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556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位于象山校区,建筑专业始设于1928年,学脉深厚,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并入他校,1984…”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位于象山校区,建筑专业始设于1928年,学脉深厚,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并入他校,1984年成立环境艺术教研室,1989年成立环境艺术系,2003年重立建筑艺术系时,在国内率先提出培养“哲匠”式的本土建筑[[设计]]人才,于2007年成立建筑艺术学院。该院以在艺术院校重建建筑学科、完善中国建筑教育体制为出发点,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重塑中国本土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质为立足点,以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为总体研究方向,致力于与当代世界建筑教育学术平等沟通,推动本土原创性的建筑、[[城市]]、环境与人居的原创性设计,努力构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该院下设建筑艺术系、城市设计系、环境艺术系和景观设计系,强调以动手实验为突出的教学特色,设有建筑营造研究中心、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实验室等研究实践机构和可持续建造、城市空间地理数字模拟、人居环境和景观生态等系列教学实验室。
==学科设置==
===建筑艺术系===
建筑艺术系是以研究本土原创性实验建筑为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单位,致力于[[探索]]将当代艺术、人文思考、建筑学、特别是建筑的营造问题铸为一体,复兴本土那种融通自然、城市、建筑和器具的整体营造方式。同时,该系特别注重在最开放的国际交流状态下培养本土文化意识的自觉,注重培养思想性与实践性并重、个性与共性互存、人与建筑营造和谐的创造性人才。下设可持续建造实验室。学制五年。
===城市设计系===
城市设计系是中国首个开设的以城市设计为专业主导方向的新兴系科。该系致力于对城市建筑活动和相应的城市学科传统建制进行系统的反思和再造,建构[[城市]]研究、教育新体系。该系以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拥有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双重素质,在个人修养及公共审美品位上得到良好训练,在理性、感性和艺术之间能够建立有机平衡的高素质的跨越性城市规划类专业人才为目标。下设城市空间地理数字模拟实验室。学制五年。
===环境艺术系===
环境艺术系源于1984年率先在全国成立的环境艺术专业,1989年建系。该系是以研究建筑与环境相关的设计为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单位,下设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人居环境实验室。该系教学上延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研究人与居所的场所关系,重视建筑、景观和室内相关学科间的整合互动,培养具有全局观和创造性思维的风景建筑、室内等[[方向]]的高级设计与研究人才。
===景观设计系===
景观设计系由原环艺系2005年设立的景观专业方向发展而来,旨在培养兼具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双重素质的新型景观规划与设计师。教学观念契合了有机哲学观及自然伦理,鼓励学生从[[传统]]哲学、营造学、造园学及当代艺术与设计理论中获取营养,教学实践立足于江南园林及乡土聚落,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把握。下设景观生态实验室。现有师资专业结构丰富,专业建设具有国际学术视野。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学科设置==
===建筑艺术系===
建筑艺术系是以研究本土原创性实验建筑为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单位,致力于[[探索]]将当代艺术、人文思考、建筑学、特别是建筑的营造问题铸为一体,复兴本土那种融通自然、城市、建筑和器具的整体营造方式。同时,该系特别注重在最开放的国际交流状态下培养本土文化意识的自觉,注重培养思想性与实践性并重、个性与共性互存、人与建筑营造和谐的创造性人才。下设可持续建造实验室。学制五年。
===城市设计系===
城市设计系是中国首个开设的以城市设计为专业主导方向的新兴系科。该系致力于对城市建筑活动和相应的城市学科传统建制进行系统的反思和再造,建构[[城市]]研究、教育新体系。该系以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拥有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双重素质,在个人修养及公共审美品位上得到良好训练,在理性、感性和艺术之间能够建立有机平衡的高素质的跨越性城市规划类专业人才为目标。下设城市空间地理数字模拟实验室。学制五年。
===环境艺术系===
环境艺术系源于1984年率先在全国成立的环境艺术专业,1989年建系。该系是以研究建筑与环境相关的设计为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单位,下设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人居环境实验室。该系教学上延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研究人与居所的场所关系,重视建筑、景观和室内相关学科间的整合互动,培养具有全局观和创造性思维的风景建筑、室内等[[方向]]的高级设计与研究人才。
===景观设计系===
景观设计系由原环艺系2005年设立的景观专业方向发展而来,旨在培养兼具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双重素质的新型景观规划与设计师。教学观念契合了有机哲学观及自然伦理,鼓励学生从[[传统]]哲学、营造学、造园学及当代艺术与设计理论中获取营养,教学实践立足于江南园林及乡土聚落,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把握。下设景观生态实验室。现有师资专业结构丰富,专业建设具有国际学术视野。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