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勉

增加 5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研究领域 =
}}
'''李勉''' 字玄卿,别名李汧公,是 [[ 唐朝 ]] 宗室、大臣,是 [[ 唐高祖 ]][[ 李渊 ]] 之子李元懿的后人。李勉历任监察御史、 [[ 御史 ]][[ 大夫 ]] 、工部 [[ 尚书 ]] 、永平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左仆射、太子太师等职,封爵汧国公;他任职期间颇有政绩,深得百姓爱戴。李勉著有《厨院新池记》《滑州新驿记》等作品,于788年逝世,时年72岁,追赠太傅,赐谥贞简。
李勉善于琴,有琴著《琴徽字议》,还曾作琴曲《静观吟》,慨世之纷扰,世人见役于物而不复休息;表唯有静观,则心境澄清,外诱不扰;言浮云富贵,草芥功名之志;述吟风弄月之襟胸<ref>{{Cite web |url =http://m.yueqixuexi.com/guqin/2012111333888.html| title =李勉(历史古琴大师个人简介)| author = | date = }} 樂器學習网 </ref> 
==人物生平==
李勉,郑王李元懿的曾孙。父亲李择言历任四州(汉、褒、相、岐)刺史,以严厉干练著称,封安德郡公。 。在汉州(今 [[ 四川 ]] 广汉市)时,张嘉贞是益州长史、判都督事,性情简慢崇贵,与辖境内的刺史礼节相隔,但引李择言同榻而坐,谈论政治,当时人觉得很荣耀。
李勉自幼勤读经史,成年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 [[ 道家 ]] 思想。因皇亲陪位典礼,拜开封县尉。当时,天下承平已久,汴州(今河南开封)是水陆交通要路,民居庞杂,最难治理。李勉在任时,与县尉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至德元年(756年),李勉随唐肃宗前往灵州(今宁夏灵武),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朝廷崇尚武功,勋臣依仗恩宠,大多不知礼仪。大将管崇嗣在朝堂上背向而坐,谈笑自如,被李勉弹劾,遭到拘押。唐肃宗赦免管崇嗣,叹道:"我有李勉,才知道朝廷的尊贵啊。"于是提拔他为司膳员外郎。
至德二年(757年),关东诸将送来战俘一百多人,肃宗命全部处死。李勉进谏道:"元凶还没有消灭,战乱波及了大半个国家,许多人都受到了牵连,他们得知陛下登基,都想着洗心革面,如果把这些被俘的人全部杀掉,是逼迫那些跟随反叛的人继续作乱。唐肃宗立即命令赦免战俘。
折叠 == 历任要职==
郭子仪收复长安后,李勉历任清要官职,累迁河南少尹。河东节度使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以为行军司马。不久,拜梁州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
大历二年(767年),李勉入朝,拜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
大历四年(769年),出为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当时,番禺叛军首领 [[ 冯崇道 ]] 、桂州叛将朱济时等作乱数年,攻陷十余州。李勉到任后,派大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翃合力征讨,将它们全部斩杀,最终平定五岭。
大历八年(773年),拜工部尚书,封汧(qiān)国公。不久,永平军节度使令狐彰病死,临终前上表举荐李勉接替自己。唐代宗以为永平军节度使,在镇八年,以素有德望,不威而治,关东诸藩镇十分敬重。
后来,李忠臣镇守汴州,李勉回镇。大历十四年(779年),李忠臣贪婪残虐,部下驱逐。李勉担任汴宋节度使,并将治所迁到汴州。不久,
==人物评价==
[[ 宰相 ]][[ 李泌]]:李勉公忠雅正,而用兵非其所长。
常裒:御史中丞东都畿内观察使李勉,才茂宗枝,名推公器,风标自肃,操履愈高。智略可仗於安危,忠贞克同於休戚,亲贤是赖,中外必闻。属肆觐观风,三川展义,来苏望积,处剧才难,实资模楷之良,共缉保□之政。
陆贽:汧国公李勉,忠信孝友,直方简俭,达君臣父子之际,知礼乐教化之端。虚澹保和,贞明寡欲,求旧则德懋,叙亲则属尊,师范国储无易其选。
[[ 刘昫]]:① 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及在相位向二十年,禄俸皆遗亲党,身没而无私积。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② 李勉、李皋,禀性端庄,处身廉洁,临民莅事,动有美声,可谓宗臣之英也。若夫治军旅,御寇戎,谋必臧,战必胜,则又勉不及皋远矣。
[[ 欧阳修]]:① 位将相,所得奉赐,悉遗亲党,身没,无赢藏。其在朝廷,鲠亮廉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后二人卒,至宴饮,仍设虚位沃馈之。遣戍兵,常视其资粮,春秋存问家室,故能得人死力。② 周之卿士,周、召、毛、原,皆同姓国也。唐宰相以宗室进者九人。林甫奸谀,几亡天下。李程和柔,在位无所发明。其余以材称职,号贤宰相。秦、隋弃亲侮贤,皆二世而灭。周、唐任人不疑,得亲亲用贤之道,飨国长久。呜呼盛欤!
[[ 宋高宗 ]][[ 赵构]]: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
徐钧:指破奸邪叵测心,一言剀切盍沉吟。主昏不听终无奈,付与清风一曲琴。
99,7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