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是北京大学的二级学院。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是国内知名的大学建…”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是北京大学的二级学院。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是国内知名的大学建筑和景观研究机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是在1998年成立的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2000年成立的建筑学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以设计学的两个核心学科:建筑学和景观设计学并行作为学院名称,体现了学院关注的对象是跨尺度的、作为人居环境的物质空间的综合和全部。
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三个机构,有教职工15位。
==历史沿革==
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皇帝正式下诏设立京师大学堂,力图推广新式教育,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且兼为全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
1928年夏,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创设,不久建筑系分出,改隶北平大学工学院。
1930,北大进入大规模的建设发展时期。
1938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在京恢复招生。
1945年,北京大学工学院改为北京临时大学工学院。
1946年,北京临时大学工学院由北洋大学接办,改称北洋大学北平部。
1947年,北洋大学北平部改回北京大学工学院。
1997年,在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成立新的学院。
1998年1月,北大景观规划设计中心成立。
1952年,院系调整,北大工学院建筑系并入清华大学。
2000年,建筑学中心成立。
2003年,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基础上,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成立。
2010年5月,决策成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学院简介==
北大自诞生一刻起就与一个负重前行的民族之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北大发展的原动力,过去如此,未来依然如此。当今中国面临众多挑战,要求我们去探索应对的策略,包括:史无前例的城镇化,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与资源环境危机,全球化与民族身份问题,传统价值观的重估与新伦理、新美学和新生活方式的开启。
学院以倡导和发展生态文明为宗旨,进行跨学科、跨尺度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科研和教学,旨在培养新一代人设计学科的领军人才。
多年来,学院广大师生在两大方面的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一,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多城乡规划设计的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践,在国土、区域和场地三个尺度上,建立跨尺度的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并进行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国土、区域和城镇的规划设计;第二,探索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和价值观的新美学、新设计,包括新型城镇化、新美学建筑、和新美学景观。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成立于2010年5月,是国内知名的大学建筑和景观研究机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是在1998年成立的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2000年成立的建筑学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以设计学的两个核心学科:建筑学和景观设计学并行作为学院名称,体现了学院关注的对象是跨尺度的、作为人居环境的物质空间的综合和全部。
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三个机构,有教职工15位。
==历史沿革==
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皇帝正式下诏设立京师大学堂,力图推广新式教育,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且兼为全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关。
1928年夏,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创设,不久建筑系分出,改隶北平大学工学院。
1930,北大进入大规模的建设发展时期。
1938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在京恢复招生。
1945年,北京大学工学院改为北京临时大学工学院。
1946年,北京临时大学工学院由北洋大学接办,改称北洋大学北平部。
1947年,北洋大学北平部改回北京大学工学院。
1997年,在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成立新的学院。
1998年1月,北大景观规划设计中心成立。
1952年,院系调整,北大工学院建筑系并入清华大学。
2000年,建筑学中心成立。
2003年,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基础上,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成立。
2010年5月,决策成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学院简介==
北大自诞生一刻起就与一个负重前行的民族之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北大发展的原动力,过去如此,未来依然如此。当今中国面临众多挑战,要求我们去探索应对的策略,包括:史无前例的城镇化,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与资源环境危机,全球化与民族身份问题,传统价值观的重估与新伦理、新美学和新生活方式的开启。
学院以倡导和发展生态文明为宗旨,进行跨学科、跨尺度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科研和教学,旨在培养新一代人设计学科的领军人才。
多年来,学院广大师生在两大方面的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一,探索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多城乡规划设计的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践,在国土、区域和场地三个尺度上,建立跨尺度的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并进行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国土、区域和城镇的规划设计;第二,探索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和价值观的新美学、新设计,包括新型城镇化、新美学建筑、和新美学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