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芳吉

增加 5,227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_Person
| name = 吴芳吉
|image= [[File:吴芳吉 .jpg|缩略图]]
|box_width=
|occupation=
|death_date= 1932年5月9日
|death_place= [[重庆市]][[江津区]]
| nationality = {{CHN}}中国
| residence =
| height =
}}
<big>'''吴芳吉''' ({{bd|1896年||1932年|5月9日}},中國[[作家]],[[重庆市]][[江津区]]德感坝人士,字碧柳,自号白屋吴生,世称白屋诗人,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big>
({{bd|1896年||1932年|5月9日}},中国[[作家]],[[重庆市]][[江津区]]德感坝人士,字碧柳,自号白屋吴生,世称白屋诗人,世称白屋诗人(见《江津县志》)。与[[苏曼殊]]的俊逸才华前后辉映,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简介== 1896年吴芳吉<ref>[http://cpc.people.com.cn/n/2012/0824/c87228-18818878.html 吴芳吉:川人之范],人民网,2012-08- 24</ref>出生在重庆杨柳街碧柳院。8岁时他随父迁回江津,10岁入重庆白沙镇聚奎小学,吴芳吉13岁时在2小时的作文课上写出以诗论文、豪放严谨、名噪全川的《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老师赏识,印发全县,被誉为神童。 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遂自名曰“白屋吴生”。1910年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学校。1912年因他声援、抗议被美籍教师无理辱骂的中国同学,并张贴《讨校长檄》,被迫离校,流浪回家。在校期间,吴芳吉结识吴宓,成莫逆之交。吴宓常是吴芳吉新作的第一个读者,吴芳吉得益吴宓之处甚多。 后任嘉州(今乐山)中学英文教师,1919年秋赴上海,任上海右文社《章氏丛书》校对,永宁(今叙永)中学(今叙永一中)教师,上海《新群》诗歌编辑(其间发表了《婉容词》、《两父女》等诗作),先后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湖南长沙明德中学教师,西安西北大学教师,辽宁沈阳东北大学教师,1927年受聘为成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江津中学校长等。1929年参与创办重庆大学,任文科预科主任。1931年受聘为江津中学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他创作了抗日诗作《巴人歌》并多次到重庆等地朗诵演讲。朗诵演讲时,他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晕倒在讲台上,因医治无效,于1932年5月9日在江津故居白屋与世长辞,时年36岁。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 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竟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 1910年,吴芳吉凭才华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班。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吴宓和吴芳吉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这个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天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的介绍,作过中学教员,作过大学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任教。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致力创办了[[重庆大学]],任文科系主任。 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大文学系主任兼教授之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津、梁”四个篆字作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江津中学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很快跃升为中华一流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单身一人赴前线杀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19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浣血斑斑,……”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作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上千听众鸦雀无声,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传达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并再次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而诗人兼校长的他已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下了。1932年5月9日,吴芳吉辞世,时年36岁,送葬者700余人。 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只身赴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虽享寿仅36载,胜活百年多矣。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 作== 名诗作除《婉容词》外,尚有《两父女》、《护国岩词》、《巴人歌》等。自编《白屋吴生诗稿》1929年出版.1934年其友人编订有《吴白屋先生遗书》、《白屋嘉言》、《白屋家书》。19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巴蜀书社出版的《白屋诗选》、《吴芳吉全集》都是他的作品集。台湾也出版过其诗文集。作为白屋诗人,他给世人留下600多首优秀的诗篇。
==家庭==
吴芳吉18岁和妻子何树坤结婚后,生育有四个儿女:大儿 [[ 吴汉骧 ]] 、二儿 [[ 吴汉骥 ]] 、三女 [[ 吴汉骊 ]] 、四女 [[ 吴汉驺 ]] 。 ==参考资料==
2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