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文化大學

增加 637 位元組, 3 年前
沿革
</p>
==沿革==
===創辦人===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77%;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36px;"
|-
! 姓名 !! 備註
|-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color: #c8ddcb;"|<b>創辦人</b>
|-
|align="left"|張其昀 || align="left"|創辦人為史地學家及教育家,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早年是南高史地學派和學衡派的重要成員;嗣後於國立中央大學任教時爲國風社的靈魂人物之一,為現代儒學和中國文化復興運動的先驅。文大因此被視為學衡、國風精神的載體,也克承了南雍辦學宏旨。
|-
|}
</div>
'''源流'''<br>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梁啟超]]先生於1921年擬在[[天津]]辦一大學,定名為「中國文化學院」,並約地理學者[[張其昀]]往任助教。此校後因經費無著而未辦成,但張其昀將此知遇之恩銘記於心,希望能完成梁啟超之遺志,因而在學校草創時命名為「中國文化學院」。</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於1962年籌備之初,時任[[教育部]]部長的張其昀決定先辦[[研究所]],校名曰「中國文化研究所」,下分十二個學門:[[三民主義]]、實業計劃(甲)工學、(乙)農業、哲學(含教育)、文學、史學、政治、經濟、法律、地學、家政及藝術。次年五月,大學部哲學、[[中國文學]]、東方語文(內分俄文、日文、韓文三組)、英文、法文、德文、史學、地學、新聞、美術、音樂、戲劇、體育、家政、建築及[[都市設計]]等十五個學系成立;九月,夜間部行政管理、社會工作、大眾傳播與商學等四學系成立並招生,乃易名為「中國文化學院」,1980年改制大學。
</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據《[[臺灣府志]]》記載「[[草山]]以多生茅草,故名。」包括今日陽明、菁山二裡,而陽明裡舊稱草山莊、山豬湖、山仔後。山仔後地區存有多數[[美軍眷舍]],今日則轉為主題景觀餐廳、別墅、學生分租宿舍或公務館舍使用,由於棟距、街廓、建築法式深具美式風格,因而成為進入華岡前的整體視覺意象,亦為臺灣現存最完整的美式建築聚落。然近年因土地產權關係衍生拆除美軍眷區、興建新式高樓層住宅聲浪,引發居民、學者、師生以「山仔後疊疊樂」為名,主張維持現有景觀、活化建築使用與保存歷史記憶為號召。
</p>
 
==學校象徵==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