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915
次編輯
變更
北辰区
,创建页面,内容为“北辰区,天津市辖区。位于天津市城北,北运河畔。东以北京排污河与宁河县相邻;东南隔金钟河、新开河与东丽区相望;南…”
北辰区,天津市辖区。位于天津市城北,北运河畔。东以北京排污河与宁河县相邻;东南隔金钟河、新开河与东丽区相望;南与河北区以宜白路、宜正路、普济河道为界,与红桥区以北运河、千里堤为界;西南与西青区以子牙河为界;西、北均与武清县相接。南北纬宽20.8千米,最窄处柳滩村南至刘马庄西北14.4千米;东西经长43.2千米,最宽处东堤头村东至线河村西46.3千米。
全区总面积478.48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11年)。辖7个街道、9个镇:果园新村街道、集贤里街道、普东街道、瑞景街道、佳荣里街道、青源街道、广源街道、天穆镇、北仓镇、双街镇、双口镇、青光镇、宜兴埠镇、小淀镇、大张庄镇、西堤头镇。区政府驻果园新村街道北辰道389号。
==历史沿革==
1953年5月14日,始建津北郊区。1955年6月17日更名北郊区。1958年10月10日撤销,1962年2月1日恢复建制。1992年3月5日更名为北辰区。
1949年10月,今区境内无乡建置,各村直属天津县七、八、九区(1950年7月,九区改三区,七、八区并为四区),武清县七区(1950年7月改十五区,9月改三区),宁河县四区和天津市三区(1952年10月改属天津县四区)。
1953年5月14日,始建津北郊区,区域为原天津市属天津县三、四区的93个自然村:朱唐庄、张献庄、南麻疙瘩、北麻疙瘩、小孟庄、小杨庄、大张庄、小诸庄、李辛庄、北何庄、二阎庄、刘招庄、刘马庄、北孙庄、大杨庄、小淀、小贺庄、温家房子、赵庄东台、赵庄西台、刘安庄、宜兴埠、韩盛庄、小马庄、辛侯庄、芦新河、姚庄子、刘快庄、柳滩、天穆、白庙、霍嘴、勤俭村、南仓、马庄、阎街、王庄、吴嘴、刘园、北仓、三义村、周庄、小赵庄、小丁庄、小阎庄、赵虎庄、李嘴、王秦庄、桃花寺、董新房、桃园口(桃口)、汉沟、小街、胡园、庞嘴、张湾、上蒲口、杨堤、郎园、西赵庄、常庄、下辛庄、屈店、双街、下蒲口、柴楼、沙庄、前丁庄、后丁庄、平安庄、双口、安光、后常家堡、前常家堡、郝家堡、徐家堡、赵家圈、岔房子、东堤、线河、上河头、中河头、下河头、杨家河、铁锅店、李家房子、双河、隐贤、刘家码头、刘房子、杨家嘴、韩家墅、青光;同月,区境行乡统村制,始划8乡。
1953年7月,全区设33乡(其中天穆为回族自治乡)、1镇(宜兴埠)。1955年2月,小丁庄、小赵庄合并为丁赵庄,区辖92个自然村。1958年初,市属张兴庄、东于庄(含席厂)、西于庄、丁字沽(含郭辛庄)4村划入,区辖96个自然村,时与市区界在北洋桥至西沽一线。1958年4月,全区设16乡、2镇(北仓、宜兴埠)。
1958年8月,并为幸福(北仓)、兴淀(宜兴埠)两大公社,梅厂公社的南王平大队(1959年3月改为管理区,1961年5月划归宜兴埠公社)和潘庄公社的东堤头大队(1959年1月划建和平区畜牧场,1960年10月改为和平区卫南公社的堤头管理区,1961年3月改建为堤头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撤销乡、镇、村建置。1961年5月,将两大公社分为北仓、双街、天穆、双口、青光、小淀、宜兴埠、南王平、芦新河、朱唐庄、大毕庄12个公社。
1962年恢复区建制时,刘家码头、李家房子、杨家嘴、刘房子、隐贤村留属杨柳青农场,赵庄东台与赵庄西台已于1960年合并为赵庄村,原属武清县的南王平、喜逢台、仁和营、芦庄、吕庄、高庄、董连庄、小韩庄、小田庄、张四庄、张五庄、大兴庄、大诸庄、大吕庄、下殷庄15个村,原属和平区的东堤头、西堤头、霍庄子、季庄子、东赵庄5个村,原属红桥区的郭辛庄村及红桥渔业队和原属河北区的大毕庄等12村及京津渔业队划入区域,时辖125个自然村。以旧津霸公路和子牙河北堤与西郊区为界。
1963年2月14日,析青光公社前常家堡、后常家堡、徐家堡、郝家堡、上河头、中河头、下河头、岔房子、东堤、线河、赵家圈、杨家河12村置岔房子公社;2月19日,将宜兴埠公社温家房子村划归小淀公社,白庙、东于庄、张兴庄3村划归天穆公社,将东堤头公社霍庄子、东赵庄、季庄子3村划归芦新河公社,将芦新河公社刘快庄划归东堤头公社;同月,将岔房子公社前常家堡、后常家堡、徐家堡、郝家堡、赵家圈5村划归双口公社。
1963年3月4日,析北仓公社李嘴、周庄、屈店、桃花口、王秦庄、董新房、桃花寺7村和双街公社西赵庄、下辛庄、常庄子3村置李嘴公社(1974年10月撤并);6月,芦新河公社改称霍庄子公社。1964年2月2日,将大毕庄公社(12村)划归东郊区后,北郊区辖113个自然村;12月24日,刘家码头、李家房子、杨家嘴、刘房子从杨柳青林场划归青光农场。1965年3月,刘家码头等4村从青光农场划入北郊区,全区辖117个自然村。1966年1月30日,析宜兴埠大队为10个村队。
全区总面积478.48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11年)。辖7个街道、9个镇:果园新村街道、集贤里街道、普东街道、瑞景街道、佳荣里街道、青源街道、广源街道、天穆镇、北仓镇、双街镇、双口镇、青光镇、宜兴埠镇、小淀镇、大张庄镇、西堤头镇。区政府驻果园新村街道北辰道389号。
==历史沿革==
1953年5月14日,始建津北郊区。1955年6月17日更名北郊区。1958年10月10日撤销,1962年2月1日恢复建制。1992年3月5日更名为北辰区。
1949年10月,今区境内无乡建置,各村直属天津县七、八、九区(1950年7月,九区改三区,七、八区并为四区),武清县七区(1950年7月改十五区,9月改三区),宁河县四区和天津市三区(1952年10月改属天津县四区)。
1953年5月14日,始建津北郊区,区域为原天津市属天津县三、四区的93个自然村:朱唐庄、张献庄、南麻疙瘩、北麻疙瘩、小孟庄、小杨庄、大张庄、小诸庄、李辛庄、北何庄、二阎庄、刘招庄、刘马庄、北孙庄、大杨庄、小淀、小贺庄、温家房子、赵庄东台、赵庄西台、刘安庄、宜兴埠、韩盛庄、小马庄、辛侯庄、芦新河、姚庄子、刘快庄、柳滩、天穆、白庙、霍嘴、勤俭村、南仓、马庄、阎街、王庄、吴嘴、刘园、北仓、三义村、周庄、小赵庄、小丁庄、小阎庄、赵虎庄、李嘴、王秦庄、桃花寺、董新房、桃园口(桃口)、汉沟、小街、胡园、庞嘴、张湾、上蒲口、杨堤、郎园、西赵庄、常庄、下辛庄、屈店、双街、下蒲口、柴楼、沙庄、前丁庄、后丁庄、平安庄、双口、安光、后常家堡、前常家堡、郝家堡、徐家堡、赵家圈、岔房子、东堤、线河、上河头、中河头、下河头、杨家河、铁锅店、李家房子、双河、隐贤、刘家码头、刘房子、杨家嘴、韩家墅、青光;同月,区境行乡统村制,始划8乡。
1953年7月,全区设33乡(其中天穆为回族自治乡)、1镇(宜兴埠)。1955年2月,小丁庄、小赵庄合并为丁赵庄,区辖92个自然村。1958年初,市属张兴庄、东于庄(含席厂)、西于庄、丁字沽(含郭辛庄)4村划入,区辖96个自然村,时与市区界在北洋桥至西沽一线。1958年4月,全区设16乡、2镇(北仓、宜兴埠)。
1958年8月,并为幸福(北仓)、兴淀(宜兴埠)两大公社,梅厂公社的南王平大队(1959年3月改为管理区,1961年5月划归宜兴埠公社)和潘庄公社的东堤头大队(1959年1月划建和平区畜牧场,1960年10月改为和平区卫南公社的堤头管理区,1961年3月改建为堤头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撤销乡、镇、村建置。1961年5月,将两大公社分为北仓、双街、天穆、双口、青光、小淀、宜兴埠、南王平、芦新河、朱唐庄、大毕庄12个公社。
1962年恢复区建制时,刘家码头、李家房子、杨家嘴、刘房子、隐贤村留属杨柳青农场,赵庄东台与赵庄西台已于1960年合并为赵庄村,原属武清县的南王平、喜逢台、仁和营、芦庄、吕庄、高庄、董连庄、小韩庄、小田庄、张四庄、张五庄、大兴庄、大诸庄、大吕庄、下殷庄15个村,原属和平区的东堤头、西堤头、霍庄子、季庄子、东赵庄5个村,原属红桥区的郭辛庄村及红桥渔业队和原属河北区的大毕庄等12村及京津渔业队划入区域,时辖125个自然村。以旧津霸公路和子牙河北堤与西郊区为界。
1963年2月14日,析青光公社前常家堡、后常家堡、徐家堡、郝家堡、上河头、中河头、下河头、岔房子、东堤、线河、赵家圈、杨家河12村置岔房子公社;2月19日,将宜兴埠公社温家房子村划归小淀公社,白庙、东于庄、张兴庄3村划归天穆公社,将东堤头公社霍庄子、东赵庄、季庄子3村划归芦新河公社,将芦新河公社刘快庄划归东堤头公社;同月,将岔房子公社前常家堡、后常家堡、徐家堡、郝家堡、赵家圈5村划归双口公社。
1963年3月4日,析北仓公社李嘴、周庄、屈店、桃花口、王秦庄、董新房、桃花寺7村和双街公社西赵庄、下辛庄、常庄子3村置李嘴公社(1974年10月撤并);6月,芦新河公社改称霍庄子公社。1964年2月2日,将大毕庄公社(12村)划归东郊区后,北郊区辖113个自然村;12月24日,刘家码头、李家房子、杨家嘴、刘房子从杨柳青林场划归青光农场。1965年3月,刘家码头等4村从青光农场划入北郊区,全区辖117个自然村。1966年1月30日,析宜兴埠大队为10个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