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聖三位一體 (馬薩喬)

增加 3,43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聖三位一體…”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聖三位一體</p>
|-
|<center><img src="https://www.zyzw.com/sjmhxl/sjmhxlt/mhyb003.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Santa Trinità<br>[https://www.zyzw.com/sjmhxl/sjmhxl025.htm 圖片來自zyzw] <br>
'''作者'''    馬薩喬 <br>

'''年份'''    1427年 <br>

'''類型'''    濕壁畫 <br>

'''典藏'''    佛羅倫斯新聖母大殿<br>

</small>
|}
</div>
'''聖三位一體 (The Holy Trinity, with the Virgin and Saint John and donors)'''({{lang-it|Santa Trinità}})早期[[文藝復興]][[畫家]][[馬薩喬]]於1427年繪畫的[[壁畫]]。此畫現放在[[佛羅倫斯]]的[[新聖母大殿]]。

== 簡介 ==
這幅畫有明顯的消失點,約是[[人]]的高度,是單點透視的畫。畫家用[[鴿子]]代表[[聖靈]],站在[[耶穌]]的[[頭]]上。[[聖父]]則在耶穌背後。耶穌腳下的人是畫的[[贊助人]]。

畫面下方的[[骷髏骨]]上寫著:"IO FU[I] G[I]A QUEL CHE VOI S[I]ETE E QUEL CH['] I[O] SONO VO[I] A[N]C[OR] SARETE"意謂「我曾是你們之中的一員,也是你們將來的樣子」。

==特色==
一四一五年左右,佛羅倫斯建築師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重新發現了在古羅馬和古希臘時期便已被使用的線性透視法建築原理。十餘年之後,他的同鄉小友馬薩喬應聖瑪莉亞.諾韋拉教堂的邀約完成了首次將此技法用至繪畫領域的濕壁畫《聖三位一體》。整幅祭壇畫由四層內容組成,最底層描繪的石棺代表故去的先人;上方虔誠跪拜在祭壇兩側的是供養人;畫面正中則描繪了聖經中神的三個位格:聖靈、聖父(上帝)和聖子(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聖母瑪麗亞和施洗約翰分列其左右。畫家將作品的滅點放在耶穌腳上,恰好處於常人的視平線,以至於觀者在祭拜諸神時始終處於仰視。石棺及其上方的祭壇均以二維平面的真實位置和比例進行描繪,耶穌身後延展的拱廊則通過近大遠小的廊柱和光影明暗差異營造出一個如深邃長廊般的虛擬三維縱深空間。這一前所未見的構圖首次實現了根據觀者位置調節繪畫空間的錯覺藝術。

中國傳統繪畫推崇「置身事外」的多點透視,而年僅二十七歲便英年早逝的馬薩喬不僅通過《聖三位一體》一舉確立了歷代後輩藝術家們「身臨其境」的焦點透視觀察方法,更是奠定了西方繪畫與幾何科學不可分割的關係。在他去世後,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的《布雷拉祭壇畫》、喬瓦尼.貝利尼的《聖母被聖人推崇登基》、達文西名滿天下的《最後的晚餐》、拉斐爾代表作《雅典學派》以及丁托列托的《尋找聖馬可的遺體》等名作都是繼承馬薩喬理念的例證,其中《最後的晚餐》更是繪畫透視空間與建築本身完美結合的範本。隨着時代變遷,線性透視法也被藝術家們從室內空間搬到室外風景畫中。若無馬薩喬的突破性創意,透視法貫穿西方藝術史的事實將被徹底改寫。<ref>[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19/0501/282592.html 馬薩喬《聖三位一體》],藝加之言,2019-05-01</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4,8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