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3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鸠摩罗什.jpg|thumb|350px|right|[http://xf.jzfjw.cn/upFiles/infoImg/coll/20150104/OT20150104080328420.jpg 原图链接][http:…”
[[File: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鸠摩罗什.jpg|thumb|350px|right|[http://xf.jzfjw.cn/upFiles/infoImg/coll/20150104/OT20150104080328420.jpg 原图链接][http://xf.jzfjw.cn/news/16849.html 图片来自学佛社区网]]]
'''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当时堪称独步空前。他不仅第─次有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大乘空宗的理论,而且在翻译文体上也一变过去朴拙的古风,创造出─种具有外来语和华语调和之美的新文体。他主持翻译的经论,特别为中国佛教徒所乐诵,而且对产后来的佛教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除了唐朝的玄奘以外,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超过了其他经籍翻译家。
== 原文 ==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的译经大师,又是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
鸠摩罗什早在少年时代就已崭露头角,名噪一时。他是龟兹人(新疆),祖上原是天竺人(印度),出身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青年时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当上了该国的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年方二十,才思敏捷,读佛经过目不忘。她对鸠摩罗炎一见钟情,矢志非君莫嫁。龟兹王强迫鸠摩罗炎娶她为妻,婚后生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罗什七岁随他的母亲一同出家。每天能背诵三万二千字经文,号称“日诵千偈。”
罗什十二岁随母亲回龟兹国,途中有一高僧对他母亲说:“这个小沙弥应当好好守护。如果年至三十五岁仍不破戒,将来必定大兴佛法,度人无数。如果破戒,就只能当个有学问的法师罢了。”接着,他随母来到沙勒国停留一年,先拜佛陀耶舍和须利耶苏为师,学了许多大乘经典。鸠摩罗什叹道:“我过去学小乘,好比是蠢人不识金子,错将黄铜当成宝贝。”
二十岁时,他在龟兹国受戒,不久,他的母亲再往印度,临行时勉励他到中国弘传大乘佛教。他毅然应允,表示即使为此受尽苦难也决无怨恨。他留住龟兹二十多年,广习大乘经论。龟兹王为他造了金狮子座,铺上锦褥,请罗什升座说法。罗什说法时,西域各国的国王跪在座边,俯伏在地,让罗什踏在他们的背上,一步步登上法座。
符秦建元十五年,中土僧人悦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向符坚称述龟兹佛教盛况,特别推崇法师鸠摩罗什才智过人,精通大乘佛法。建元十八年符坚遣吕光等出兵西域,并谆谆嘱咐吕光在攻下龟兹后,从速送罗什进关。这是由于政治上的需要,罗什在西域的威信很高,控制鸠摩罗什也就间接控制了西域各国,这与石勒、石虎叔侄重视高僧佛图澄是同一道理。
建元十二年,吕光攻陷龟兹,获得了鸠摩罗什,见他年轻,就有点看不起他。恶作剧地强迫他娶龟兹国王的女儿。
罗什苦苦推辞。吕光说:“你父亲原来也是出家人。他可以娶国王的妹妹,你为什么不能娶国王的女儿、又何必苦苦推辞呢?”吕光将摩什用酒灌醉,将他与龟兹公主一起关在密室里,罗什被逼破戒成亲。
鸠摩罗什来到中国时,后秦的姚苌已继符坚在长安称帝,慕鸠摩罗什的高名,曾经力邀罗什。但吕光父子妒忌罗什足智多谋,能力高强,始终扣住罗什在凉州,不许他东入关内。姚苌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即位,再次敦请罗什入关,仍末成功。后来姚兴派遣大军西攻凉州,凉主吕隆兵败投降。罗什方得被迎入关,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
姚兴对罗什十分敬重、待以国师之礼。弘始四年,鸠摩罗什应姚兴之请,住在逍遥园西明阁,开始译经。他最早译出的是《阿弥陀经》,接著开始翻译《大智度论》、《百论》等大乘经典。他组织和主持译场,邀请有学问的高僧一起参加翻译、重译《大品般若》,后来又译出了《法华经》、《维摩诘经》等重要的大乘经典。据史料所载:他一共译了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佛教典籍。
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当时堪称独步空前。他不仅第─次有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大乘空宗的理论,而且在翻译文体上也一变过去朴拙的古风,创造出─种具有外来语和华语调和之美的新文体。他主持翻译的经论,特别为中国佛教徒所乐诵,而且对产后来的佛教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除了唐朝的玄奘以外,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超过了其他经籍翻译家。
作为佛家信徒,鸠摩罗什晚年的个人生活有其不幸的一面。当时姚兴对鸠摩罗什说道:“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没有第二人可以相比。但一旦去世,法种将要断绝。”于是他将十名歌妓送给罗什,强逼罗什娶她们为妻,对罗什说来,这种第二次破戒并一娶十妻的做法,使他在师友及弟子面前拾不起头来。所以他在讲经说法时,总是用“臭泥中生莲花”自喻。深感有亏于佛门的清规,愧悔不已。《晋书·鸠摩罗什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罗什被逼娶妻后,众僧人纷纷学样娶妻。鸠摩罗什在钵盂中放了满一钵针,召集僧人说:“如果能够学我的样,将这些都吃掉,就可以娶妻。”他举起食匙舀针放进口中,如吃面条一样。众僧愧服。
弘始十五年,七十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突然去世,他结束了他那坎坷而奇特的一生。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漫长岁月中,有记载的佛教翻译家有二百余名,其中鸠摩罗什与真谛、玄奘、不空作为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ref>[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renwu/193640.html 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鸠摩罗什]</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佛教人物]]
'''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当时堪称独步空前。他不仅第─次有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大乘空宗的理论,而且在翻译文体上也一变过去朴拙的古风,创造出─种具有外来语和华语调和之美的新文体。他主持翻译的经论,特别为中国佛教徒所乐诵,而且对产后来的佛教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除了唐朝的玄奘以外,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超过了其他经籍翻译家。
== 原文 ==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的译经大师,又是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
鸠摩罗什早在少年时代就已崭露头角,名噪一时。他是龟兹人(新疆),祖上原是天竺人(印度),出身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青年时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当上了该国的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年方二十,才思敏捷,读佛经过目不忘。她对鸠摩罗炎一见钟情,矢志非君莫嫁。龟兹王强迫鸠摩罗炎娶她为妻,婚后生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罗什七岁随他的母亲一同出家。每天能背诵三万二千字经文,号称“日诵千偈。”
罗什十二岁随母亲回龟兹国,途中有一高僧对他母亲说:“这个小沙弥应当好好守护。如果年至三十五岁仍不破戒,将来必定大兴佛法,度人无数。如果破戒,就只能当个有学问的法师罢了。”接着,他随母来到沙勒国停留一年,先拜佛陀耶舍和须利耶苏为师,学了许多大乘经典。鸠摩罗什叹道:“我过去学小乘,好比是蠢人不识金子,错将黄铜当成宝贝。”
二十岁时,他在龟兹国受戒,不久,他的母亲再往印度,临行时勉励他到中国弘传大乘佛教。他毅然应允,表示即使为此受尽苦难也决无怨恨。他留住龟兹二十多年,广习大乘经论。龟兹王为他造了金狮子座,铺上锦褥,请罗什升座说法。罗什说法时,西域各国的国王跪在座边,俯伏在地,让罗什踏在他们的背上,一步步登上法座。
符秦建元十五年,中土僧人悦纯、昙充等游学龟兹归来,向符坚称述龟兹佛教盛况,特别推崇法师鸠摩罗什才智过人,精通大乘佛法。建元十八年符坚遣吕光等出兵西域,并谆谆嘱咐吕光在攻下龟兹后,从速送罗什进关。这是由于政治上的需要,罗什在西域的威信很高,控制鸠摩罗什也就间接控制了西域各国,这与石勒、石虎叔侄重视高僧佛图澄是同一道理。
建元十二年,吕光攻陷龟兹,获得了鸠摩罗什,见他年轻,就有点看不起他。恶作剧地强迫他娶龟兹国王的女儿。
罗什苦苦推辞。吕光说:“你父亲原来也是出家人。他可以娶国王的妹妹,你为什么不能娶国王的女儿、又何必苦苦推辞呢?”吕光将摩什用酒灌醉,将他与龟兹公主一起关在密室里,罗什被逼破戒成亲。
鸠摩罗什来到中国时,后秦的姚苌已继符坚在长安称帝,慕鸠摩罗什的高名,曾经力邀罗什。但吕光父子妒忌罗什足智多谋,能力高强,始终扣住罗什在凉州,不许他东入关内。姚苌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即位,再次敦请罗什入关,仍末成功。后来姚兴派遣大军西攻凉州,凉主吕隆兵败投降。罗什方得被迎入关,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
姚兴对罗什十分敬重、待以国师之礼。弘始四年,鸠摩罗什应姚兴之请,住在逍遥园西明阁,开始译经。他最早译出的是《阿弥陀经》,接著开始翻译《大智度论》、《百论》等大乘经典。他组织和主持译场,邀请有学问的高僧一起参加翻译、重译《大品般若》,后来又译出了《法华经》、《维摩诘经》等重要的大乘经典。据史料所载:他一共译了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佛教典籍。
鸠摩罗什的翻译事业,当时堪称独步空前。他不仅第─次有系统地翻译和介绍了大乘空宗的理论,而且在翻译文体上也一变过去朴拙的古风,创造出─种具有外来语和华语调和之美的新文体。他主持翻译的经论,特别为中国佛教徒所乐诵,而且对产后来的佛教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除了唐朝的玄奘以外,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超过了其他经籍翻译家。
作为佛家信徒,鸠摩罗什晚年的个人生活有其不幸的一面。当时姚兴对鸠摩罗什说道:“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没有第二人可以相比。但一旦去世,法种将要断绝。”于是他将十名歌妓送给罗什,强逼罗什娶她们为妻,对罗什说来,这种第二次破戒并一娶十妻的做法,使他在师友及弟子面前拾不起头来。所以他在讲经说法时,总是用“臭泥中生莲花”自喻。深感有亏于佛门的清规,愧悔不已。《晋书·鸠摩罗什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罗什被逼娶妻后,众僧人纷纷学样娶妻。鸠摩罗什在钵盂中放了满一钵针,召集僧人说:“如果能够学我的样,将这些都吃掉,就可以娶妻。”他举起食匙舀针放进口中,如吃面条一样。众僧愧服。
弘始十五年,七十岁的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突然去世,他结束了他那坎坷而奇特的一生。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漫长岁月中,有记载的佛教翻译家有二百余名,其中鸠摩罗什与真谛、玄奘、不空作为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家。<ref>[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renwu/193640.html 一位经历坎坷的奇僧:鸠摩罗什]</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佛教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