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
次編輯
變更
摩尼教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7CEEB" align= center| '''<big>摩尼教</big>''' |- |<center><img src= 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7CEEB" align= center| '''<big>摩尼教</big>'''
|-
|<center><img src= 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68/51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5373 来自 澎湃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7CEEB"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摩尼教
'''外文名:'''Manichaeism
'''别 名:'''明教,牟尼教
'''发源地:'''巴比伦
'''创立时间:'''三世纪
|}
摩尼教(Manichaeism)又称[[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源自古代[[波斯]][[祆教]],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由于希腊文《[[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的发现,学术界掌握了关于摩尼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一般认为,摩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
摩尼教在[[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正式传入中国。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被唐玄宗下诏禁止。
摩尼教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文献使用过[[叙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与其他主要宗教发生了深入的思想对话,如果要研究中世纪欧亚大陆东西文明交流史,从研究摩尼教入手无疑是一个的极佳选择。<ref>[https://www.chazidian.com/r_ci_3a190100e6607d838b35cb62eae0363d/ 摩尼教],查字典</ref>
==创始人==
[[摩尼]](Mani,216年4月14日-约274年)是摩尼教的创始人。
母亲满艳(Maryam)与波斯的[[安息]](Arsacids)王室有亲戚关系。摩尼诞生于巴比伦(Babylonia)北部的[[玛第奴]](Mardinu)。父亲[[跋帝]](Patek)原住哈马丹(Hamadan)曾参加犹太派基督徒派别[[厄勒克塞]](Elchasaites)派,这个教派以禁欲和实行烦琐的浸礼仪式为特点。摩尼从四岁起就被他父亲带到这个教派中生活。
摩尼自称从小受到[[天使]]启示,他二十四岁时(240年4月19日)受到神我(Syzygos)一次最重要的启示,涉及以后摩尼教的主要基本教义。他遂与厄勒克塞派决裂,如果没有他父亲的保护,可能被杀。摩尼离开这个教派,来到泰锡封(Ctesiphon),只有两个追随者,后来他父亲也皈依了他的宗教。摩尼及其少数信徒曾在波斯北部传教,后来取海路前往印度,使杜兰(Turan,在今俾路支地区)国王皈依摩尼教。从印度回来后,摩尼赢得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沙卜尔]](Shapur)的兄弟、[[呼罗珊]](Khurasan)总督[[卑路斯]](Peroz)的友谊,通过他得以晋见沙卜尔。摩尼用中古波斯文写了《[[沙卜拉干]]》(Sabuhragan)一书,概述摩尼教的教义,题献给沙卜尔。沙卜尔给了摩尼书面文件,准许他和他的信徒在帝国范围内任何地方旅行和传教。摩尼派使徒[[阿驮]](Adda)、承法教道者帕提格(Pattig)等向罗马帝国境内传教,派末冒(Mar Ammo)等向东方传教。
摩尼教在不长时间内已经发展成一个世界性宗教。[[瓦赫兰]](Bahram)一世(273-276年)继位后,受琐罗亚斯德教主[[科德]](Kirdir)的影响,改变了对摩尼教宽容的政策。摩尼想去东方的[[贵霜]](Kushan)地区,未被准许。他收到瓦赫兰一世的传唤,要他前往[[贝拉斐]](Bet Laphat)朝廷。摩尼已经意识到凶多吉少,但是对信徒的关怀一如既往,在途中还访问了故乡[[高凯]](Gaukhai)的摩尼教社团。他于274年1月21日抵达朝廷,晋见瓦赫兰一世时,受到国王的指责,摩尼进行了抗辩,被投入监狱,2月26日死于狱中。
==教义==
摩尼教的根本教义,为[[二宗三际]]。
===二宗===
二宗指明暗,也即善恶。
未有天地之时,只有善恶二宗。善宗即光明王国,最高神被称为伟大之父(汉文摩尼经称大慈父、明尊),他有感觉、推理、思维、想象和意志等五大荣耀(相、心、念、思、意等五种国土),仁爱、信仰、忠实、慈善和智慧等五种精神品质(怜悯、诚信、具足、忍辱、智慧等五施)。他与光明、威力、智慧是四位一体(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在他的四面住着十二个神,每面三个(十二常住宝光王)。恶宗被称为黑暗之王(魔王),住在黑暗王国里。
===三际===
三际指初际、中际、后际。
初际阶段,明暗是分开的。
中际阶段,黑暗侵入光明,光明与黑暗斗争,两者混合。后际阶段,明暗重新分开。
初际之末,黑暗之王上窥光明王国,五大荣耀为之战栗。伟大之父不欲五大荣耀出战黑暗之王,遂召唤出生命之母(善母佛),生命之母又召唤出初人(先意佛),初人召唤出他的五个儿子(五明佛:清净气、妙风、明力、妙水、妙火)作为自己的甲胄,去驱逐黑暗。但是初人被打败,五明子被五类魔所吞噬。当初人苏醒过来后,向伟大之父呼救七次,于是伟大之父第二次召唤,先唤出光明之友(乐明佛),光明之友唤出大般(造相佛);大般(即建筑之神)唤出活灵(净风佛)。活灵唤出他的五个儿子:光辉卫士(持世明使)、尊贵之王(十天大王)、阿大姆斯(降魔胜使)、荣耀之王(催光明使)和持地者(地藏明使)。他们一起来到黑暗王国,活灵呼唤初人,初人作了回答。这一呼一应产生了两个神,一为呼神(说听),一为应神(唤应),分别成为活灵及初人的第六子。“净风、善母二光明使,入於暗坑无明境界”,救出先意。但是,“五类魔黏五明身,如蝇著蜜,如鸟被li,如鱼吞钩。”五明子无从得救。
从此教义的中心就是如何救出被五类魔吞噬的五明子。这就必须建立宇宙。“净风明使以五类魔及五明身二力和合,造成世界十天八地,如是世界即是明身医疗药堂,亦是暗魔禁系牢狱。”这个世界由活灵五子管理。活灵又净化那些被吞噬的光明,造成日月星辰。然后,生命之母、初人和活灵向伟大之父祈祷,伟大之父进行了第三次召唤,召唤出第三使(日光佛),第三使召唤出十二童女(Twelve Virgins,汉文摩尼经称电光佛)。第三使“或现童男微妙相,癫发五种雌魔类”,十二童女则“或现童女端严身,狂乱五种雄魔类”,使五类魔身上吸收的光明分子射泄出来,掉在地上变成各种动植物。植物比动物包含更多的光明分子。
净风造成世界作为囚禁暗魔的牢狱,“于是贪魔见斯事已,於其毒心重兴恶计,即令路yi(叙利亚文Ashqalun)及业罗泱(Namrael)以像净风及善母等,於中变化,造立人身,禁囚明性,放(=仿)大世界。如是毒恶贪欲肉身,虽复微小,一一皆放(=仿)天地世界。……喻若金师,摸(=模)白象形,写指环内,於其象身,无有增减。人类世界,亦复如是。……其五明身,既被如是苦切禁缚,废忘本性,如狂如醉。”贪魔造立的人身,就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亚当根本不意识到自己的灵魂是光明分子,原来属于光明王国。当五个天使看到这种情况时,就要求生命之母、初人和活灵派神去解救亚当。他们遂派光明耶苏(汉文摩尼经称光明夷数或夷数佛)去启示亚当。光明耶苏向亚当显现在天之父、亚当自己的本性及其被囚禁在肉体之中的痛苦,并让亚当尝了生命之树(常荣树),学得了神秘的灵知——诺斯(Gnosis)。人类只有掌握诺斯才能得救,这是诺斯替派共有的主要思想,摩尼教也不例外。光明耶苏拯救亚当,实际上是以后历代明使拯救人类的蓝本。因此,光明耶苏在摩尼教诸神中具有特殊地位,献给他的诗篇特别多,《赞夷数文》歌颂他“自是明尊怜悯子,复是明性能救父,自是诸佛最上兄,复是智慧慈悲母”。亚当虽然获得了诺斯,但是仍然受了夏娃的诱惑,生了第一个孩子塞特(Seth)。因为亚当比夏娃身上有更多的光明分子,塞特被魔鬼视为异类,幸得诸神保佑和亚当抚育,得以长大成人和行善终生。人类便是塞特的后裔。
为了拯救一代又一代人类中义人的灵魂,“又复净风造二明船(即日月),於生死海运渡善子,达於本界,令光明性究竟安乐。”义人的灵魂是通过光耀柱从月亮转到太阳,再进入新乐园的。光耀柱既是神(汉文摩尼经借用佛教术语,称卢舍那佛),又是灵魂到达日月宫殿,以至最后回归涅槃常明世界所要经过的境界(汉文摩尼经称卢舍那境界)。怨魔贪主见净风造了二明船,“生嗔gou心,即造二雌雄等形,以放(仿)日月二大明船,惑乱明性,令升暗船,送入地狱,轮回五趣,备受诸苦,卒难解脱。”伟大之父从魔王控制下解救明性的斗争仍未获胜,需要另一位神帮助人类得到解脱。
“若有明使,出兴於世,教化众生,令脱诸苦,……犹如国王破怨敌国,自於其中妆饰台殿,安置宝座,平断一切善恶人民,其惠(慧)明使,亦复如是。”慧明使又称慧明佛,即大诺斯(Great Nous),他是光明耶苏召唤出来的,是一切使者之父,一切教会之首。慧明使在人间的化身先是犹太教旧约圣经中记载的人类始祖亚当的一些后裔:塞特、挪亚(Noah)、亚伯拉罕(Abraham)、闪(Shem)、以挪士(Enosh)、以诺(Enoch);然后是真正宗教的创立者:佛陀、琐罗亚斯德、弥赛亚耶苏。慧明使最后的、最完美的化身就是摩尼。《摩尼教残经》歌颂明使:“三界独尊,普是众生慈悲父母,亦是三界大引导师,亦是含灵大医疗主,……亦是上天包罗一切,亦是实地能生实果,……亦是死中与常命者,亦是众生明性中性,亦是三界诸牢固狱解脱明门。”这既是对慧明使的,也是对摩尼的颂词。
当摩尼教获得大部分人类的信奉之后,光明分子的解脱几近完成。这时光明耶苏会第二次降临,称为智慧世界之神(汉文摩尼经译称具智法王),他将建立法庭,自任审判者(汉文摩尼经称平等王),把正义者和邪恶者分开。之后,支撑世界的光耀柱和活灵诸子将离开,天地随之崩溃,爆发出一场大火,这场大火将持续1468年。生命之思(Thought of life,即汉文摩尼经中的“唤应警觉声”)将以最后的相貌(the Last Statue,即汉文摩尼经中的“本相貌”)出现,收集一切遗留的光明分子,上升到新乐园。黑暗魔王及其他恶魔将被囚禁,新乐园将重新并入光明王国,这就是后际。
从以上的简述可以看到,光明与黑暗对立的二元论、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际论、最后的大战等教义,渊源可能是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最高神伟大之父,已经高度抽象,不像犹太教的上帝干涉人间事务。旧约中创造世界的耶和华的角色在摩尼教中降低为由净风来扮演,净风在摩尼教科普特文史料中就被称为造物主。基督教中的耶苏形象在摩尼教中变得多元化了,主要表现为大神光明耶苏和光明使者弥赛亚耶苏,摩尼以耶苏的使徒自居。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犹太教-基督教的重大影响。
==摩尼仪规==
===三印十戒===
《下部赞》的"此偈你逾沙忏悔文"写道:"於七施、十戒、三印法门,若不具修,愿罪销灭"。"此偈凡至莫日与诸听者忏悔愿文"中也有类似的文句。
三印和十戒是摩尼教的基本戒律。
三印指口印、手印和胸印(东方文献中有时指心印),三印与十戒有联系。
根据《群书类述》,十戒是:不拜偶像,不妄语,不贪欲,不杀生,不奸淫,不偷盗,不欺诈,不行巫术,不二见(怀疑宗教),不怠惰。口印即不妄语等戒律,手印即不杀生等戒律,胸印即不奸淫等戒律。
三印、十戒是僧侣、俗信徒都必须遵守的。十戒主要从负面设限,不许信徒做这个做那个。
===五条戒律===
对僧侣另有五条戒律,主要从正面鼓励,希望僧侣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下部赞》的"普启赞文"写道:"具足善法五净戒"。根据粟特文书,五净戒是真实,不害,贞洁,净口和安贫。不害是禁止从事任何可能伤害光明分子的工作,即不要从事耕田、采集、收获和杀害任何动植物的事情。贞洁是指禁止性交,因为性交被视为模仿恶魔通奸,会导致人类生生不息,继续不断囚禁光明分子。净口是指禁止吃肉和饮酒。安贫是要求不蓄私产,靠施舍和乞讨为生,年一易衣,日一受食。
===洗礼仪式===
根据《群书类述》,摩尼教要求一般信徒每天祈祷四次,僧侣每天祈祷七次,即《佛祖统纪》引《[[夷坚志]]》说的,以七时作礼。一般信徒在星期天(汉文音译密日)斋戒,选民(僧侣)在星期天和星期一(汉文音译莫日)斋戒两天。《宿曜经》记载:"尼乾子末摩尼以密日持斋,亦事此日为大日,此等事持不忘。"《下部赞》中的"此偈凡莫日(星期一)用为结愿"写道:"赞此今时日,於诸时最胜,诸有乐性者,今时入香水,渗浴诸尘垢,皆当如法住"。可能在星期一举行某种类似洗礼的仪式。《下部赞》中另有"此偈凡至莫日与诸听者忏悔愿文",写道:"对今吉日,堪赞叹时,七宝香池,满活命水。"可见中国的一般摩尼教信徒在星期一也要举行忏悔和类似洗礼的仪式。
===宗教节日===
摩尼教徒最大的宗教节日是[[庇麻节]](Festival of Bema),纪念摩尼受难,通常在每年的十二月举行。此前有约一个月的斋戒。庇麻意为祭坛,虚位以待,象征摩尼降临。从描绘庇麻节的细密画来看,一位僧侣右手握着一只杯子,前面的红桌子上放着面包,可能在举行一种类似基督教圣餐的仪式。《[[下部赞]》"叹五明文第二叠"说"夷数血肉此即是,堪有受者随意取",描写的就可能是这种仪式。从《祈祷和忏悔书》中知道,庇麻节上要朗读摩尼最后的书信,吟唱赞美摩尼、第三使、光耀柱、救主耶苏、诸明使、庇麻等的诗篇和欢乐颂。
==摩尼制度==
===五个教阶===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记载,摩尼教团内部通常分为五个教阶:
第一,十二慕she,译云承法教道者(使徒);
第二,七十二萨波塞,译云持法者,亦号拂多诞(主教);
第三,三百六十默奚悉德,译云法堂主(长老);
第四,阿罗缓,译云一切纯善人(选民即僧尼);
第五,耨沙yan,译云一切净信听者(俗信者)。这些名称的音译,出自中古波斯文,同时,
这些教阶也能在希腊文和拉丁文史料中得到印证。摩尼设十二个使徒的做法,显然模仿耶苏的十二使徒。将信徒分为僧尼和一般在俗信徒,可能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
===寺院制度===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记载,摩尼教寺院中有"经图堂一,斋讲堂一,教授堂一,病僧堂一。……不得别立私室厨库。每日斋食,俨然待施;若无施者,乞丐以充。唯使听人,勿蓄奴婢及六畜等非法之具。每寺尊首,诠简三人:第一,阿拂胤萨,译云赞愿首,专知法事;第二,呼lu唤,译云教道首,专知奖劝;第三,遏换健塞波塞,译云月直,专知供施。皆须依命,不得擅意。"
这套寺院制度,可能是摩尼在印度观察了佛教寺院以后,加以模仿而形成的。僧侣过的生活相当俭朴,主要靠施舍乞讨为生,没有奴婢、牲畜等私有财产,共同生活,没有个人的私室、厨房、仓库。
根据帕提亚文摩尼教传教史残片,阿驮曾在罗马帝国建立一批摩尼教寺院。有的学者认为,摩尼教寺院的建立刺激了基督教修道制度的发展。
摩尼教传入回鹘后,借其势力得以发展,唐大历三年(768)在京师长安立寺。以后陆续在荆、扬、洪、越等州、河南府、太原府建立寺院,直至会昌三年(843)被禁断。在查禁时,唐政府没收了摩尼寺的钱物,并严加看守,以防"诸色人及坊市富人影占"。这说明这些寺院已经拥有相当财产,可能曾被粟特或回鹘商人用作货栈和钱庄。唐季摩尼教受迫害以后,转为秘密宗教,向华南发展,建立了一些寺院,如宋绍兴年间(12世纪)在福建泉州石刀山有一座摩尼寺;十三世纪在浙江四明有一座,后改名为崇寿宫,貌似道教寺院,但是仍然承认摩尼教苦行主义的戒律;元代在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华表山建立过一座草庵,祭祀摩尼佛;在温州平阳有一座潜光院,为明教寺院。
1954年刊布的《[[回鹘文摩尼寺院文书]]》提到高昌、[[交河]]、[[唆里迷]]等三处寺院。由爱吾赤(管事)、慕she、依哈林、都督等管理寺院收入的派用。寺院有了殷实的经济基础,拥有土地,征收租金、布匹、粮食、水果,饲养家畜,使用各种工役。高级僧侣丰衣足食,处于特权地位,别居一室,下属不能随便晋见,吃饭有人侍候,可以对下属施行肉刑。这些与《仪略》的规定都有了很大不同。摩尼教从未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唯一的例外是在回鹘统治下,它取得了崇高的政治地位,有了经济特权,因此难免发生深刻的变化。
==视频==
<center>
===金庸小说中的明教真实究竟是怎样?——摩尼教的千年兴衰===
{{#iDisplay: c0641e91s0f|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 270 其他宗教]]
|-
| style="background: #87CEEB" align= center| '''<big>摩尼教</big>'''
|-
|<center><img src= 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68/51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55373 来自 澎湃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7CEEB"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摩尼教
'''外文名:'''Manichaeism
'''别 名:'''明教,牟尼教
'''发源地:'''巴比伦
'''创立时间:'''三世纪
|}
摩尼教(Manichaeism)又称[[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源自古代[[波斯]][[祆教]],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由于希腊文《[[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的发现,学术界掌握了关于摩尼早期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一般认为,摩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传播到东方来以后,又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有自己的戒律和寺院体制。
摩尼教在[[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正式传入中国。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被唐玄宗下诏禁止。
摩尼教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从北非到中国的福建,在整个欧亚旧大陆上广泛传播,文献使用过[[叙利亚]]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汉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科普特]]文等十余种文字,与其他主要宗教发生了深入的思想对话,如果要研究中世纪欧亚大陆东西文明交流史,从研究摩尼教入手无疑是一个的极佳选择。<ref>[https://www.chazidian.com/r_ci_3a190100e6607d838b35cb62eae0363d/ 摩尼教],查字典</ref>
==创始人==
[[摩尼]](Mani,216年4月14日-约274年)是摩尼教的创始人。
母亲满艳(Maryam)与波斯的[[安息]](Arsacids)王室有亲戚关系。摩尼诞生于巴比伦(Babylonia)北部的[[玛第奴]](Mardinu)。父亲[[跋帝]](Patek)原住哈马丹(Hamadan)曾参加犹太派基督徒派别[[厄勒克塞]](Elchasaites)派,这个教派以禁欲和实行烦琐的浸礼仪式为特点。摩尼从四岁起就被他父亲带到这个教派中生活。
摩尼自称从小受到[[天使]]启示,他二十四岁时(240年4月19日)受到神我(Syzygos)一次最重要的启示,涉及以后摩尼教的主要基本教义。他遂与厄勒克塞派决裂,如果没有他父亲的保护,可能被杀。摩尼离开这个教派,来到泰锡封(Ctesiphon),只有两个追随者,后来他父亲也皈依了他的宗教。摩尼及其少数信徒曾在波斯北部传教,后来取海路前往印度,使杜兰(Turan,在今俾路支地区)国王皈依摩尼教。从印度回来后,摩尼赢得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沙卜尔]](Shapur)的兄弟、[[呼罗珊]](Khurasan)总督[[卑路斯]](Peroz)的友谊,通过他得以晋见沙卜尔。摩尼用中古波斯文写了《[[沙卜拉干]]》(Sabuhragan)一书,概述摩尼教的教义,题献给沙卜尔。沙卜尔给了摩尼书面文件,准许他和他的信徒在帝国范围内任何地方旅行和传教。摩尼派使徒[[阿驮]](Adda)、承法教道者帕提格(Pattig)等向罗马帝国境内传教,派末冒(Mar Ammo)等向东方传教。
摩尼教在不长时间内已经发展成一个世界性宗教。[[瓦赫兰]](Bahram)一世(273-276年)继位后,受琐罗亚斯德教主[[科德]](Kirdir)的影响,改变了对摩尼教宽容的政策。摩尼想去东方的[[贵霜]](Kushan)地区,未被准许。他收到瓦赫兰一世的传唤,要他前往[[贝拉斐]](Bet Laphat)朝廷。摩尼已经意识到凶多吉少,但是对信徒的关怀一如既往,在途中还访问了故乡[[高凯]](Gaukhai)的摩尼教社团。他于274年1月21日抵达朝廷,晋见瓦赫兰一世时,受到国王的指责,摩尼进行了抗辩,被投入监狱,2月26日死于狱中。
==教义==
摩尼教的根本教义,为[[二宗三际]]。
===二宗===
二宗指明暗,也即善恶。
未有天地之时,只有善恶二宗。善宗即光明王国,最高神被称为伟大之父(汉文摩尼经称大慈父、明尊),他有感觉、推理、思维、想象和意志等五大荣耀(相、心、念、思、意等五种国土),仁爱、信仰、忠实、慈善和智慧等五种精神品质(怜悯、诚信、具足、忍辱、智慧等五施)。他与光明、威力、智慧是四位一体(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在他的四面住着十二个神,每面三个(十二常住宝光王)。恶宗被称为黑暗之王(魔王),住在黑暗王国里。
===三际===
三际指初际、中际、后际。
初际阶段,明暗是分开的。
中际阶段,黑暗侵入光明,光明与黑暗斗争,两者混合。后际阶段,明暗重新分开。
初际之末,黑暗之王上窥光明王国,五大荣耀为之战栗。伟大之父不欲五大荣耀出战黑暗之王,遂召唤出生命之母(善母佛),生命之母又召唤出初人(先意佛),初人召唤出他的五个儿子(五明佛:清净气、妙风、明力、妙水、妙火)作为自己的甲胄,去驱逐黑暗。但是初人被打败,五明子被五类魔所吞噬。当初人苏醒过来后,向伟大之父呼救七次,于是伟大之父第二次召唤,先唤出光明之友(乐明佛),光明之友唤出大般(造相佛);大般(即建筑之神)唤出活灵(净风佛)。活灵唤出他的五个儿子:光辉卫士(持世明使)、尊贵之王(十天大王)、阿大姆斯(降魔胜使)、荣耀之王(催光明使)和持地者(地藏明使)。他们一起来到黑暗王国,活灵呼唤初人,初人作了回答。这一呼一应产生了两个神,一为呼神(说听),一为应神(唤应),分别成为活灵及初人的第六子。“净风、善母二光明使,入於暗坑无明境界”,救出先意。但是,“五类魔黏五明身,如蝇著蜜,如鸟被li,如鱼吞钩。”五明子无从得救。
从此教义的中心就是如何救出被五类魔吞噬的五明子。这就必须建立宇宙。“净风明使以五类魔及五明身二力和合,造成世界十天八地,如是世界即是明身医疗药堂,亦是暗魔禁系牢狱。”这个世界由活灵五子管理。活灵又净化那些被吞噬的光明,造成日月星辰。然后,生命之母、初人和活灵向伟大之父祈祷,伟大之父进行了第三次召唤,召唤出第三使(日光佛),第三使召唤出十二童女(Twelve Virgins,汉文摩尼经称电光佛)。第三使“或现童男微妙相,癫发五种雌魔类”,十二童女则“或现童女端严身,狂乱五种雄魔类”,使五类魔身上吸收的光明分子射泄出来,掉在地上变成各种动植物。植物比动物包含更多的光明分子。
净风造成世界作为囚禁暗魔的牢狱,“于是贪魔见斯事已,於其毒心重兴恶计,即令路yi(叙利亚文Ashqalun)及业罗泱(Namrael)以像净风及善母等,於中变化,造立人身,禁囚明性,放(=仿)大世界。如是毒恶贪欲肉身,虽复微小,一一皆放(=仿)天地世界。……喻若金师,摸(=模)白象形,写指环内,於其象身,无有增减。人类世界,亦复如是。……其五明身,既被如是苦切禁缚,废忘本性,如狂如醉。”贪魔造立的人身,就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亚当根本不意识到自己的灵魂是光明分子,原来属于光明王国。当五个天使看到这种情况时,就要求生命之母、初人和活灵派神去解救亚当。他们遂派光明耶苏(汉文摩尼经称光明夷数或夷数佛)去启示亚当。光明耶苏向亚当显现在天之父、亚当自己的本性及其被囚禁在肉体之中的痛苦,并让亚当尝了生命之树(常荣树),学得了神秘的灵知——诺斯(Gnosis)。人类只有掌握诺斯才能得救,这是诺斯替派共有的主要思想,摩尼教也不例外。光明耶苏拯救亚当,实际上是以后历代明使拯救人类的蓝本。因此,光明耶苏在摩尼教诸神中具有特殊地位,献给他的诗篇特别多,《赞夷数文》歌颂他“自是明尊怜悯子,复是明性能救父,自是诸佛最上兄,复是智慧慈悲母”。亚当虽然获得了诺斯,但是仍然受了夏娃的诱惑,生了第一个孩子塞特(Seth)。因为亚当比夏娃身上有更多的光明分子,塞特被魔鬼视为异类,幸得诸神保佑和亚当抚育,得以长大成人和行善终生。人类便是塞特的后裔。
为了拯救一代又一代人类中义人的灵魂,“又复净风造二明船(即日月),於生死海运渡善子,达於本界,令光明性究竟安乐。”义人的灵魂是通过光耀柱从月亮转到太阳,再进入新乐园的。光耀柱既是神(汉文摩尼经借用佛教术语,称卢舍那佛),又是灵魂到达日月宫殿,以至最后回归涅槃常明世界所要经过的境界(汉文摩尼经称卢舍那境界)。怨魔贪主见净风造了二明船,“生嗔gou心,即造二雌雄等形,以放(仿)日月二大明船,惑乱明性,令升暗船,送入地狱,轮回五趣,备受诸苦,卒难解脱。”伟大之父从魔王控制下解救明性的斗争仍未获胜,需要另一位神帮助人类得到解脱。
“若有明使,出兴於世,教化众生,令脱诸苦,……犹如国王破怨敌国,自於其中妆饰台殿,安置宝座,平断一切善恶人民,其惠(慧)明使,亦复如是。”慧明使又称慧明佛,即大诺斯(Great Nous),他是光明耶苏召唤出来的,是一切使者之父,一切教会之首。慧明使在人间的化身先是犹太教旧约圣经中记载的人类始祖亚当的一些后裔:塞特、挪亚(Noah)、亚伯拉罕(Abraham)、闪(Shem)、以挪士(Enosh)、以诺(Enoch);然后是真正宗教的创立者:佛陀、琐罗亚斯德、弥赛亚耶苏。慧明使最后的、最完美的化身就是摩尼。《摩尼教残经》歌颂明使:“三界独尊,普是众生慈悲父母,亦是三界大引导师,亦是含灵大医疗主,……亦是上天包罗一切,亦是实地能生实果,……亦是死中与常命者,亦是众生明性中性,亦是三界诸牢固狱解脱明门。”这既是对慧明使的,也是对摩尼的颂词。
当摩尼教获得大部分人类的信奉之后,光明分子的解脱几近完成。这时光明耶苏会第二次降临,称为智慧世界之神(汉文摩尼经译称具智法王),他将建立法庭,自任审判者(汉文摩尼经称平等王),把正义者和邪恶者分开。之后,支撑世界的光耀柱和活灵诸子将离开,天地随之崩溃,爆发出一场大火,这场大火将持续1468年。生命之思(Thought of life,即汉文摩尼经中的“唤应警觉声”)将以最后的相貌(the Last Statue,即汉文摩尼经中的“本相貌”)出现,收集一切遗留的光明分子,上升到新乐园。黑暗魔王及其他恶魔将被囚禁,新乐园将重新并入光明王国,这就是后际。
从以上的简述可以看到,光明与黑暗对立的二元论、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际论、最后的大战等教义,渊源可能是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最高神伟大之父,已经高度抽象,不像犹太教的上帝干涉人间事务。旧约中创造世界的耶和华的角色在摩尼教中降低为由净风来扮演,净风在摩尼教科普特文史料中就被称为造物主。基督教中的耶苏形象在摩尼教中变得多元化了,主要表现为大神光明耶苏和光明使者弥赛亚耶苏,摩尼以耶苏的使徒自居。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犹太教-基督教的重大影响。
==摩尼仪规==
===三印十戒===
《下部赞》的"此偈你逾沙忏悔文"写道:"於七施、十戒、三印法门,若不具修,愿罪销灭"。"此偈凡至莫日与诸听者忏悔愿文"中也有类似的文句。
三印和十戒是摩尼教的基本戒律。
三印指口印、手印和胸印(东方文献中有时指心印),三印与十戒有联系。
根据《群书类述》,十戒是:不拜偶像,不妄语,不贪欲,不杀生,不奸淫,不偷盗,不欺诈,不行巫术,不二见(怀疑宗教),不怠惰。口印即不妄语等戒律,手印即不杀生等戒律,胸印即不奸淫等戒律。
三印、十戒是僧侣、俗信徒都必须遵守的。十戒主要从负面设限,不许信徒做这个做那个。
===五条戒律===
对僧侣另有五条戒律,主要从正面鼓励,希望僧侣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下部赞》的"普启赞文"写道:"具足善法五净戒"。根据粟特文书,五净戒是真实,不害,贞洁,净口和安贫。不害是禁止从事任何可能伤害光明分子的工作,即不要从事耕田、采集、收获和杀害任何动植物的事情。贞洁是指禁止性交,因为性交被视为模仿恶魔通奸,会导致人类生生不息,继续不断囚禁光明分子。净口是指禁止吃肉和饮酒。安贫是要求不蓄私产,靠施舍和乞讨为生,年一易衣,日一受食。
===洗礼仪式===
根据《群书类述》,摩尼教要求一般信徒每天祈祷四次,僧侣每天祈祷七次,即《佛祖统纪》引《[[夷坚志]]》说的,以七时作礼。一般信徒在星期天(汉文音译密日)斋戒,选民(僧侣)在星期天和星期一(汉文音译莫日)斋戒两天。《宿曜经》记载:"尼乾子末摩尼以密日持斋,亦事此日为大日,此等事持不忘。"《下部赞》中的"此偈凡莫日(星期一)用为结愿"写道:"赞此今时日,於诸时最胜,诸有乐性者,今时入香水,渗浴诸尘垢,皆当如法住"。可能在星期一举行某种类似洗礼的仪式。《下部赞》中另有"此偈凡至莫日与诸听者忏悔愿文",写道:"对今吉日,堪赞叹时,七宝香池,满活命水。"可见中国的一般摩尼教信徒在星期一也要举行忏悔和类似洗礼的仪式。
===宗教节日===
摩尼教徒最大的宗教节日是[[庇麻节]](Festival of Bema),纪念摩尼受难,通常在每年的十二月举行。此前有约一个月的斋戒。庇麻意为祭坛,虚位以待,象征摩尼降临。从描绘庇麻节的细密画来看,一位僧侣右手握着一只杯子,前面的红桌子上放着面包,可能在举行一种类似基督教圣餐的仪式。《[[下部赞]》"叹五明文第二叠"说"夷数血肉此即是,堪有受者随意取",描写的就可能是这种仪式。从《祈祷和忏悔书》中知道,庇麻节上要朗读摩尼最后的书信,吟唱赞美摩尼、第三使、光耀柱、救主耶苏、诸明使、庇麻等的诗篇和欢乐颂。
==摩尼制度==
===五个教阶===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记载,摩尼教团内部通常分为五个教阶:
第一,十二慕she,译云承法教道者(使徒);
第二,七十二萨波塞,译云持法者,亦号拂多诞(主教);
第三,三百六十默奚悉德,译云法堂主(长老);
第四,阿罗缓,译云一切纯善人(选民即僧尼);
第五,耨沙yan,译云一切净信听者(俗信者)。这些名称的音译,出自中古波斯文,同时,
这些教阶也能在希腊文和拉丁文史料中得到印证。摩尼设十二个使徒的做法,显然模仿耶苏的十二使徒。将信徒分为僧尼和一般在俗信徒,可能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
===寺院制度===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记载,摩尼教寺院中有"经图堂一,斋讲堂一,教授堂一,病僧堂一。……不得别立私室厨库。每日斋食,俨然待施;若无施者,乞丐以充。唯使听人,勿蓄奴婢及六畜等非法之具。每寺尊首,诠简三人:第一,阿拂胤萨,译云赞愿首,专知法事;第二,呼lu唤,译云教道首,专知奖劝;第三,遏换健塞波塞,译云月直,专知供施。皆须依命,不得擅意。"
这套寺院制度,可能是摩尼在印度观察了佛教寺院以后,加以模仿而形成的。僧侣过的生活相当俭朴,主要靠施舍乞讨为生,没有奴婢、牲畜等私有财产,共同生活,没有个人的私室、厨房、仓库。
根据帕提亚文摩尼教传教史残片,阿驮曾在罗马帝国建立一批摩尼教寺院。有的学者认为,摩尼教寺院的建立刺激了基督教修道制度的发展。
摩尼教传入回鹘后,借其势力得以发展,唐大历三年(768)在京师长安立寺。以后陆续在荆、扬、洪、越等州、河南府、太原府建立寺院,直至会昌三年(843)被禁断。在查禁时,唐政府没收了摩尼寺的钱物,并严加看守,以防"诸色人及坊市富人影占"。这说明这些寺院已经拥有相当财产,可能曾被粟特或回鹘商人用作货栈和钱庄。唐季摩尼教受迫害以后,转为秘密宗教,向华南发展,建立了一些寺院,如宋绍兴年间(12世纪)在福建泉州石刀山有一座摩尼寺;十三世纪在浙江四明有一座,后改名为崇寿宫,貌似道教寺院,但是仍然承认摩尼教苦行主义的戒律;元代在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华表山建立过一座草庵,祭祀摩尼佛;在温州平阳有一座潜光院,为明教寺院。
1954年刊布的《[[回鹘文摩尼寺院文书]]》提到高昌、[[交河]]、[[唆里迷]]等三处寺院。由爱吾赤(管事)、慕she、依哈林、都督等管理寺院收入的派用。寺院有了殷实的经济基础,拥有土地,征收租金、布匹、粮食、水果,饲养家畜,使用各种工役。高级僧侣丰衣足食,处于特权地位,别居一室,下属不能随便晋见,吃饭有人侍候,可以对下属施行肉刑。这些与《仪略》的规定都有了很大不同。摩尼教从未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唯一的例外是在回鹘统治下,它取得了崇高的政治地位,有了经济特权,因此难免发生深刻的变化。
==视频==
<center>
===金庸小说中的明教真实究竟是怎样?——摩尼教的千年兴衰===
{{#iDisplay: c0641e91s0f|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 270 其他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