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
次編輯
變更
阿奎那
,無編輯摘要
[http://www.nipic.com/show/2/27/7227318kfed28170.html 图片来自nipic昵图网]]]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约1225年
| 國籍 = 意大利
| 别名 = 天使博士
| 職業 = 哲学家,神学家
| 知名原因 = 神学界之王
| 知名作品 = [[ 《神学大全》 ]] </br> [[《论存在和本质》]] </br> [[《哲学大全》]] </br>[[《论正统信仰和真理、异教徒议论大全》]]
}}
'''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会就会解体。 共相与个别托马斯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大力宣扬“[[来世幸福]]”,认为尘世生活的幸福并非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对上帝的静观,从而使灵魂得救。
托马斯阿奎那在其《神学大全》中首先提出[[哲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理性的思辩是人的智能活动,人对外界的认识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经验,许多感觉联合成统一的记忆,许多记忆复合为感官经验,对各种经验的归纳使人开始认识事物,然后进行理性思辩,从中得到对外界的知识。他认为,人的 自然 理性可以是真理,但往往出错,而且只能认识较低级的事物。关于天主的更高的真理,只能来自启示,靠信仰。理性虽有自身的领域,但它从属于信仰。从这种认识论前提出发,托马斯阿奎那区别哲学与神学,认为两者各有其领域。他在[[《论世界永恒性驳窃窃私议者》]]一文中认为,从哲学角度,宇宙可认为是永恒的;而作为基督徒,他相信宇宙并非从永恒主已存在,但在神学与哲学的关系上,他又认为哲学服务于神学;认为神学的原理是凭启示,直接由上天而来,不须凭借其他科学。神学确实性来自神的光照,不会错误,而其他科学的确实性探究的外部世界,神学的目的在于永恒的幸福,因此,神学高于 哲学。神学可凭借哲学,将它发挥得更清楚,但不是非要哲学不可。神学使用哲学,哲学是神的奴女。他迫于时代潮流,企图用哲学论证基督教信仰,这一论证显然是不能彻底的去论证。
为论证神的存在,[[ 托马斯 · 阿奎 ]] 那 依据 首先阐明了存在的含义。在他之前的实在论者认为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是非物质的实体,即一切存在的普遍共同之点,它从属于神的存在。托马斯阿奎那接受[[ 亚里士多德 ]] 的观点, 用质料与 认为 形 式的不同结合来说明物体 而上学虽也考虑这些问题 , 并分析物体的四种变化:位置的变化、数量的变化、性质的变化及本体的变化即生成与毁灭。他认为在变化中保持 但这些 不 变 是形而上学 的 是原始质料 主题 , 它使一事物与其所演变成 形而上学 的 另 主题应是 一 事物之间保持连续性 般存在 。在 说明变化的时、空范畴 运用亚里士多德哲学阐述基督教信仰 时,托马斯 · 阿奎那 认 把存在区分 为 ,时间是物体运动 一般含义 的 尺度 存在与创在 , 位置是物体静止时 创在中包含着实现存在 的 局限 作为或行动 。 他又进一步认为永恒是一 形而上学家要从各 种 与时间不同 物上追溯那最完美 的 延续 创在 ,它 无始无终, 是 其 中也没有事件的时间先后, 他 一切 都同时 存在 的由来。创造在于神,这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出发点 。
在政治观方面,托马斯·阿奎那主张有限君权制。认为国家的目标是维持和平与谋求福利。教会着眼于彼岸世界,与国家目标不同。他认为,由神恩所赐的神的正义与人凭理性所认识的正义并无矛盾。在政教争权斗争中他主张世俗权力服从宗教权力,犹如肉体服从灵魂。在美学上,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与善不能分割。美有三方面因素:内在的完整统一、比例和华彩。他又认为,美有两种:精神的美及外在的美,精神的美来自品德,外在的美来自形体。美有不同水平,而最高的则是神的超越的美。
1. [[ 《论存在与本质》 ]] (约1254~1256)
2. [[ 《反异教大全》 ]] (1264)
3. [[ 《论自然原理》]]
4. [[ 《论君主体制》]]
5. [[ 《论犹太体制》]]
6. [[ 《论上帝的能力》]]
7. [[ 《神学大全》 ]] (未完成)
8. [[ 《论世界永恒性驳窃窃私议者 ]] 》
9. [[ 《论智力的统一性驳阿维罗伊派》]]
10. [[ 《论分立的实体》]]
11. [[ 《论恶》]]
12. [[ 《论灵魂》]]
13. [[ 《论爱》]]
14. [[ 《论希望》 ]] 等。
1245年,托马斯前往巴黎,受教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自1257年开始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用10年时间专心从事教学和著作活动,并被 [[ 罗马教廷 ]] 任命为 [[ 神学顾问与讲师 ]] 。在他去逝3年后,巴黎各神学大师谴责了219条命题,其中有12条是托马斯的观点。这是中世纪最严厉的谴责。托马斯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教会深感其著作的危险性,几次试图封锁这种与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可托马斯并不害怕这种学说,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使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
他成功地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论正统信仰和真理、异教徒议论大全》等。 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最高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认为应通过上帝的创造物来认识上帝的存在,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思想推论出万物创造者的上帝的存在。
许多现代的伦理学家,包括天主教徒或非天主教徒在内,在最近以来开始主张阿奎纳的美德伦理概念可能可以用作取代康德的功利主义学派。透过许多20世纪的哲学家,例如 [[ 伊利莎白·安司孔 ]] (ElizabethAnscombe)等人的著作,阿奎纳在有关行为意图的理论上也变的相当具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阿奎纳的美学理论,尤其是“明白”(claritas)的概念,极大的影响了现代作家 [[ 詹姆斯·乔伊斯 ]] 的文学风格,乔伊斯赞美阿奎纳是西方哲学里排名第二的哲学家,仅次于亚里士多德。阿奎纳的美学概念的影响也可以在意大利符号学家 [[ 翁贝托·埃可 ]] 的作品里观察到,埃可也写了一篇有关阿奎纳的美学概念的论文。
数个世纪以来有许多阿奎纳的传记被出版,其中最知名的是由 [[ 却斯特顿 ]] 写成。
托玛斯是天主教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他最奇妙的神学论述是关于圣体圣事的,以至吾主不能控制对他的爱情,从十字架上对他说:“托玛斯,你把我写的太好了,你要什么赏报”?托玛斯回答说:“吾主有你,我就足够了”。
托马斯主义致力于理性和信仰、科学和宗教、经验和超验、人类和天主、人性和神性、个人和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调和,建立一个以神为中心的综合体系。 [[ 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 ]] (1962-1965)根据基督教宣传现代化的方针,否定了把新托马斯主义作为官方唯一哲学的提法。托马斯始终以天主为最高原则,以天主为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同的是,它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突出认识论和自然哲学,力图论证理性和信仰、科学和宗教的一致性。
新托马斯主义在对知识的分析中,一方面又推崇托马斯所运用的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并把它称之为第一哲学和永恒哲学,把形而上学本体论中有之为有的概念作为认识的基本原则和最终、普遍的对象。从而,使思辩的存在和超验的存在发生关系,以消除具体概念和超验概念、有限存在和无限存在的矛盾,亦即调和具体的物质世界和上帝的存在的,确认现实世界的有限存在乃是对天主无限存在的分有,最后得出理性知识符合宗教信仰的结论。
新托马斯主义断言,自然科学在研究物质世界时必然会涉及物质的结构和起源等哲学问题,因而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质料的学说作为自然哲学的理论基础。认为任何物体都是由形式和组成的,质料是被动的、潜在的,形式是主动的、现实的、质料本身无规定性、是一种非存在。由潜在到现实,不能由质料本身实现。质料需要形式作为原则获得其规定性,实现其存在。新托马斯主义还强调,既然质料自己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于形式,它必定是被创造的,而形式则是自己独立存在的,是事物存在的第一动力和最终原因;正因为有了形式,才出现了各种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哲学以物质世界存在的最高形式为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宗教信仰的对象――天主。所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现神的过程,它肯定神,而不否定神。科学和宗教正是在极其和谐的合作中提示并证明天主。
新托马斯主义反对阶级划分,主张抽象的人性论。它宣称尘世的历史是暂时的,未来的生命才是永恒的,它还宣扬以神为核心、以教会为领导的世界主义,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1. 托马斯·阿奎那论德性 . [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