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52
次編輯
變更
王树常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树常
| 出生日期 = 1885年9月11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
1911年秋,王树常学成回国,时值武昌起义告捷,王树常即赴上海参加革命。次年去南京,任民国内阁参谋本部第二局一等科员。同年4月,随参谋本部迁到北京办公。
1917年4月再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19年毕业回国。次年三月,出任北京政府参谋本部第4局4科科长,1921年4月授陆军步兵上校。回任奉军第27师参谋长,从此,王树常长期在奉军、东北军任职,成为东北军事集团的重要人物。
1921年任镇威军司令部参谋长,同年5月任 [[ 黑龙江 ]] 督军公署少将参谋长兼步兵22旅旅长,8月兼任黑龙江省陆军训练处处长,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大败直系,实力猛增,雄踞东北及关内九省地盘,实力直伸江南。
1925年10月任镇威上将军(张作霖)公署总参议,1925年郭松龄反奉时,一直与 [[ 张作霖 ]] 共患难,深得张作霖赏识。
1926年任 [[ 黑龙江 ]] 督军公署参谋长兼第16军军长,随吴俊生进兵热河,攻打国民军宋哲元部。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次年1月,王树常出任北洋政府顾维钧内阁陆军部次长,6月继于珍任 [[ 张学良 ]] 部安国军第3方面军团第10军军长,参加了对抗北伐军的战事。在河南战役中,他因率部重创阎锡山部,受到了张学良的亲笔传谕嘉奖。9月,获二等宝光嘉禾章,10月,获一等大绶嘉禾章,授勋五位。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主政东北。王树常任东北临时保安委员会委员,协助张学良处理复杂公务。东北易帜后,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军令厅厅长,同年12月任辽宁省政府委员,1929年8月的中东路事件中任国民政府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东北防俄军第1军军长,战败。旋任东北陆军第2军军长,入关调停中原大战,9月27日,国民政府任命王树常为河北省省政府主席,10月3日,王树常在天津就任河北省主席职。
"九一八"事变后,王树常以河北省主席的身份平定了天津"便衣队"暴乱。"便衣队"由日本人收买汉奸、地痞组成,扰乱社会治安,王树常对此坚决地予以镇压。王也因此得罪日本人和妥协的国民党政府。
1932年8月17日迫于压力改任平津卫戍司令。同年8月20日任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期间,赞同 [[ 中国共产党 ]] 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同情学生抗日救亡的爱国运动,曾释放过一些被捕爱国学生和中共地下党员。
1933年热河抗战时,曾为张学良策划运筹。张学良下野出国后,王树常兼任北平戒严司令。
1935年8月改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平津卫戍司令由西北军将领宋哲元担任。
1936年12月" [[ 西安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拟派王树常到西安,以东北军元老的身份接替张学良职务,整编东北军,以瓦解东北军上层。王严正拒绝了这一安排。
1936年12月底, [[ 蒋介石 ]] 背信弃义的扣押了张学良。
1944年3月31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44年3月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49年1月在北平迎接解放。后任国家水利部参事,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
1960年4月8日在北京病逝。其子王冀定居美国,曾任美国国立会图书馆中国、朝鲜部主任、教授。
== 早年时期 ==1911年秋,王树常毕业归国,时值武昌首义告捷,遂先赴 [[ 上海 ]] 参加革命工作。未几,去 [[ 南京 ]] 参谋本部第二局充任一等科员。I912年随参谋本部迁到 [[ 北京 ]] 。1917年陆军部再度选派王树常去日本入陆军大学深造。发妻相伴同行,并在日本喜得长子。1919年岁末王树常学成回国,任北洋政府参谋本部第四局第四科上校科长。后调任张作霖第二十七师参谋长、奉天"镇威军"司令部参谋处长,参加了第一次直奉战争。战争结束后,王赴 [[ 黑龙江 ]] 省督军公署任少将参谋长,兼任步兵第二十二旅旅长。王树常在督军署初遭吴俊升的冷眼相待。但由于他处处小心谨慎,办事勤奋,对吴俊升也多毕恭毕敬,久而久之反而成了吴俊升心目中的"王诸葛"。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失和,奉军大败曹、吴,实力猛增,占有八省地盘。张作霖分别派杨宇霆、姜登选出任苏、皖二省督办。王树常调任奉天上将军公署总参议。郭松龄功绩本在杨、姜之上,而封赏却在其下,因而引起郭松龄的思变之心。
1928年7月2日东三省议会在奉天召开大会,东北临时保安委员会成立,王树常是17委员之一。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后,先整编军队,取消军师番号,以旅为单位。王树常任军事参议官兼军令厅长。
'''王树常'''发迹后,不仗势欺压乡里。王家曾与同村韩家因茔地之事发生纠纷,王得讯后告诫家人要宽宏忍让,不可因小事伤了邻里和气,因此没有经官得以圆满解决。王在宦海生涯中少与人争名夺利,深受张氏父子器重。王父病危时,张作霖馈赠发丧费甚厚。张作霖死后,王是以张学良马首是瞻的所谓新派,在张学良的左右运筹帷幄,处理军国大事。皇姑屯事件后,日本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图谋对中国扩大侵略,东北局势相当复杂和紧张。为联系方便,张学良和王树常的办公室装上直通电话,以便二人深夜通话商讨对策,与日本人周旋,妥善处理了"皇姑屯事件"的善后事宜。
1929年中苏关系尚未恶化时,张学良曾派王树常赴南京,力陈对苏联不宜诉诸武力的意见。胡汉民对王树常说:"你是军人,怎么怕事?苏联革命后兵力很弱,他不敢如何。"蒋介石接过去说:"你不必说了,我已有电话给汉卿了。"王树常怏怏而回。同年夏秋间, 中东路总办吕荣寰、教育厅长张国忱、哈尔滨特区长官 [[ 张景惠 ]] 纷纷电告张学良,要求派兵黑龙江,吉林强制接收中东路。张学良约王树常、王树翰,邹作华和刘翼飞等开会研究。这些人对苏联用兵表示消极。后来防俄战役开始,张学良派王树常为防俄军第一军军长。出发时,辽宁省民众30000多人在省城集会欢送王树常出征。王率军进驻哈长、哈绥各线要隘布防,令刘翼飞率本旅由双城、阿城,一面坡等地星夜开赴滨江县构筑阵地工事,准备迎敌。
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张作相本来对防俄就是消极的,对王树常率辽宁部队开赴吉林,主持东线作战,更是怀有很深的疑惧和不安。他认为王树常有觊觎吉林地盘改客为主甚至取而代之的野心。王树常也为吉林方面对他的态度而踌躇,深怕与这位东北军元老发生冲突。为此,王树常在出发前曾向张学良提出派他当军长去东线指挥作战,务必把张廷枢(张作相之子)的步兵第十二旅编入第一军序列之内。王树常这样煞费苦心的安排,仍未能解除张作相的疑虑,张作相授意王树常留日同学丁超,向王渗透最好不要进出一面坡以东地区,以免与吉林部队在责任上发生混淆。为此,王树常抵达 [[ 哈尔滨 ]] 之后就不再前进,终日无所事事,以打扑克练字为消遣,以致外间不明内情的人指责王树常抗俄态度消极,实际上王树常有他难言的苦衷。
东北边防公署派东北航空大队第二队配属给"防俄"第一军。空军运抵哈尔滨之日,恰是吉林李杜所部在 [[ 松花江 ]] 畔苦战,追切需要空军支援之时,而王树常却决定将所有飞机全部分配给他的同学丁超,可见王树常用心良苦之一斑。派系间的利害冲突给东俄战局造成严重损失,后来在东北边防军江防舰队司令部召开的敌情分析会上,李杜说王树常没把军队主力用于松花江方面是缺乏战略眼光。他说:"以前吴大帅很推崇王庭五的军事才能,称他为'王诸葛'。在东北军军官中数他的学历高,声誉好,我一向很景仰他,现在看来还不是将才。"
1931年5月盘踞在河北省邢台地区的石友三趁张学良因病住院之际,在天津日本驻屯军的唆使下,欲发动叛乱,密电被副司令行营译电员破译,于是参谋长戢翼翘立即召开会议, [[ 王树常 ]] , [[ 万福麟 ]] 、 [[ 于学忠 ]] 等参加,共同助商对策,并从关外急调东北军入关增强防务。副司令行营发布于学忠为第一集团军司令,王树常为第二集团军司令,王树常统辖步骑五个旅,外加一个炮团负津浦线作战之责。石友三的叛军在于学忠和王树常的一、二集团军的迎头痛击下彻底溃败。 [[ 蒋介石 ]] 借此机会对于学忠,王树常进行拉拢,赠款各10万元。事后,于学忠、王树常报告给张学良,张学良告诉他们如数收下。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 [[ 沈阳 ]] 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正住在 [[ 北京协和医院 ]] ,在 [[ 蒋介石 ]] 不抵抗命令的约束下,苦无上策,只能电告"避免冲突,不加抵抗。"
'''王树常'''不满 [[ 蒋介石 ]] 的不抵抗命令,主张积极抗日,打回老家去。张学良也感到老家丢了,父仇未报又添国难,不明真相的人都痛诋他失职,举国上下责难不已。张学良把关内东北军编为以于学忠为第一军,王树常为第二军的两个军开往关外,加强大凌河防线,准备在锦州、锦西、兴城一带与日军决一死战。但由于 [[ 蒋介石 ]] 强令张学良撤兵,对日妥协,拆除了大凌河防线,全部撤进关内。
'''王树常'''在担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期间,天津地方局势颇紧张。1931年11月8日夜11时30分,便衣队分三股窜出日租界,在市区进行扰乱,突然枪声四起,居民从梦中惊醒,不知何事,惊恐万状。
王树常为了应付特殊环境,于12日命令成立天津戒严司令部,张贴布告周知全市。张学铭任司令。但便衣队的奸淫抢劫仍时有发生,后来竞发展到昼夜骚乱,连南市警察署分所一度也被便衣队占领,-连多日枪声不绝,人心惶惶,市民叫苦不迭。 面对事态的发展,王树常除向张学良及时报告外,还同张学铭联名电告南京,报告津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