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54
次編輯
變更
樟城镇
,'''樟城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大樟溪]]和[[清凉溪]]汇合处,是永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乡镇简介==
总面积4.75平方公里,耕地550亩,森林3400亩,辖5 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行政村,总人口3.05万。年产销薯苗2500万株以上。主要的旅游和人文景观有塔山联奎塔和三元祠。
'''地理特征'''
镇四面环山,大樟溪、清凉溪从本镇汇合后穿城而过。年最高气 温为40.9℃,最低气温为一5℃,平均19.5℃。年均降水量为1492毫米。
'''历史沿革'''
自本县建县以来,樟城镇一直是历朝县治所在地。 清朝和民国时期曾以“双溪镇”、“鹤皋镇”为名。民国末期的鹤皋镇属县区,辖4保。建国后改为城关镇,属一区。1955年属城关区,1958年属城关人民公社城关管理区,1961年单独设镇。1981年改名为樟城镇。
'''经济概况'''
镇内农民以种植稻、果和蔬菜为主。有耕地923亩,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868千瓦。1987年粮豆总产量为423.45吨(亩产299公斤);播种蔬菜344亩,种植水果100亩 。农业总产值50.38万元。镇办企业主要有木器制作、食品加工、工艺美术、机械修造、建筑等,1987年工业总产值为446.3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9.8%。
==乡镇概况==
解放前的鹤皋镇,主要居民区为沿大樟溪北岸一线, 街道窄小破旧,建筑多为二层以下的土木结构。建国后,人民政府扩建、改建了旧街道,开辟了新街道,使镇内主要街道增至17条,同时修建了环城石板公路、水泥主街。四向建起了4座大桥——东有长230米的混凝土永泰大桥,南有长116米的人民大桥,以及北门桥、西门桥等,大大方便了镇内、镇外的交通。大街两侧4层、5层的楼房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鳞次栉比;商店左连右接,市场物品繁多,各业昌盛,生机盎然。 由樟城乘车,可直达福州及闽清、德化、莆田、仙游、福清等邻县,交通甚为方便。 镇区有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医院2所、门诊点8个、妇幼保健所1所,影剧院3所、电视差转台2处,群众就医、就学和文化活动极为方便。自来水厂和供电站的建设,彻底结束了建国前饮用河水、油灯照明的落后状态。 新建的塔山公园是外地来客和城区人民工余游览、休息的胜地。 2004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8301万元,农业总产值51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49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80元。建成与市、县联网的劳动就业服务信息网;改造了县政府门口至北门路段环城路;投资1600万元改造了城区电网;创办了樟城小学多功能标准实验室;抓好三狮购物广场"农改超"项目二期扩建工程,年产值达3500多万元;加快东门水果交易市场建设,做好与福州超市、莆田、福清等大客商对接工作。
'''经济建设'''
樟城镇内农民以种植稻、果和蔬菜为主。有耕地923亩,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868千瓦。1987年粮豆总产量为423.45吨(亩产299公斤);播种蔬菜344亩,种植水果100亩。农业总产值50.38万元。镇办企业主要有木器制作、食品加工、工艺美术、机械修造、建筑等,1987年工业总产值为446.3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9.8%。巩固发展现有农业项目。重点抓好了浅水养殖、生猪饲养、肉兔养殖、食用菌种植、水果等特种养殖项目。樟城镇浅水养殖面积达5800亩,库湾网箱9000个,建立了百亩螺旋藻养殖基地,福州百洋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和东坑山地养鸡等基地,香山牧业有限公司肉兔养殖基地已达到上万头规模。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今年樟城镇举办农业各类科技培训班11期,培训人数980多人次,印发宣传资料4800余份,重点对浅水养殖、生猪饲养、肉兔养殖、食用菌种植进行了典型培育,做到了基地生产有组织、有台帐、有规模、有制度,为樟城镇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样板,开展了送技下乡入户活动,有力促进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充分发挥集镇的农贸市场作用,利用水陆交通便捷的优势,开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突出抓好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促进了广大农民有组织地参与市场竞争,增强了农业发展潜能。培育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坚持以工兴镇,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突出抓好行政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的整治,在樟城镇上下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坚决制止侵害企业行为,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努力营造开放、诚信的新形象。加强山海协作,引进外资。成立工业发展基金,鼓励支持创业,落实好对企业扶持的各项政策,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融资、用地、用工、项目推介等方面问题。坚决查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阻碍企业发展的行为,以镇商会为载体,建立行业协会,努力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党政建设'''
樟城镇把巩固提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作为2008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及时转发了福州市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结合积极探索加强党建工作的新措施新途径,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一、抓基础,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首先,组织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重大意义和主要精神。其次,组织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等进行培训,学习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提高社会组织管理能力。第三,开展向林丹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自觉践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改进作风,努力工作,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第四,以解决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为重点,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 二、抓根本,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一是实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县四套班子成员分别挂钩21个乡镇,联系解决乡镇具体问题;永泰县委班子和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分别挂钩联系19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指导党建工作;各乡镇党委和县直各单位广泛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永泰县共有556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挂钩871户贫困户,从资金、信息、技术上给予扶持和帮助。二是开展春节走访慰问党员活动。春节期间,樟城镇各级党组织共走访慰问贫困、年老党员1346名,发放慰问金计28万多元。三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从转变机关作风入手,坚持将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实行限时办结、上门预约等服务制度,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镇委办和镇政府办印发了《樟城镇干部请假规定》,规范干部请假管理;效能办在春节期间开展明查暗访,深入各村督查领导干部在岗在位情况;镇政府坚持每月13日群众接访制度,镇公安局和基层派出所实行局长、所长定时接待群众,向辖区群众公布接访电话和手机号码,方便群众咨询和办事。 三、抓难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及时转发了福州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的通知》,春节期间,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三必访”活动,对全县流动党员进行摸底登记,并及时将统一编号并加盖党委印章的《活动证》发放到156位在外流动党员手中。以成立上海永泰商会和厦门永泰商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驻沪、驻厦流动党(总)支部建设,健全充实支部班子,加强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时联系走访流动党员,为流动党员安好家。县委组织部设立了流动党员专门咨询电话,及时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 四、抓保障,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镇委调整充实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基层党(工)委书记、党(总)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任务的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构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以建设推广党员优质果树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实施党建项目带动工程,探索完善“支部+项目”的工作模式,增强农村党支部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组织领导作用,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ref>[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72228258 樟城镇] </ref>
==社会事业==
2005年10月27日,樟城镇在村居业务骨干参加县的清查培训会后,再次召开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培训会,樟城镇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40多人参加了培训。会议由樟城镇副镇长、镇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蔡家炳主持。会上蔡家炳主任根据全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暨业务培训会精神,结合镇的实际情况和前期清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要求:1、普查员指导员、普查员继续深入业务学习;2、加强宣传,形成樟城镇上下齐参与的氛围,提高普查对象对普查的认识和配合程度;3、对划分好的小区,再次核对清查范围,保证地域的完整性;4、落实责任,兑现奖惩;5、把握好时间,准时完成任务。县普查办的吴学秋、吴岩生、吴斌3位同志到会做了业务指导,与会人员积极提问发言,会场气氛十分热烈。<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樟城镇]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