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441
次編輯
變更
缓战
,《'''缓战'''》旨在阐述攻城作战中应当注意掌握的问题。《缓战》选自[[明朝]][[刘基]]的《[[百战奇略]]》。
它认为,由于修造攻城[[器械]]和堆筑登城土山,费时费事,攻城作战中容易增大伤亡,故攻城之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因此,它主张在攻城作战中,对于城防坚固、兵多粮少且无外援的守城之敌,不应急于攻战,可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法。本篇所论攻城作战中应注意的问题,不外乎《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所阐明的观点,认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下策。
==译文==
大凡进攻城邑之法,是战法中的最下策了,只在不得已时才采用它。通常所说的三个月修造攻城器械,三个月堆筑攻城土山,这样,攻城准备得用六个月[[时间]]。值得警戒和注意的问题是,由于攻城准备的时间长,将帅为忿怒急躁的情绪所使,往往不等攻城器械造好,就驱赶士卒像蚂蚁一样缘城而上,这恐怕是造成人员大批伤亡的原因。如果敌人城高壕深,且兵多粮少,又无外援,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可采取长围久困之法夺取它,这样作战对我有利。诚如兵法所说:“军队行动舒缓时,就要像森林一样稳便不动。”
十六国时期,[[前燕]]将领慕容恪率军进攻镇守广固城的[[东晋]]镇北将军段龛所部,并将其包围起来。当时,诸多将领都劝慕容恪尽快攻城,但慕容恪却从容说道:“作战之情势,有时应当缓战以慢慢制服敌人,有时应当急攻以快快战胜敌人。如果敌我双方势均力敌,而敌人又有强大的外援,我军怕有遭到敌人腹背夹击的危险,就不能不采取快速攻城战法。如果我军强大而敌人弱小,且敌人又无外援,那么,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则应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法,以等待敌人困敝时再攻取它。[[兵法]]上所说的‘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它,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它’,正是讲的这个道理。段龛的部众现在还很多,内部尚未出现离心倾向。目前他们凭据坚城固垒,上下齐心协力地进行防守,如果我们投入全部精锐部队强攻坚城,用几十天时间虽然也可以攻下来,但那样做将会给我们的部队造成很多伤亡。所以,应当采取持久围困以取胜的战法。”于是,慕容恪命令部队构筑工事以围困守城的晋军,最后终于攻占了广固。
==原文==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152白话百战奇略械,三月成距堙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不得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
[[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击段龛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强彼弱,外无救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围五攻’,正谓此也。龛党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尽锐攻之,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当持久以取耳。”乃为壁垒以守之,终克广固。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温,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ref>[http://hi.people.com.cn/2006/11/10/273084_1.html 悲剧性结局,朱元璋第一谋臣刘基为何被毒死],人民网,2006-11-10</ref>。[[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ref>[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s/mingchushiwensandajia/ 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华典藏</ref>”。
==作品介绍==
《百战奇法》是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ref>[https://www.docin.com/p-15444962.html 百战奇法],豆丁网,2009-04-25</ref>。
==视频==
===<center>缓战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一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概述</center>
<center>{{#iDisplay:a0535h8yv0e|560|390|qq}}</center>
<center>《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二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续</center>
<center>{{#iDisplay:y0535gdlok1|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它认为,由于修造攻城[[器械]]和堆筑登城土山,费时费事,攻城作战中容易增大伤亡,故攻城之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因此,它主张在攻城作战中,对于城防坚固、兵多粮少且无外援的守城之敌,不应急于攻战,可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法。本篇所论攻城作战中应注意的问题,不外乎《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所阐明的观点,认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下策。
==译文==
大凡进攻城邑之法,是战法中的最下策了,只在不得已时才采用它。通常所说的三个月修造攻城器械,三个月堆筑攻城土山,这样,攻城准备得用六个月[[时间]]。值得警戒和注意的问题是,由于攻城准备的时间长,将帅为忿怒急躁的情绪所使,往往不等攻城器械造好,就驱赶士卒像蚂蚁一样缘城而上,这恐怕是造成人员大批伤亡的原因。如果敌人城高壕深,且兵多粮少,又无外援,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可采取长围久困之法夺取它,这样作战对我有利。诚如兵法所说:“军队行动舒缓时,就要像森林一样稳便不动。”
十六国时期,[[前燕]]将领慕容恪率军进攻镇守广固城的[[东晋]]镇北将军段龛所部,并将其包围起来。当时,诸多将领都劝慕容恪尽快攻城,但慕容恪却从容说道:“作战之情势,有时应当缓战以慢慢制服敌人,有时应当急攻以快快战胜敌人。如果敌我双方势均力敌,而敌人又有强大的外援,我军怕有遭到敌人腹背夹击的危险,就不能不采取快速攻城战法。如果我军强大而敌人弱小,且敌人又无外援,那么,对于这种守城之敌,则应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法,以等待敌人困敝时再攻取它。[[兵法]]上所说的‘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它,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它’,正是讲的这个道理。段龛的部众现在还很多,内部尚未出现离心倾向。目前他们凭据坚城固垒,上下齐心协力地进行防守,如果我们投入全部精锐部队强攻坚城,用几十天时间虽然也可以攻下来,但那样做将会给我们的部队造成很多伤亡。所以,应当采取持久围困以取胜的战法。”于是,慕容恪命令部队构筑工事以围困守城的晋军,最后终于攻占了广固。
==原文==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152白话百战奇略械,三月成距堙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不得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
[[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击段龛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强彼弱,外无救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围五攻’,正谓此也。龛党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尽锐攻之,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当持久以取耳。”乃为壁垒以守之,终克广固。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温,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ref>[http://hi.people.com.cn/2006/11/10/273084_1.html 悲剧性结局,朱元璋第一谋臣刘基为何被毒死],人民网,2006-11-10</ref>。[[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ref>[https://www.zhonghuadiancang.com/s/mingchushiwensandajia/ 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华典藏</ref>”。
==作品介绍==
《百战奇法》是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ref>[https://www.docin.com/p-15444962.html 百战奇法],豆丁网,2009-04-25</ref>。
==视频==
===<center>缓战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一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概述</center>
<center>{{#iDisplay:a0535h8yv0e|560|390|qq}}</center>
<center>《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二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续</center>
<center>{{#iDisplay:y0535gdlok1|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