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28
次編輯
變更
喬治·華盛頓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resident|name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10px 0;">乔治·华盛顿</h4>|original_name = |image = <img src="https://i1.kknews.cc/SIG=1kpkm8j/2581/5552954400.jpg" width="250" ><br> <br>[https://kknews.cc/history/y8gvoea.html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office = [[美国总统列表|第1任]][[美国总统]]|vicepresident = [[约翰·亚当斯]]|term_start = 1789年4月30日|term_end = 1797年3月4日|predecessor = 职位创立|successor = [[约翰·亚当斯]]|office1 = [[美国军队总指挥官|陆军高级军官]]|appointer1 = [[约翰·亚当斯]]|term_start1 = 1798年7月13日|term_end1 = 1799年12月14日|predecessor1 = 詹姆斯·威尔金森|successor1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office2 = [[大陆军]]总司令|appointer2 = [[大陆会议]]|term_start2 = 1775年6月15日|term_end2 = 1783年12月23日|predecessor2 = 职位创立|successor2 = [[亨利·诺克斯]]<small>([[美国军队总指挥官|陆军高级军官]])</small>|office3 = 第二届大陆会议[[弗吉尼亚州]]代表|term_start3 = 1775年5月10日|term_end3 = 1775年6月15日|predecessor3 = 职位创立|successor3 = [[托马斯·杰斐逊]]|office4 = 第一届大陆会议[[弗吉尼亚州]]代表|term_start4 = 1774年9月5日|term_end4 = 1774年10月26日|predecessor4 = 职位创立|successor4 = 职位废除|birth_date = {{birth date|1732|2|22}}|birth_place = 英属美洲[[弗吉尼亚殖民地]][[威斯特摩兰县 (弗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县]]|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799|12|14|1732|2|22}}|death_place = [[美國]][[弗吉尼亚州]][[弗农山庄]]|restingplace = [[弗吉尼亚州]][[弗农山庄]]华盛顿家族墓|party = 无|spouse = [[马莎·华盛顿|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religion = [[自然神论]]<br>[[美国圣公会]]|signature = |signature_alt = Cursive signature in ink|allegiance = {{flag|United States|1777}}|branch = 弗吉尼亚民兵<br>[[大陆军]]<br>[[美国陆军]]|serviceyears = 民兵:1752年–1758年<br>大陆军:1775年–1783年<br>美国陆军:1798年–1799年|rank = [[合众国特级上将]] <small>(死后授予:1976年)|commands = [[弗吉尼亚殖民地]]团<br>[[大陆军]]<br>[[美国陆军]]|battles = [[法国-印第安人战争]]<br>[[美国独立战争]]|awards = [[国会金质奖章]]<br>国会致谢|footnotes = 华盛顿于3月4日开始第一任期;4月6日国会计算出选举人团选票并任命总统;4月30日华盛顿宣誓就职。}} '''乔治·华盛顿'''('''{{lang|en|George Washington}}''',{{bd|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catIdx=W}}),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大陸軍|殖民地軍]]的[[總司令]],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美国总统|总统]](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了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 華盛頓早年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曾擔任支持[[大英帝國]]一方的殖民軍軍官。之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他拒絕了一些同僚慫恿他領導[[军政府|軍事政權]]的提議,在1783年回到了他在[[維農山莊|維農山]]的莊園回復平民生活。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美国宪法历史#宪法草案|制憲會議]]。会议制定了現在的[[美國憲法]]。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了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谋求續任。 由於他扮演了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ref>The earliest known image in which Washington is identified as such is on the cover of the circa 1778 [[Pennsylvania German]] almanac (Lancaster: Gedruckt bey Francis Bailey). This identifies Washington as "Landes Vater" or ''Father of the Land''.</ref>。作为大奴隶主,华盛顿同样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在[[美國在線]]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四位<ref># {{Cite web |url=http://dsc.discovery.com/convergence/greatestamerican/greatestamerican.html%20The%20Greatest%20American%20page%20on%20The%20Discovery%20Channel http://dsc.discovery.com/convergence/greatestamerican/greatestamerican.html | title= The Greatest American page on The Discovery Channel |author= |date= |publisher= |language= 英語 |accessdate= 2012年2月5日 |quote= }} </ref>。 == 早年生涯 ==依據[[儒略曆]],華盛頓生於1732年2月11日。而依據[[格里高利历]],華盛頓則出生於1732年2月22日。在他出生時,英格蘭的新年開始於3月25日(天主報喜節),也因此會有不同的生日出現。他的出生地點是[[威斯特摩兰县 (弗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县]]的一個大農場。華盛頓的家族名稱出自距離[[英格蘭東北]]不遠的[[泰恩-威尔郡]]的華盛頓村(Washington)。在1500年,華盛頓家族遷移到[[北安普敦郡]]。华盛顿的祖先有些名望,曾有个祖先被称为“[[绅士]]”。后来[[亨利八世]]赐给这个家族以土地,其成员担任过各种不同的官职。但是随着[[英格兰]]清教徒革命,家庭财产败落,奥古斯丁的祖父约翰·华盛顿于1657年移民至[[弗吉尼亚州|维吉尼亚]]。在今[[北安普敦郡]]苏尔格雷夫的祖屋作为[[华盛顿纪念馆]]保留至今。 華盛頓是他父親第二次婚姻裡最年長的孩子,他有兩個較年長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勞倫斯和奧古斯汀,和其他四名較年幼的兄弟姊妹:貝蒂、薩母耳、約翰·奧古斯汀和查理斯。華盛頓的父母是[[奧古斯汀·華盛頓]](Augustine Washington, 1693年-1743年4月12日)和[[瑪麗·鮑爾·華盛頓]](Mary Ball Washington, 1708年-1789年4月25日),都是英國後裔。華盛頓的父親是[[弗吉尼亚州|維吉尼亞州]]一個蓄奴的大農場主,他也曾試著进行開採鐵礦的事業。以紳士階級來說,比較起週遭的農場主,他們還不算是真正富有的。他的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弗雷德里克斯堡 (弗吉尼亚州)|弗雷德里克斯堡]]对面的拉帕诺克河畔的费里农庄度过的。華盛頓父親的資產之一便是後來被改名為弗农山的一座大莊園。 华盛顿从7岁到15岁,都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最初在本地教堂司事那里上学,后来在名叫威廉斯的老师那里上学,他的一些作业本至今仍保留着,他在实用[[数学]],包括计量、几种测量的方法和对测量有用的三角方面十分精通。他学习[[几何学|几何]],还学习一点[[拉丁语|拉丁文]]。同时在那个时期,华盛顿还阅读一些英国名著。 華盛頓的哥哥奧古斯汀曾擔任由英國上將所指揮的步兵團的軍官,參加了[[詹金斯的耳朵戰爭]]。之後華盛頓父親的去世讓家族陷入了經濟困難,因此華盛頓無法像兩名年長的哥哥一樣前往英格蘭受教育,他也只得放棄了原本由勞倫斯所安排,成為英國皇家海軍見習軍官的機會。於是華盛頓一生都沒有前往歐洲。 華盛頓接著在成為了[[亚历山德里亚 (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德里亚]]的[[消防隊|消防隊員]]。在1774年,由於他和一家消防器具公司的友好關係,他自費購買了一具當時非常先進的消防器材,捐贈給市鎮使用,這具器材今天仍可以在亞歷山大市的博物館看見。<ref>[http://www.marinwoodfire.org/content/Firefighting_History/100099 Marinwood Fire Department | Famous Early American Firefighters<!-- Bot generated title -->]</ref> == 法國印第安人戰爭:1754—1763 ==在華盛頓22歲的時候,華盛頓無意間成為了[[法國印地安人戰爭]]的導火線之一。這場殖民地所參加的第一場戰爭起源於1753年,[[法国|法國]]人開始在當時屬於維吉尼亞州領土的[[俄亥俄谷地]](Ohio Country)建立許多堡壘,這是法國人的戰略之一。法國人得到當地原住民的支持,試圖阻止英國人繼續向西擴張他們在美州的殖民地,並阻擋殖民地內的英國軍隊。維吉尼亞州的總督是[[羅伯特·丁威迪]](Robert Dinwiddie),當時擔任少校的華盛頓替他向法國指揮官遞交了最後通牒書,要求法國人離開。華盛頓將過程透露給當地的報紙,而他也因此成為傳奇人物。但法國人拒絕撤離,因此在1754年,丁威迪派遣了剛升遷中校的華盛頓率領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前往俄亥俄谷地攻擊法國人。華盛頓率領軍隊伏擊了一支由法裔加拿大人組成的偵查隊,在短暫的戰鬥後,華盛頓的[[印第安人|印地安人]]盟友[[塔纳洽里森]](Tanacharison)族人殺害了法國指揮官[[朱蒙维拉]](Joseph Coulon de Jumonville),接著華盛頓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為“[[必需堡]]”(Fort Necessity)的堡壘,但在數量更多的法軍和其他印地安人部隊進攻下,這座堡壘很快便被攻陷,他也被迫投降。投降時華盛頓簽下一份承認他"刺殺"了法軍指揮官朱蒙维拉的文書(因為這份文書用法文寫成,華盛頓根本看不懂),而這份文書導致了國際間的事變,成為法國印地安人戰爭的起因之一。這場戰爭也是[[七年战争]]的一部分。 華盛頓稍後被法國人假釋,在同意一年之內不返回俄亥俄谷地後被釋放。 華盛頓一直渴望加入英國軍隊,但當時殖民地的居民都對此不感興趣。他在1755年終於等到機會,當時英軍發動遠征,試著重新奪回俄亥俄谷地。遠征行動在[[莫農加希拉河戰役]](Battle of the Monongahela)中遭受災難性結果。相當不可思議地,華盛頓的外衣被四發子彈擊穿,但他仍毫髮無傷,同時在炮火中冷靜地組織軍隊撤退。在維吉尼亞州,華盛頓成了英雄人物,雖然戰爭的重心已經轉移到別處,他繼續領導了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好幾年。在1758年,他隨著John Forbes將軍展開另一次遠征,成功將法軍驅離了[[杜根堡]](Fort Duquesne)堡壘。 華盛頓最初軍事生涯的目標是希望成為正規的英軍軍官—而不僅是殖民地民兵的軍官。但他一直未獲升遷,因此他在1759年辭去了軍職,並與[[马莎·华盛顿|-{zh-hans: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 zh-hant:玛莎·丹德瑞其·克丝提斯;}-]]結婚,她是一名已經育有兩個小孩的富有寡婦。華盛頓和她一起抚養這兩個小孩:-{zh-hans:约翰·帕克·卡斯蒂斯; zh-hant:約翰·派克·克丝提斯;}-和-{zh-hans:马莎·帕克·卡斯蒂斯; zh-hant:玛莎·派克·克丝提斯;}-,稍後他還抚養了她的兩名孫子女,但華盛頓從沒有自己血親的小孩。新婚後他們搬到弗农山居住,過着紳士階級農夫和蓄奴主的生活,他並當選了維吉尼亞當地的下議院議員。 == 美國革命:1774—1783 ==在1774年華盛頓被選為維吉尼亞州的代表前往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由於[[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政府關閉了波士頓港,而且廢除了[[马萨诸塞州|麻薩諸塞州]]的立法和司法權利。殖民地在1775年4月於列克星頓和康科特與英軍開戰後,華盛頓穿著軍服出席[[第二屆大陸會議]]—他是唯一一個這麼做的代表,表示了他希望帶領維吉尼亞民兵參戰的意願。麻薩諸塞州的代表[[约翰·亚当斯]]推薦他擔任所有殖民地的總指揮官,並稱他擁有「擔任軍官的才能……極大的天份和普遍的特質」。因為亞當斯了解到,確保南方的殖民地能與北部殖民地合作順利組成大陸軍團的最好方法,便是推薦一個南方殖民地人士擔任總指揮官。華盛頓在1775年6月15日經由大會選舉無異議支持成為了總指揮官,雖然很捨不得離開心愛的維吉尼亞家園,華盛頓还是接受了指揮官職位,並宣稱"我不認為我能勝任這個指揮官的光榮職位,但我會以最大的誠意接受職位"。華盛頓並宣稱除了必要的開支外,不須付給他任何額外報酬。就這樣,華盛頓於7月3日在麻薩諸塞州的[[剑桥 (马萨诸塞州)|剑桥]]擔任了全殖民地軍隊的總指揮官。 華盛頓在1776年進攻[[波士顿]],利用稍早在提康德羅加堡壘所奪取的火炮陣地,而得以俯瞰整個波士頓港,最後將英軍逐出了波士頓。英軍指揮官[[威廉·何奧]]下令英軍撤回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華盛頓接著率領軍隊前往[[纽约市|紐約市]],預期英軍將發動攻勢。擁有壓倒性軍力的英軍於8月展開了攻勢,而華盛頓所率領的撤退行動卻相當笨拙,幾乎全軍覆沒。他也在8月22日輸掉了[[長島戰役]],不過得以撤退大多數的軍隊回到大陸。在接下來又輸掉了幾次戰役,使得軍隊倉促的撤離了[[新泽西州|新澤西州]],此時美國革命的未來岌岌可危。 在1776年12月25日的晚上,華盛頓重整旗鼓。在這場[[特倫頓戰役]]中,他領導美軍跨越[[特拉华河|-{zh-hans:特拉华河;zh-hk:德拉瓦河;zh-tw:德拉瓦河;}-]],突襲[[黑森雇佣軍]]的兵營。並接著在1777年1月2日的晚上向[[查理斯·康沃利斯]]率領的英軍發動突襲,這次奇襲振奮了支持獨立的殖民地陣營的士氣。 在1777年夏天,英軍發動了三路並進的攻勢,一路由[[約翰·伯戈因]]率領從加拿大向南進攻,一路由威廉·何奧率領攻擊當時殖民地的首都[[費城]]。而華盛頓撤往南方,卻在9月11日的[[布蘭迪萬河戰役]](Battle of Brandywine)中遭受慘敗。為了擊退英軍而發動的[[日耳曼敦戰役]](Battle of Germantown)則因為濃霧和軍隊的混亂而告失敗。華盛頓和他的軍隊只得撤回環境惡劣的[[佛吉谷]](Valley Forge)艱難的渡過冬天。 在1777年至1778年的冬天,是大陸軍(和政治上的革命運動也是)戰況及士氣最惡劣的時刻,大陸軍遭受了極大的戰損和惡劣的生活環境。但華盛頓依然堅定著指揮軍隊,並持續向後方的殖民地大會要求更多補給,使大陸軍能克服寒冷的冬天,逐漸回復士氣。2月時一名曾服役於普魯士軍參謀部的軍官[[弗里德里希·馮·施托伊本]](Friedrich von Steuben)前來佛吉谷,自願幫忙訓練華盛頓軍隊,以使他們能在戰場上能和英軍相較量。施托伊本在佛吉谷的訓練改進了戰術和作戰紀律,大幅增進了殖民地軍的戰力,使殖民地軍得以擺脫烏合之眾的狀態。在佛吉谷的訓練告一段落時,華盛頓的軍隊已經煥然一新了。 華盛頓接著率領軍隊於1778年6月28日的[[蒙茅斯戰役]](Battle of Monmouth)中攻擊從費城前往紐約的英軍,與英軍打成平手,但英軍分裂殖民地政府的企圖於是失敗了。由於這場戰役的勝利,加上一年前於[[薩拉托加戰役]](Battle of Saratoga)中擊敗了伯戈因率領的入侵英軍,情勢逐漸好轉,英軍顯然無法攻克整個新國家,因此法國決定正式與美國結盟。 在1778年後英軍最後一次的試著分離殖民地,這次英軍集中於南方地區。華盛頓的軍隊並沒有直接攻擊他們,而是前往駐紮位於紐約的[[西点 (纽约)|西点]](West Point)軍事基地。在1779年華盛頓命令5分之1的大陸軍展開[[沙利文遠征]](Sullivan Expedition),對那些與英軍結了盟且常攻擊美軍前線堡壘的[[易洛魁聯盟]]的6個部落的其中4個發動攻勢。並沒有戰鬥發生,不過至少摧毀了40個易洛魁村莊,使這些印地安人被迫永遠離開美國,遷徙至加拿大。在1781年美軍以及法國陸軍和海軍一同包圍了康沃利斯在[[约克敦 (弗吉尼亚州)|-{zh-hans:约克敦;zh-hk:約克鎮;zh-tw:約克鎮;}-]]的軍隊,華盛頓迅速前往南方,於10月17日接掌指揮美軍和法軍,繼續圍城戰鬥直到10月17日康沃利斯投降,10月19日,他接过了康沃利斯的投降宝剑。儘管英軍仍在紐約市和其他地點活動直到1783年,這場戰役还是成了獨立戰爭最後一場主要的戰鬥。[[File:GW-painting.jpg|thumb|right|260px|喬治·華盛頓,由[[約翰·莊柏]](John Trumbull)所繪,1780年]]接著在1783年,隨著[[巴黎條約(1783年)|巴黎條約]]的簽署,英國承認了美國的獨立。華盛頓解散了他的軍隊,並在[[新泽西州|新澤西州]]的[[洛基山]](Rocky Hill)向追隨了他多年的士兵們發表了精彩的告別演說<ref>[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mgw3&fileName=mgw3b/gwpage016.db&recNum=347 farewell address]</ref>。幾天後,英國人從紐約市撤退,華盛頓和殖民地政府重回城市,他於12月4日在紐約市發表了正式的告別演說。 應該指出的是,華盛頓的戰術毫無特殊之處,既無開創性、也對軍事歷史毫無影響,而且他在許多次戰役中都犯下大錯。但他仍被奉為戰爭英雄,因為支持他的人們認為,由於他所主張的革命概念,美軍也在戰爭中存活並持續戰鬥,使得美國得以維持獨立而持續至今。華盛頓一直躲開與英軍直接的衝突,避免了美軍決定性的戰敗或投降。他相當了解美軍的弱點並且也限制了他們進行過於冒險的行動,並利用他勇敢的人格激勵軍隊,使他們能撐過漫長而艱難的戰爭。 華盛頓在戰爭中選擇了正確的戰略,如同古[[罗马|羅馬]]將軍[[费边]]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戰略,持續地拖延敵人將能使英國人如同當年的[[汉尼拔]]一樣,「攻到了門外」但卻「不得其門而入」。很快英國人將會了解到繼續作戰只是浪費資源,他們只能追擊美軍進行混戰,卻無法徹底捕捉到美軍的主力。華盛頓了解到這場戰爭將會經由外交途徑取得勝利,而不是靠著士兵們。 == 在維吉尼亞家園:1783—1787 ==1783年12月23日,華盛頓向[[邦聯議會]](Congress of the Confederation)辭去了他在軍隊裡總司令的職務,邦聯議會稍後並在[[马里兰州|馬里蘭州]][[安那波利斯]]的議院召開了會議。這對於新生國家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過程,建立了由平民選出的官員—而不是由軍人來組織政府的先例,避免了軍國主義政權的出現。華盛頓堅信唯有人民擁有對國家的主權,沒有人可以在美國籍著軍事力量、或只因為他出生貴族而奪取政權。 華盛頓接著返回弗农山的莊園,就在1783年聖誕節前夕那天的傍晚抵達家門。自從1775年因戰爭離開心愛的家園後,他都一直沒有機會回家。在門口歡迎他的是他之前曾向其許諾過會在8年內返家的妻子,以及4個已經能夠走路的孫子女,全都在他離家的這段時間出生。戰爭也帶走了他所扶養的繼子約翰的性命,於1781年在約克鎮的一次行軍裡發燒過世。 當華盛頓離開軍隊時,他在大陸軍團裡的最終頭銜是「將軍和總司令」。 == 制憲會議主席:1787-1789 ==在1787年華盛頓主持了在[[費城]]舉行的[[美國制憲會議|制憲會議]]。他並沒有參與討論,但他的威望維持了會議的秩序,並讓代表團能專注於討論上。在會議後他的威望使得包括維吉尼亞州議會在內的許多人相信這個會議的成果,而支持了[[美国宪法|美國憲法]]。 華盛頓的莊園廣達8000[[英畝]](32[[平方公里]]),如同當時其他許多農場主一樣,儘管擁有大量土地,華盛頓手上的現金都不多,常常四處借貸。在後來他成為總統時,他甚至得借款$600元以搬家到首都纽约。 == 總統任期:1789—1797 ===== 開端 ===華盛頓在1789年經過選舉團投票無異議的(獲得了全部的選舉人票)當選總統,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無異議投票當選的總統(並在1792年再次達成)。第二名獲得了34票的[[约翰·亚当斯]]則當選副總統。第一屆美國代表會議(First United States Congress)投票將付給華盛頓$25,000的年薪—這在1789年是個很大的數目。華盛頓在當時大概是全美國最富有的人了,他在西部的土地有非常大的潛在價值—不過在那時都是空地一片。他婉拒了他的總統薪水,這也是他被視為古羅馬公民英雄[[辛辛納圖斯]]的形象的一部分—將承擔政務看作公民義務的市民。在總統就任的儀式中,華盛頓非常謹慎地確保儀式場面的規模和裝飾儉樸得符合共和國的標準,而不會超過當時歐洲各國的王室。 華盛頓的妻子瑪莎對他當選了總統相當失望,她只希望能和華盛頓在弗农山維持平靜的生活。不過她還是承擔起了[[第一夫人]]的職責,開放客廳並負責安排每週和達官顯貴的晚宴,使晚宴能搭配得上總統的身分。 === 政策 ===在華盛頓擔任總統的初期,他只個別地與他的顧問會面,而到了1791年,則開始定期地和全體內閣與會。每當財政部長[[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張應該建立全國性的信用機構並構成金融力量強大的國家時,[[托马斯·杰斐逊]]和[[詹姆斯·麦迪逊]]總是反對他,而華盛頓必須時常調解兩方的意見。最後往往是漢密爾頓在爭論中獲勝,而且華盛頓指責當時由杰斐逊和麦迪逊所支持的名為[[民主共和黨|民主—共和主義社會]](Democratic-Republican societies)的團體的危險性時,漢密爾頓則被擁立為[[聯邦黨]]的領導人。 1791年,當國會通過增加[[蒸餾酒]]的貨物稅率時,引發了許多抗議行動。到了1794年,在華盛頓指示抗議者應該前往地方法院後,抗議活動卻激化為大規模的暴動。於是在8月7日華盛頓向[[宾夕法尼亚州|賓夕法尼亞州]]、[[弗吉尼亚州|維吉尼亞州]]和其他州請求頒布[[美國1972年民兵法|民兵法]]以徵召[[民兵]]。在徵召一萬多名民兵後,他便直接帶兵前往暴動地區鎮壓暴動,使得他成為唯一一個親自率領軍隊的美國總統。平亂中死了幾個人但並沒有戰爭發生,但華盛頓堅強的表現直接展現了新政府的力量。這也是聯邦憲法頒布以來,聯邦政府首次動用軍隊以維持地方的秩序。 在美國自從革命戰爭以來通常稱為[[西北地界]]的地區,原本住在那裡的[[印第安人|印地安人]]仍常與白人爆發衝突,在[[西北印地安人戰爭]](Northwest Indian War)中,印地安人戰勝了白人,直到1794年的[[鹿寨戰役]](Battle of Fallen Timbers)中被白人擊敗為止。 1793年,[[法国大革命|革命後]]的法國新共和黨政府派遣外交官[[埃德蒙·吉尼特]](Edmond Genêt)至美國,吉尼特試著唆使美國輿論同情法國,以合力對抗[[英國]],法國政府更授權他向美國船隻頒布[[私掠许可证|捕押特許證]](letters of marque and reprisal),允許船隻捕押與法國為敵的他國船隻。吉尼特的作為迫使華盛頓要求法國政府把他撤回。 1794年12月9日,在美國派出首席法官[[约翰·杰伊]]前往倫敦談判後,美英兩國簽定了以他為名的[[杰伊条约]],條約裡試圖劃清自從革命戰爭到美國獨立以來兩國間一直拖延的問題,好增進兩國間的關係。主張親法國派的杰斐逊等人極力批評條約,但華盛頓和漢密爾頓則表示支持,之後國會也通過了條約的簽定。條約規定英國必須撤離他們在[[五大湖]]的堡壘,這也對後來對英國的[[1812年战争]]產生了影響。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利用他在聯邦政府內的任命權,任命了許多他的好友擔任政府職位,因此由他領導的聯邦黨羽翼漸豐,稍後在1796年由聯邦黨推舉的副總統[[约翰·亚当斯]]也當選了總統。華盛頓自身相當反對這種黨派政治,因此從不表態支持任何政黨。儘管華盛頓較偏向支持漢密爾頓而不是杰斐逊派的政策,但他從沒有這樣公開表態過。因此可以說華盛頓在當時是沒有黨派立場的,到目前為止,華盛頓是唯一一個無黨籍的美國總統。 儘管華盛頓相當不情願,他還是被選為第二任總統。不過華盛頓堅持拒絕了擔任第三任總統,因此寫下美國總統任期不能超過兩屆的不成文慣例。這個慣例一直到1940年才被[[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所打破,但在羅斯福死後這個慣例正式的被寫進[[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裡面。 1797年,華盛頓任期届满,发表由汉密尔顿撰写的告别辞,这份離職演說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富影響力的政治演說之一。在演說中他闡述了過份的黨派偏見可能對國家造成的不良影響,他呼籲人們拋棄黨派之爭,團結起來為增進公眾利益而努力。他並主張美國應該避免受到他國的干涉,因為美國應該只專注於美國人的利益。他建議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保持友誼和貿易關係,並應該避免牽扯進歐洲的戰爭。他認為應該避免與某國家保持長期的同盟關係,並指出應該注意當時美法間的結盟。華盛頓的離職演說成為美國人對政治的準則,尤其對於之後的世代而言,每當發生關於美國的外交政策應該維持中立與否的爭論時,華盛頓的演說便成為主張維持中立者最有力的引言,一直到1949年美國開始主導與其他國家結盟為止。 在[[约翰·亚当斯]]的就職典禮上,據說華盛頓還和亞當斯耳語道:“現在我離職了,換你做總統了。讓我們等著瞧誰比較喜歡這工作吧!”。華盛頓之后拒絕離開總統辦公室,直到副總統亚当斯到達,樹立了只有正副總統都到齊時才能讓出總統職位的慣例。接著,華盛頓步出辦公室,回復了平民的身分。 宗教政策方面,華盛頓認為美國是建立在[[宗教自由]]的基礎上的。華盛頓曾宣稱:“美國決不是建立在[[基督教]]的教條之上。”<ref>The United States is in no sense founded upon the Christian doctrine.</ref> === 任內重要法案 ===* 簽署[[美國1789年司法條例|1789年司法條例]](Judiciary Act of 1789),確立了聯邦法院和最高法院制度的法律* 簽署[[美國印地安交流法]](Indian Intercourse Acts),規定內布拉斯加州的大平原區(Great Plains)為印地安人的土地,1790年生效* 簽署[[美國1790年暫時住所法|暫時住所法]](Residence Act of 1790),將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作為聯邦政府暫時的首都,* 簽署[[美國1791年北美銀行法|銀行法]](Bank Act of 1791),頒發許可證給[[北美銀行]],成為了第一家近代的私營商業銀行* 簽署[[1792年铸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規定了美國的硬幣鑄幣標準* 簽署[[美國1793年逃亡奴隸法|逃亡奴隸法]](Fugitive Slave Act of 1793),調解賓夕法尼亞和維吉尼亞兩州間為了一件綁架案而導致的法律糾紛* 簽署[[美國1794年海軍法|海軍法]](Naval Act of 1794),創立了[[美國海軍]]* 組織了第一屆的美國內閣 === 最高法院任命 ===身為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任命了幾乎全數的最高法院法官,同樣的數量只有被任期長達4任(1933年—1945年)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羅斯福]]達到過。華盛頓推薦了以下法官任職[[美国最高法院]]: * [[约翰·杰伊]] - [[美国首席大法官|首席大法官]]-1789年* [[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1789年* [[约翰·拉特利奇]]-1790年* [[威廉·庫欣]](William Cushing)-1790年* [[約翰·布萊爾]](John Blair)-1790年* [[詹姆斯·艾爾戴爾]](James Iredell)-1790年* [[托瑪斯·詹森(法官)|托瑪斯·詹森]](Thomas Johnson)-1792年* [[威廉·帕特生(法官)|威廉·帕特生]](William Paterson)-1793年* [[约翰·拉特利奇]] - 升任首席大法官,1795年(1790年任法官)* [[塞繆爾·蔡斯]]-1796年* [[奥利弗·埃尔斯沃思]]- 首席大法官-1796年 === 任內加入聯邦的州 ===* [[北卡罗莱那州]](1789年)* [[羅德島州]](1790年)* [[佛蒙特州]](1791年)* [[肯塔基州]](1792年)* [[田纳西州|田納西州]](1796年) == 退休和去世 ==两届总统任期届满后,华盛顿拒绝竞选连任:“我走在尚未踏实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为将可能成为以后历届总统的先例。”他向美国人民解释,“你们再继续选我做总统,美国就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了”。<ref name="multiple1">{{cite web |url=http://history.huanqiu.com/miwen/2011-10/2124272.html|title=《乾隆华盛顿同时移交权力 清为中国带来什么》|accessdate=2011-10-28|work=|publisher=环球时报|language=简体中文}}</ref><br> 自從1797年3月4日退休後,華盛頓帶著輕鬆的心情回到弗農山。他在那裡建立了蒸餾室,並成為了或許是當時最大的[[威士忌]]蒸餾酒製造業者,到了1798年便生產了11,000加侖的威士忌,獲得7,500美元的利潤。 1798年,由於戰爭逼近,為了警告法國,華盛頓被新總統[[约翰·亚当斯]]任命為[[美国陆军]]的[[中將]](在當時這是軍中最高的階級了)。這只是象徵性的任命,華盛頓並沒有真的服役。 1799年,美国即将再次举行总统竞选,联邦党人因为党内分歧和声望日下,希望华盛顿再次出来竞选,但是华盛顿在致[[乔纳森·特朗布尔]]州长的信中拒绝了:“一旦我这样做将是可耻的,因为尽管这是我国同胞的愿望,而且在大家的信任下我可能当选并任职,但另一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却会因此去职……如果我参加竞选,我就会成为恶毒攻击和无耻诽谤的靶子,不但会被加上摇摆不定的罪名,而且还会被诬为怀有野心,一遇时机便爆发出来。总之,我将被指责为昏聩无知的老糊涂。”<ref name="multiple1">{{cite web |url=http://history.huanqiu.com/miwen/2011-10/2124272.html|title=《乾隆华盛顿同时移交权力 清为中国带来什么》|accessdate=2011-10-28|work=|publisher=环球时报|language=简体中文}}</ref><br> 其後華盛頓染上了感冒,引起嚴重的發燒和喉嚨痛,並惡化為喉頭炎和[[肺炎]],在1799年12月14日去世,死于喉咙感染,享年67歲。遺體葬在弗農山當地。<ref>[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rg.cn/washingtons_birthday.html 乔治·华盛顿的生日]</ref> == 去世後 ==華盛頓死後,他昔日的革命戰爭夥伴,國會議員[[亨利·李三世|哈利·李]](Harry Lee)對他的稱讚相當著名: {{Cquote 2|他是一個公民,他是戰爭中的第一人,也是和平時代的第一人,也是他的同胞們心目中的第一人。}} 華盛頓為未來的美國樹立了許多的先例,他堅決選擇任滿後和平地讓出總統職位給副總統[[约翰·亚当斯]],這個總統不超過2任的先例被看作是華盛頓對此後的美國總統任期限制最重要的影響,這個慣例直至1933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時才被打破,其後美國國會1951年通過[[ 美國 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把 總統任期正式限制於2任。 華盛頓被許多人稱為[[美國國父]],並被視為美國的創立者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也在全世界成為一個典型的仁慈建國者的形象。美國人談到他時總是稱他為美國的國父。他也在[[迈克尔·H·哈特]]所著的[[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中排名26名,並被多數學者們視為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總統。 儘管華盛頓去世時獲得了當時最高的[[军衔]]—三星的陸軍[[中將]](Lieutenant General),隨著時光流逝,越來越多將軍(從[[尤里西斯·格兰特|格蘭特]]開始)獲得了和他一樣以及更高(四星以及五星)的[[军衔]],這看起來就像華盛頓功績不如他們一般。直到1976年國會通過法案,追封華盛頓為「[[合眾國特級上將]]」(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相当于[[苏联]]等国的[[大元帅]][[军衔]]),並正式宣布此为是美國最高军衔,超過以往和未來的所有[[元帅]]([[五星上将]])和將軍。 == 流行文化 ==民間有故事提到华盛顿在小時候砍倒父親心愛的櫻桃樹,因為誠實而未遭父親責罵的故事,不過此故事是作者帕森‧威印虛構的<ref>[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299 美國的誕生.之三:華盛頓闖的禍……不是砍櫻桃樹]</ref>。 在美國華盛頓州的一個城市為了紀念華盛頓,而命名為[[乔治_(华盛顿州)|乔治]],是唯一用總統全名命名的城市,<ref name="home">[http://www.ci.george.wa.us/index.html The city of George, Washington - Home]</ref>,當地居民為了紀念华盛顿砍倒櫻桃樹的故事,亦以各種[[櫻桃]]品種命名該城的街道名稱<ref>[http://geography.howstuffworks.com/united-states/geography-of-washington1.htm HowStuffWorks "Geography of Washington - Physical Geography"]</ref>。 == 紀念物 ==* 在今天,華盛頓的臉龐和肖像通常被作為美國的國際象徵標誌之一,並也成為了旗幟和國璽的圖像。或許最普遍的就是[[一美元纸币]]的鈔票和[[25美分硬幣]]上他的肖像了,在1美元鈔票上所用的華盛頓肖像是由[[吉尔伯特·斯图尔特]]所畫的,這幅肖像同時也是早期美國藝術的重要作品。 * 華盛頓和[[西奥多·罗斯福]]、[[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亞伯拉罕·林肯]]等四位總統一起被[[卡尔文·柯立芝]]所選上,他們的臉龐被刻在[[拉什莫尔山]]的巨大石壁上,成為美國最知名的雕像群之一。 * 美國的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則以華盛頓為名。華盛頓對於聯邦政府哥倫比亞特區的建立有極大關聯,也是他挑選了[[白宮]]的位置。因此後來建立了[[華盛頓紀念碑]]以紀念他,紀念碑也成了華盛頓特區最著名而顯目的地標之一。華盛頓也在遺囑中捐贈了一部分資金,以在當地建立一所大學,而這所大學後來便命名為[[喬治華盛頓大學]]以紀念他。 * 緊鄰太平洋的[[华盛顿州|華盛頓州]]也成為美國唯一一個以總統為名的州。 * [[美國海軍]]歷年來的軍艦也有三艘陸續以華盛頓為名。目前仍在服役的是一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 連接[[新泽西州|新澤西州]]和[[纽约市|紐約市]]的橋樑也被命名為[[喬治華盛頓大橋|喬治華盛頓橋]]。 * 一種[[棕榈科]][[属 (生物)|属]]的樹木學名也被取名為[[华盛顿棕榈]]。 == 注釋 =={{Reflist|2}} == 參考文獻 == 有關華盛頓的文學作品多不勝數。在[[國會圖書館 (美國)|美国国会图书馆]]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http://memory.loc.gov/ammem/gwhtml/gwbib.html 參考書目]。<div style="font-size:small;">* Burton I. Kaufman, ed., Washington's Farewell Address: The View from the 20th Century (1969); Paul A. Varg, Foreign Policies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1963); Alexander De Conde, Entangling Alliances (1958).* Comora, Madeleine & Deborah Chandra. ''George Washington's Teeth.'' Illustrated by Brock Cole.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3; ISBN 0374325340. A lighthearted chronicle of his dental struggles, aimed at children and adults.* Deconde, Alexander. ''Entangling Alliance: Politics & Diplomacy under George Washington'' (1958)* [[Joseph J. Ellis|Ellis, Joseph J.]] ''His Excellency: George Washington''. New York: Knopf, 2004. ISBN 1400040310. Powerful interpretation of Washington's career.* Elkins, Stanley M. and Eric McKitrick, ''The Age of Federalism.'' (1994) the leading scholarly history of the 1790s.* Ferling, John E. ''The First of Men: A Life of George Washington'' (1989), solid and scholarly.* Fischer, David Hackett. ''Washington's Crossing.'' (2004), prize-winning military history focused on 1775-1776.* Flexner, James Thomas. ''Washington: The Indispensable Man.'' Boston: Little, Brown, 1974. ISBN 0316286168 (1994 reissue). Single-volume condensation of Flexner's popular four-volume biography.** ''George Washington: the Forge of Experience, 1732-1775'' (1965)* Freeman, Douglas. S. ''Washington: An abridgement in one volume by Richard Harwell of the seven-volume George Washington by Douglas Southall Freeman'' (1968), the standard scholarly biography.** Freeman, Douglas. S. ''George Washington'' vol 1 (1948)* Grizzard, Frank E., Jr. ''George! A Guide to All Things Washington.'' Buena Vista and Charlottesville, VA: Mariner Publishing. 2005. ISBN 0-9768238-0-2. Grizzard is a leading scholar of Washington.* Grizzard, Frank E., Jr. ''The Ways of Providence: Religion and George Washington.'' Buena Vista and Charlottesville, VA: Mariner Publishing. 2005. ISBN 0-9768238-1-0.* Higginbotham, Don, ed. ''George Washington Reconsidered'' (2001).* Lengel, Edward G. ''General George Washington: A Military Life.''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5. ISBN 1400060818.* Lodge, Henry Cabot. ''George Washington'' (vol 2, 1899 covers 1783-99) [[:gutenberg:12653|online at Project Gutenberg]] old but generally accurate. Freeman and Flexner are much better.* McDonald, Forrest . ''The Presidency of George Washington''. (1988), Intellectual history showing Washington as exemplar of republicanism.* Peterson, Barbara Bennett. "George Washington: America's Moral Exemplar", (2005).* Washington, George and Kitman, Marvin, ''George Washington's Expense Account''. Grove Press. (2001) ISBN 0-8021-3773-3 Account pages, with added humor.* Wiencek, Henry. ''An Imperfect God: George Washington, His Slaves, and the Creation of America''. (200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