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

增加 4,99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 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 ]]'''| 圖像 = [[File: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15.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7e2b01a0f18d6854.jpg?size=533x800 图片来源360搜索][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E9%9C%8D%E6%96%AF%E7%89%B9%C2%B7%E8%B7%AF%E5%BE%B7%E7%BB%B4%E5%B8%8C%C2%B7%E6%96%BD%E7%89%B9%E9%BB%98&action=edit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49年4月6日| 出生地 = 德国法兰克福| 國籍 = 德国| 别名 = HorstLudwigStörmer| 職業 = 物理学教授| 知名原因 = 作品风格独特| 知名作品 = 《1983年Otto-Klung奖 》</br>《1984年美国物理学会Buckley奖 》</br>《1998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br>《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 (HorstLudwigSt&ouml;rmer,1949年4月6日-),德国物理学家,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人罗伯特·B·劳克林、德国人霍斯特·施特默和美籍华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崔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电子在强磁场中的分数量子化的霍尔效应。==人物经历=====从数学开始===霍斯特·施特默父亲经营一家装饰店,母亲是初级中学的教师。施特默从小喜欢数学和科学,但在中学中德语、英语和法语科目却勉强及格,196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他很快发现自己在这一专业没有天赋,便转学到法兰克福大学,但因为错过了物理学的注册时间,只能从数学开始学习,第二年转为物理学专业。施特默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在[[维尔纳·马丁森(]]WernerMartienssen)的物理研究所完成的,由年轻的助理教授[[埃克哈特·赫尼希]](EckhardtHoenig)任导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敏感超导探测器]],擅长发明和构造复杂的仪器设备来解决物理问题。后来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格尔德·宾宁]](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ref>是当时赫尼希的4个学生之一</ref>,在同一个工作小组工作。===任物理学教授===1974年施特默在法国格勒诺布尔的高强度磁场实验室攻读博士期间,研究高强度磁场中的电子孔滴特性,他在那里第一次结识了来自贝尔实验室的[[崔琦。施特默]]的导师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1976年施特默访问了贝尔实验室,这促成了他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77年来到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做博士后。<ref>他1978年获得了贝尔实验室的固定职位,</ref>1983年成为固体电子与光学性质部门的主管,1991年被任命为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研究实验室主任,领导8个部门的约100名科研人员。 在贝尔实验室从事科研20年后,施特默于1998年初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该校的应用物理学教授。 ==获诺贝尔奖== 施特默在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研究[[二维费米气体]]模型,他发明了调制掺杂的方法,可以使得超流动性的[[二维电子系统]]成为半导体,将以前仅适用于硅的二维电子系统,拓展到适用于[[砷化镓]],这一研究成果打开了通往许多二维电子系统上的光学物理实验的大门,<ref>也促成了后来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ref>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高强度磁场实验室,施特默与崔琦合作,1980年[[克劳斯·冯·克利青]](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现的量子霍尔效应,是施特默和崔琦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另一个课题是已被理论预言存在于高强度磁场中的超低电子密度的电子晶体。1981年10月6日,施特默和崔琦研究一种调制掺杂芯片,寻找电子晶体迹象时,发现了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他们因此获得1998年的<ref>诺贝尔物理学奖</ref>,共同获奖的罗伯特·B·劳克林并没有参与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但是他在后来解释了实验结果。 ==个人履历==<p styl="text-indent:zem">196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后来转到法兰克福大学,但因错过物理学注册时间,只能从数学开始学习,第二年转为物理学专业; <p styl="text-indent:zem">1974年施特默硕士毕业后,前往法国格勒诺布尔的高强度磁场实验室攻读博士; <p styl="text-indent:zem">1977年来到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进行博士后阶段学习。 <p styl="text-indent:zem">1978年获得了贝尔实验室的固定职位; <p styl="text-indent:zem">1983年成为固体电子与光学性质部门的主管; <p styl="text-indent:zem">1991年被任命为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研究实验室主任; <p styl="text-indent:zem">1998年初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该校的应用物理学教授。 ==成就荣誉==<p styl="text-indent:zem">1983年Otto-Klung奖; <p styl="text-indent:zem">1984年美国物理学会Buckley奖; <p styl="text-indent:zem">1998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p styl="text-indent:zem">1998年因发现并研究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ref>[https://baike.so.com/doc/8139553-8456539.html 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360搜索</ref> ==文献来源=={{Reflist}}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