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726
次編輯
變更
凯里市
,無編輯摘要
有苗、侗、汉、水、布依等 [[ 民族 ]] 。地处黔东低山丘陵西部,黔中山原丘陵南缘,东北高,东南低。年均温15.7℃,年 [[ 降水 量1234量]]1234.5毫米。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清水江、重安江、巴拉河。矿藏有煤、铁、铝、锌、 [[ 重晶石 ]] 、铝矾土等。湘黔铁路、G60高速、320国道、308省道、306省道过境。清水江、重安江可通航。名胜古迹有建于清代的魁星阁等。
==历史沿革==
元置凯黎长官司,明置凯里宣抚司,清 [[ 乾隆 ]] 元年设凯里卫,1913年改凯里县,1936年并入炉山县。1958年置凯里县,因县治驻凯里镇得名。1983年撤县设市。
1996年,凯里市辖5个 [[ 街道 ]] 、8个镇、2个乡:大十字街道、西门街道、城西街道、洗马河街道、湾溪街道、舟溪镇、鸭塘镇、三棵树镇、万潮镇、龙场镇、炉山镇、旁海镇、湾水镇、大风洞乡、凯棠乡。市政府驻北京东路。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凯里市常住总人口433236人,其中:城西街道27819人,大十字街道58116人,西门街道28997人,洗马河街道48641人,湾溪街道19104人,三棵树镇48815人,舟溪镇23093人,鸭塘镇16840人,旁海镇25150人,湾水镇21160人,炉山镇28214人,万潮镇14656人,龙场镇23083人,凯棠乡17393人,大风洞乡32155人。
2003年末,凯里市总人口45.45万人,其中 [[ 少数民 族34族]]34.09万人,非 [[ 农业 ]] 人口16.46万人。辖5个街道、8个镇、2个乡,65个居委会、201个行政村。
2007年末,凯里市总 [[ 面 积1306 积]]1306 平方千米,总 [[ 人 口46口]]46.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5.33万人,非农业人口17.34万人。辖5个街道、8个镇、2个乡:城西街道、大十字街道、西门街道、洗马河街道、湾溪街道、三棵树镇、舟溪镇、鸭塘镇、旁海镇、湾水镇、炉山镇、万潮镇、龙场镇、凯棠乡、大风洞乡。共有201个行政村、30个居委会。
2010年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凯里市常住总人口479011人,其中:城西街道33180人,大十字街道86718人,西门街道50378人,洗马河街道57575人,湾溪街道24688人,鸭塘街道23206人,三棵树镇46402人,舟溪镇16859人,旁海镇22306人,湾水镇17141人,炉山镇25074人,万潮镇12067人,龙场镇18563人,凯棠乡18394人,大风洞乡26460人。
2010年,撤销鸭塘镇,设立鸭塘街道;由三棵树镇划出10个行政村设立开怀街道(2011年8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调整后,全市辖7个街道、7个镇、2个乡:城西街道、大十字街道、西门街道、洗马河街道、湾溪街道、鸭塘街道、开怀街道、三棵树镇、舟溪镇、旁海镇、湾水镇、炉山镇、万潮镇、龙场镇、凯棠乡、大风洞乡。2010年末,凯里市常住人口47.92万人。
2011年末,凯里市面积13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8.22万人; [[ 户籍 ]] 人口50.1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9.94万人。辖7个街道、7个镇、2个乡,14个 [[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 、201个行政村。
2012年10月30日,黔东南州召开凯麻同城化委托代管乡镇街道协议签订仪式:将凯里市鸭塘街道和麻江县下司镇委托凯里经济开发区代管(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将凯里市炉山镇和麻江县碧波乡委托炉碧经济开发区代管。
2014年9月15日,《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关于同意将麻江县下司镇、碧波镇 [[ 行政区域 ]] 划归凯里市管辖的批复》(黔府函[2014]184号)同意将麻江县下司镇、碧波镇整建制划归凯里市管辖,原下司镇、碧波镇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凯里市、麻江县行政区域界线做相应变更。
至此,全市辖7个街道、9个镇、2个乡:城西街道、大十字街道、西门街道、洗马河街道、湾溪街道、鸭塘街道、开怀街道、 [[ 三棵树镇 ]] 、舟溪镇、旁海镇、湾水镇、炉山镇、万潮镇、龙场镇、下司镇、碧波镇、凯棠乡、大风洞乡。其中,鸭塘街道、下司镇由凯里经济开发区代管, 炉山镇、碧波镇由炉碧经济开发区代管。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