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27
次編輯
變更
郭松龄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郭松龄
| 圖像 = [[File: 郭松龄2018Guosongling.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makepolo.net/news/allimg/20170214/1487008984731917.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郭松龄[[File:Guosongling.jpg|缩略图]]
| 出生日期 = 1883年(癸未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奉系将领
| 知名原因 = 参加护法战争,发表《反奉宣言》,成立东北国民军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 [[ 郭子仪 ]] 的后裔。奉系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郭高大挺拔,朴素简朴,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 人物生平 ==
郭松龄出生于奉天东郊渔樵寨村(今辽宁省 [[ 沈阳 ]] 市东陵区深井子镇赵家铺村),祖籍 [[ 山西 ]] 太原。据族谱溯源和后人代代传述,郭家是唐朝名将、祖籍太原晋阳的汾阳郡王 [[ 郭子仪 ]] 的后裔。郭松龄的远祖在明朝迁来东北戍边,到清代由于世乱和兵祸,家业无存,其祖父一代迁到渔樵寨村落户。郭松龄的父亲郭复兴曾想追求功名复兴家业,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弃进仕之路,在乡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龄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尽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济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这给郭松龄以很深的文化影响。
'''郭松龄'''19岁时,父亲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而辍学7年的郭松龄也可以不用帮工种地了。 1903年,郭松龄进入省城东南常王寨董汉儒先生开设的书院继续学习,希望从此踏上仕途。在这里,郭松龄接触并研习了一些新兴知识学科,尤其是一些西学使他开阔了视野。但是,学习不到两年,因日俄战争的爆发而再次被迫辍学。郭松龄的家乡是日俄交战区,炮火毁坏了许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伤。日俄战争的灾难给郭松龄的触动是巨大的,也由此动了从军报国的念头。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四川同盟会利用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围攻成都。已升为第六十八标第二营营长的郭松龄负责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对群众婉言相劝,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就解了围。结果,川督赵尔丰以通匪嫌疑撤销了他的营长职务,后在朱庆澜的恳求下才恢复原职。武昌起义后,四川各地纷纷独立,成都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朱庆澜任副都督。但不久,川籍将领鼓动地方军队发动兵变,朱庆澜与客籍将领被迫离开四川。与朱有密切关系的郭松龄也无法立足,辞职回到奉天。
1911年,升任第68标第2营营长。武昌起义后,朱庆澜受排挤离开四川,郭松龄返回到奉天。在奉天参加了张榕领导的联合促进会密谋起义,但遭清政府当局逮捕,欲处以斩首之刑,后经 [[ 韩淑秀 ]] 冒死拦截刑车,述说郭松龄是其未婚夫,返回奉天是为举行婚礼,从未参加革命党,才获得释放。郭松龄与韩淑秀结为夫妇。
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龄考入 [[ 中国陆军大学 ]] ,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1917年, [[ 孙中山 ]] 组建护法军政府,郭松龄投奔孙中山,后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教官。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无法留在广州,只得返回奉天,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在此期间结识在讲武堂学习的张学良。经张学良的推荐,郭松龄被 [[ 张作霖 ]] 委任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1921年,张作霖又委任郭松龄为第八旅旅长,与 [[ 张学良 ]] 领导的第三旅组成司令部。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军全线溃败,只有张学良与郭松龄领导的东路部队有胜利,打破了吴佩孚突破山海关,实现直捣关东的计划。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与郭松龄担任第三军的正副军长,与姜登选、 [[ 韩麟春 ]] 为正副军长的第一军作为奉军的主力,击溃直军并获得胜利。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京榆驻军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龄任副司令。张作霖将大批奉军开入关内占领南方各省,郭松龄则提出要退出关内,保境安民,但建议却未被张作霖采纳,政治上又受到杨宇霆等人的排挤。
1925年,郭松龄与夫人到日本考察军事,听闻张作霖正在日本购买武器,要与南方的国民军开战,郭松龄愤慨至极,遂决定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奉,事后却被冯玉祥出卖。同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同时杀害了 [[ 姜登选 ]] ,发表反奉宣言。郭松龄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奉军全部退却到辽河东岸据守。郭军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却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后方被从 [[ 黑龙江 ]] 来支援的奉系吴俊升切断,白旗堡的弹药库被烧,日本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轰炸。郭军不敌,一败涂地。郭松龄与夫人化装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县一个农家的菜窑里被奉军逮捕。25日,被押至辽中县老达房后,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被枪杀,张作霖命令曝尸三日方可收葬。
甲子年,直奉大战。九门口一役,郭松龄疑姜登选所部陈琛旅不听调遣,欲将之正法。姜登选为之辩解,不听。后姜登选跪述于少帅之前,痛哭失声,郭才免陈于死罪。此后,二人更不能相容。 1925年11月,郭松龄于滦南倒戈反奉,姜登选乘车赴奉经滦州车站,欲与郭面谈,进城后被扣押。郭力劝姜登选合作反奉,反遭大骂。扣姜登选于滦城。姜登选历数其叛上谋友之罪,被郭下令处死,盛于薄木棺材,放置于荒野。后郭兵败,韩麟春亲自为姜登选迁坟至原籍厚葬。当开棺时,只见姜的遗骸双手绑绳已松,棺内木板遍布爪痕。原来,姜登选被枪击,其实并没中要害,而是被闷死在棺中。见者无不垂泪!
姜登选性情刚毅果敢,待人诚实,为官清廉,不唯荣利,治军严明,平易近人,为驻地军民及家乡人民所怀念。
== 广东护法 ==
'''郭松龄'''是个有雄心有抱负的人,虽然经过几次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从军愿望。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第二年的秋天又考入中国陆军大学。在这里,郭松龄学习了3年,研读了德日近现代军事科学。经过刻苦学习,郭松龄不仅掌握了当代最新的军事知识,具有一定的指挥才能,而且获得了许多新知识、新思想,在同代军人中脱颖而出。
1916年,郭松龄从陆大毕业,因成绩优异,被特聘为北京讲武堂教官。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发起护法运动,郭的老上级朱庆澜就在孙中山的麾下担任广东省省长。听到这个消息,郭松龄毫不犹豫辞去官职,只身南下,投奔到革命军阵营中。 [[ 朱庆澜 ]] 对老部下的到来非常高兴,先后任命郭担任粤、赣、湘边防督办公署参谋和广东省警卫军营长等职务,后来又调郭松龄任韶关讲武堂教官,为广东军政府训练军队和培养军事人才。
在广东期间,郭松龄目睹军政府政令、军令不能统一,对实权操纵在地方军阀手中的状况很是忧虑。便寻得一个机会,拜谒孙中山,慷慨陈词,建议:"欲谋真正共和,须由军人革命",孙中山对这个年轻军官的见识很是欣赏,曾不止一次在下属中夸奖郭松龄。
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一批追随 [[ 孙中山 ]] 的国会议员和军人被迫相继离开广州。失望加怅惘的郭松龄无法继续留在广州,便于1918年的秋天重返奉天。
== 委以重任 ==
1918年末,回到奉天的郭松龄经陆大同学秦华(时任督军署参谋长)的推荐进入督军署任少校参谋。 1919年2月, [[ 张作霖 ]] 因增编陆军混成旅急需军事人才,重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郭被调到讲武堂,任战术教官。张作霖有一次去讲武堂视察时看到了郭松龄,认出他,说,"你不是那个同盟会会员吗,怎么想到我这儿干了?"还没等郭松龄回答,张作霖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回来就好,我不管你是什么,只要你好好干,我不会埋没人才的"。
当时,张学良也在讲武堂学习,为第一期炮兵科学员。如果说奉军是张作霖的"家兵",那么,讲武堂就是张作霖的"家校"。讲武堂教官多对张学良甚为关照甚至逢迎,唯独郭松龄"管教甚严,决不稍加宽容"。张学良是一位有正义感和爱国思想的青年,接受过西方思想。郭常向他讲述救国救民的道理,这对张学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郭对学员要求极严,而他自己也能做到和学员一样,不怕吃苦,真正做到严于律己。特别是郭松龄深厚的军事造诣让张学良十分佩服,深为能遇上这样的良师而感到幸运。此时的张学良与郭松龄可以说亦师亦友,"学良有动于衷,又奇公学识,有罗为己用之意"。因此,当张学良从讲武堂毕业后担任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时,便向张作霖推荐郭松龄任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这是郭松龄受到张学良信任和垂青的开始,此时是1920年。
'''郭松龄'''担任卫队旅参谋长后,专心致力于训练、整顿军纪,进行军事教育。不到1年时间,卫队旅的面貌大为改观,绿林弊端一扫殆尽,军容一新,名冠各军。 1920年7月,张作霖入关调停直皖战争,郭松龄充任先锋司令,在天津小站以一团的兵力击溃了皖军的两个旅。同年10月,郭松龄随张学良到吉林一面坡、密山(此二县今属黑龙江)、珲春等地剿匪,整个作战计划都由他制定,并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亲率团队进攻,迅速平定匪患。
两次军事行动崭露出郭松龄的军事才能,使他在奉军中声名鹊起,也更受到张学良的信任。 [[ 张作霖 ]] 也改变了最初的怀疑态度,对他予以破格提升。1921年5月,郭松龄被提升为扩编后的陆军混成第八旅旅长,与张学良任旅长的第三旅合署办公,而实际的行政、训练都由郭负责。在郭的整顿下,三、八旅的战斗力大为增强。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全线大败,各部一触即溃。任东路军第二梯队副司令的郭松龄负责具体指挥三、八旅,在他的指挥下,三、八旅撤退完整,并且在山海关一役中,在临榆、抚宁一线与直军几倍追兵相抗衡,阻止了直军突破山海关直取奉天的计划,使得张作霖得以安然退回奉天。
从此,张作霖对郭松龄有了好感。张学良对他的信任更不待言,常向人毫不掩饰地夸奖郭松龄的治军才能。张学良对郭松龄的信任和依赖是超乎寻常的,当时三、八旅的事务一般都由郭负责,整军和作战实际事务多由郭松龄操持。张学良如此放手,郭松龄对张学良也很尊重,平时做事都是经请示后才决定,从没有依仗被信任而有所跋扈,而且凡是张学良坚持的事,他多是服从。时人评价说:"张对郭推心置腹,而郭对张也鞠躬尽瘁。一般人都认为郭是张的灵魂"。而张学良自己则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可见他们二人的感情之深。
== 甘为人梯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不甘心失败的张作霖积极整军经武,并总结失败教训,重用 [[ 杨宇霆 ]] 、 [[ 姜登选 ]] 、 [[ 韩麟春 ]] 、 [[ 郭松龄 ]] 等新派军人,整肃军纪,训练新军。张作霖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实际由郭松龄代理。张作霖将奉、吉、黑三省军队统一以"东北军"的番号,取消师制,改为旅制。张学良的第三旅改为第二旅,郭松龄的第八旅改为第六旅,仍合署办公。郭松龄凭借张学良的支持,对二、六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二、六旅成为东北军的精锐。郭松龄本人也赢得了"大公无私、量才使用、信赏必罚、甘苦与共"的称誉。郭松龄常说:"凡平日升官心切的人,就是战时最怕死的人;平时钻营门路的人,就是轻弃职守的人。"郭松龄在军队中推行军需独立,这是旧军阀部队实行正规化的重要改良步骤。军需不再是长官的私人账房,而是部队供给的保障。蒋介石后来说,东北有两件事值得学,一件是王永江的理财之道,另一件便是军需独立。
1924年秋,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以 [[ 张学良 ]] 为军长、郭松龄为副军长的第3军,虽没有攻入山海关,却一直吸引着直军的主力。郭松龄率领第3军主力增援九门口后,激战石门寨,出击秦皇岛,所向披靡。 [[ 山海关 ]] 大捷使张学良与郭松龄的名声大振,他们在奉军中的地位已不可动摇。据张学良后来回忆:"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天方面取得了胜利。通过这次胜利,我升上来了。但是这次胜利的功劳不是我的,我没有那样的能力,实际上是郭松龄支持着我。"60多年后,张学良仍然说:"我最敬重郭松龄,我前半生的事业完全靠他"。
会议结束时,韩麟春对郭松龄说:"这计谋好啊,你也好露露脸,也可以立功嘛。"郭松龄脾气倔强,自尊心又极强,听了韩麟春这句风凉话,脸色陡然大变,忿忿地说:"我郭某从来不沾别人的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说完掉头就走,冲动之下,他将带来的5个团也撤走了。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片刻,姜登选才打破沉默说:"这破坏了我们的全盘计划。如此大胆妄为,该当何罪!"姜登选后来派韩麟春到张作霖那儿告了郭松龄一状,由此种下了郭松龄仇恨姜登选的种子。姜登选后来当上了安徽督军,抢了郭松龄的位子。姜在逃离安徽返回奉天途中,遭到郭松龄扣押并被处死。姜和郭曾经同是朱庆澜的部下,而姜在奉系集团有着很高的威信,姜的被杀可见郭的心胸狭隘。
'''郭松龄'''在愤激之下,置生死于不顾,督率所部,勇猛攻击 ,一口气打到了秦皇岛。
== 松龄倒戈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内部逐渐形成了"老派"、"新派"。老派是奉军中的实力派,绝大多数都是和张作霖一起出道的结拜兄弟,成员有 [[ 张作相 ]] 、 [[ 张景惠 ]] 、 [[ 汤玉麟 ]] 、 [[ 孙烈臣 ]] 、 [[ 吴俊升 ]] ,这些人在奉军中都担任军政要职。新派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都是军校出身的人,"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以杨宇霆为首脑,成员有 [[ 姜登选 ]] 、 [[ 韩麟春 ]] 、 [[ 于珍 ]] 、常阴槐、 [[ 王树常 ]] 、 [[ 于国翰 ]] 、 [[ 邢士廉 ]] 等人,这些人对杨宇霆甚为依赖,视杨为"智囊"、"精神领袖"。
"陆大"派大多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以郭松龄为首。张学良虽不是陆大派的首领,但对陆大派最为赏识和拔擢,陆大派成员多是担任师长、旅长等职。郭松龄和奉天省省长王永江一样都是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而杨宇霆倚仗张作霖的信任,极力主张奉系势力向中原地区发展,俨然成为张作霖称霸中原的最得力助手。杨宇霆和郭松龄都是性格有缺陷的人。杨宇霆专横跋扈,恃才傲物,好搞小圈圈。他仗着大帅张作霖的宠信,有时对张学良也不放在眼里。而郭松龄呢,属于那种不苟言笑的特别严肃的人,为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奉军在整编军队时,杨宇霆常限制二、六旅的经费预算和军械弹药的供应,张学良都感到"事事受杨的刁难"。杨与郭历来不合,分别仗着老帅和少帅的宠信,更成水火不容之势。
'''郭松龄'''之所以倒戈,冯玉祥和李景林能够与之联合,是重要的外援。有了这个外援,不但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可以得到配合。从冯玉祥与郭松龄签订的密约看,双方应该真诚配合。但是,冯玉祥为了自己的利益,却在背后挖了郭松龄的墙脚。
郭松龄将所部整编为5个军,郭亲任总司令,原炮兵司令邹作华为参谋长,刘伟、霁云、魏益三、范浦江、刘振东任军长。1925年11月23日,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奉天进发,一场血战拉开帷幕 。
'''郭松龄'''敢于起兵反奉,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民主革命者,与张作霖等旧式军阀有本质区别,同时也与张学良的充分信任和纵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学良秉承父亲张作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风,对郭松龄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这在奉系集团内部早已成为美谈。因此当郭松龄"对张作霖的军政措施,时常表示不满"时,张学良对郭松龄则"每表同情",并不加以制止。
至此,郭松龄反奉之目的已然明朗,他要独自掌控东三省,以实现其改造东三省之目的。张学良感到劝说郭的工作完全失败,不再对其抱有幻想。于是,派飞机在郭军上空投撒传单,揭露郭松龄盗用自己名义倒戈反奉,谴责其忘恩负义。
1925年11月28日,郭军攻占山海关。 同年在山海关将部队更名为"东北国民军",官兵一律佩带"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的绿色标志。郭松龄不再盗用张学良的名义,以东北国民军总司令的名义发表通电,电告全国,随即率部队出关。张作霖也在11月30日正式发布讨伐令,命令张作相、张学良在连山一带迎战。
形势逼迫,张作霖准备下野。省长王永江按照张作霖的意思,召集省城各法团负责人开会,说:"大帅让我召集你们大家来谈。军事情况,对我们是不利的,但集中兵力还可背城一战,不过使家乡父老遭到兵的蹂躏,大帅是不忍心的。大帅说,政治好像演戏一样,郭鬼子嫌我唱得不好听,让他们上台唱几出,我们到台下去听听,左右是一家人,何苦兵戎相见。烦你们辛苦一趟,专车已经备好,你们沿铁路向西去迎接他,和他说明,我们准备正式移交 。"
1925年12月初,郭松龄正率大军向沈阳进发,战斗处于激烈的白热化状态,正需要冯玉祥和李景林的声援。但恰在这个时候,冯玉祥却突然率军大举进攻李景林的部队。直隶督办李景林,也是郭松龄反奉所联系的对象,在郭松龄起兵前,李景林已经宣布脱离奉系,加入冯玉祥和郭松龄的联合阵线,冯玉祥也为此感到高兴。这个时候,冯玉祥为了拓展自己的地盘,进攻李景林,抢夺了直隶省的地盘,并霸占了天津作出海口。郭松龄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不仅如此,在郭松龄起兵时,镇守热河的阚朝玺拥兵观望时,冯玉祥觉得有机可乘。他突然出兵,夺取了热河。
这场内讧,使在辽宁与张作霖正面作战的郭松龄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郭最终在白旗堡战败身亡。
在郭松龄起兵之初,日本人明里打着"严守中立"、"不干涉"的幌子,背地里却与郭松龄接触,企图乘机取得过去没有得到的利益。
拉拢失败后,日本人开始对郭军的进攻进行干预。1925年12月14日晨,日本守备队奉白川司令官的命令对渡过辽河开往营口市区的马忠诚旅进行强硬阻挠,迟滞了郭军原定14日对奉军发起总攻的时间。15日,白川司令官将大石桥、辽阳、奉天、抚顺、铁岭、开原、长春等14个铁路沿线重要城镇划为禁止武装部队进入区域,禁止郭军通过。随后,又假借"护桥"、"换防"的名义,从日本国内和朝鲜紧急调入两个师团,分驻马三家、塔湾、皇姑屯一带,拱卫奉天,一旦奉军危急,便可出动。
== 折叠编辑本段 战败而逃==
日本人的干涉使张作霖有了喘息之机。他迅速将残余的部队进行整编,任命张学良为前线总指挥,并在巨流河东岸布防。张作霖此时在巨流河的兵力约有六、七万人,而且有优势的骑兵。炮兵虽不及郭军,但使用的多数是由奉天兵工厂运来的新炮和日本重炮。而且,由日本人亲自指挥和操纵这些炮队,弹药也由日本人提供。
1952年,为处理位于沈阳水簸箕胡同"郭松龄公馆"房产事宜,郭鸿志再次回到沈阳。他随即写信给东北人民政府,请求允许在东陵区七间房墓地为郭松龄夫妇安葬。3天后,东北人民政府回信:政府与当地村政府联系,可以协商解决。郭鸿志随即找到七间房村政府。村政府有关人员说,已经接到东北人民政府通知,同意为郭松龄夫妇安葬。郭鸿志找到守墓人孙恩林,回到国公寨村,将郭松龄夫妇的棺椁运送到七间房墓地,在乡人协助下,终于将郭松龄夫妇安葬。
'''郭松龄'''的夫人韩淑秀(1891-1925),堪称奉天奇女子。她和郭松龄的相识、相知与共同赴死,演绎出一幕甜蜜而凄绝的爱情,为后人所称道。
从鬼门关上被拉了回来,郭松龄对韩淑秀的冒死相救感激不尽,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遂结为生死与共的夫妻。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我不忍心看下去。谁都不会忍心看下去。沈阳市档案馆周庶江副馆长在一旁连连唏嘘:"太惨了!太惨了!太惨了!这两个人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这是对此情此景此二人最到位的评价。
全奉天城为之震动了,没有谁不为他们的壮举所动容。报上载文称:"郭松龄之败,非败于张作霖,乃败于日本帝国主义。"
'''郭松龄'''是奉系历史上唯一大规模武装反对张作霖的人。受张家大恩的郭松龄为何发动反奉战争?其说不一,甚至连最了解他的张学良在郭松龄被捕之后也想当面问问他。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