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4
次編輯
變更
彼得·林奇
,無編輯摘要
'''彼得·林奇''' (Peter (Peter Lynch ,1944 )出生于1944 年1月19日 -) ,是一位 卓越的 股票投 資 资 家和 證 证 券投 資 资 基金 經 经 理 。他曾是富达公司(Fidelity) 的副主席,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已退休从事于慈善事业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彼得·林奇 | 图像 =[[File:Art.jpg|缩略图|彼得·林奇]] [https://zimeiti-eastmoney-com.oss-cn-shanghai.aliyuncs.com/5f4ee2a7e48dff976ca6296cff6a3b2a.em/art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E5%BD%BC%E5%BE%97%C2%B7%E6%9E%97%E5%A5%87&src=tab_www&correct=%E5%BD%BC%E5%BE%97%C2%B7%E6%9E%97%E5%A5%87&cmsid=f9ed2b6498821702916b93b08184ebcf&cmran=0&cmras=0&cn=0&gn=0&kn=9#multiple=0&gsrc=1&dataindex=16&id=eb44bd1ba02e594de3aaaf5ec3dd0940&currsn=0&jdx=16&fsn=69&adsimgsn=0来自360网]|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44|01|09}} | 出生地点 = | 国籍 =美国 | 别名 = | 职业 =投资家 | 知名作品 =《称雄华尔街》 <br>}} == 个人经历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为了省钱,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最理想不过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的还多。 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 。林奇 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关于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 在当时,虽然 是 经济发达的 美国 乃至全 ,但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对保守,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视股票市场如赌场,把买股票等同于赌博行为,虽然这时股票上涨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这样想的,但球童的经历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 就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波士顿学院。即使波士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弗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波士顿学院的经历对于以后林奇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象高尔夫 球 首屈 场的客户 一 指 样成功的人物。于是,他有目 的 地专门研究与股票 投资 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的 专 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已经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 因为球童的兼职和奖学金做经济的坚强后盾,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小试牛刀。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7美元 。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 家 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 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Fidelity),在这里做暑假实习生,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 他对 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 教育背景 ==林奇1965年从[[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本科毕业, 在波士顿学院求学期间,林奇学习了历史,心理和哲学。在大二期间,林奇曾经以每股7美元购买航空公司的股票,之后此股票就上涨到每股32.75美元。 1968年林奇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毕业。== 成长记录 ==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时间已变为2739美元,增值26.39倍(注意,每年复合增长率为29%,1.29的13次方是27.39,不是2800美元,增值28倍),不过13年的时间。 这个"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 投资 人之一,《[[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他对共同 基金的贡献,就像 是 乔丹 对 之于 篮球 ,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肥肠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 功成身退 ==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已经13年了,就在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持有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麦哲伦的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 的 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 对于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个没有"周末焦虑症"的"死多头",股市调整对他而言只意味着廉价建仓的机会到了,他都不太像一个股市中人,因为他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1990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 ,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当时,他还是市场中最抢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没有一点的做作和矫情。当然他也受够了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于是,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和交易商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的离了场。 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正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 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他让别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 回报母校 ==1999年彼得·林奇向其母校美国波士顿学院 (BOSTON COLLEGE)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母校教育学院的发展。2000年波士顿学院决定将BC教育学院命名为林奇教育学院(Lynch School of Education),以此纪念彼得·林奇对母校BC的重大 贡献 及其杰出成就 。== 成功秘诀 ==心态平和,从容不迫, 稳健而敢于犯险。 纤毫小事中觅先机。 投资策略及理论: 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实用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 理论阐述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利增长。'''具体做法''' 其投资智慧是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体验的。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定增长,他认为应该将股票分类作为投资的第一步。 '''遵守的规则与禁忌''' 林奇选股品味:1、傻名字 2、乏味 3、令人厌烦 4、有庇护的独立子公司 5、乏人关注的潜力股 6、充满谣言的公司 7、大家不想关注的行业 8、增长处于零的行业 9、具保护壁垒的企业 10、消耗性大的消费品 11、直接受惠高技术的客户 12、连其雇员也购买的股票 13、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 14.主营业务单一的公司,认为"多样化恶化"。 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当炒股 2、其龙头企业二世 3、不务正业的公司 4、突然人气急升的股票 5、欠缺议价力的供应商 6、名字古怪的公司 '''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 林奇认为赢输实际和市场的关系不大,股市不过是用来验证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赖市场来带动手里的股票上扬。== 黄金规则 ==彼得·林奇是个投资奇才,作为一个著名的基金管理人,他的思维更现代、投资技巧更新颖复杂,但我们从以下投资规则中能够看出,在骨子里他依然是与格雷厄姆、巴菲特一脉相承的基本面分析派: 1.投资是令人激动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作准备,投资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2.投资法宝不是得自华尔街投资专家,它是你已经拥有的。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投资于你已经熟悉的行业或企业,你能够战胜专家。 3.过去30年中,股票市场由职业炒家主宰,与公众的观点相反,这个现象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获胜,你可以不理会职业炒家而战胜市场。 4.每支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这家公司在干什么。 5.通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无关。但长期而言,两者之间100%相关。这个差别是赚钱的关键,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 6.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买它,"这孩子肯定能长大成人"之类的话不可靠。 7.远射几乎总是脱靶。 8.持有股票就像养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业余选段人大概有时间追踪8~12家公司。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 9.如果你找不到一支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钱存进银行。 10.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买股票最大的损失来自于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确认公司不会破产。 11.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最好的公司也会有不景气的时候,增长停滞的行业里有大赢家。 12.对于小公司,最好等到它们有利润之后再投资。 13.如果你想投资麻烦丛生的行业,就买有生存能力的公司,并且要等到这个行业出现复苏的信号时再买进。 14.如果你用1000元钱买股票,最大的损失就是1000元。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可以获得1000元甚至5000元的收益。个人投资者可以集中投资几家绩优企业,而基金经理却必须分散投资。持股太多会失去集中的优势,持有几个大赢家终生受益。 15.在每个行业和每个地区,注意观察的业余投资者都能在职业炒家之前发现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企业。 16.股市的下跌如科罗拉多州1月份的暴风雪一样是正常现象,如果你有所准备,它就不会伤害你。每次下跌都是大好机会,你可以挑选被风暴吓走的投资者放弃的廉价股票。 17.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智力在股市赚钱,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的耐力。如果你每遇到恐慌就想抛掉存货,你就应避开股市或股票基金。 18.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操心。不要理会周末的焦虑和媒介最新的恐慌性言论。卖掉股票是因为公司的基本情况恶化,而不是因为天要塌下来。 19.没有人能够预测利率、经济形势及股票市场的走向,不要去搞这些预测。集中精力了解你所投资的公司情况。 20.分析三家公司,你会发现1家基本情况超过预期;分析六家,就能发现5家。在股票市场总能找到意外的惊喜--公司成就被华尔街低估的股票。 21.如果不研究任何公司,你在股市成功的机会,就如同打牌赌博时,不看自己的牌而打赢的机会一样。 22.当你持有好公司股票时,时间站在你这一边,你要有耐心--即使你在头5年中错过了沃尔玛特股票,但在下一个5年它仍是大赢家。 23.如果你有足够的耐性,但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与精力去自己搞研究,那就投资共同基金吧。这时,投资分散化是个好主意,你该持有几种不同的基金:增长型、价值型、小企业型、大企业型,等等。投资6家同类共同基金不是分散化。 24.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美国股市过去10年的总回报排名第八。通过海外基金,把一部分投资分散到海外,可以分享其他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处。 25.长期而言,一个经过挑选的股票投资组合总是胜过债券或货币市场账户,而一个很差的股票投资组合还不如把钱放在坐垫下。== 基本法则 ==彼得·林奇是全球基金业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由他执掌的麦哲伦基金13年间资产增长27倍,创造了共同基金历史上的财富神话。彼得·林奇的股票投资理念已经成为投资界耳熟能详的经典。不过,一般人较少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对普通投资者如何投资基金、如何挑选基金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恰逢国内基金业发展热火朝天,大量新投资者加入基金投资行列,而投资者在如何投资基金上仍普遍存有误区。那么,我们不妨听听这位管理基金的大师是如何建议投资者们投资基金的。我们总结了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资七大法则,这些建议对于基金投资者修正自己的投资理念,端正投资心态,甚至是学习具体的投资知识。 '''基金投资法则一:尽可能投资于股票基金''' 彼得·林奇是著名的选股型基金经理,他对股票的偏爱贯彻始终。林奇给基金投资者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尽可能投资于股票基金。 法则一的理由是,从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来看,持有股票资产的平均收益率要远远超过其他类别资产。因此,如果一个投资者把投资作为家庭长期财务规划一部分,追求长期的资本增值,就应该把可投资资金尽可能购买股票类资产。对基金投资者来说就是尽可能投资于股票基金。 林奇的第一法则可能正是眼下不少基金投资者最为担忧的问题:如果股市发生大幅震荡或调整怎么办?林奇的意见是,如果你不能比较好地预计到股市调整的到来,那么就坚定地持有。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严重的股灾,哪怕投资者一次也没有避开这些股灾,长期投资的结果也远远强于撤出股票投资。最关键的,是投资者不能因股市的调整而恐惧、撤出股票投资。"只有通过长期持有股票基金,才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是,这需要有非常强的意志力。" 林奇第一法则其实是关于投资的信念问题;即从投资的角度来说,避开股票的风险,其实要大于持有股票的风险。这条经验已经被全球的股市发展历史多次证明,更何况是处在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的中国。哪怕中途经历了几年的熊市,坚持投资的结果,也远远强于避开股市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说,股市在上升周期中的调整,是无需过分担心的。在市场震荡的时期,投资者需要克服的是恐惧,并以理性的态度面对。 当然,这一法则也并不是说投资者可以盲目持有股票基金。实际上也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这部分资金应该是以长期资本增值为目的的投资,也就是说,不影响个人/家庭正常财务状况的资金;这样才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带来可能影响投资决策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还关系到基金的选择问题:什么样的股票型基金才可以坚持投资?什么样的投资方式可以坚持?通过挑选优秀的股票型基金,组合不同的投资风格,投资者事实上可以更好地规避股市调整的风险。这里就涉及到后面提到的基金投资法则。 '''基金投资法则二:忘掉债券基金''' 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资法则之二:忘掉债券基金。这和投资法则一一脉相承。彼得林奇以偏爱股票投资著称,但这一法则并非完全由个人偏好所致。 彼得林奇有两个理由:理由一与法则一相同,即从资本增值的角度看,债券类资产收益远不如股票;理由二,如果投资者青睐固定收益,那么不如直接购买债券。因为从实践来看,债券基金的收益并不比单个债券更好,而购买债券基金,还要支付昂贵的申购费、管理费。而且持有基金的时间越长,债券基金相对债券的表现就越差。彼得林奇把这一法则戏称为:"没有必要付钱请马友友来听收音机"。 彼得林奇是根据美国市场的情况作出这一结论的。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目前债券基金还不失为普通投资者投资于债券市场的一个方便的渠道。但直接投资于债券的效果的确与债券基金相差不大。 '''基金投资法则三:按基金类型来评价基金''' 彼得林奇基金投资法则第三:要找到同类型基金进行评价。弄清投资的基金属于哪一类型,有助于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之所以要按基金类型来评价基金,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基金,在不同的市场时期和市场环境下可能会表现不同。如果因为价值型基金近期表现持续落后市场而认为该基金不佳,可能就错过了一只很好的价值型基金。而投资者经常犯的错误是,"他们总是在最需要忍耐的时候失去耐心,从价值型基金跳槽到成长型基金,其实前者正要走向复苏而后者可能马上开始衰落"。 彼得林奇为投资者指出了分析基金收益对比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投资者比较基金收益的差异,要基于同一投资风格或投资类型,而不能简单地只看收益率。各种风格中,都有优秀的基金,而不同风格的优秀基金则是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良好备选对象。如果某基金频繁地变更投资风格,对投资者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林奇的经验认为,"基金管理人缺乏严格的投资记录约束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积极的效果,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从国内基金业的情况来看,虽然基金数量已经较多,但基金类型仍然不够丰富。而从投资风格角度来划分,多数基金属于风格不明确的"资本增值型基金",投资风格也缺乏稳定性。因此,目前投资者可以主要基于基金的基准资产配置比例来划分基金类型,如股票型、偏股型、配置型等等。而随着基金业发展进一步深化,更丰富的基金类型和基金投资风格的区分将变得日益重要。根据不同的基金类型/风格来对比分析基金之间的表现,有助于投资者发现哪些是真正表现优异的基金。 '''法则四:忽视短期表现,选择持续性好的基金''' 如何选择表现优异的价值型基金、成长型基金,或者是资本增值型基金呢?林奇认为,大多数投资者是通过基金过往的表现来选择的;投资者最热衷的是研究基金过去的表现,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然而,在林奇看来,"这些努力都是白费的"。 这些投资者通常会选取理柏(Lipper)排行榜上最近1年或最近半年表现最好的基金管理人,并将资金投资于这个基金,"这种做法特别愚蠢。因为这些基金的管理人,通常将大部分资金冒险投资于一种行业或一种热门类型的公司,并且取得了成功。而在下一年度,若这个基金管理人不是那么幸运,则可能会排到理柏排行榜的最后"。 这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现象,即基金业中的短跑冠军未必能是长跑冠军。国外市场如此,而在国内市场同样的例子也并不鲜见。关键还是在于,冠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基金更长一段时期内业绩表现是否稳定,是否表现出持续性更为重要。 因此,彼得林奇给出了基金投资法则四:不要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基金过去的表现,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但这并不等于是不应该选择具有长期良好表现的基金,而最好是坚持持有表现稳定且持续的基金"。 这实际上涉及到我们评估基金业绩表现的的一个重要方面:收益持续性,也是我们一直强调投资者要特别关注的。尤其是对于普通投资者,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分析基金近期高收益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那就更多地关注已经表现出很好的收益持续性的基金,因为这比短期收益更好地反映基金经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如果要选择长期投资,就要挖掘真正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的基金。因为从长期来看,收益的持续性远比一时取得收益冠军更为重要。除非你是短期交易的天生热衷者。投资者可以参考德胜基金评级中的收益持续性评级,这正是为帮助投资者评估收益持续性而设计的。 '''法则五:组合投资,分散基金投资风格''' 彼得林奇基金投资法则五: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也需要构建一个组合。而构建组合的基本原则就是,分散组合中基金的投资风格。 林奇认为,"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具有某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类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现,适用于股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共同基金"。投资者不知道下一个大的投资机会在哪,因此对不同风格的基金进行组合是必要的。 彼得林奇把这样的组合称为组织"全明星队"。也就是从各种风格、类型的基金中,都挑选出满足其他法则的优秀基金,作为备选对象,然后再从中构建投资组合。 在国内基金业,组合投资的做法也已经越来越被普通投资者所接受。不过,许多投资者在进行组合投资时有两点误区:一是过于分散,把资金分散投资在许多基金中;这显然是错误的。并不是组合越分散效果越好,而是要分散有度、分散有方:"有度"是指适度分散,组合中基金的数量一般不需要超过3个;"有方"是指组合备选对象不是广撒网,而是经过挑选后的优秀基金。 二是组合中持有的多数基金风格雷同,这样各只基金的收益表现实际上可能高度相关,实际上也就起不到构建组合的效果了。 在这两方面,彼得林奇的"全明星队"思路都值得投资者借鉴。 '''基金投资法则六:如何调整基金投资组合''' 已经持有 一 个基金组合时,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投资呢?彼得林奇提出了一个简易的一般性法则:在往组合中增加投资时,选择近期表现持续不好的风格追加投资。注意不是在基金投资品种之间进行转换,而是通过追加资金来调整组合的配置比例。 彼得林奇的经验证明,这 样 的组合调整方式,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基金表现之间的"风格轮动"效应是这种调整方式的依据。而"基金风格轮动"事实上又是基于股票市场的"风格/板块轮动"。根据这个简单的原则调整组合,实际上起到了一定的跟踪风格轮动的效果。因为长期平均来说,买进下跌的板块,风险比买进已经上涨的板块更小。 '''基金投资法则七:适时投资行业基金''' 在适当的时机,投资行业基金,是彼得林奇给基金投资者的基金投资法则七。法则七实际上是法则六的运用,只不过风格区分更明确地体现在行业区分。 所谓行业基金,是指投资范围限定在某个行业的上市公司的基金。行业定义既可以是大的行业类别,也可以是细分行业。行业基金的走向实际上反映了该行业在股市上的表现。彼得林奇认为,"理论上讲,股票市场上的每个行业都会有轮到它表现的时候。"因此,彼得林奇的简单投资法则是,在往组合中增加投资时,选择近期表现暂时落后于大盘的行业。这个原理和风格调整是一致的,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如何确定表现暂时落后于大盘的行业。如果更细致一些地研究,那些已经处于衰退谷底,开始显示复苏迹象的行业是最好的选择。 从国内基金业的情况来看,国内目前行业基金数量较少,专门针对某个行业类别或者细分行业的基金为数不多,行业覆盖面也远远不及全市场。因此,目前针对行业基金的投资空间还比较有限。不过,随着基金业的快速发展,这种状况很快将会得到改变。随着行业基金逐步增多,针对行业基金的基金投资策略也将找到用武之地。== 相关信息 ==哪怕你是一个亿万富翁,哪怕你是全世界顶礼膜拜的投资巨星,来路不正的1.6万美元仍然可能毁掉你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声誉。 华尔街最 伟大 的投资者之一彼得·林奇(Peter Lynch)看上去似乎晚节不保,因为从1999年到2004年,他累计收受了证券经纪商价值1.5948万美元的门票,现在,这个行为让他的名声受到了很大伤害。 这得感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历时三年持之以恒的调查。 美国证交会(以下简称"SEC")3月5日披露,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已就一项总额逾160万美元的受贿案与监管部门达成和解,富达同意支付800万美元的罚款。而富达投资副总裁彼得·林奇则同意按照证监会的要求退回这1.5948万美元(门票价值)支付4138美元的利息。 3月14日,富达投资给本报发来的正式回复显示:"被SEC点名的13名员工,全都已经不再担任和客户直接接触的交易员职位,他们中的大部分也已经离开了富达 。" 此前,有传闻彼得·林奇将辞去富达投资副总裁职务,不过彼得·林奇的发言人道·贝利(Doug Bailey)在3月14日早上向本报表示:"彼得·林奇仍然留任,一切都没有改变。彼得仍然为富达基金提供投资建议,并将继续他的慈善事业。" 3000万捐赠和1.6万的小便宜 彼得·林奇的发言人道·贝利对本报记者说:"彼得只是按SEC的要求退回了那些入场券的钱:1.6万美元。证监会没有对彼得处以任何罚款,或是任何形式上的惩罚。" 美国证监会甚至没有要求彼得·林奇对这件事做任何的表态,不必承认也不必否认。 "彼得·林奇连续6年来,每年对慈善事业的捐款都有500万美元。事实上,还不止。"道·贝利说,"6年加起来就是3000多万。"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本科毕业于波士顿学院, 之后于1968年硕士MBA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 根据SEC的档案,彼得·林奇从1969年开始就在富达管理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在1977年和1990年间担任富达投资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 在这最为著名的13年间,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13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全球最大也最赚钱的共同基金。 也是这13年,奠定了彼得·林奇作为华尔街最伟大投资者的地位。 "一般的共同基金经理是按照几年综合的收益拿取奖金的,如果不考虑累计奖金,从单一年份里提取的收入比例只占总收入的很小一部分。比如我们基金的分红比例就为1.5%左右。"美国American Century的共同基金经理邹飞对本报记者说。 作为曾经的华尔街受聘年薪最高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收入并未对外公开,不过他毫无疑问是一位亿万富豪。 "彼得·林奇拥有的钱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全球波士顿杂志的记者Michael Paulson评论。 不过,这并不等于说大富豪彼得·林奇没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因为他现在也承认,明知道这些门票是经纪公司免费送的,而他还是向下属索票,这是不对的行为。 下属做了替罪羊 SEC的公告说,在1999年到2004年10月期间,彼得·林奇通过富达股票交易厅的两名交易员Robert Burns和Jeffrey Harris索取和接受了61张门票,其中包括12张音乐会、体育赛事和剧幕的入场券。根据证监会的报告,这些门票的总价值为1.5948万美元。证监会同样发现彼得·林奇收受的其他项目门票中,包括11张爱尔兰摇滚乐队U2演唱会门票,14张1999年在加州伯克利和马萨诸塞举办的莱德杯高尔夫锦标赛,以及至少6张2004年在密歇根州举办的莱德杯高尔夫锦标赛。 林奇的发言人道·贝利对记者说:"彼得的这些门票多数是为朋友、工作伙伴和家人准备的,他自己很少使用。" "彼得·林奇从Jeffrey Harris手中接受了桑塔纳音乐会的数张入场券,而后者是从和富达有交易往来的一个经纪公司那里索取来的。美国证监会调查人员随后发现,彼得·林奇知道这些入场券是从富达有业务或者想要跟富达开展业务的经纪公司那里得来的。由于彼得·林奇要求下属向经纪公司索取门票,导致Robert Burns和Jeffrey Harris违反了投资银行法。"SEC披露。 彼得·林奇也说:"在请求富达股票交易厅的交易员偶尔帮我订票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做任何不对的事。我也对索票这件事表示遗憾。" "如果上层领导从跟经纪商打交道的交易员那里索取门票,这就等于给交易员发出了一个信号即这样的失范行为是可以被容忍的,破坏公正的文化。"美国证监会负责调查此事的Walter Ricciardi说。 SEC在声明中指出,由于员工收受礼物,与外部经纪商"关系暧昧",富达选择证券经纪商时,无法取得"最有利的交易条件",即为基金持有人谋求利益最大化的交易。 SEC调查部副主任里奇亚迪在声明中称:"富达的股票交易部门在选择证券经纪商时,不得不让人三分,因为已经收受了礼物和奢侈的款待。"但是SEC亦表示富达和彼得·林奇此次的行为没有损害到基金持有人的经济利益。 虽然正如道·贝利向本报记者证实的那样,彼得·林奇17年前就已经不在交易大厅工作了,他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些经纪公司在为他提供高端社交娱乐场所的入场券,但是他的下属却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Robert Burns和Jeffrey Harris还是因此而终结了交易员生涯。 他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第一理财家. 不同类型的公司选择 1)避开"多样化恶化"的公司 a。一般来讲收购会让我感到紧张. b。在收购中存在这样一种趋势:一掷千金,用出高价来标榜自己的实力,对收购来的公司期望 过高而后又管理不善. c。在本公司基本业务很糟的情况下进行收购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2)关于快速成长公司 a。我所寻找的快速增长型公司是那种资产负债表良好又有巨额利润的公司.关键要计算出它 们的增长期何时会结束以及为增长所付出的资金有多少. b。理解过去销售增长的原因有助于你正确判断过去的增长率能否继续下去 c。我当然乐意以市盈率20倍的价格购买一个每年有25%增长率的公司 3)关于周期性公司 当我的初衷并不是说因为经济处于复苏的早期阶段就去买周期性股票.推荐这些股票只不过是因为它们恰好是我研究的公司中,最合算的恰好都是在周期性行业而已,而这正是盈利增长的方向. 一家周期性公司的市盈率很低时,那常常是一个繁荣期到头的信号. 4)关于成功转型公司 投资成功转型公司的好处在于在所有类型的股票中,这类股票的涨跌情况受整个市场的影响最少 如果你想短期持有一支股票,你应该找一家利润率较低的成功转型的公司 当经济情况好转,整个行业内拥有最低利润率的公司将会成为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