家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其基本定位是以山地灾害、山地 [[ 环境 ]] 和山区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领域,致力于为“增强我国防御山地灾害能力、保障山区生态安全和促进 [[ 经济 ]] 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275人(其中科技人员166人、科技支撑人员78人);建设有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有在读研究生206人(其中 [[ 硕士 ]] 生88人、博士生118人)、在站 [[ 博士 后11 后]]11 人。 [1-2]
==历史沿革==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于1963年2月责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协助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前身)在 [[ 成都 ]] 筹建地理机构,暂作为地理研究所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地理室,并于1964年3月正式成立。
[[20世 纪60 纪]]60 年代中期,为加强西南“三线”建设,国家科委于1965年1月批准将地理研究所的有关研究部门一分为二调整到成都与西南地理室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西南地理研究所”。为加强业务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国家科委 ]] 又于1966年2月决定将“中国科学院西南地理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分所”。
1970年7月,中国科学院决定把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西南分所下放到 [[ 四川省 ]] ,定名为“四川省地理研究所”,由四川省科技局领导。
1978年1月,中国科学院决定收回四川省地理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1987年10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将“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989年8月,根据该所要求,决定对该所实行中国科学院和 [[ 水利部 ]] 的双重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在中国科学院的学科结构性调整和机制体制改革中,该研究所于1999年底被认定为 [[ 资源 ]] 环境基地型研究所。
2002年4月,该 [[ 研究所 ]] 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序列
2006年初,该研究所又进入中国科学院 [[ 知识创新 ]] 工程三期。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