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猿人石器研究

增加 4,62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猿人石器研究'''》,第1部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猿人石器的专著。裴文中(见“资阳人”)、张森水著。1985年科学出版…”
《'''中国猿人石器研究'''》,第1部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猿人石器的专著。裴文中(见“资阳人”)、张森水著。198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辑出版的《中国古生物志》之一,总号第168册,新丁种第12号。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约41万字,由序言、第1章引论、第2章中国猿人石器分层研究、第3章中国猿人石器的总结及参考文献4部分组成。第1章依次介绍了周口店附近的新生代地质概况及中国猿人遗址的地层、中国猿人的研究史略以及中国猿人石器以外的[[文化]]遗物情况。第2章共分为10个小节和1个附录,依次对从11层到1层出土的石器进行了分类描述和研究。每一节的开始,先对本层出土的石器总数目、可分类的数目和百分比、岩石的种类和所占的百分比及石器的大致分类做一概述,然后依次以石核、石片、石砧、工具等的顺序进行分别的研究。石核及石片按打击的方法,如锤击石核、砸击石片等分类。工具指经过二次加工的石器,分刮削器、砍砸器等类型。本书对石器的重量、长、宽、厚、刃角、石片角、尖角、台面角等进行了测量,在每一节后面附有《石器分类各类所用原料及各项测量统计表》,并对该层石器的制作方法、各项石器的百分比等做出小结。第9节把以往石器标本上写有L·3的石器进行了专门研究。这些石器是从废土(指从中国猿人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土石)中回收的,但无疑来自文化带A。认为L·3的基本层位清楚,故单独成节予以研究。附录讨论了第1地点第13层的石器真伪问题。第3章分别对石器的原料、打片技术、使用材料、[[工具]]的毛胚、工具类型、工具的加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工具的使用及其效果、中国猿人石器的特征、中国猿人文化、中国猿人文化分期问题和中国猿人文化的对比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在分析了中国猿人全部的石器材料之后指出,中国猿人石器的石料主要是脉石英,加工方式有3种,即锤击法、砸击法和碰砧法,以锤击法为主。多石片工具,工具组合以刮削器为主体,没有手斧,主要加工方式是向背面加工等等。书中把中国猿人文化分为早中晚3期。其中早期从第11层到8—9层,中期是鸽子堂石英Ⅱ层,第7层和第6层,晚期是第4—5层和第1—3层(包括L·3)。分期的标准除了参考动物化石的变化外,主要依据石器的打制技术、原料、工具的类型等演变特征。在对比了中国猿人文化与其他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之后,指出中国猿人文化在[[旧石器时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旧石器早期以石片做的小工具为主的文化传统的华北代表。中国猿人文化以小的石器工具和两端石片为纽带把华北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诸环节联系起来,华北不同时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因其继承和首创的文化不同,与中国猿人文化的亲疏也不一样。还指出中国猿人文化与华南早期旧石器文化属同一文化传统,既有许多相似,也有若干明显的差异,构成了同一文化传统中不同的文化类型。

==作者介绍==

张森水(1931—),[[浙江省]]仙居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要著作还有《富林文化》、《中国旧石器文化》等。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ref>[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16170316/ 100部科普经典名著],豆瓣,2018-04-26</ref>。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ref>[https://www.docin.com/p-780106570.html 工具书及其分类],豆丁网,2014-03-19</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272,336
次編輯